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随想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l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母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生我那年已经过了三十岁,今年我都四十八岁了,母亲已是七十八岁高龄的老人了。虽然在我之前母亲已经有了三个孩子,但是由于她唯一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大哥早夭,只留下大我八岁的大姐和大我四岁的二姐。在五十年前偏远的农村,祈盼再生一个男孩肯定是没有读过书的母亲的最大心愿。所幸的是,我如她所愿来到了人间,而且生日和母亲只错十二天,她是农历三月初六,我是农历三月十八,我想我的出世虽然给贫困的家庭增加了很多负担,但对母亲的心理肯定带来了很多幸福和温馨。
  也许是上苍眷顾辛劳的母亲,在信奉多子多福的农家即使再穷,也愿意多要孩子,况且那个时代也没有计划生育政策。有了我之后,母亲又先后生下了大弟、小弟和小妹,这样我们就有姊妹六个,加上父母就是八口之家。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边远农村,单靠父母两人挣工分要养活六个孩子,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从我记事起,印象最深的就是饥饿,总觉得吃不饱,至今兄弟们在一起谈起儿时的生活时还都说起我特别能吃,我记得在稀得能照见人影的汤里,盛放的红薯比碗都高,我能吃满满三大碗,这也是现在不管别人咋说我都不吃红薯的原因,小时候真的吃伤了。当时,母亲总是把蒸好的花卷放在家里唯一的箱子上。每天早上上学,我总要偷偷摸摸地拿一个,在上学的路上吃,为此我没少挨母亲的骂,但忍不住饿的我还是总去偷吃自家的馍馍。
  小时候,为了填饱肚子,我和小伙伴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偷吃过别人家的杏、桃、柿子、红薯、萝卜等一切能充饥的东西。夏天,我和小朋友去溪边捉螃蟹,回家后弄些面糊,把螃蟹肉放进去搅拌后再炒一下然后分吃,每人也就是几小口,高兴得我们就像过年一样。真的能吃饱肚子是上高中后,那时已经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此我一直感激邓小平复出后制定的政策,我认为,一个国家领导人不管有多么崇高、多么伟大,不论他执行何种政策,让人民经常饿肚子总归不是什么好事情,毕竟民以食为天。
  小时候家里穷,姊妹多,但母亲总会想方设法多弄一些能吃的东西来填充我们永远感到饥饿的肚子,为此她在干农活之余挖野菜,摘槐花,采榆钱等。那时候买布要有布票,再说即使有布票,家里的“鸡屁股银行”也凑不够钱呀。为了我们能穿得稍微体面一些,她不辞辛劳,白天下地干农活,晚上在昏黄的油灯下纺花、经线、织布。不懂事的我经常傻乎乎地看着母亲操劳而心生怨恨,因为我想早点让她哄我睡。可为了生计,母亲是不可能早睡的,我经常不能如愿,直到自己熬不下去了才自行去睡。
  当然,现在回想儿时高兴的事还是挺多的:生病时,妈妈会给我单独做一碗放了葱姜蒜和香油的汤面条;鸡蛋破损时,妈妈会放一点油,用乘饭的汤勺给我们做煎蛋,我们姊妹几个每人可以分到一囗,那个香至今难忘;再就是每到腊月做红薯粉条前,妈妈总会留出一些粉层,给我们做凉粉,妈妈做的炒凉粉的香味我永远都会记得。最高兴的当然是过年,我们可以吃上一次管饱的大米饭,可以吃上一次肉饺子,但是不能管饱,还需再吃一些素饺子或面条。此外,还可以在待客时吃两块又厚又香的红肉,还可以穿到新衣裳,可以不去上学,可以玩没有燃放的哑炮等。
  我是十三岁时(1980年)离开家的,去饭坡乡上初三,高中三年都在位于田湖镇小安头村和程村中间的嵩县四中,至今已三十多年了。上高中以后,虽然勉强可以吃饱了,但由于姊妹都在上学,家里又没有经济收入,每到开学交学费又成了家里的难题,我朦朦胧胧记得在我睡醒时听到父母商量去哪里能借到钱给我们当学费。父亲由于政治原因不愿出去借钱,而让母亲去,每到此时,母亲总会说一句,你就会让我去作难。虽然这样说,但为了子女能够继续上学,她总还是鼓起勇气去为我们筹借学费。至今我还记得母亲说话的语气和出去借钱时的神态,直到我和兄弟参加工作多年,还有一些陈年旧账需要我们去偿还。
  从1984年去洛阳上学到现在,我总为生活奔波,这三十多年来我和母亲聚少离多,每次回家也总是匆匆忙忙的,再加上我脾气不好,看到啰啰唆唆的母亲忍不住要说她。母親脾气并不好,年轻时姊妹都挨过母亲的打,而此时的母亲虽然愠怒,但都没有直接说我。近几年,随着年龄渐大和儿子长大成人,我慢慢地理解了母亲,看着日渐苍老的母亲,我百感交集,儿女都已长大成人、成家远行,己近耄耋之年的母亲腰弯了,背驼了,头发白了,皱纹密了,行动迟了。在我每次打电话时,母亲总是说她和我父亲都很好,不用惦记,可当我每次回家再离家时无论我怎样劝阻,她都会送我到大路边,一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时才会踽踽而回。回到城里,每每想到头发花白、满脸皱纹、行动迟缓、老态龙钟的母亲到路边送我时的场景,我都会泪流满面,可由于工作的羁绊我又不能经常回去陪伴父母。有时晚上我一个独坐时经常想,当我有时间陪伴父母了,父母还会在家里等我们吗,毕竟都已年过八旬,每至此,第二天我都会不管不顾地回家看望我的父母,我可不想做那些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傻事让自己悔恨终生。
  当兄弟们说让母亲和父亲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时,她总是说在家很好,在外面不方便、不习惯等推托之辞,其实我知道她是怕给儿女添麻烦,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辛劳了一辈子,至今也闲不下来,虽然近几年已经不再种地了,但她总会在田间地头种一些豆类,在我们回去时,她把精挑细选的豆子分给我们让我们带走。为此,我经常说她,她总是说,我闲着没事干,老着急,你就不怕我闲出病来。我只有抱以苦笑,就劝她干一点活是可以的,但不要太劳累,累出毛病就划不来了。这时,母亲总会说没事的,我的身体我知道,你不用惦记。
  今天是母亲节,母亲是不会知道还有这个节日的,也许她还在地里忙着呢。年近半百的我,今后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多陪陪他们,让二老安度晚年,行孝当早不能拖延,并且要从当下做起。母亲,你的儿子想你了,现在就要回去看你了!
