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全球范围看,SNS(社交网络)是迄今为止最符合Web 2.0精神的互联网应用。
四年前,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一个叫做脸谱(Facebook)的社区网站能够成功,至少全球首富盖茨就不这么认为——2004年吸引盖茨注意力的是MSN,当时他正信心百倍地想把MSN推到中国市场。2004年,美国互联网门户AOL忙于强化自己的互联网广告能力,时任AOL公司CEO的米勒用4.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互联网广告商Advertising。米勒不曾想到,四年后为了收购成立不到四年的Bebo公司,AOL不得不付出多一倍的现金。同样,让盖茨意料不到的是,2007年底,微软2.4亿美元参股Facebook,只占了其1.6%的股份。
善于紧追全球脚步的中国也不甘示弱,在全球交友网站的私募风潮之后,校内网、若邻网、天下网,这些在名称上很有中国特色的交友网站也在一瞬间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但是,这些中国的弄潮儿们在拷贝之后到底有什么属于自己的定位?他们未来可见的发展方向和整合模式是什么?他们共同的敌人又在哪里?交友网站的中国脸谱就从这里画起。
差异化拷贝
一起网:社会引擎的发现者
虽然互联网老将谢文不承认他现在创办的一起网是Facebook的中国翻版,但他坦言,一起网与Facebook是同一个方向。“一起网创新的地方在于,除了人之外,它还引入了家的概念,另外一起网还有待开放的街区。这就解决了Facebook只有人而没有其他衍生品的问题。”
谢文向本报记者介绍道:“SNS在一起网只占5%~10%的份额,在Facebook和校内网可能占到80%~90%。一起网要做网络生活平台,或者叫在线城市,就是要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人们真实生活在一个社会里面。而资讯、游戏、电子商务网站就变成了这个平台的下游供应商。我的预言是,到2010年将出现三个这样的城市平台——北京、上海和广州。线下和线上同样真实。”
在谢文眼中,中国的Web2.0落后美国三年,而且没有一个是及格的,因为许多概念都没有搞清楚。他向记者表示:“校内网是我帮着做起来的,初衷是一厢情愿地想复制Facebook。但是坦白地讲,当时我对Facebook认识不够,以为无非就是简单地把大学生聚拢在一起,而没有看到Facebook线上线下的革命性因素,所以谁都没有超过Facebook,或者说没有抄够Facebook。Facebook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的组织架构在美国,甚至没有一兵一卒派出国,但它的流量80%是美国以外来的。现在你还说Facebook是社区、是SNS,那就太小看Facebook了。一起网和Facebook方向是一致的。”
2006年说SNS是时髦,2008年还说SNS就落后了。谢文认为,Facebook最伟大的概念不是SNS。Facebook最伟大的地方在于真实、互动、开放架构。它就是把Web2.0作为了一个操作平台。Web2.0作为一个操作平台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一起网的基础就是海量公司坚持不懈做了9年的社会引擎,这是一起网与目前所谓个人门户的差别。”
谢文对一起网的前景非常看好。他说:“我给VC写的报告上说,现在一起网没有竞争对手,将来也没有。将来可能会出现局部的、潜在的竞争对手,仅此而已,但也绝不是51.com、校内网等网站,而是QQ和百度——假如它们要颠覆自己的话,是有这个潜力的。但我的远景是把一起网打造成Web2.0方面的主力军和领先者。我不担心别人复制,我认为我的门槛已经高到了别人无法复制的程度。”
校内网:中国特色的Facebook
靠大学生圈子起家的校内网被公认为是最像Facebook的中国网站。事实上,SNS根本没有技术壁垒,只要用心做就能做出一些成绩来。区别在于,校内网是最早涉足SNS的网站中最专注于此的。千橡集团董事长陈一舟举例说:“如果我现在拉一个100人的团队来做IM,我肯定还是能做起来,但毫无疑问,我肯定比不过腾讯。做搜索,也肯定比不过Google和百度。各个SNS网站在技术上几乎没有差别,校内网只是个先行者而已。”
陈一舟表示,Facebook不是校内网的目标,但Facebook许多东西是值得校内网学习的。校内网已经开始在走中国特色的道路,而不仅仅是步Facebook的后尘。
再牛的网站进入中国后都是纸老虎,这个道理已经被无数个怀揣中国梦的国外互联网企业验证了。陈一舟认为,目前国内网站如果再去复制Facebook、复制校内网,是很难有所成就的。“Bebo虽然被收购了,但Facebook和Myspace以及其他的SNS企业还生活得很滋润。在印度和巴西也各自有一些颇具规模的SNS网站。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它们都有自己擅长的区域,而且每个区域只有一家能剩下来。所以中国市场并不是谁想进来就一定能生存下来的。”
2007年11月20日,校内网在北京举行 “领跑中国SNS,开启校内网立方体暨校內网进军白领、高中市场”新闻发布会。陈一舟正式宣布校内网进军白领、高中市场。而校内网继在大学生领域取得相对垄断地位之后,开始致力于成为跨行业、跨年龄的SNS网络巨头。
