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今天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一言堂、满堂灌、”等老生常谈的现象,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会出现教育落后的局面。而“小学语文探究教学方法”正是语文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新时期的现代教学方法。这教法主要从“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在探究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探究实践养成学习习惯”进行论述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让学生健康的全面的发展成长。
关键词:探究教学方法(Inquiry Teaching Method);探究兴趣(GIFFT);学思结合(Xuesi be linked)
什么叫小学语文探究教学方法呢?小学语文探究教学方法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设问、故事、情境创设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导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探索研究、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获取知识,体验实践情感,提升学习能力,分享学习成果,享受学习快乐和幸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的目的主要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学思结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求精神,培养学生学习思考的能力、探索研究的能力、分析解答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坚实基础,达到“教,是为了不用教”的目的。可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才更好地发挥它的功能和效果呢?
1.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主张教学要引人入胜,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处于一种“欲罢不能”的状态。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从小培养兴趣,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不尽。小学语文教材里,记叙文和文学作品占了大部分,这些课文写人、记事、绘景、状物,内容具体,形象生动。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精练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文章里生动的记叙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在脑子唤起相应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这时,他们就会被形象的画面所吸引,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界;他们就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阅读当中得到乐趣。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呢?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
(1)是教师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创设音像、电影等生动形象、逼真感人的情景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学习兴趣。如教学《美猴王》一文,教师可以通过放电影来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情趣,吸引学生亲自探究课文的结果。
(2)是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动情的朗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教师可以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陶醉带动学生探索学习课文。
(3)是教师根据课文的特点把课文编写设计成话剧本,通过让学生表演角色,进入角色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如教学寓言《自相矛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和看表演,从中探究讨论学习课文,研究角色,从而弄明白课文问题和寓言的寓意。
(4)是教师通过研究教材后设计教学问题,以讲故事的形式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
2.在探究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中国古代,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教师的权威得以建立。沿传至今,学生对教师必须绝对服从,只能听而不问,信而不疑。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主要作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则要亲师、尊师、忠师,它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人格的培养,强调品性的修炼,忽视个性的发展。这样形成了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轻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重视教师的讲解,轻视学生的动手操作;重视集体教育,轻视个别差异等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弊端,造成学生在学习中言听计从,少了学习和创造性,主动性。
现代教育理念则认为,教学应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并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为主转向学生为主,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我们推行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与国际性的终身教育潮一样,注重阶段热爱学习,学会学习,自觉学习,掌握能够适应今后生存发展的必备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达到叶圣陶先生:“学生须能看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教学之成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重要的是应获得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2.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要素。
(1)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是自学能力培养的前提。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当前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热衷注入式,没有把自已当作“主导”,而变成“主宰”,没有把学生当作“主人”,而看成“仆人”。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再多,终究是有限的,培养的学生走出校门以后必须要“自能听话,自能读书,自能成文”。因此,教师教学生学,不只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并能运用自如,这不仅得益于一时,而且终身受用无穷。可见传授学习方法比传授课本知识更为重要。
(2)启发思维,是自学能力培养的依据。
