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南客家匾额习俗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赣南客家匾额习俗既是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匾额文化的肯定,也是对崇文重教、敦宗睦族的赣南客家文化的肯定。匾额习俗在赣南的山山水水间得到了传承与发展,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可以发现嘉言懿行和中华传统文化都在匾额习俗中得以代代相传,历久弥香。
  匾额习俗的渊源
  匾额起源的时间甚早。《说文解字》对“扁”作了如下解释:“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额,即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据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载,最早出现的匾额是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0年),萧何题写的“苍龙”“白虎”两关之匾额。羊欣的《笔阵图》中也记叙了此事:“前汉萧何善篆籀。为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题其额。观者如流,何使秃笔书。”我们翻看历史文献,有扁、额、牌等单称的,也有匾额、牌额、牌匾等合称的,匾额一般挂在门楣与檐顶之间,起到了封闭门上部到檐之间空间的作用和点缀作用,它在宫廷、园林和祠堂中广泛使用,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而备受欢迎。
  “衣冠南渡”后,赣南成为客家先民驻足的第一站,匾额习俗也随之带到了赣南,并在赣南广大客家地区得到了传承和发展。赣南客家匾额文化的兴盛与赣南乡村聚族而居的地理形态有关。宋元以来,客家先民扶老携幼来到赣南,为了生存和发展,他们大多选择聚族而居,直到今天仍然保留着许多大姓聚居一村的现象。为了敦宗睦族,寻根问祖,凝聚宗族力量,赣南客家先民修建了规模不同或支系不同的姓氏宗祠、族祠,各种祠堂都有挂堂匾和其他匾额的习俗。
  匾额在赣南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一般来说,赣南客家匾额主要有堂匾、功德匾、寿匾三大类。堂匾一般体型较大,以长方形居多,字体亦较粗犷,匾饰相对简洁,主要突出“某某堂”的标识功能。功德匾和寿匾的大小不一,形制多样,讲究书法、图案、印、雕、色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
  随着大姓家族在基层社会影响力的日趋加大,赣南客家匾额逐渐成为了具有教化乡邦和乡村管理功能的主要载体,在历代官方与民间乡绅的共同努力下,让匾额这种民俗文化,对乡村治理与教化作用不断得到充分的发挥。从宋元至民国近一千年来,赣南客家匾额这一民俗文化可谓长盛不衰。
  严格的规制和仪式
  在赣南客家民间,挂匾是一件极其严肃的大事。为此,各个姓氏对于挂匾都作出了相关的严格规定,族人必须遵守,不得违反。据传承人肖天长介绍,赣南客家匾额具有很强的民俗性,从规制到仪式都有一套独特的程序。
  规定。哪些人有资格在祠堂内悬挂匾额,各姓氏祠堂都有严格的规定,大致是:年龄在80岁以上(含80岁)、夫妻圆满60年、兄弟合计300岁、对祠内贡献支持特别大的。凡以上几种类型之一者,如子孙满堂、晚辈孝顺者,愿向祠堂理事会交纳一定的管理费者,方可在祠堂内悬挂一块木制的匾额。
  申请。如果有以上所列的几种类型之一者,本人可口头向祠堂理事会人员提出申请。其内容包括匾额的类型、内容、时间等。本人申请后,理事会的人员会及时召集人员研究,并将讨论研究的情况告知当事人。
  定匾。理事会将讨论研究的情况告知当事人后,当事人专程到做(写)匾额的店铺,详细告诉店主匾额内容、款识和挂匾的大体日期等。匾额上的文字过去都是由本族中字写得最好的人负责,现在一般由店主负责书写。
  游匾。在悬挂匾额的头一天,当事人家就得敲锣打鼓,派人去接匾。匾额接回后,整个房系的老前辈(60岁以上的)及叔伯兄弟欢聚一起,吃完点心后,就由两个年轻后生抬着匾额,走在队伍最前头,一路上,锣鼓声、唢呐声、鞭炮声响彻云霄,整个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游到村尾。所到之处,人们扶老携幼争先恐后地走出来观看这一热闹场景。全村游一大圈后,就将匾额供在祠堂的供桌上。