不过,市场上不乏质疑之声。有业内人士认为,与大学生群体不同,校外的市场存在更多更复杂的不确定因素,而校内网并不比竞争对手更具优势。甚至有偏激者认为,陈一舟此举动“极有可能葬送校内网”。
就此问题陈一舟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4个月时间过去了,事实证明我们这种策略是正确的。”他认为,做互联网企业就像是玩德州扑克。“刚起牌的时候,资本都一样多,但如果前几圈牌比较好,赢了关键的一把以后,优势就会特别明显。在这个时候如果别人和你的牌一样好的话,你敢全部押注,但别人就不敢。这样的话差距会越来越大,到最后资金少的基本就被吞掉了。”
陈一舟表示,他不急于让校内网赚钱。“让它健康成长才是目前应该做的事情。”他向记者透露,一年半到三年左右的时间,校内网会真正成熟起来。
若邻网:商务交友高处不胜寒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可以很好地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难得的友谊。看到若邻网这个名词,想必很多人都这样想:这是一个可以找到知己的地方。确实,这是一个SNS网站,按照其CEO陈浩源的话来讲就是“中国版的Facebook”。不过该网站却并不是让人找到知己的地方,而是找商务合作伙伴的地方。它号称是中国最大的商务SNS网站,其官方注册数显示已经有120多万用户。如果从分众角度看,若邻网定位商务交友,明显与一般的交友网站有区别,它重点吸引白领,尤其是上班一族里的中高层人群,另一部分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这样的人群从广告价值来看是很高的,但它局限也很明显,首先是注册用户数量发展不会太快,而且太过功利的口号——“商务交友”注定让人们在上面有所保留,SNS的灵魂——真实性将部分失去。其次,由于商务人士相对比较理性成熟,那么对于目前很多交友网站收入来源大头——虚拟物品的买卖将很难从他们身上有所收获。商务人士对广告等影响手段有相对高的免疫力,那么指望广告赚取主要收入的若邻网,恐怕其价值并不如设想的那么好。
天下网:手机社交的吃螃蟹者
天下网无疑是另外一个踩着2007年全球SNS热潮而来的吃螃蟹者。其CEO王鹏飞在2007年年中才匆忙将原来的手机互联网门户的定位上升到手机社交网。天下网转型前已经积累了大量手机用户,现在其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2400万,活跃用户超过1000万。手机做社区有其及时互动特性,而且中国人特别喜欢将手机作为不离身的沟通工具,其覆盖面远广于PC用户。不过天下网认为,手机社交并不强调其使用方的真实性,反正手机号码都是真的。但这点有可能阻碍其发展。因为在中国手机并不实行实名制,其虚幻成分还是让其用户黏着性经受考验。不过,日本的Mixi.jp手机网站2005年创业,刚开始是日本最大的手机社交网站,后来发展成为日本最大的社交网站。该网站于2007年9月实现IPO,目前股票总价值在15亿美元左右。这无疑让天下网备受鼓舞,在手机远比PC流行的亚洲,或许中国版的Facebook要从天下网开始。
MySpace中国:念外来经的和尚
MySpace在美国已经做到全球前列了,如何在中国也做到前列?MySpace中国CEO罗川认为营造一种健康、真诚、值得信赖的文化氛围是MySpace中国的愿景。罗川承认MySpace进入中国晚了,“去年4月才预发布,而国内模仿Facebook的网站已经做了两年了” 。此外,影响网站发展的还有创业公司的通病——耐得住寂寞的人才严重不足。要赶超,除了坚持健康的理念外, MySpace在美国的运营经验、成熟的技术体系结构、充足的资金,甚至国内的人可以通过MySpace中国实现与国际友人的连通,都是罗川的优势。“我们要在加强口碑传播的同时,也加大品牌传播。”他还引进国外风行的开放式开发平台,合作伙伴可以在上面开发一些挂件,对自己的目标群体施加影响。这种模式在国外非常具有杀伤力,甚至他认为微软等之所以对SNS网站那么重视,就是看中了那些丰富的挂件以及其背后强大的创造力群体。可是,在模仿盛行、缺乏创新的互联网界,有多少公司和个人会在这种平台上做类似于义务劳动性质的事情呢?罗川所说的很多本土化的开发,提升用户体验的服务和产品,能否有助于SNS公司胜出,还是未知数。
赛我网:年轻人的圈子
注册用户数700万,其中65%是真实的,公司2007年收入将近1000万元,大部分来自于虚拟物品买卖,这就是来自韩国的赛我网的一些基本数据。赛我网(中国)总经理展文博热衷于进行跨行业营销,2008年希望通过与一些快速消费品、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其他电子产品公司进行资源置换——赛我出线上平台和技术,而其他公司出奖品和终端资源——的合作来发展用户和扩大赛我网的知名度,当然也希望顺便带来一定的市场活动和广告收入。有韩国的成功运营经验在前面指路,赛我网在中国的探索比较大胆:如通过用户之间的口碑传播来帮助企业实现精准的推广,通过在空间里卖虚拟的背景音乐赚钱。“在中国,网络上的音乐一向被认为是免费的,但是只要加上SNS的真实人际关系,注册用户就愿意为音乐付费。”展文博说。尽管与它类似的休闲交友网站爱情公寓小日子也过得不错,不过已经打上时尚娱乐烙印的赛我网要实现用户群的向上覆盖恐怕仍有难度。
各怀心事的整合
从沉寂到爆发再到细分,中国版的Facebook们已经球过中场。门户、搜索引擎、视频网站几乎都经历了从百花齐放到巨头垄断的命运。那么等待校内网、Myspace的又将是怎样的前景?
