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德育;多元化;立足点;
德育观;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7(A)—0009—01
一、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
德育是塑造教育对象灵魂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德育的重要使命是引导学生接受社会主导价值观,使其学会在纷繁复杂的价值观面前作出正确选择。当社会的价值导向比较单一时,学校德育通过制定道德规范,向学生灌输价值准则。然而,面对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现实,学校再依照以往的方法进行德育就难以奏效了。
从教师方面看,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思想、新观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许多新的思想观点,教师受生活和知识的限制,不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解决所有的道德难题。而且社会道德本来就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教师也需要认真学习和深刻思考,需要进行自我批判和选择。教师很难做到“先知先觉”,很难达到绝对正确。像以往那样由教师代替学生作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做法,恐怕过于简单了。
从学生方面看,当代青少年处于一个多元、开放、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在道德发展、价值选择和人生取向等方面都面临着多元选择。青少年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我判断、自我抉择、自我控制和自我成长。这是道德主体必备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当代青少年自身也有成为道德主体的需要。有人说,当前学生的主导性道德需要已经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注重道德身份的获得转到注重道德尊严的确立,道德生活的主体性日益受到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着人的主体性解放,也催发了人主体意识的觉醒。当代青少年在道德生活中和价值选择中较强的主体意识、强烈的主体需要正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从社会方面看,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引发了教育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国家、集体、个人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对教育的需求在内容上和层次上有不同的目标。国家要求教育培养“经济人”和“政治人”,集体要求教育培养“组织人”,个体则想通过教育使自己成为“主体人”。表面上看,三者是矛盾的。从本质上看,三者是统一的,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二者密不可分,互为因果。个体既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历史的生成物。没有个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就无所谓社会历史的发展,主体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社会总体道德的进步归根到底取决于每一个道德主体的觉醒与发展。培养道德主体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成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走向文明、创造辉煌的必要前提。
二、摒弃旧有德育观念和德育模式
过去的中学生生活在计划经济时代,物质的相对贫乏使他们更懂得艰苦朴素、吃苦耐劳;政治气氛的浓厚使他们从小就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仰,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深深地扎根于他们的心里。
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社会变革时代,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赋予了“艰苦朴素”新的内涵。市场经济的特征和信息多变的时代特点,赋予了他们极易接受新事物的品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兴趣广泛,知识面广,善于交际,求真务实,这些优点又是过去时代中学生所难以具有的。
时代变了,时代的差异导致了过去学生和现在学生的差异。他们的优缺点有时代赋予的一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我们需要站在新的时代高度重新审视当代中学生。如果把过去的观念强加给现在的学生,用传统的标准来评价现在的学生,或者用过去的方法来教育现在的学生,显然是落伍的,也是不符合“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思想。
在一个多元的、变化的社会中,社会成员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观念,以适应变化着的环境。今天,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要求学生一味“听话”、 “循规蹈矩”。
多变的时代、多变的环境,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人群,必然要求“新新人类”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有相应的变化,我们不能以旧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评价新时期的学生,并对这种新变化作出否定的结论。
三、站在时代变迁的高度去看新时期的中学生
在过去,我们强调集体利益,个人利益谈得很少,甚至认为那是自私表现。今天,个人利益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认,它已被绝大多数人接受,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同样被人们关注。没有人还认为合法的追求个人利益是自私、可耻的表现。
今天的青少年适应时代的变化,他们能最快地领悟到什么样的行为适应现代社会。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消费观念、法制观念以及对平等权利的追求等,无不以最快的节拍与周围变化着的环境相协调。在他们的身上,很少有我们成年人的固执、僵化的历史沉积。这是否可以说明,现在青少年的观念,也许才是适应了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
德育观;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7(A)—0009—01
一、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
德育是塑造教育对象灵魂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德育的重要使命是引导学生接受社会主导价值观,使其学会在纷繁复杂的价值观面前作出正确选择。当社会的价值导向比较单一时,学校德育通过制定道德规范,向学生灌输价值准则。然而,面对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现实,学校再依照以往的方法进行德育就难以奏效了。
从教师方面看,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思想、新观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许多新的思想观点,教师受生活和知识的限制,不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解决所有的道德难题。而且社会道德本来就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教师也需要认真学习和深刻思考,需要进行自我批判和选择。教师很难做到“先知先觉”,很难达到绝对正确。像以往那样由教师代替学生作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做法,恐怕过于简单了。
从学生方面看,当代青少年处于一个多元、开放、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在道德发展、价值选择和人生取向等方面都面临着多元选择。青少年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我判断、自我抉择、自我控制和自我成长。这是道德主体必备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当代青少年自身也有成为道德主体的需要。有人说,当前学生的主导性道德需要已经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注重道德身份的获得转到注重道德尊严的确立,道德生活的主体性日益受到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着人的主体性解放,也催发了人主体意识的觉醒。当代青少年在道德生活中和价值选择中较强的主体意识、强烈的主体需要正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从社会方面看,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引发了教育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国家、集体、个人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对教育的需求在内容上和层次上有不同的目标。国家要求教育培养“经济人”和“政治人”,集体要求教育培养“组织人”,个体则想通过教育使自己成为“主体人”。表面上看,三者是矛盾的。从本质上看,三者是统一的,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二者密不可分,互为因果。个体既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历史的生成物。没有个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就无所谓社会历史的发展,主体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社会总体道德的进步归根到底取决于每一个道德主体的觉醒与发展。培养道德主体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成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走向文明、创造辉煌的必要前提。
二、摒弃旧有德育观念和德育模式
过去的中学生生活在计划经济时代,物质的相对贫乏使他们更懂得艰苦朴素、吃苦耐劳;政治气氛的浓厚使他们从小就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仰,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深深地扎根于他们的心里。
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社会变革时代,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赋予了“艰苦朴素”新的内涵。市场经济的特征和信息多变的时代特点,赋予了他们极易接受新事物的品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兴趣广泛,知识面广,善于交际,求真务实,这些优点又是过去时代中学生所难以具有的。
时代变了,时代的差异导致了过去学生和现在学生的差异。他们的优缺点有时代赋予的一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我们需要站在新的时代高度重新审视当代中学生。如果把过去的观念强加给现在的学生,用传统的标准来评价现在的学生,或者用过去的方法来教育现在的学生,显然是落伍的,也是不符合“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思想。
在一个多元的、变化的社会中,社会成员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观念,以适应变化着的环境。今天,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要求学生一味“听话”、 “循规蹈矩”。
多变的时代、多变的环境,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人群,必然要求“新新人类”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有相应的变化,我们不能以旧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评价新时期的学生,并对这种新变化作出否定的结论。
三、站在时代变迁的高度去看新时期的中学生
在过去,我们强调集体利益,个人利益谈得很少,甚至认为那是自私表现。今天,个人利益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认,它已被绝大多数人接受,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同样被人们关注。没有人还认为合法的追求个人利益是自私、可耻的表现。
今天的青少年适应时代的变化,他们能最快地领悟到什么样的行为适应现代社会。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消费观念、法制观念以及对平等权利的追求等,无不以最快的节拍与周围变化着的环境相协调。在他们的身上,很少有我们成年人的固执、僵化的历史沉积。这是否可以说明,现在青少年的观念,也许才是适应了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