  祭匾。立匾人家请屠夫等人将大肥猪抬入祠堂内宰杀,然后将猪血抹在匾额上,称之为“杀猪祭匾”。这时,请来的吹鼓手开始鼓乐齐鸣,整个宗祠都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气氛。
  挂匾。又称“钉匾”。事先将匾额的两头系上长长的绳子,站在两边楼梯上的人同时用力,将匾额慢慢地往上升,按事先安排好的位置,把匾额悬挂在祠堂的橼子上。在悬挂匾额时,锣鼓声、鞭炮声、唢呐声响彻祠堂内外,震耳欲聋。大家肃立在祠堂内,不得大声喧哗。
  揭匾。立匾人家要请本宗族德高望重的长者,把事先盖在匾额上的红布揭开。
  办酒席。当天中午,本宗祠理事会成员、立匾人家本房的叔伯兄弟及亲戚朋友,大家欢聚一堂,共同祝福主人家人丁兴旺、吉祥如意。
  此外,据匾额习俗的传承人肖天长介绍,匾额的制作也有很多讲究,从规格来说,一般要符合“三、六、九”之数,否则不吉利;从匾额的行文来说,匾头按“富、贵、贫、贱”的顺序来行文,一般要选“富、贵”二字,匾尾按“生、老、病、死、苦”的顺序来行文,一般要选“生”字。这些规制务必遵守,否则就要闹笑话,贻笑大方。
  匾额习俗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宗祠悬挂匾额往往删繁就简,草草了事,且掌握匾额习俗整个流程的人大多年事已高,年轻人又大多不愿意传承,制匾工艺和匾额习俗已临濒危状况。为此,会昌县成立了赣南客家匾额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录制了赣南客家匾额习俗影像资料片,组织人力深入挖掘赣南客家匾额习俗的传统文化内涵,对现存赣南客家匾额详细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普查,认真考察其产生的历史渊源、沿革、发展、变化、主要特征、重要价值和客家匾额在当地民俗生活中的意义与作用等。
  2005年起,会昌县文化馆与博物馆加大民间匾额的征集力度,经过多年努力,现已收藏各种匾额130多方。2009年,会昌县建设了180平方米的“百匾堂”展览厅,实行对外免费开放,展出了精心挑选的部分匾额。这些匾额年代跨度长,主要有明、清、民国和现代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充分展现了赣南社会经济由明清到近现代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客家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匾额的书写者大多地位显贵,既有进士(状元、探花、榜眼)、解元、举人等,也有提督学政、刑部主事等。匾额文字遒劲、飘逸,书法精妙,内容则文采斐然,引经据典,清新典雅,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赣南客家风情浓缩于一方匾额中,令人神往陶醉。
  此外,会昌县还组织人力精心考释了部分匾额,2011年出版了《百匾大观——会昌百匾堂百匾考释》一书。该书集学术性与通俗性、可读性与故事性为一体,对题匾人、受匾人、匾额内容及其轶闻进行了翔实的考述,为人们了解赣南匾额习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进入21世纪以来,匾额习俗以表彰先进、树立榜样的方式,标榜和称赞了受匾人的嘉言懿行与优秀品质,重新得到民众的普遍认可。对热心公益事业的,家族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取得博士学位的等等,宗族理事会都通过赠送匾额给予表彰。此外,在客家姓氏接谱活动中,外地宗亲往往会通过赠送匾额以示庆贺。匾额习俗获得了新生命,被赋予了新内涵。愿经历了一千多年传承发展的匾额习俗,代代传承,历久弥香。
其他文献
乡村时间断层的慌乱  “时间和空间是人的宿命。”著名文化学者张柠还认为,人的行为、思想、情感等各种社会活动和思维活动,个人行为和感知方式,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限制下展开的。因此,时间既关系到个体的历史,并左右着他的行为和速度,同时又关系着这一个体和他身处其中的群体连续性。  一般人看来,农民和乡村对时间反应迟钝。其实,他们只对工业语境中的时段化、行政化时间显得陌生,却敏感于蕴藏着历史价值的文
期刊
沿着小道,呼吸着新鲜空气,步行进村。路两侧是葱郁的树木,人行线与快车线并不是人们常见的白色画线,而是用木头分割,确保行人的安全——在任何时候,人的安全都是第一位的,欧洲国家以人为本的措施的确值得称赞。路边的房屋与路灯相辅相成,典雅古朴,独具特点。  春暖花开的季节,石头的墙壁和门廊、窗框被各种鲜花簇拥,更有碧水蓝天衬托,俨然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现在已是秋季,虽然宁静取代了旺季的繁华,但仍有一番别样