与国外的SNS类似,资本浪潮正推动着中国同类型网站前进,而怀揣同样心事并有着成熟用户群的百度和腾讯对此领域也虎视眈眈。另外,经过三年的发展,校内网、Myspace等SNS领域起步较早的网站已初露峥嵘,并且不断为自己的整合能力做着种种诠释。
抱团过冬
在国外,微软、AOL和Google的收购案使得国内的校内网、Myspace中国版身价倍增。而国内数十家SNS网站在用户群、主营方向甚至模式细节上都大同小异。校内网与占座网都是锁定大学生群体的SNS,除了在推广手法上略有区别外,很难说在模式上存在差异。“这个行业是不存在技术门槛的,而且各个网站在模式上很难有创新。所以,我并不认为校内网与国内其他的SNS相比有根本上的优势。我们唯一的优势在于进入这个行业较早。”陈一舟如此向记者表示。
“但可以预见的是,校内网在未来的几年内仍将是SNS领军者。”陈一舟信心满满。他同时也认为,在这个领域,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是必然出现的现象。
根据加拿大一家名为IpsosReid的调查公司调查,美国有上百万的互联网用户已成为社会化交友网站的忠实群体;而在加拿大互联网用户中,大约40%的用户访问过交友网站,30%已在网站上进行注册并提交了个人信息。而在国内,目前除了艾瑞咨询专注于互联网的研究报告外,还缺乏第三方的监测公司来提供SNS方面的数据监测。这成为制约SNS网站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成就了校内网等较早进入这个领域、名气较大的公司,而一些更加细分的网站也因此被暂时掩盖了锋芒。
在SNS的中国梯队中,应用上的趋同还并不能凸现各自优势,校内網以及占座网走在了前头,但这个市场胜负未卜,SNS将进入战国时代。
拿钱到手软
与业内整合相比,资本的力量对SNS领域整合似乎能起到更大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年初至今,国内的SNS网站似乎并不担心吸引资本的问题,相反,有许多创投都主动向此领域一些模式新颖的网站抛出橄榄枝。
美林证券的分析师David Wolf认为SNS将成为视频网站的替代品。“风险投资商们曾经在中国继YouTube流行之后出现的众多视频共享网站投入了大量的投资和希望,但是现在它们似乎开始向那些业务模式更传统的网络公司转移了。”路透社发表文章如此表示。
同样,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也都对风投和SNS领域的整合表示出关心。陈一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切SNS的模式要谈发展或者整合,必须有投资介入,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与校内网模式相似的占座网2007年再次获得红杉资本青睐,而深耕于手机互联网SNS的天下网则在2007年底获得上千万美元的注资。同样在SNS网站引资方面有所动作的是榕树下创始人朱威廉和前博客网COO谭涌泉。前者携原来榕树下原班人马创建了SNS网站Mytupa,而谭涌泉则对MSNnext抛出绣球。SNS类网站TeeBeeDee获得了48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这笔资金将继续推进TeeBeeDee对自我发展方向的探索。TeeBeeDee也随着对SNS的探索,逐渐确定了自己的定位。“这将是一个交换经验的场所。”Robin Wolaner这么说道。虽然Econs和Boomj都有类似的定位,但是Robin Wolaner还是希望把它做成一个为各领域的入门者提供经验的交流场所。
互联网巨头插足
腾讯QQ推出已经十年,从一个简单的IM工具,成长为功能丰富的客户端软件,内置了音乐、游戏、宠物、虚拟形象、网络电视等一系列功能。MSN Messenger虽然在本土化方面做得不够好,但是毕竟微软Windows、Office、Hotmail等产品的影响力占据中国IM市场第二的位置。然而,这些优势在腾讯和微软将发挥其他的作用。百度在SNS领域的布局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在腾讯的规划中,将QQ空间打造成准SNS模式也逐渐清晰。
但是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百度、腾讯还没有全面发力,拥有中国雅虎的阿里巴巴、拥有Chinaren校友录的搜狐,也没有取得突破。目前独立的SNS网站有校内网、51.com、天际网、若邻网、海内网、饭否网……“现在看只有校内网、51.com发展规模还不错。中国的SNS市场,面向大众的领域,我现在只看好百度和腾讯。其他SNS平台,只有做垂直市场、小众才有机会。”在接受采访时,陈一舟如此表示。
谢文坦言,一起网的潜在竞争对手是百度和腾讯等国内互联网巨头。“拥有大量的用户群是腾讯和百度们的核心优势所在,而目前来看,只有他们才有实力成为将来的一起网的竞争对手。”
真正的敌人
经历过初期低迷和坎坷的国内社交网络终于爆发了,几乎是一夜之间就红得发紫,成了人人觊觎的钱袋子。随着国外Facebook、MySpace的水涨船高,国内公司,继千橡集团旗下校内网、MySpace(中国)、天际网之后,百度也开始插手社交网络。
据百度内部人士透露,百度将借鉴美国Facebook的模式,计划在未来推出自己的社交平台。
据悉,百度还将与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联手,通过其渠道覆盖95%以上的高校,其中电脑终端就超过2000万台。
这些举措的剑锋直指国内现有的社交网站,尤其是以Facebook为蓝本,和Facebook模式相似,且以高校学生为核心人群的校内网。这对目前盈利大好、人数众多的校内网来说,百度的加入是否会带来强劲威胁?
