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5日,珠海市国资委空降周少强担任格力集团党委书记兼总裁,并提名其为格力电器董事候选人。但因中小股东的否决票,周少强未获股东大会通过而落选。
根据格力电器在深交所发布的公告,公司董事会全票通过董明珠担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并续聘其为公司总裁。同时,黄辉、庄培、望靖东等公司副总裁均获得续聘,格力电器高层管理团队大局上保持了稳定和延续。
朱、董留一,就不会出问题
投资者代表市场选择了董明珠,这被视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进步。
格力电器一位董事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说:“最后的结果,大家确实都没料想到,但又能预感到会发生一些事情。”那天会场上的争论非常激烈,火药味极重,气氛很紧张。
上述董事进一步指出:“格力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他们希望企业持续发展,而不希望倒退,从这个角度看,这个结果也很正常。”
董明珠顺利地接过了她的前任、曾经最默契的拍档朱江洪手中的权杖。
格力电器平稳过渡,旗下的大多数员工几乎没有感觉到交接班的变化。他们认为,只要朱江洪和董明珠任何一个还在,格力就不会出问题。
“这就像两个人坐在同一个车里,突然有一个人要下车,没换挡,没有交接环节,至少我感受不到。”格力电器副总裁、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望靖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但技术部门肯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在中国的电器行业,朱江洪与董明珠的配合被视为“绝配”。按原来的分工,朱江洪主抓生产和科研,强调工业精神和技术研发;董明珠长于营销,主抓市场和财务。两人默契配合,成就了格力电器这家“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
在格力集团副董事长鲁君驷看来,“无论是营销还是技术,在未来一定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营销可能会更强,技术创新将持续发展。”
然而,在外界眼中,董明珠长于营销,而不专于技术。人们担心,朱江洪离开后,董明珠是否依然坚持对工业精神和技术创新的追求。
“格力技术的研发是格力发展的基石,在格力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没有放手。目前为止,团队还在,政策机制没有改变,大方向也没改变,只要这些都没变,起码反向的变化是没有的。当然,现在可能更多地提出了创新技术发展的要求,这意味着将来只会走得更好。”格力电器主管技术的副总裁黄辉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
黄辉此次升任董事,这被解读为格力电器未来对技术的考量。
从技术原理到消费者导向
董明珠上任之后,对黄辉所管辖的部门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技术研发的思路一定要清晰;二,产品开发的概念一定要新颖,产品必须要有灵魂和内涵;三,产品的设计一定要坚持原创的、完美的、独一无二的设计。
董明珠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她希望格力在技术领域有突破性和创造性,“你的产品要能给别人带来一种新的感受,甚至改变他的生活方式。”
在望靖东看来,董明珠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她平时的穿衣打扮,很自然地也体现在对产品的要求上。”
格力电器工业设计中心部长吴欢龙最直接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朱总(朱江洪)的要求已经很高了,现在董总(董明珠)的要求近乎苛刻。她在市场上看到过太多优秀的产品,这意味着她对时尚和品味的要求更高。”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她的眼神很犀利,望一眼,几秒钟之内,她就能指出问题的要害。当然,她的表达方式也比较严厉。”
8月28日临时股东大会那天,与新管理层一起亮相的还有格力的系列新产品。董明珠特意提醒各位股东注意产品外观设计上的新变化——“我们的产品不仅注重质量,也注重美观”。
这些产品被她否了很多次,不符合她的要求,就必须不断地做修改。“有时候我们觉得可以了,但她觉得还不行。她是理想主义者,最终把很多不可能的事情都做成功了。”望靖东对她是十分敬佩的。
吴欢龙说,“朱总是带着技术原理的色彩去考虑产品的开发,董总则带有更多消费者的色彩。产品的目标是消费者,这无可厚非。”
习惯了朱江洪的温和与包容,吴欢龙们必须要开始慢慢适应董的严苛。“董明珠试图贯彻一种把产品做到极致的工业精神,我们从追求很好转向了追求极致。”
黄辉坦言,在这样的公司、这样的岗位上工作,不可能没有压力。不过,这对于做技术的人无疑是幸运的。“别人老是问,你们每年的科研经费投入多少,其实我从来不关心这个问题”,因为格力在研发上的投入从不封顶。
不封顶的投入卓有成效。黄辉声称,他们已经解决了稀土的替代问题,“全世界只有格力解决了,这意味着成本大幅度降低,格力空调的价格摆脱了稀土价格的影响。”去年,在稀土价格暴涨的时候,做一台空调所需的稀土等同于一台压缩机的价格,空调厂商苦不堪言。