兴趣要激发,思维更少不了启发。要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就必须善于“质疑”,激起学生心中探索问题的波澜。要做到这样,教师必须致力于问的艺术,必须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包含着矛盾,因为思维是从矛盾开始的,没有矛盾就没有思考。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不假思索就能随口答出,就难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浪,所提问题也就失去了价值。倘若提出的问题超脱学生的实际,学生就会茫无头绪,起不到引起积极思维的作用。因此,提出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把“果子”挂在适中的地方,既不举可摘,也不高不可攀。这样,学生才会跃跃欲试,越跳越高,摘限挂在更高处的“果子”。 (3)严格训练,是自学能力培养的手段。
拳师教徒弟,要让徒弟拳不离手,乐师教徒弟,要让徒弟不曲不离口。说的是学生的能力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的。因此,教师要少讲,让学生多练,多看,用脑多想,用手多做,取得“习之功”。
要得到“习之功”就不能乱来一气,胡练一通,机要遵循科学的训练方法。训练既要严,也要有序,出得精巧,以精胜多,循序渐进,还要求实,讲究实际效益
2.2怎样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抓好思维训练。
1)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从诵读中推敲字词,理解课文,从而进行思维训练。如《杨家岭的早晨》一文中的第二段第一句:“毛主席手扶着水桶,一手拿着瓢,瓢里的水缓缓地流到小苗上。”一个学生说,这句中的“缓缓”一词很重要,说明毛主席浇水时动作很轻,让水慢慢地流到小树苗身上,否则会把小苗冲坏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毛主席很爱小苗。另一个学生说:“一手…..一手…..”很重要。说明毛主席劳动时很认真,两手不空。一个学生说“扶”字重要,这里也说明毛主席又认真,又仔细,把水桶扶着是怕桶倒在地上把小苗压坏了,水倒在地上会把小苗淹死的。
2)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还着重通过教材因素手段的激发、诱发和逼发,让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了训练。
激发。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是这样做的:第一,设悬布疑。如教学《金色的鱼钩》我出示一教普通的鱼钩,提问:“本课课题为什么说鱼钩是“金色”的?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挖掘全文的思想。又如教《给颜黎民的信》开头这样设问:“鲁迅先生给颜黎民的这封信是回信,那么颜黎民给鲁迅写的信讲了些什么内容呢?学生自然有各种猜测,我进而指出:要知道颜黎民给鲁迅写信的内容,只有认真学习鲁迅先生的这封信,才能体会出来。这样学生便以热烈的情绪投入学习课文、控索另一封信内容的创造思维活动中,第二,多问、思考。如教学《凡卡》设问:“要是凡卡不把地址写错,想想爷爷收到信以后将会怎样?”
诱发。在思考问题时,我给学生“架桥”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其做法是:第一,创造性复述,对故事性强的文章如《将相和》,让学生装用自己的话,在原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合理扩展,形象描绘,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大有益处。第二,创造性作文。如有时命假想性的作文题《假如我是老师》等,还提倡学生写童话故事,引导思索,借题扩散,主动求异。
逼发。就是凭借学生直觉思维的特点来解决问题。主要采取下面的方式进行:第一,质疑速答。教学时,请几个学生站起来,对提出的问题抢答,看谁的思维灵活,答得快、答得准。第二,创造性测试。如教《我的“自白”书》中,“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想象作者在酷刑下面对凶残、愚蠢的敌人的神态。
3.探究实践养成学习习惯
“学以致用”。就是说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要经常运用,才能有技巧,才能精炼,才能变通灵活,形成能力。在课堂上,学生掌握了教师交给的探究学习方法,就要经常运用方法去实践学习、尝试学习,才能熟练精通,否则适得其反。因此我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己去预习新课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探索研究,思考分析,解答问题。如教学古诗《石灰吟》时,教师先和学生一起回忆是怎样学习《题西林壁》的。同学们都把学习的方法说出来:“一是熟读古诗,了解背景;二是理解词意和诗意;三是感情朗读,体会心境;四是想象意境,描绘图画。”然后教师让学生按照方法自己探究学习于谦的《石灰吟》;接着教师让同学们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写古诗意,画意境图,感情朗诵”;最后让小组学生派代表汇报表演“说诗意,感情朗读,画图画”,同学们争先恐后,表现欲望高涨,学习气氛热烈。这样的探究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了很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当学生乐于学习实践时,就要抓紧时机,提供学习机会,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地探究学习,形成探究学习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如教完课文《买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之后,我就介绍了《格林童话集》《鲁滨逊漂流记》《稻草人》等书籍让学生阅读探究,培养学生阅读探究学习能力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真正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人。逐渐学生喜欢读书了,就会养成读书学习和思考的良好习惯,就会每读一本书,每读一篇文章,都会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的教学就会功到自然成,实现“教是为了不用教”的目的。
总之,小学语文探究教学方法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法,长期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可以更好的解放学生的思想,把“学思结合”在一起,更好地让学生自由探究学习,动手、动脑思考操作,分析研究,解答问题,获取知识和能力,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全面而健康地发展成长。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3] 陶志琼著、王凤、邓晓芳等译.美.透视课堂.Thomas L. Good Jere E. Brophy. 著
[4] 吴志宏、郅庭瑾等著.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
关键词:探究教学方法(Inquiry Teaching Method);探究兴趣(GIFFT);学思结合(Xuesi be linked)
什么叫小学语文探究教学方法呢?小学语文探究教学方法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设问、故事、情境创设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导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探索研究、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获取知识,体验实践情感,提升学习能力,分享学习成果,享受学习快乐和幸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的目的主要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学思结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求精神,培养学生学习思考的能力、探索研究的能力、分析解答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坚实基础,达到“教,是为了不用教”的目的。可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才更好地发挥它的功能和效果呢?
