摩擦纳米发电机

来源 :科研成果与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t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智能产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谷歌眼镜、苹果手表、智能手环等一系列可穿戴电子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烦恼。电子产品的使用离不开充电,即使像智能手环这类续航时间相对较长的产品,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也需要充电,但我们并不是时时刻刻都会记得充电,出门在外,电源也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够得到。而摩擦纳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TENG)的出现,实现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让电子产品不充电也能持续工作。
  小身躯大能量的摩擦纳米发电机
  中学上物理课的时候大家可能都做过一个小实验,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后马上去触碰验电器的金属球,这时候金属箔会张开,这是因为丝绸和玻璃棒两种材料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在摩擦过程中发生了电子的转移,玻璃棒和丝绸带上了等量相反的电荷;再用带电的玻璃棒去靠近原本不带电的金属球,由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金属体内的电荷重新分布,异种电荷被吸引,同种电荷被排斥,这种现象称为静电感应。金属箔因为带上了相同的电荷,所以排斥而张开。基于这两个原理,王忠林院士在2012年成功研制出了摩擦纳米发电机[1]。
  摩擦纳米发电机主要由摩擦发电层和静电感应层两部分构成[2]。其中,摩擦发电层由两层不同的材料构成,比如,丝绸和玻璃棒,这两种材料束缚电子的能力具有差异性;静电感应层是位于摩擦发电层后的电极,主要用于静电感应。在外力作用下,两个相对的摩擦发电层发生摩擦,产生电荷转移,带上等量异种电荷;当两者发生分离后,由于静电感应效应驱动外部电路中的电子发生定向移动,就能产生电流,达到发电效果。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而且能量的形式也可以互相转换,这被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在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发电过程中,也存在着能量守恒,即外力作用导致两个摩擦发电层发生相对运动,从而导致电荷转移,再在静电感应作用下产生电流,这是一个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而在自然界中,机械能广泛存在,若利用摩擦纳米发电机将其加以转换为电能,其收益将会不可估量。
  神奇的人体运动能量转换
  摩擦纳米发电机能够收集的机械能有人体运动能、风能、声波能、海洋能等。在这些外力作用下,通过摩擦将其转化为电能。与大多数传统发电机的动力来源于不可再生能源相比,摩擦纳米发电机利用机械能发电具有经济性好、适用性强、清洁环保等优势。其中,人体运动能持续性强,可利用范围广,包括行走、跑步、打字、触摸手机屏幕,甚至眨眼、呼吸以及心脏跳动等。比如,一个正常身材男子跑步1分钟可以产生300~510 J能量,而智能手机一天消耗的电能约为60 J能量,所以采集人体日常运动产生的机械能就可以满足绝大部分智能电子设备的能源供给[3]。
  自2012年纳米摩擦发电机被发明以来,科学家不断探索,希望能利用摩擦纳米發电机将人体运动能转化为电能,实现对日常使用的电子产品的能源供给。比如,收集心脏跳动、呼吸肌运动等生物机械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的植入式摩擦纳米发电机。这种植入式摩擦纳米发电机对有源植入式医疗器件的发展将会是巨大的推动力,包括心脏起搏器、脑起搏器、神经刺激器、人工耳蜗等。
  以心脏起搏器为例,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平均佩戴时间大约为20年,由于心脏起搏器的电池容量有限,因此,在这20年间,为了保证起搏器的正常工作,患者需要更换电池三次左右,而每次更换,患者需要承担昂贵的手术费以及一定的手术风险。若把摩擦纳米发电机植入人体内,将心脏跳动或者呼吸肌运动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为起搏器的工作提供动力,更换电池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4]。令人振奋的是,目前已有实验将摩擦纳米发电机成功植入到老鼠和小型猪的体内,将收集小鼠呼吸肌运动的机械能和猪心跳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成功给心脏起搏器供能。
  “变废为宝”,鱼鳞助力制作摩擦纳米发电机
  摩擦纳米发电机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但摩擦发电层所用材料多为昂贵的金属或不可降解的聚合物,为了进一步扩展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应用前景,寻找经济环保性能高的材料来替代旧材料,成为了科学家致力的目标。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丢弃的鱼鳞,其中所含的鱼明胶可以作为摩擦发电层的材料,为寻找新的替代材料带来了曙光。
  明胶是一种常见的生物高聚物,由动物的皮、骨、鳞等含胶原蛋白丰富的组织经过预处理转化后,在适当温度下提取加工而成。从鱼类组织中提取的明胶称为鱼明胶。鱼明胶因为具有乳化性、起泡性、成膜性等独特的功能特性,可以作为胶凝剂、稳定剂、乳化剂、增稠剂、发泡剂等试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照相、电子以及化妆品行业[5]。
  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和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于海东教授团队发现鱼明胶制成的鱼明胶薄膜具有很强的给电子能力,作为发电机的摩擦生电层,在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电势强而稳定,明显高于用铝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薄纸等常用正极摩擦材料。进一步的实验表明,用手指对用鱼明胶制成的发电机进行周期性按压,可以直接点亮50盏串联的LED灯。并且鱼明胶薄膜对外力的作用尤为敏感,特别适用于感知一些轻微的运动,比如关节活动、呼吸情况等生理活动,在下一代可穿戴电子设备以及检测人体生理信号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6]。
  除了鱼明胶薄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新型经济环保的材料被研发出来,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
  参考文献
  [1] FAN F R, TIAN Z Q, ZHONG L W. Flexible triboelectric generator[J]. Nano Energy, 2012,1(2):328-334.