圈外来客
校内网并不是真的没有敌人,恰恰相反,随着社交网络圈地运动的加剧,它们势必要进行新的开拓,彼时彼刻,它们一定会和一类更强大的敌手狭路相逢。
这个敌人与还在试水阶段的百度不同,它比现阶段的社交网络要强大得多,也要资深的多。它就是QQ。
尽管陈一舟信心百倍,认为其构建的真实社交王国是可以跟随终身的通讯录、朋友圈和交流平台。但是,群居性的大学生生活,和走入成年社会的白领生活毕竟有很大的不同。使用校内网的大学生容易互相影响。同一个寝室的,你上我也上。他们在毕业走向社会后,一开始还会保持原有的激情,频繁通过校内网与同学保持联系。但随着工作的繁忙、压力的加重还有成人的惰性,上校内网的次数会逐渐变少。
不少白领,甚至就连大学生在内,为了联系方便,通过校内网拿到朋友的QQ号之后,就会直接通过这些即时通信工具进行交流。尤其是上班族,用即时通信工具来交流会更方便。不用打开网页就能即时交互,QQ空间还可以满足了解朋友最新情况,看最新照片、最新视频的需求。这些功能都是可以加权限的,可以只对信任的朋友开放。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还有大量的用户为了交友方便继续留在校内网,每年也还有大量的新学子加入,但校内网显然不能阻挡用户的部分流失,而且当学生走出校园后,其忠诚度和黏着度会降低。而夺走这部分用户的,主要就是QQ这些即时通信工具。更何况,QQ也不是停滞不前的,从单纯的即时通信功能发展到个人博客、视频的综合展示,很难说以后会不会再度创新,直接和社交网络对垒。
也许正是这样的顾虑,尽管外界都把校内网定义为社交网络,但陈一舟更想把校内网定义为一个朋友之间交流、通信的工具。他在思考,为了打造一个对人性永远新鲜的交流工具,校内网还可以做什么。虽然校内网现在还年轻,虽然校内网现在的流量远远不如QQ,但陈一舟也许已经想到了未来和QQ的战争。
尊重人性
如果说QQ是看得见的对手,那么校内网等社交网络还有一个虚拟、但却致命的对手,那就是人性。
首先,人性对于真实的需求是矛盾的。真实的网络犹如一柄双刃剑。对于大学生而言,也许真实可以更精彩。但是对于成人来说,需求更多样化,世界是一个矛盾着的存在。成年人既需要一个信任的环境来交流,也有着暧昧化生存的需求。完全真实的网络,会成为他们联系老同学和老朋友的工具,但也许不是常用工具。其實即便是大学生,对于真实也有一些微词:隐私保护不够,彼此之间公开透明,以至于登录之后未免有点束手束脚。
真实是好事,但在真实和虚拟之间是否能有一个过渡地带?或者对于隐私保护得更为严密?毕竟当我们是虚拟的ID时,我们可以做坦荡的晒客;当我们是真实的个人时,我们恐惧一丝不挂。
其次,人性的交流不是单一维度的。人与人的沟通模式有两种,除了朋友、熟人之间的联系,还有基于共同爱好和话题下的交流,包括与陌生人的交流。尽管陈一舟并不认为百度是其敌人,但如果百度真介入社交领域,还是应该引起所有社交网站的关注。因为百度的社交产品以搜索为基础,集成百度知道、百科、空间和号称“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的贴吧,结合中国教育科研网的资源,这显然是一个强势的社交社区。虽然这个社区还没有露出庐山真面目,但它可以基于共同的话题和爱好进行交流,既有即时的通信,又能随心所欲地做晒客。这些功能,一样应该以人为本。
即时通信、社交网络,已经成为目前互联网最热的领域之一。但这两个最热的领域并非如想象的那样已经竞争同质化、白热化,没有插足的缝隙了。它们的交叉之处就是空白的商机。
如果要说社交网络、即时通信下一步会推出什么产品,还能有什么可创新的地方,大家普遍的看法是基于社交的IM产品。这个IM不是简单地推出一个Web聊天工具就可以覆盖的。目前社交网络的IM产品都还不够完善。
忽然想到淘宝的旺旺,它整合了淘宝的主要功能,通过一个小小的即时通信旺旺,就可以一网打尽淘宝。虽然淘宝没想和IM去竞争,也压根没想到社交网络,但先知先觉的马云无意中就打造出了一个很好的整合工具——旺旺。从目前的产品形态而言,淘宝旺旺的确可以作为社交网络IM版本的很好参考。
四年前,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一个叫做脸谱(Facebook)的社区网站能够成功,至少全球首富盖茨就不这么认为——2004年吸引盖茨注意力的是MSN,当时他正信心百倍地想把MSN推到中国市场。2004年,美国互联网门户AOL忙于强化自己的互联网广告能力,时任AOL公司CEO的米勒用4.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互联网广告商Advertising。米勒不曾想到,四年后为了收购成立不到四年的Bebo公司,AOL不得不付出多一倍的现金。同样,让盖茨意料不到的是,2007年底,微软2.4亿美元参股Facebook,只占了其1.6%的股份。
