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009-01
贵州省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根据国家教育部的部署,从2004年秋季起,高中新课程改革率先在山东、广东、宁夏、海南等省开始实验。新课程改革实施多年来,给基础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许多省市在新课程改革中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到2010年,全国所有省份都将进入普通高中新课,这将为2010年我省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提共了有利的条件。尽管如此,我省的高中课改革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课程改革离不开高考制度人才的选拔模式
课改要成功,关键看高考制度,考试制度不变,课改难行。学校为了保持升学率,在“以考定教”的思维模式下,高中课改流于形式,例如教师在开设选修课的时候,一般就以高考相关的内容为主题,从而使选修课变为必修课的延伸,达不到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目的。不少学校对课改的原则是在原有的教学中尽量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因此如果高考选拔方式不变,高中课改难于有效进行。
(二)教师的知识结构不适应课改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实施“创新教学”,但是,目前从事课改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是传统教学模式培养成才的,多数教师习惯了多年形成的讲授系统知识的教学方式,同时,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教师的评价和专业发展的内涵出现了偏差,教师的创新能力未能有效地发挥和得到充分的肯定,致使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部分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知识结构与新课程的要求不相适应,难以满足新课程所需综合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较高要求,由于教师的素质不适应课改的要求以及培训跟不上,使得许多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出现了偏差。如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对立起来,把新课程的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对立起来,把因材施教与整体发展对立起来。追求形式,使得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教师指导作用弱化,“探究”“合作”学习泛化,“启发式”教学简单化,“活动”无效化的现象。
(三)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学行为的评价体系尚未健全,尤其是对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尚无完整的评价方案。现在的评价体系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发挥。
二、课改建议
(一)加强的《学科课程标准》学习,学科新教材为主要内容。其具体内容是:各学科开展新课标解读讲座、怎样在课堂中体现新课程标准,如何理解学生的体验过程、如何用新理念使用旧教材、课堂内教学形式花样翻新,练习课如何处理、如何理解教教材与用教材。各学科选择相应教材章节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学校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带动青年教师参与课改研究。
(二)加强教学学方法的研究。贯彻科研兴校的精神,让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以课题带动新课程。
(三)重视高中教师的培训工作。要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做好新课程实验的师资培训工作。(1)更新培训理念,从切实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的高度指导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掌握理念与具体实施相结合。(2)本学年内要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提供各种机会让教师参与国家、省、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掌握高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基本特点,掌握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及必修、选修模块的基本内容、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等。
(四)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是新课程师资后续培训的关健,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提出:“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和研讨,建设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新课程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学校可以采取教学微格研究(或案例研究)、同上一节课、优秀教师教学展示课、典型课例教法比较、课改沙龙、教学设计评点、教学技能竞赛、教学反思交流等形式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五)构建普通高中发展性学校评价体系。按照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课程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同时,学校也要发展出完善的自我评价机制,诊断存在问题,促进学校整体的发展。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注重探索建立发展性学校评价体系,校本评价要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成长过程。
(六)积极营造关心、理解、支持参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社会氛围,使家长、社会各界理解并支持新课程改革,形成改革的共识,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社会基础。
贵州省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根据国家教育部的部署,从2004年秋季起,高中新课程改革率先在山东、广东、宁夏、海南等省开始实验。新课程改革实施多年来,给基础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许多省市在新课程改革中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到2010年,全国所有省份都将进入普通高中新课,这将为2010年我省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提共了有利的条件。尽管如此,我省的高中课改革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课程改革离不开高考制度人才的选拔模式
课改要成功,关键看高考制度,考试制度不变,课改难行。学校为了保持升学率,在“以考定教”的思维模式下,高中课改流于形式,例如教师在开设选修课的时候,一般就以高考相关的内容为主题,从而使选修课变为必修课的延伸,达不到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目的。不少学校对课改的原则是在原有的教学中尽量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因此如果高考选拔方式不变,高中课改难于有效进行。
(二)教师的知识结构不适应课改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实施“创新教学”,但是,目前从事课改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是传统教学模式培养成才的,多数教师习惯了多年形成的讲授系统知识的教学方式,同时,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教师的评价和专业发展的内涵出现了偏差,教师的创新能力未能有效地发挥和得到充分的肯定,致使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部分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知识结构与新课程的要求不相适应,难以满足新课程所需综合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较高要求,由于教师的素质不适应课改的要求以及培训跟不上,使得许多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出现了偏差。如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对立起来,把新课程的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对立起来,把因材施教与整体发展对立起来。追求形式,使得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教师指导作用弱化,“探究”“合作”学习泛化,“启发式”教学简单化,“活动”无效化的现象。
(三)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学行为的评价体系尚未健全,尤其是对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尚无完整的评价方案。现在的评价体系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发挥。
二、课改建议
(一)加强的《学科课程标准》学习,学科新教材为主要内容。其具体内容是:各学科开展新课标解读讲座、怎样在课堂中体现新课程标准,如何理解学生的体验过程、如何用新理念使用旧教材、课堂内教学形式花样翻新,练习课如何处理、如何理解教教材与用教材。各学科选择相应教材章节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学校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带动青年教师参与课改研究。
(二)加强教学学方法的研究。贯彻科研兴校的精神,让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以课题带动新课程。
(三)重视高中教师的培训工作。要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做好新课程实验的师资培训工作。(1)更新培训理念,从切实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的高度指导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掌握理念与具体实施相结合。(2)本学年内要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提供各种机会让教师参与国家、省、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掌握高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基本特点,掌握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及必修、选修模块的基本内容、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等。
(四)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是新课程师资后续培训的关健,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提出:“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和研讨,建设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新课程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学校可以采取教学微格研究(或案例研究)、同上一节课、优秀教师教学展示课、典型课例教法比较、课改沙龙、教学设计评点、教学技能竞赛、教学反思交流等形式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五)构建普通高中发展性学校评价体系。按照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课程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同时,学校也要发展出完善的自我评价机制,诊断存在问题,促进学校整体的发展。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注重探索建立发展性学校评价体系,校本评价要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成长过程。
(六)积极营造关心、理解、支持参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社会氛围,使家长、社会各界理解并支持新课程改革,形成改革的共识,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