1.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主张教学要引人入胜,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处于一种“欲罢不能”的状态。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从小培养兴趣,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不尽。小学语文教材里,记叙文和文学作品占了大部分,这些课文写人、记事、绘景、状物,内容具体,形象生动。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精练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文章里生动的记叙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在脑子唤起相应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这时,他们就会被形象的画面所吸引,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界;他们就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阅读当中得到乐趣。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呢?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
(1)是教师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创设音像、电影等生动形象、逼真感人的情景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学习兴趣。如教学《美猴王》一文,教师可以通过放电影来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情趣,吸引学生亲自探究课文的结果。
(2)是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动情的朗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教师可以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陶醉带动学生探索学习课文。
(3)是教师根据课文的特点把课文编写设计成话剧本,通过让学生表演角色,进入角色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如教学寓言《自相矛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和看表演,从中探究讨论学习课文,研究角色,从而弄明白课文问题和寓言的寓意。
(4)是教师通过研究教材后设计教学问题,以讲故事的形式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
2.在探究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中国古代,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教师的权威得以建立。沿传至今,学生对教师必须绝对服从,只能听而不问,信而不疑。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主要作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则要亲师、尊师、忠师,它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人格的培养,强调品性的修炼,忽视个性的发展。这样形成了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轻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重视教师的讲解,轻视学生的动手操作;重视集体教育,轻视个别差异等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弊端,造成学生在学习中言听计从,少了学习和创造性,主动性。
现代教育理念则认为,教学应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并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为主转向学生为主,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我们推行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与国际性的终身教育潮一样,注重阶段热爱学习,学会学习,自觉学习,掌握能够适应今后生存发展的必备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达到叶圣陶先生:“学生须能看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教学之成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重要的是应获得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2.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要素。
(1)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是自学能力培养的前提。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当前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热衷注入式,没有把自已当作“主导”,而变成“主宰”,没有把学生当作“主人”,而看成“仆人”。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再多,终究是有限的,培养的学生走出校门以后必须要“自能听话,自能读书,自能成文”。因此,教师教学生学,不只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并能运用自如,这不仅得益于一时,而且终身受用无穷。可见传授学习方法比传授课本知识更为重要。
(2)启发思维,是自学能力培养的依据。
兴趣要激发,思维更少不了启发。要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就必须善于“质疑”,激起学生心中探索问题的波澜。要做到这样,教师必须致力于问的艺术,必须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包含着矛盾,因为思维是从矛盾开始的,没有矛盾就没有思考。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不假思索就能随口答出,就难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浪,所提问题也就失去了价值。倘若提出的问题超脱学生的实际,学生就会茫无头绪,起不到引起积极思维的作用。因此,提出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把“果子”挂在适中的地方,既不举可摘,也不高不可攀。这样,学生才会跃跃欲试,越跳越高,摘限挂在更高处的“果子”。 (3)严格训练,是自学能力培养的手段。