善于紧追全球脚步的中国也不甘示弱,在全球交友网站的私募风潮之后,校内网、若邻网、天下网,这些在名称上很有中国特色的交友网站也在一瞬间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但是,这些中国的弄潮儿们在拷贝之后到底有什么属于自己的定位?他们未来可见的发展方向和整合模式是什么?他们共同的敌人又在哪里?交友网站的中国脸谱就从这里画起。
差异化拷贝
一起网:社会引擎的发现者
虽然互联网老将谢文不承认他现在创办的一起网是Facebook的中国翻版,但他坦言,一起网与Facebook是同一个方向。“一起网创新的地方在于,除了人之外,它还引入了家的概念,另外一起网还有待开放的街区。这就解决了Facebook只有人而没有其他衍生品的问题。”
谢文向本报记者介绍道:“SNS在一起网只占5%~10%的份额,在Facebook和校内网可能占到80%~90%。一起网要做网络生活平台,或者叫在线城市,就是要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人们真实生活在一个社会里面。而资讯、游戏、电子商务网站就变成了这个平台的下游供应商。我的预言是,到2010年将出现三个这样的城市平台——北京、上海和广州。线下和线上同样真实。”
在谢文眼中,中国的Web2.0落后美国三年,而且没有一个是及格的,因为许多概念都没有搞清楚。他向记者表示:“校内网是我帮着做起来的,初衷是一厢情愿地想复制Facebook。但是坦白地讲,当时我对Facebook认识不够,以为无非就是简单地把大学生聚拢在一起,而没有看到Facebook线上线下的革命性因素,所以谁都没有超过Facebook,或者说没有抄够Facebook。Facebook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的组织架构在美国,甚至没有一兵一卒派出国,但它的流量80%是美国以外来的。现在你还说Facebook是社区、是SNS,那就太小看Facebook了。一起网和Facebook方向是一致的。”
2006年说SNS是时髦,2008年还说SNS就落后了。谢文认为,Facebook最伟大的概念不是SNS。Facebook最伟大的地方在于真实、互动、开放架构。它就是把Web2.0作为了一个操作平台。Web2.0作为一个操作平台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一起网的基础就是海量公司坚持不懈做了9年的社会引擎,这是一起网与目前所谓个人门户的差别。”
谢文对一起网的前景非常看好。他说:“我给VC写的报告上说,现在一起网没有竞争对手,将来也没有。将来可能会出现局部的、潜在的竞争对手,仅此而已,但也绝不是51.com、校内网等网站,而是QQ和百度——假如它们要颠覆自己的话,是有这个潜力的。但我的远景是把一起网打造成Web2.0方面的主力军和领先者。我不担心别人复制,我认为我的门槛已经高到了别人无法复制的程度。”
校内网:中国特色的Facebook
靠大学生圈子起家的校内网被公认为是最像Facebook的中国网站。事实上,SNS根本没有技术壁垒,只要用心做就能做出一些成绩来。区别在于,校内网是最早涉足SNS的网站中最专注于此的。千橡集团董事长陈一舟举例说:“如果我现在拉一个100人的团队来做IM,我肯定还是能做起来,但毫无疑问,我肯定比不过腾讯。做搜索,也肯定比不过Google和百度。各个SNS网站在技术上几乎没有差别,校内网只是个先行者而已。”
陈一舟表示,Facebook不是校内网的目标,但Facebook许多东西是值得校内网学习的。校内网已经开始在走中国特色的道路,而不仅仅是步Facebook的后尘。
再牛的网站进入中国后都是纸老虎,这个道理已经被无数个怀揣中国梦的国外互联网企业验证了。陈一舟认为,目前国内网站如果再去复制Facebook、复制校内网,是很难有所成就的。“Bebo虽然被收购了,但Facebook和Myspace以及其他的SNS企业还生活得很滋润。在印度和巴西也各自有一些颇具规模的SNS网站。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它们都有自己擅长的区域,而且每个区域只有一家能剩下来。所以中国市场并不是谁想进来就一定能生存下来的。”
2007年11月20日,校内网在北京举行 “领跑中国SNS,开启校内网立方体暨校內网进军白领、高中市场”新闻发布会。陈一舟正式宣布校内网进军白领、高中市场。而校内网继在大学生领域取得相对垄断地位之后,开始致力于成为跨行业、跨年龄的SNS网络巨头。
不过,市场上不乏质疑之声。有业内人士认为,与大学生群体不同,校外的市场存在更多更复杂的不确定因素,而校内网并不比竞争对手更具优势。甚至有偏激者认为,陈一舟此举动“极有可能葬送校内网”。
就此问题陈一舟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4个月时间过去了,事实证明我们这种策略是正确的。”他认为,做互联网企业就像是玩德州扑克。“刚起牌的时候,资本都一样多,但如果前几圈牌比较好,赢了关键的一把以后,优势就会特别明显。在这个时候如果别人和你的牌一样好的话,你敢全部押注,但别人就不敢。这样的话差距会越来越大,到最后资金少的基本就被吞掉了。”