  (洛阳中信中心医院)
其他文献
“大虾事件”后,各种网络段子、新闻夹杂在一起,让青岛和乐陵路成为舆论的焦点。10月11日,本刊记者带着诸多疑问,亲赴青岛乐陵路,对“大虾事件”的经过和如今乐陵路的经营状态进行了深入了解和探访。  店铺关了,传说还在  10月11日,本刊记者来到青岛,刚出火车站,坐上出租车,当记者说要去乐陵路时,司机调侃道:“你们是去吃大虾呀。”十几分钟后,出租车停在市北区乐陵路92号,“著名”的善德海鲜烧烤大排档
《寂寞的十七岁》是白先勇创作的11个短篇小说合集,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鲜明生动的女性人物。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虽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但无一例外地拥有悲剧命运。本文采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解读《寂寞的十七岁》中女性人物的命运悲剧,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焦虑理论等角度入手分析造成小说中女性人物命运悲剧的原因并探究白先勇在人物塑造时所受弗洛伊德心理哲学的影响。  被誉为短篇小说创作奇才的白先勇在其短
期刊
目的:  随着生物材料的不断更新及医学新技术的飞跃发展,镁作为具有特殊理化性能的新材料吸引了很多学者的注意力。镁是人类新陈代谢所需的物质之一,也是骨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眸,窗外细雨霏霏,如花般翩翩飞舞,寒风习习,一夜之间便拂了衣冷,摇了叶落,缓缓叩响窗前那一串蓝色的风铃,仿若故人出现在面前,便可轻轻地将一缕思绪吹远。  寒风如故,触手可及的依然是又一个轮回,它从指尖轻轻滑过,风风雨雨,花开花落。这潇潇细雨,沉淀了冬季的浓浓凄凉,也让人感到无限失落。再回首,琴声依依,落花徐徐,伴着略带伤感的曲调,任舒缓曼妙的旋律拨动心弦,宛如一盏香茗散发的芬芳,瞬间便充盈了整个
期刊
长假蜗居,百无聊赖。父亲提议去钓鱼,我踟蹰片刻还是点头。  午饭过后,“老渔民”利索地收拾好行囊,正要锁门时,只见他折回房中拿了个帽子递给我,说:“戴上吧,外面晒。”  秋风扫落叶,徒留光秃秃的梧桐树干了无生气地佝偻着,似是被惨白的柏油马路吸干了精血。将视线从车窗外收回,我猝不及防地撞上了父亲欲言又止的表情。  他有些局促地和我闲聊道:“钓过鱼吗?”  我点头:“钓过一次。”  我的回答引来他的惊
期刊
人们常给史诗加一个前缀,叫波澜壮阔。人们常为最忧伤失意的灵魂加一个前缀,叫名士文人。我愿相信五帝本纪中华夏文明的神奇开端,也认同贤君帝王的宏图霸业,但我只为文学家作群像文章,至于诸侯帝王另当别论。五千年岁月,三千年画卷,传世风流,皆为一群文人所挑起。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君子如兰,古人千万,唯予你一人此号。兰之纯,是屈子一身纯正,少年显贵,志
期刊
回家的火车终于开了,虽有近15小时的车程,但我仍旧难以抵挡归家的兴奋。同许多大三学生一样,这已不是我第一次跨越了南北独自在他乡,我的情绪与大多数人相同却又不同。  上了火车后,夜已深了,耐不住倦意,我便匆匆地爬上了床铺休息。半睡半醒之间,耳边似乎传来小女孩的嬉闹声,原来是我对铺的一对母女,女儿是四五岁的可爱模样。这时,我突然想起刚上火车时的情景,只见得小姑娘一脸娇嗔地对妈妈撒娇,妈妈虽明显一副倦容
期刊
前几天的傍晚,我高中时的地理老师卢顺法给我打电话说:“八十年代,在三中工作时,在白沙信用社入股10元钱。以前一直找不到股金证,这次整理东西时发现了,问问是否能退,信用社没有熟人,好办不好办?”我说:“股金证在哪里办,必须本人拿上身份证去哪里退,按照定期利率执行,你去就可以,有专人负责。这是正常手续,你去就可以办理,如办不了,再给我打电话。”  挂断了电话,我心中很不是滋味,自责起来。也许这几年在基
期刊
学位
一个国家的民间艺术语言诉说着在不同的地域中,各个民族经过劳动与智慧创新,流传下来的历史、信念、神话、民俗等文化,聚集了一个地域祖祖辈辈、薪火传承的风气与习俗。在创作物品时,艺人注入的浓厚本土精神和地域特色,让观赏者或使用者产生认可的态度,久而久之,民间艺术在物质和精神层次上成为百姓离不开的本土文化,也是全人类美好的精神归属地。凤翔泥塑艺术是中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具有长期的民间传承历史,鲜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