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枝铅笔

来源 :海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w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曲新志,男,山东莱西人。曾服役于兰州军区某部,退役后在央视某栏目任策划和总撰稿。现任某影视公司主编。
  
  有时我也挑灯独立
  爱和夜守住沉默
  听风声呼啸于屋外
  怀想一些远行人
  ——艾青
  已经是夜里十点了,儿子早已酣酣地入睡。像往常一样,我照例检查过他的书包,看明天该带的课本是否都已备齐。还好,书和作业本静静地躺在书包里,一本也没落。再打开铅笔盒,几枝写秃了的铅笔长长短短地挤着,像一群顽皮可爱的孩子,差点就发出唧唧喳喳的吵闹声。我一枝枝削起铅笔,就像是给这群小家伙理发。
  今夜的风好大,让人感觉整个楼房都显得有点弱不禁风的样子。而转笔刀里流淌出的刨花,却是那样的安静,安静得让人体会到了一种幸福、安详的感觉。但当我将铅笔重新摆进铅笔盒的时候,却突然想起了一件往事。
  那时我还是大三学生,头发零乱,意气风发,硬把自己往诗人的形象上折腾,写一些痛痛痒痒的诗句,怀几分忧世伤情的想法,聚拢了三五十男女才子,结社编刊,清谈狂吟,在W城的大学生中也算是领一时风气。一次,我邀请了天山电影制片厂的一位青年编剧来校做《今夜不设防———漫谈东欧电影》的讲座,为了把讲座气氛营造得诗意一些,我们用五颜六色的绒面纸剪了许多颇具后现代意味的剪纸作为装饰,因为纸张不够用,我和另外一位诗友便去一家商场购买。
  商场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二道桥。三层的俄式建筑,古朴厚重,想必也有了一些年头。周围是一个很大的维吾尔风格的自由市场,市场里主要卖一些维吾尔花帽、英吉沙小刀、葡萄干、核桃仁之类的特产。纸张应该是在二道桥商场的二楼,我和这位诗友便径直奔向了文具柜台。细细选好了所需的纸张,匆匆地付了钱,就在我转身要走的时候,我感觉着有一道光“唰”地射入了我的眼中,如梦如幻,我像一位傻子一样如梦如幻……光源来自远处柜台里的一位姑娘,她正微笑着和一位顾客说着什么,她眼睛清亮,她嘴角微翘,她长发如黑色的旗帜,她身穿一件红色的击剑服,出落得像太阳的女儿一样美丽……上帝,哦,不,真主啊,我在一秒钟之内就爱上了她。
  我怔怔地站在那儿,好久没敢挪动一步,似乎是怕我脚步一动,眼前的这个人儿就真的会像一个梦幻一样消失,有时人们常常爱用“振聋发聩”来形容一个事物的力量,但这时,我却觉得有一种力量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它让你失明失聪,它让你像个傻子。那一刻,整个喧闹的商场刹那间安静了下来,像一场无声电影。而我就是那场电影里失声的幽灵。
  诗友是一位细心的人,他早已洞穿了我内心的秘密,他轻轻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让我走近那位姑娘去细看一下。我脸在发烫,我羞愧万分,我笨拙地摇头,好心的他冲我笑笑,然后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走到姑娘跟前,和她搭了几句话,就重新回到我身边,悄悄地告诉我:“她叫郭晓雯,营业号是六号。”我假装满不在乎,心里却狠狠地记住了这个动听的名字,还有那个美好的数字。
  从此以后,我每天午饭后都要去一次二道桥商场,同学们都以为我学会了午间散步的好习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心怀鬼胎,居心叵测。只有我自己知道,心里藏着一个美好秘密的人,是怎样的幸福。从二道桥到学校,大概有六百米,这是一段最美好的路程。
  为了能天天看到她,我每天都要去那个柜台一次。但又不想让她发现,那就假装是购物吧———其实也没有什么可买的,穷学生,就每天买一枝铅笔吧。就这样,一天天下来,我和文具柜台的营业员都熟了起来,往往我一进门,那些营业员们便会打招呼:“又买铅笔啦。”我到现在也十分感激她们,她们真是一些有教养的好心人,因为她们从没问过诸如“你怎么天天来买铅笔啊”、“你怎么不一次多买点”之类的话,如果那样,我会有多么尴尬。
  别人爱着你,你不知道别人是谁;你爱着别人,你知道自己。
  她有时在,有时调班不在。不管她在还是不在,我都喜欢去那儿转转,去过了,每天心里就踏实了。这就有点像台湾诗人余光中《等你,在雨中》抒写的那样,“你来不来都一样”,重要的是在等待中体会到的一切。
  转眼大学就要毕业了,有一天,我打开皮箱,收拾这些铅笔,一数,整整三百枝。三百枝摆在一起,五颜六色,很好看,可是我并不是为了好看才一枝枝地买的啊。有谁有过这么多的铅笔吗?它见证了什么呢?情感还是耻辱?握着铅笔杆,我百感交集,我终于认定:没有去争取是耻辱的。“就要离开学校了,和这段不为人知的感情告别吧。”我这样小声对自己说着,找了个塑料袋把它们装好,再往里面放了几颗石子,就把它沉入校园里的一个湖底了。
  后来很长时间再没想起这件事,而今夜,因为秋风,因为给儿子削铅笔,却让我重新想起。