陈一舟表示,他不急于让校内网赚钱。“让它健康成长才是目前应该做的事情。”他向记者透露,一年半到三年左右的时间,校内网会真正成熟起来。
若邻网:商务交友高处不胜寒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可以很好地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难得的友谊。看到若邻网这个名词,想必很多人都这样想:这是一个可以找到知己的地方。确实,这是一个SNS网站,按照其CEO陈浩源的话来讲就是“中国版的Facebook”。不过该网站却并不是让人找到知己的地方,而是找商务合作伙伴的地方。它号称是中国最大的商务SNS网站,其官方注册数显示已经有120多万用户。如果从分众角度看,若邻网定位商务交友,明显与一般的交友网站有区别,它重点吸引白领,尤其是上班一族里的中高层人群,另一部分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这样的人群从广告价值来看是很高的,但它局限也很明显,首先是注册用户数量发展不会太快,而且太过功利的口号——“商务交友”注定让人们在上面有所保留,SNS的灵魂——真实性将部分失去。其次,由于商务人士相对比较理性成熟,那么对于目前很多交友网站收入来源大头——虚拟物品的买卖将很难从他们身上有所收获。商务人士对广告等影响手段有相对高的免疫力,那么指望广告赚取主要收入的若邻网,恐怕其价值并不如设想的那么好。
天下网:手机社交的吃螃蟹者
天下网无疑是另外一个踩着2007年全球SNS热潮而来的吃螃蟹者。其CEO王鹏飞在2007年年中才匆忙将原来的手机互联网门户的定位上升到手机社交网。天下网转型前已经积累了大量手机用户,现在其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2400万,活跃用户超过1000万。手机做社区有其及时互动特性,而且中国人特别喜欢将手机作为不离身的沟通工具,其覆盖面远广于PC用户。不过天下网认为,手机社交并不强调其使用方的真实性,反正手机号码都是真的。但这点有可能阻碍其发展。因为在中国手机并不实行实名制,其虚幻成分还是让其用户黏着性经受考验。不过,日本的Mixi.jp手机网站2005年创业,刚开始是日本最大的手机社交网站,后来发展成为日本最大的社交网站。该网站于2007年9月实现IPO,目前股票总价值在15亿美元左右。这无疑让天下网备受鼓舞,在手机远比PC流行的亚洲,或许中国版的Facebook要从天下网开始。
MySpace中国:念外来经的和尚
MySpace在美国已经做到全球前列了,如何在中国也做到前列?MySpace中国CEO罗川认为营造一种健康、真诚、值得信赖的文化氛围是MySpace中国的愿景。罗川承认MySpace进入中国晚了,“去年4月才预发布,而国内模仿Facebook的网站已经做了两年了” 。此外,影响网站发展的还有创业公司的通病——耐得住寂寞的人才严重不足。要赶超,除了坚持健康的理念外, MySpace在美国的运营经验、成熟的技术体系结构、充足的资金,甚至国内的人可以通过MySpace中国实现与国际友人的连通,都是罗川的优势。“我们要在加强口碑传播的同时,也加大品牌传播。”他还引进国外风行的开放式开发平台,合作伙伴可以在上面开发一些挂件,对自己的目标群体施加影响。这种模式在国外非常具有杀伤力,甚至他认为微软等之所以对SNS网站那么重视,就是看中了那些丰富的挂件以及其背后强大的创造力群体。可是,在模仿盛行、缺乏创新的互联网界,有多少公司和个人会在这种平台上做类似于义务劳动性质的事情呢?罗川所说的很多本土化的开发,提升用户体验的服务和产品,能否有助于SNS公司胜出,还是未知数。
赛我网:年轻人的圈子
注册用户数700万,其中65%是真实的,公司2007年收入将近1000万元,大部分来自于虚拟物品买卖,这就是来自韩国的赛我网的一些基本数据。赛我网(中国)总经理展文博热衷于进行跨行业营销,2008年希望通过与一些快速消费品、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其他电子产品公司进行资源置换——赛我出线上平台和技术,而其他公司出奖品和终端资源——的合作来发展用户和扩大赛我网的知名度,当然也希望顺便带来一定的市场活动和广告收入。有韩国的成功运营经验在前面指路,赛我网在中国的探索比较大胆:如通过用户之间的口碑传播来帮助企业实现精准的推广,通过在空间里卖虚拟的背景音乐赚钱。“在中国,网络上的音乐一向被认为是免费的,但是只要加上SNS的真实人际关系,注册用户就愿意为音乐付费。”展文博说。尽管与它类似的休闲交友网站爱情公寓小日子也过得不错,不过已经打上时尚娱乐烙印的赛我网要实现用户群的向上覆盖恐怕仍有难度。
各怀心事的整合
从沉寂到爆发再到细分,中国版的Facebook们已经球过中场。门户、搜索引擎、视频网站几乎都经历了从百花齐放到巨头垄断的命运。那么等待校内网、Myspace的又将是怎样的前景?