期刊
类似这样的突破与特色仅仅是温州市第二届市民文化节系列演出活动中的一个缩影。作为一个综合、全面、多元化且面向老百姓的梦想大舞台,今年的温州市第二届市民文化节在活动组织、创意策划、艺术展现、宣传普及上都有了新的提升。延续首届市民文化节“没有围墙的剧场,永不落幕的舞台”的概念,温州市第二届市民文化节以“贯穿全年,联动全城”为主旨,自2014年3月启动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丰富的展览展演以及赛事活动,极
期刊
道家诗学的“虚静”说,源于老庄诗学中那个敞开的本体——“道”。“道”涵养着中国的艺术精神,而“虚静”这一命题,既有本体论的涵义又有主体性倾向性。“虚静”也就是在本体论和主体性的互为关系中相互看视,观审着那终极的本体——“道”。从本体而言,“虚静”就是“道”的“归根”、“复命”;从主体而言,“虚静”就是通过“涤除玄鉴”或者“心斋”、“坐忘”、“朝彻、见独”,最终形成一个澄明的审美心胸,而对“道”进行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11路公共汽车广州市内总站是在越秀中路。我1975年退伍回到沙河,如果坐公交车到广州,通常就在这个总站下车。它对面是省博物馆的院墙,北走几步,路过一个院门口,水刷石柱门的顶上覆盖着绿色琉璃瓦。两边柱子分别挂有数块单位牌子,特别显眼的一块写着“广东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不久改为“广东省电影公司”。这个大院即是越秀中路125号。  那时,广州市复退军人工作安置办公室设在广卫路一条
期刊
坝上草原是男人的“猎场”,它四季有景,以夏、秋、冬季为佳,有大片的森林、牧场、农田,有美丽的花朵,有数不过来的野生动物。  坝上,其实是老百姓的叫法,泛指塞罕坝之上。它地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交界处,东起喀喇沁旗的茅荆坝,西至涞源县的空中草原,环北京半圈,宛若一道大坝。在绝大数男人的心中,这个地方就是大气魄、大胸襟的气场,多是策马扬鞭、满载而归的“猎场”。  从古到今,坝上草原是男人心中
期刊
蔚县剪纸源于明代,是一种风格独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民间艺术。2009年10月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主要代表人物为第三代剪纸艺术家周淑英。2013年,周淑英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蔚县剪纸吸收了河北武强木版水印窗花以及河北雕刻刺绣花样等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的特色,制作工艺在全国众多剪纸中独树一帜,这种剪纸不是“剪”,而是“刻”,是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拿小巧锐利的雕刀刻制
期刊
翡翠之泽  在腾冲,被翡翠的光芒照耀着,无疑是一种福气。  腾冲,被誉为“中原文明在遥远的西南边地凝成的一块琥珀”。站在腾冲——中国玉石和珠宝集散加工地,青翠的火山环抱的腾冲城,温润滴翠如一块翡翠般地展现在我的面前,宽敞洁净的街道被一排排茂密的绿树装点出柔美和谐的色泽。徜徉在珠光宝气的翡翠城,我触摸到腾冲历史上的一把苍凉,在滇西抗战时,素有“琥珀牌坊玉石桥”之称的腾冲城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座玉碎之
期刊
旅游的目的无外乎有三:一是欣赏自然人文景观,二是品尝地方特色美食,三是感受多样性文化,那购物算不算旅游的目的呢?笔者一向不认为消费购物是旅游的目的之一。原因很简单,商品经济发达了,稍大一点的超市几乎能买到全国各地的特产。大老远的采购特产分给亲朋,已成为老黄历了。另外,到香港买手表、相机和电子产品,兼游迪士尼、海洋公园,算不算旅游?这个要一分为二地看,香港自由贸易港的地位决定了这些精贵商品可能会以较
期刊
阅读《影响中国的东莞人》一书,如同走进东莞历史人物陈列馆,打开东莞名人群英谱。我被书中人物事迹所感动的同时,也为编者的热忱所感动。该书是对东莞部分历史人物和社会精英传记作品的整理和汇编,是编者多年来对东莞人文历史研究的记录与成果。可以说,这是信息量极大的记录东莞历史文化的重大叙事,是东莞诸多历史人文系列丛书中又一颇具分量的新作力作。对于希望了解东莞人文历史的人们来说,是一本必读之书。  东莞是岭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