拳师教徒弟,要让徒弟拳不离手,乐师教徒弟,要让徒弟不曲不离口。说的是学生的能力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的。因此,教师要少讲,让学生多练,多看,用脑多想,用手多做,取得“习之功”。
要得到“习之功”就不能乱来一气,胡练一通,机要遵循科学的训练方法。训练既要严,也要有序,出得精巧,以精胜多,循序渐进,还要求实,讲究实际效益
2.2怎样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抓好思维训练。
1)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从诵读中推敲字词,理解课文,从而进行思维训练。如《杨家岭的早晨》一文中的第二段第一句:“毛主席手扶着水桶,一手拿着瓢,瓢里的水缓缓地流到小苗上。”一个学生说,这句中的“缓缓”一词很重要,说明毛主席浇水时动作很轻,让水慢慢地流到小树苗身上,否则会把小苗冲坏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毛主席很爱小苗。另一个学生说:“一手…..一手…..”很重要。说明毛主席劳动时很认真,两手不空。一个学生说“扶”字重要,这里也说明毛主席又认真,又仔细,把水桶扶着是怕桶倒在地上把小苗压坏了,水倒在地上会把小苗淹死的。
2)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还着重通过教材因素手段的激发、诱发和逼发,让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了训练。
激发。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是这样做的:第一,设悬布疑。如教学《金色的鱼钩》我出示一教普通的鱼钩,提问:“本课课题为什么说鱼钩是“金色”的?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挖掘全文的思想。又如教《给颜黎民的信》开头这样设问:“鲁迅先生给颜黎民的这封信是回信,那么颜黎民给鲁迅写的信讲了些什么内容呢?学生自然有各种猜测,我进而指出:要知道颜黎民给鲁迅写信的内容,只有认真学习鲁迅先生的这封信,才能体会出来。这样学生便以热烈的情绪投入学习课文、控索另一封信内容的创造思维活动中,第二,多问、思考。如教学《凡卡》设问:“要是凡卡不把地址写错,想想爷爷收到信以后将会怎样?”
诱发。在思考问题时,我给学生“架桥”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其做法是:第一,创造性复述,对故事性强的文章如《将相和》,让学生装用自己的话,在原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合理扩展,形象描绘,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大有益处。第二,创造性作文。如有时命假想性的作文题《假如我是老师》等,还提倡学生写童话故事,引导思索,借题扩散,主动求异。
逼发。就是凭借学生直觉思维的特点来解决问题。主要采取下面的方式进行:第一,质疑速答。教学时,请几个学生站起来,对提出的问题抢答,看谁的思维灵活,答得快、答得准。第二,创造性测试。如教《我的“自白”书》中,“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想象作者在酷刑下面对凶残、愚蠢的敌人的神态。
3.探究实践养成学习习惯
“学以致用”。就是说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要经常运用,才能有技巧,才能精炼,才能变通灵活,形成能力。在课堂上,学生掌握了教师交给的探究学习方法,就要经常运用方法去实践学习、尝试学习,才能熟练精通,否则适得其反。因此我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己去预习新课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探索研究,思考分析,解答问题。如教学古诗《石灰吟》时,教师先和学生一起回忆是怎样学习《题西林壁》的。同学们都把学习的方法说出来:“一是熟读古诗,了解背景;二是理解词意和诗意;三是感情朗读,体会心境;四是想象意境,描绘图画。”然后教师让学生按照方法自己探究学习于谦的《石灰吟》;接着教师让同学们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写古诗意,画意境图,感情朗诵”;最后让小组学生派代表汇报表演“说诗意,感情朗读,画图画”,同学们争先恐后,表现欲望高涨,学习气氛热烈。这样的探究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了很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当学生乐于学习实践时,就要抓紧时机,提供学习机会,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地探究学习,形成探究学习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如教完课文《买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之后,我就介绍了《格林童话集》《鲁滨逊漂流记》《稻草人》等书籍让学生阅读探究,培养学生阅读探究学习能力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真正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人。逐渐学生喜欢读书了,就会养成读书学习和思考的良好习惯,就会每读一本书,每读一篇文章,都会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的教学就会功到自然成,实现“教是为了不用教”的目的。
总之,小学语文探究教学方法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法,长期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可以更好的解放学生的思想,把“学思结合”在一起,更好地让学生自由探究学习,动手、动脑思考操作,分析研究,解答问题,获取知识和能力,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全面而健康地发展成长。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3] 陶志琼著、王凤、邓晓芳等译.美.透视课堂.Thomas L. Good Jere E. Brophy. 著
[4] 吴志宏、郅庭瑾等著.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