黄辉像朱江洪一样痴迷于技术,在格力服务了20年。董明珠对他十分尊敬。黄辉说,他希望有一天,人们谈到格力,就谈到格力的技术。
根据格力电器在深交所发布的公告,公司董事会全票通过董明珠担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并续聘其为公司总裁。同时,黄辉、庄培、望靖东等公司副总裁均获得续聘,格力电器高层管理团队大局上保持了稳定和延续。
朱、董留一,就不会出问题
投资者代表市场选择了董明珠,这被视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进步。
格力电器一位董事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说:“最后的结果,大家确实都没料想到,但又能预感到会发生一些事情。”那天会场上的争论非常激烈,火药味极重,气氛很紧张。
上述董事进一步指出:“格力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他们希望企业持续发展,而不希望倒退,从这个角度看,这个结果也很正常。”
董明珠顺利地接过了她的前任、曾经最默契的拍档朱江洪手中的权杖。
格力电器平稳过渡,旗下的大多数员工几乎没有感觉到交接班的变化。他们认为,只要朱江洪和董明珠任何一个还在,格力就不会出问题。
“这就像两个人坐在同一个车里,突然有一个人要下车,没换挡,没有交接环节,至少我感受不到。”格力电器副总裁、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望靖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但技术部门肯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在中国的电器行业,朱江洪与董明珠的配合被视为“绝配”。按原来的分工,朱江洪主抓生产和科研,强调工业精神和技术研发;董明珠长于营销,主抓市场和财务。两人默契配合,成就了格力电器这家“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
在格力集团副董事长鲁君驷看来,“无论是营销还是技术,在未来一定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营销可能会更强,技术创新将持续发展。”
然而,在外界眼中,董明珠长于营销,而不专于技术。人们担心,朱江洪离开后,董明珠是否依然坚持对工业精神和技术创新的追求。
“格力技术的研发是格力发展的基石,在格力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没有放手。目前为止,团队还在,政策机制没有改变,大方向也没改变,只要这些都没变,起码反向的变化是没有的。当然,现在可能更多地提出了创新技术发展的要求,这意味着将来只会走得更好。”格力电器主管技术的副总裁黄辉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
黄辉此次升任董事,这被解读为格力电器未来对技术的考量。
从技术原理到消费者导向
董明珠上任之后,对黄辉所管辖的部门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技术研发的思路一定要清晰;二,产品开发的概念一定要新颖,产品必须要有灵魂和内涵;三,产品的设计一定要坚持原创的、完美的、独一无二的设计。
董明珠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她希望格力在技术领域有突破性和创造性,“你的产品要能给别人带来一种新的感受,甚至改变他的生活方式。”
在望靖东看来,董明珠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她平时的穿衣打扮,很自然地也体现在对产品的要求上。”
格力电器工业设计中心部长吴欢龙最直接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朱总(朱江洪)的要求已经很高了,现在董总(董明珠)的要求近乎苛刻。她在市场上看到过太多优秀的产品,这意味着她对时尚和品味的要求更高。”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她的眼神很犀利,望一眼,几秒钟之内,她就能指出问题的要害。当然,她的表达方式也比较严厉。”
8月28日临时股东大会那天,与新管理层一起亮相的还有格力的系列新产品。董明珠特意提醒各位股东注意产品外观设计上的新变化——“我们的产品不仅注重质量,也注重美观”。
这些产品被她否了很多次,不符合她的要求,就必须不断地做修改。“有时候我们觉得可以了,但她觉得还不行。她是理想主义者,最终把很多不可能的事情都做成功了。”望靖东对她是十分敬佩的。
吴欢龙说,“朱总是带着技术原理的色彩去考虑产品的开发,董总则带有更多消费者的色彩。产品的目标是消费者,这无可厚非。”
习惯了朱江洪的温和与包容,吴欢龙们必须要开始慢慢适应董的严苛。“董明珠试图贯彻一种把产品做到极致的工业精神,我们从追求很好转向了追求极致。”
黄辉坦言,在这样的公司、这样的岗位上工作,不可能没有压力。不过,这对于做技术的人无疑是幸运的。“别人老是问,你们每年的科研经费投入多少,其实我从来不关心这个问题”,因为格力在研发上的投入从不封顶。
不封顶的投入卓有成效。黄辉声称,他们已经解决了稀土的替代问题,“全世界只有格力解决了,这意味着成本大幅度降低,格力空调的价格摆脱了稀土价格的影响。”去年,在稀土价格暴涨的时候,做一台空调所需的稀土等同于一台压缩机的价格,空调厂商苦不堪言。
黄辉像朱江洪一样痴迷于技术,在格力服务了20年。董明珠对他十分尊敬。黄辉说,他希望有一天,人们谈到格力,就谈到格力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