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历史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精心设疑,创造情景,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合作探究,讨论学习,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实施电化教学,生动形象,让学生全方位“动”起来。营造出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和一个生机勃勃、活泼有序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历史课堂焕发生命,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动”起来;大脑“动”;嘴巴“动”;全方位“动”
中学历史新的课程标准贯穿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动”。只有让学生动脑、动嘴、动手相结合,只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营造出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和一个生机勃勃、活泼有序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历史课堂焕发生命,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众所周知,历史课程就是人类已经过去史实的再述,怎样把死的历史知识讲活、学活、用活,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的目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精心设疑,创造情景,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
思考才能获“活”,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课堂学习的重难点,巧选设疑,让学生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让其大脑随着层层疑问高速运转,从而揭开层层面纱,明白真谛。如在讲授《辛亥革命》一课时,我在三处精心设问:一是同盟会纲领的解释,二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涵,三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先让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个总体知识框架的把握,再巧细设问:什么是“民族”、“民权”、“民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同以前的宪法相比,有何本质的区别?为何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为何又有人说它失败了?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有层层剥茧,凸现真面目的感觉,且环环相扣,让学生的大脑处于不停的转动之中。通过巧设探究问题或再现历史场景(如香港、澳门回归的庄严盛大的交接仪式感受中国的强大),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和解答问题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是需要一把被点燃的火把,让我们精心设计的问题或创设的情景,使学生的大脑“动”起来,让历史学习真正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2.合作探究,讨论学习,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不仅要多动脑,而且要多动嘴。合作探究,谈论学习,可以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我善于组织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共同探究,展开讨论,作出评判,各自发表意见,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如在教学“如何对秦始皇做出恰当的评价”这一主题时,我通过分小组,让学生充分讨论,大胆动嘴,运用所学史实和所收集资料,提出自己对秦始皇的看法,只见同学你一言我一语,一阵唇枪舌战,闪烁的是智慧的火花,最后形成两种基本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秦始皇堪称“千古一帝”,因为他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灭六国完成了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共同心愿;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等,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他是一个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另一种观点认为秦始皇暴君,因为他在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严酷的刑罚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这一切,都为秦朝迅速灭亡埋下了祸根。通过明辨,使学生对秦始皇的功过有较全面、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学会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客观、全面、一分为二,学会了分析历史人物的方法。再如,学西安事变时,通过学习西安事变的背景,认清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过程,我组织学生设问:如果你处在当时的环境,将如何处理这件事?学生就“杀蒋”、“放蒋”问题,引证列据,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得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抗日救亡运动的必要一步,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重要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3.实施电化教学,生动形象,让学生全方位“动”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精心准备电化教学课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电子白板,播放图片、视频,进行实物展出等多种方式,用动态的方式使历史知识鲜活起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栩栩如生的场景中,犹如身临其境,让学生全方位“动”起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授中国古代的卓越工程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用动态的方式,让学生一路走来,第一站:都江堰,身为四川人,我们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都是千百年来受益于都江堰,而且很多同学都有实地游览的经历,在我播放都江堰的组成及所起的作用时,同学们兴致盎然的解说它的外江、内江、宝瓶口、飞沙堰它们各自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犹然一个实地的导游,栩栩如生。第二站:秦长城,气势磅礴、蜿蜒盘旋的视频让学生目不暇接,它不仅饱含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泪的结晶,尽管今天已经不具有军事防御的功用了,但为北方的游牧文明和南方的农耕文明的交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享誉世界。同学们畅游在这些卓越的古代建筑之中,流连忘返。
总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的大脑、嘴巴、全方位的感觉器官都调动起来,营造出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和一个生机勃勃、活泼有序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历史课堂焕发生命,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动”起来;大脑“动”;嘴巴“动”;全方位“动”
中学历史新的课程标准贯穿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动”。只有让学生动脑、动嘴、动手相结合,只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营造出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和一个生机勃勃、活泼有序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历史课堂焕发生命,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众所周知,历史课程就是人类已经过去史实的再述,怎样把死的历史知识讲活、学活、用活,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的目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精心设疑,创造情景,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
思考才能获“活”,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课堂学习的重难点,巧选设疑,让学生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让其大脑随着层层疑问高速运转,从而揭开层层面纱,明白真谛。如在讲授《辛亥革命》一课时,我在三处精心设问:一是同盟会纲领的解释,二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涵,三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先让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个总体知识框架的把握,再巧细设问:什么是“民族”、“民权”、“民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同以前的宪法相比,有何本质的区别?为何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为何又有人说它失败了?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有层层剥茧,凸现真面目的感觉,且环环相扣,让学生的大脑处于不停的转动之中。通过巧设探究问题或再现历史场景(如香港、澳门回归的庄严盛大的交接仪式感受中国的强大),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和解答问题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是需要一把被点燃的火把,让我们精心设计的问题或创设的情景,使学生的大脑“动”起来,让历史学习真正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2.合作探究,讨论学习,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不仅要多动脑,而且要多动嘴。合作探究,谈论学习,可以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我善于组织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共同探究,展开讨论,作出评判,各自发表意见,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如在教学“如何对秦始皇做出恰当的评价”这一主题时,我通过分小组,让学生充分讨论,大胆动嘴,运用所学史实和所收集资料,提出自己对秦始皇的看法,只见同学你一言我一语,一阵唇枪舌战,闪烁的是智慧的火花,最后形成两种基本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秦始皇堪称“千古一帝”,因为他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灭六国完成了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共同心愿;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等,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他是一个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另一种观点认为秦始皇暴君,因为他在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严酷的刑罚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这一切,都为秦朝迅速灭亡埋下了祸根。通过明辨,使学生对秦始皇的功过有较全面、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学会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客观、全面、一分为二,学会了分析历史人物的方法。再如,学西安事变时,通过学习西安事变的背景,认清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过程,我组织学生设问:如果你处在当时的环境,将如何处理这件事?学生就“杀蒋”、“放蒋”问题,引证列据,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得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抗日救亡运动的必要一步,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重要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3.实施电化教学,生动形象,让学生全方位“动”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精心准备电化教学课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电子白板,播放图片、视频,进行实物展出等多种方式,用动态的方式使历史知识鲜活起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栩栩如生的场景中,犹如身临其境,让学生全方位“动”起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授中国古代的卓越工程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用动态的方式,让学生一路走来,第一站:都江堰,身为四川人,我们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都是千百年来受益于都江堰,而且很多同学都有实地游览的经历,在我播放都江堰的组成及所起的作用时,同学们兴致盎然的解说它的外江、内江、宝瓶口、飞沙堰它们各自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犹然一个实地的导游,栩栩如生。第二站:秦长城,气势磅礴、蜿蜒盘旋的视频让学生目不暇接,它不仅饱含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泪的结晶,尽管今天已经不具有军事防御的功用了,但为北方的游牧文明和南方的农耕文明的交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享誉世界。同学们畅游在这些卓越的古代建筑之中,流连忘返。
总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的大脑、嘴巴、全方位的感觉器官都调动起来,营造出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和一个生机勃勃、活泼有序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历史课堂焕发生命,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