与国外的SNS类似,资本浪潮正推动着中国同类型网站前进,而怀揣同样心事并有着成熟用户群的百度和腾讯对此领域也虎视眈眈。另外,经过三年的发展,校内网、Myspace等SNS领域起步较早的网站已初露峥嵘,并且不断为自己的整合能力做着种种诠释。
抱团过冬
在国外,微软、AOL和Google的收购案使得国内的校内网、Myspace中国版身价倍增。而国内数十家SNS网站在用户群、主营方向甚至模式细节上都大同小异。校内网与占座网都是锁定大学生群体的SNS,除了在推广手法上略有区别外,很难说在模式上存在差异。“这个行业是不存在技术门槛的,而且各个网站在模式上很难有创新。所以,我并不认为校内网与国内其他的SNS相比有根本上的优势。我们唯一的优势在于进入这个行业较早。”陈一舟如此向记者表示。
“但可以预见的是,校内网在未来的几年内仍将是SNS领军者。”陈一舟信心满满。他同时也认为,在这个领域,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是必然出现的现象。
根据加拿大一家名为IpsosReid的调查公司调查,美国有上百万的互联网用户已成为社会化交友网站的忠实群体;而在加拿大互联网用户中,大约40%的用户访问过交友网站,30%已在网站上进行注册并提交了个人信息。而在国内,目前除了艾瑞咨询专注于互联网的研究报告外,还缺乏第三方的监测公司来提供SNS方面的数据监测。这成为制约SNS网站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成就了校内网等较早进入这个领域、名气较大的公司,而一些更加细分的网站也因此被暂时掩盖了锋芒。
在SNS的中国梯队中,应用上的趋同还并不能凸现各自优势,校内網以及占座网走在了前头,但这个市场胜负未卜,SNS将进入战国时代。
拿钱到手软
与业内整合相比,资本的力量对SNS领域整合似乎能起到更大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年初至今,国内的SNS网站似乎并不担心吸引资本的问题,相反,有许多创投都主动向此领域一些模式新颖的网站抛出橄榄枝。
美林证券的分析师David Wolf认为SNS将成为视频网站的替代品。“风险投资商们曾经在中国继YouTube流行之后出现的众多视频共享网站投入了大量的投资和希望,但是现在它们似乎开始向那些业务模式更传统的网络公司转移了。”路透社发表文章如此表示。
同样,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也都对风投和SNS领域的整合表示出关心。陈一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切SNS的模式要谈发展或者整合,必须有投资介入,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与校内网模式相似的占座网2007年再次获得红杉资本青睐,而深耕于手机互联网SNS的天下网则在2007年底获得上千万美元的注资。同样在SNS网站引资方面有所动作的是榕树下创始人朱威廉和前博客网COO谭涌泉。前者携原来榕树下原班人马创建了SNS网站Mytupa,而谭涌泉则对MSNnext抛出绣球。SNS类网站TeeBeeDee获得了48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这笔资金将继续推进TeeBeeDee对自我发展方向的探索。TeeBeeDee也随着对SNS的探索,逐渐确定了自己的定位。“这将是一个交换经验的场所。”Robin Wolaner这么说道。虽然Econs和Boomj都有类似的定位,但是Robin Wolaner还是希望把它做成一个为各领域的入门者提供经验的交流场所。
互联网巨头插足
腾讯QQ推出已经十年,从一个简单的IM工具,成长为功能丰富的客户端软件,内置了音乐、游戏、宠物、虚拟形象、网络电视等一系列功能。MSN Messenger虽然在本土化方面做得不够好,但是毕竟微软Windows、Office、Hotmail等产品的影响力占据中国IM市场第二的位置。然而,这些优势在腾讯和微软将发挥其他的作用。百度在SNS领域的布局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在腾讯的规划中,将QQ空间打造成准SNS模式也逐渐清晰。
但是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百度、腾讯还没有全面发力,拥有中国雅虎的阿里巴巴、拥有Chinaren校友录的搜狐,也没有取得突破。目前独立的SNS网站有校内网、51.com、天际网、若邻网、海内网、饭否网……“现在看只有校内网、51.com发展规模还不错。中国的SNS市场,面向大众的领域,我现在只看好百度和腾讯。其他SNS平台,只有做垂直市场、小众才有机会。”在接受采访时,陈一舟如此表示。
谢文坦言,一起网的潜在竞争对手是百度和腾讯等国内互联网巨头。“拥有大量的用户群是腾讯和百度们的核心优势所在,而目前来看,只有他们才有实力成为将来的一起网的竞争对手。”
真正的敌人
经历过初期低迷和坎坷的国内社交网络终于爆发了,几乎是一夜之间就红得发紫,成了人人觊觎的钱袋子。随着国外Facebook、MySpace的水涨船高,国内公司,继千橡集团旗下校内网、MySpace(中国)、天际网之后,百度也开始插手社交网络。
据百度内部人士透露,百度将借鉴美国Facebook的模式,计划在未来推出自己的社交平台。
据悉,百度还将与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联手,通过其渠道覆盖95%以上的高校,其中电脑终端就超过2000万台。
这些举措的剑锋直指国内现有的社交网站,尤其是以Facebook为蓝本,和Facebook模式相似,且以高校学生为核心人群的校内网。这对目前盈利大好、人数众多的校内网来说,百度的加入是否会带来强劲威胁?
