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2014年阑尾炎患者60例进行研究分析,60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和肠梗阻发病率等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
【关键词】 腹腔镜切除术 开腹切除术 阑尾炎 临床效果
阑尾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手术创伤大,手术后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腹腔镜切除术在阑尾炎治疗中的应用,解决了开腹阑尾切除术的弊端,成为治疗阑尾炎主要的手术方法之一[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2014年阑尾炎患者60例进行研究分析,60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患者中有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15~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6±2.7)岁。对照组患者有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在15~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8±2.3)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信息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患者体位取头高脚低,在脐以上的皮肤开1cm横切口,第一操作孔用直径为1cm的套管穿刺锥,放入1cm的腹腔镜。第二操作孔在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点,为0.5cm直径的切口并置入穿刺锥。第三操作孔位于阑尾在腹壁的投影处为直径0.5cm的切口,置入穿刺锥放入阑尾抓钳。用阑尾抓钳提起阑尾,保证阑尾根部和系膜完全暴露,用主操作孔的分离钳在阑尾根部和系膜之间开一个小孔,要注意避免损伤阑尾动脉与静脉血管,然后再往主操作孔中送入4号慕斯线,总长在60cm作用,用慕斯线绕过阑尾的根部与系膜,两个线头经过穿刺锥在体外连接,然后将连接点推入腹腔中,结扎阑尾的根部与系膜,在结扎部位的1cm左右的地方剪断阑尾和阑尾系膜,阑尾残端长约0.5cm左右,用点凝棒处理阑尾残端,冲洗腹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引流管是否放置,患者术后要进行抗感染治疗[2]。
1.2.2 开腹阑尾切除术
采用硬膜外的连续麻醉或者是气管插管全麻。在患者的右下腹作一斜形切口或者剖腹探查切口,找到阑尾并切除[3]。
1.3 评分指标[3]
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术后感染情况,住院时间以及肠梗阻发病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分析
两组患者通过手术治疗,统计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疼痛程度。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状况分析
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实验组发生切口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分析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状况分析
3 讨论
阑尾切除术是临床外科最多的手术,在腹腔镜技术逐渐完善并且应用到阑尾炎治疗后,阑尾炎治疗已经步入较成熟的阶段。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更高,能够有效避免手术并发症以及切口感染的几率,减轻患者疼痛,并且手术时间短。
在运用腹腔镜手术进行阑尾切除的时候阑尾与手术通道无接触,因此基本不会发生切口感染。本次研究中采取腹腔镜手术的实验组有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有1例患者出现肠梗阻并发症,不良反应率为6.66%,明显低于采取开腹阑尾切除术的40%。因此,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手术创伤,安全性上都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腹腔镜切除术虽然有很大的优势,在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但总体来说,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胡耀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1):39-40.
[2]闫东,张文英.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6):33-34.
[3]邵华,孙威,孙杰等.肥胖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6):491-494.
【关键词】 腹腔镜切除术 开腹切除术 阑尾炎 临床效果
阑尾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手术创伤大,手术后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腹腔镜切除术在阑尾炎治疗中的应用,解决了开腹阑尾切除术的弊端,成为治疗阑尾炎主要的手术方法之一[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2014年阑尾炎患者60例进行研究分析,60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患者中有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15~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6±2.7)岁。对照组患者有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在15~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8±2.3)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信息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患者体位取头高脚低,在脐以上的皮肤开1cm横切口,第一操作孔用直径为1cm的套管穿刺锥,放入1cm的腹腔镜。第二操作孔在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点,为0.5cm直径的切口并置入穿刺锥。第三操作孔位于阑尾在腹壁的投影处为直径0.5cm的切口,置入穿刺锥放入阑尾抓钳。用阑尾抓钳提起阑尾,保证阑尾根部和系膜完全暴露,用主操作孔的分离钳在阑尾根部和系膜之间开一个小孔,要注意避免损伤阑尾动脉与静脉血管,然后再往主操作孔中送入4号慕斯线,总长在60cm作用,用慕斯线绕过阑尾的根部与系膜,两个线头经过穿刺锥在体外连接,然后将连接点推入腹腔中,结扎阑尾的根部与系膜,在结扎部位的1cm左右的地方剪断阑尾和阑尾系膜,阑尾残端长约0.5cm左右,用点凝棒处理阑尾残端,冲洗腹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引流管是否放置,患者术后要进行抗感染治疗[2]。
1.2.2 开腹阑尾切除术
采用硬膜外的连续麻醉或者是气管插管全麻。在患者的右下腹作一斜形切口或者剖腹探查切口,找到阑尾并切除[3]。
1.3 评分指标[3]
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术后感染情况,住院时间以及肠梗阻发病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分析
两组患者通过手术治疗,统计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疼痛程度。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状况分析
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实验组发生切口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分析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状况分析
3 讨论
阑尾切除术是临床外科最多的手术,在腹腔镜技术逐渐完善并且应用到阑尾炎治疗后,阑尾炎治疗已经步入较成熟的阶段。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更高,能够有效避免手术并发症以及切口感染的几率,减轻患者疼痛,并且手术时间短。
在运用腹腔镜手术进行阑尾切除的时候阑尾与手术通道无接触,因此基本不会发生切口感染。本次研究中采取腹腔镜手术的实验组有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有1例患者出现肠梗阻并发症,不良反应率为6.66%,明显低于采取开腹阑尾切除术的40%。因此,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手术创伤,安全性上都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腹腔镜切除术虽然有很大的优势,在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但总体来说,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胡耀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1):39-40.
[2]闫东,张文英.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6):33-34.
[3]邵华,孙威,孙杰等.肥胖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6):491-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