  [2] 毕晨,安一博,苑华翯,纪晓婧,许国贺,马晶军. 摩擦纳米发电机及其应用[J]. 微纳电子技术, 2020,57(3):169-182+222.
  [3] BYUN K E, LEE M H, CHO Y, NAM S G, SHIN H J, PARK S. Potential role of motion for enhancing maximum output energy of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J]. Apl Materials, 2017,5(7):074107.
  [4] 刘卓, 王玲, 李虎, 邹洋, 石波璟, 欧阳涵, et al. 生命不止,能量不息: 植入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研究与应用[J]. 科技导报, 2017,35(2):65-71.
  [5] 王书展, 陈复生, 杨宏顺, 赖少娟. 鱼明胶的功能特性与应用[J]. 明胶科学与技术,2013,33(3):109-114.
  [6] HAN Y J, HAN Y F, ZHANG X, LI L, HUANG W. Fish gelatin-based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for harvesting of biomechanical energy and self-powered sensing of human physiological signals[J].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0.
其他文献
1937年,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托雷·马约拉纳指出,自然界存在正反粒子相同的费米子,这就是马约拉纳费米子。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网站2020年4月14日的报道,美中科学家携手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撰文指出,研究人员首次在金属金的表面发现了马约拉纳费米子存在的证据,研究人员在钒上生长的金纳米线上设置了布满带有磁性的硫化铕凸点。通过扫描这些凸点的周围,发现能够检测到能量为0的特征峰值,而这种峰
期刊
超短脉冲激光是一种持续时间非常短,通过控制激光的相干光波而产生的脉冲激光,是人们研究极端条件物质与探测微观体系瞬态现象的重要工具之一。据了解,信噪比是超短脉冲激光的重要特征,信噪比差的脉冲激光,会破坏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对探测结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效提高超短脉冲的信噪比十分重要。  2020年4月,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超短脉冲激光时空特性调控提升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将等
期刊
据悉,内蒙古大学王勤教授联合吉林大學移动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出一种超稳定的三维铂铜纳米线催化材料,其研究成果于2020年6月在国际化学领域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发表。  据了解,这是一种高效且耐用的自支撑铂基电催化材料,能够作为一种催化剂,应用于燃料电池的阴极还原和阳极氧化反应。该研究团队通过调控晶格应力和电子结构,能够获得较高的催化活性,并且可以与金属原子等活性物种形成新
期刊
山苍子是我国特有的香料植物资源,其果皮中含有的芳香油,拥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香料工業及医药工业中有着重要的用途。目前,尚不清楚山苍子芳香油的主要成分单萜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机理,制约了这项作物的精准育种工作。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林所研究团队为此展开了以山苍子为例的基因组测序工作,并对单萜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机理进行探究。团队历时3年多,于2020年4月获得了全球首个染色体级别的山苍子基因图谱。并利用三
期刊
稀土永磁铁又称铷铁硼磁铁,自1982年由日本住友特殊金属的佐川真人发现以来,其制作生产工艺和品质已得到较大改进和提升,是现今磁性最强的永久磁铁。稀土永磁铁优异的磁性能远超其他各类磁铁,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机械、运输、医疗等领域,特别是电子技术和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蓬勃发展,使稀土永磁铁的使用需求剧增,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稀土永磁铁由铷、铁、硼元素组成,容易发生氧化和锈蚀,温度稍高,氧化更为严重
期刊
在疾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某些疾病而言,例如,固体肿瘤,传统的给药方式往往具有生物分布差、毒性大、敏感性差等缺点,如何将药物准确、专一地输送到病灶,发挥其最大效果,一直是科学家致力的方向。  纳米颗粒靶向给药,实现精准治疗  近年来,使用纳米颗粒(Nanoparticle)作为药物载体对疾病进行治疗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这种给药的方式,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船和货物,纳米颗粒是船
期刊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首都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医务工作者不畏艰险,奋勇逆行,奔赴疫情斗争最前线,为全国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市科协所属147家科技社团围绕战“疫”开展各项学会活动2032项,围绕抗“疫”开展学术交流、推荐科技成果、服务科技创
期刊
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都经历过补牙,当牙齿上出现小洞,医生会采用与牙齿硬度相近的材料,比如复合树脂,对牙齿进行填补。这个填补过程简单快捷不出血,修补完几个小时后即可恢复。而当皮肤、肌肉、血管等软组织出现较大伤口时,如果不及时处理,往往会渗出大量的血液,并且伤口具有一定张力,这让软组织修复变得十分麻烦。但近年来,仿生高性能水凝胶的出现让软组织损伤后的快速修复成为可能。  留疤疼痛耗时长——传统软组织修复方
期刊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海洋这个词语并不陌生。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海洋的面积为3.62亿m2,占地球表面积的70.9%。我们平时看到的海洋是蓝色的,实际上,海水能吸收光线,与陆地空间相比,光线很难到达深海,海底其实并不是蓝色的,而总是漆黑一片,这让深海世界显得更加神秘。  目前,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对全世界而言,都是巨大的考验与挑战,而浩瀚的海洋里蕴藏的丰富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水体资源,
期刊
袁敦垒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O一研究所原副总工程师、资深舰船设计师、北京造船工程学会特邀专家。20世纪60年代,一直到21世纪初,袁敦垒参加了我国三代驱逐舰完整的研制过程。将近70岁时,他仍然出海上舰,进行舰船的高风险实验,他说:“人生能有几回拼搏,已经到这个年纪了,即使最后倒在我的岗位上,那也是我人生最好的归宿。”如今已83岁高龄,他仍参与新船型的技术顾问工作,他说:“退休后,只要国家有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