圈外来客
校内网并不是真的没有敌人,恰恰相反,随着社交网络圈地运动的加剧,它们势必要进行新的开拓,彼时彼刻,它们一定会和一类更强大的敌手狭路相逢。
这个敌人与还在试水阶段的百度不同,它比现阶段的社交网络要强大得多,也要资深的多。它就是QQ。
尽管陈一舟信心百倍,认为其构建的真实社交王国是可以跟随终身的通讯录、朋友圈和交流平台。但是,群居性的大学生生活,和走入成年社会的白领生活毕竟有很大的不同。使用校内网的大学生容易互相影响。同一个寝室的,你上我也上。他们在毕业走向社会后,一开始还会保持原有的激情,频繁通过校内网与同学保持联系。但随着工作的繁忙、压力的加重还有成人的惰性,上校内网的次数会逐渐变少。
不少白领,甚至就连大学生在内,为了联系方便,通过校内网拿到朋友的QQ号之后,就会直接通过这些即时通信工具进行交流。尤其是上班族,用即时通信工具来交流会更方便。不用打开网页就能即时交互,QQ空间还可以满足了解朋友最新情况,看最新照片、最新视频的需求。这些功能都是可以加权限的,可以只对信任的朋友开放。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还有大量的用户为了交友方便继续留在校内网,每年也还有大量的新学子加入,但校内网显然不能阻挡用户的部分流失,而且当学生走出校园后,其忠诚度和黏着度会降低。而夺走这部分用户的,主要就是QQ这些即时通信工具。更何况,QQ也不是停滞不前的,从单纯的即时通信功能发展到个人博客、视频的综合展示,很难说以后会不会再度创新,直接和社交网络对垒。
也许正是这样的顾虑,尽管外界都把校内网定义为社交网络,但陈一舟更想把校内网定义为一个朋友之间交流、通信的工具。他在思考,为了打造一个对人性永远新鲜的交流工具,校内网还可以做什么。虽然校内网现在还年轻,虽然校内网现在的流量远远不如QQ,但陈一舟也许已经想到了未来和QQ的战争。
尊重人性
如果说QQ是看得见的对手,那么校内网等社交网络还有一个虚拟、但却致命的对手,那就是人性。
首先,人性对于真实的需求是矛盾的。真实的网络犹如一柄双刃剑。对于大学生而言,也许真实可以更精彩。但是对于成人来说,需求更多样化,世界是一个矛盾着的存在。成年人既需要一个信任的环境来交流,也有着暧昧化生存的需求。完全真实的网络,会成为他们联系老同学和老朋友的工具,但也许不是常用工具。其實即便是大学生,对于真实也有一些微词:隐私保护不够,彼此之间公开透明,以至于登录之后未免有点束手束脚。
真实是好事,但在真实和虚拟之间是否能有一个过渡地带?或者对于隐私保护得更为严密?毕竟当我们是虚拟的ID时,我们可以做坦荡的晒客;当我们是真实的个人时,我们恐惧一丝不挂。
其次,人性的交流不是单一维度的。人与人的沟通模式有两种,除了朋友、熟人之间的联系,还有基于共同爱好和话题下的交流,包括与陌生人的交流。尽管陈一舟并不认为百度是其敌人,但如果百度真介入社交领域,还是应该引起所有社交网站的关注。因为百度的社交产品以搜索为基础,集成百度知道、百科、空间和号称“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的贴吧,结合中国教育科研网的资源,这显然是一个强势的社交社区。虽然这个社区还没有露出庐山真面目,但它可以基于共同的话题和爱好进行交流,既有即时的通信,又能随心所欲地做晒客。这些功能,一样应该以人为本。
即时通信、社交网络,已经成为目前互联网最热的领域之一。但这两个最热的领域并非如想象的那样已经竞争同质化、白热化,没有插足的缝隙了。它们的交叉之处就是空白的商机。
如果要说社交网络、即时通信下一步会推出什么产品,还能有什么可创新的地方,大家普遍的看法是基于社交的IM产品。这个IM不是简单地推出一个Web聊天工具就可以覆盖的。目前社交网络的IM产品都还不够完善。
忽然想到淘宝的旺旺,它整合了淘宝的主要功能,通过一个小小的即时通信旺旺,就可以一网打尽淘宝。虽然淘宝没想和IM去竞争,也压根没想到社交网络,但先知先觉的马云无意中就打造出了一个很好的整合工具——旺旺。从目前的产品形态而言,淘宝旺旺的确可以作为社交网络IM版本的很好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