  三百枝铅笔,像三百枝小刺儿,密密地扎在我日渐麻木的心上,天凉时,有疼痛隐隐。
  看着熟睡的儿子,我心里默想:但愿儿子长大时不要像我一样。
其他文献
放下手中的书,走到午夜的阳台。月光如水,玉兰树影婆娑,洒下的是点点光斑,很淡很淡。  如此云淡风轻,让人担心这些筛下的月影,人声一嘈杂,就消逝了。  于是,内心激荡,想有个人来分享良辰美景。拿起手机,却不知道该拨哪个电话。早就过了伤感流泪的十七八年华,哪来再半夜时彼此嬉闹?这时,你才感到真正的寂寞。谁是你在任何时刻都能骚扰的朋友?他正为事业奔波,她已为人洗手作羹汤……  你还是很不甘心,制作了条“
期刊
只是为了寻找一点点温暖。就这样不断地告别。始终找不到自己心里幻觉中的东西。它们就像旅行夜车上的乘客,起起落落,失散在未曾天亮的村庄。  我已经很久没有坐过夜车。很多年前,我去福建旅行,搭工厂的货车回家。那是庞大的车子,开起来轰隆轰隆地响。我和四个男人同行。他们轮换开车,且深夜上山路的时候,要提防抢劫者。这是真的事情。在开过一个道路曲折,树木茂盛的山岭时,他们议论这就是上次出事的地点。抢劫者把人杀掉
期刊
春暖花开的日子,我和芮离开了我们打拼了十余年的繁华都市,带着简单的行李,回到了天目湖之畔的故乡。  在湖中一个尚未开发的小岛上,我们拥有了几间梦想已久的竹楼———运来南山的竹、南山的木,看着房子拔地而起一如见证一个生命的孕育成长,心里,是满满的富足。  然后,把搜集来的家乡人的文字作品搬了进去;然后,把寿眉、翠柏配着上等的紫砂壶摆了出来;然后,挂起了亲手缝制的布帘,还有芮的画,以及一帧帧隽永的图片
期刊
从宿舍到那间教室的路上,鸿奇怪地感到日光异常的耀眼,然而天却是阴的。雯就在那间教室。一想到这,鸿加快了脚步。  跨进教室时,海风正拐了个弯从窗户进去从门儿出来。鸿倒吸了口气:雯和宇正坐在同一排。有种不祥的感觉迅即在鸿的脑中停顿了一下。  昨晚鸿叫雯时,坐在旁边的宇就以一种莫名的眼光瞟了又瞟,手不自然地动着,带着躁意。正用心于一个女孩的鸿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鸿望了望教室,人满为患,只好坐在雯和
期刊
庞余亮,男,1967年3月出生,做过教师,曾经在《人民文学》《花城》《天涯》等刊发表诗歌小说若干,获得过诗歌奖和童话奖。    那天清晨,我那刚识了几个字的儿子赖在床上怎么也不肯起床。已经快六点半啦,我要上班呢。我掀开他的小被子,看见了他的小鸡鸡正像小玉笋一样亭亭玉立在那儿。我说,东东,要尿尿了吧。谁知这个小东西居然笑哈哈地说,爸,这叫金枪不倒九。我认为我听错了,他才六岁啊。我问他,你说什么你说什
期刊
和希是许多年的朋友了,这样说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很温暖。  关于怎样开始两个小女子的故事的那些年代久远的回忆早已模糊不清了。隐约只记得是一个普通的聚会。在一大堆单纯小女生谈起爱情一脸的顶礼膜拜时,希却一语惊人。她说她不相信爱情,她说对于人类她相信要有大爱,但是凡夫俗子的小恩小爱却最是恶俗。这在当时十五六岁正处于花季的那群女生中被惊为天语。于是她们开始对希顶礼膜拜。  而我,表情灿烂内心阴暗的另一个小孩
期刊
一    这年的东京终是降了些许冬雪。晨早向院中望去,庭院里的梅枝上积了一层薄雪,花尚未开放。天色还未亮彻,隐约能看见长廊尽头叔父房里昏黄的灯光。  我并不是孤儿,却也无父无母。据说他们多年前在动乱中过世,我便被远房亲戚收养。叔父待我客气,却终是寄人篱下。叔父提及我父亲在世时曾与京都一邻友订下婚约,将我许给了邻家长子。并说此事已人尽皆知,反悔不得。叔父称我已到婚嫁之年,于是在婶娘连日的催促下派人向
期刊
电话里A跟我谈到他遗失的初中毕业照,很想看看自己当年的样子。他这么一说,我倒想起了我的幼儿园毕业纪念册,那时的自己那么小,那么有趣。初中和高中我都没有拍毕业照,没什么特殊原因,只是觉得不想把自己的脸凑在一大堆不相干的人中间罢了。有时候也认为这种念头有点“过”,甚至有点可恶。我觉得我的中学生活过得一点也不踏实,不舒服。  初中的时候很“坏”,整天浪荡,喝酒,瞎扯,尤其喜欢淋大雨,然后彻底地病一场,一
期刊
在外婆家度过的一个又一个夏日使我的心恬静而又充实。  在闽北的一个小村里,潺潺的小溪打磨着一年又一年的岁月,记录着庄稼人的辛勤与汗水。那水时而溢满河床,时而干涸见底。爬满土地的南瓜藤上的叶子蓊蓊郁郁,小瓜夹杂在叶子里,点缀那一片绿色。全村最大最高的那棵橄榄树在溪边对岸的一座小山上,绿色的果子挂满枝头。  外婆家建在西边的山腰上,中间夹着一条蜿蜒而又平坦的马路,尽管黄土有时遮天蔽日,混沌一片,但弥漫
期刊
于晨,女,200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已于《雨花》、《萌芽》、《青春》、《写作》、《鹿鸣》、《青年文学家》、《中国校园文学》、《花季雨季》、《作文通讯》等全国30多家报刊发表散文、小说等一百多篇。作品曾两次被《中国少年文摘》转载,并获江西《读写月报》、江苏《少年文艺》2001年度优秀作品奖,入选《2002中国年度最佳大学生作品》和《大学生优秀小说选》。现在上海某出版社工作。     一直都无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