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独立学院机械类本科生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提出在日常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相关课程和科研项目中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培养,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路和持续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创新意识;创新评价
在全国部分高等院校面临向应用技术院校转型的背景下,依托母体院校的独立院校转型也是必然的。现今社会,各项技术日新月异,产品更新换代频繁,需要设计者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有相应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在与社会对接的同时,还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机械类本科学生需要更强的创新能力,不但要有简便化、小型化和模块化的创新思路,还需要有总体化、全面化和柔性化的创新思维。独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担任产品和技术的生产和改进任务,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实际应用。
一、理论创新的培养方法
1.课堂上培养创新能力。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现今的启发式和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比较成熟,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实际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同身受,由个人经验联系相关理论,即可进行创新思索和分析。
2.考试培养创新能力。考试可以采用开放式设计类主观题,如“由一个回转轴同时使两个构件各产生不同的运动方式或运动轨迹”,这样的试题能充分让学生发挥其设计能力和应变能力。
3.科研培养创新能力。科研项目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最好。科研本身就是创新,学生从项目论证中可以打下理论的基础,在项目的研发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在项目结题后的总结中可以分析和尝试新的方法和手段实现样品功能。科研项目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论文培养创新能力。学生在科研论文和毕业论文中可以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可以选择自拟课题和未面世的新产品课题,在理论正确的前提下进行研究并验证其可行性。因此,论文本身也是一种培养创新能力的方式。同时,论文也培养了学生理论创新的思路,即如何着手,明确下一步如何走,对结果的预期、评价和总结。
二、实践创新的培养方法
1.实验培养创新能力。实验课程是源于课本的实践课程,是最能诠释理论和现象的实际操作类课程,通过实验对理论在实践方面进行认识和巩固,同时对理论进行拓展而设计新的实验,或通过新实验而发展理论。因此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2.实训培养创新能力。学生对实习实训课程的兴趣比理论课强烈。实习课程本身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直观性好等特点,同时能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实训中进行实践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较好。如以不同加工方式完成同一工件的加工,同一道工序可采用不同的装夹方案等。在分析的同时即可制订工艺路线和装备设计,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3.竞赛培养创新能力。竞赛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在基本框架下进行方案和结构的最优化设计,例如工程训练大赛中的无碳小车竞赛,培养的是学生对同功能不同方案的设计和分析能力;另一种是有主题的创新设计,如“挑战杯”系列的主题竞赛,培养的是学生开放式的创新思维。两种培养路线可以把学生锻炼成可以研发新产品或在产品上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的人才。
三、对创新的评价
1.对理论创新的评价。对理论创新的主要评价是:是否能解决问题,是否从无到有,是否最简化,是否能实施,是否满足将来需求。理论方面的创新主要集中在新方法、新思路和新技术方面的创新,学生要有自我评价的能力。
2.对实践创新的评价。对实践创新的主要评价是:是否节省成本,是否盈利,是否提高生产效率,是否简化工艺,是否操作合理。实践方面的创新主要集中在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方面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也要进行自我评价。
四、总结
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对应用技术人才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不间断的、多方式、多角度的培养。理论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拓宽理论道路、创新理论深度,从而指导实践;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发现或改进方法,进而完善理论。创新能力以学生在应用其所学中体现,符合生产的需要,满足任务要求,为节约成本、方便操作、提高生产效率而服务。通过一系列培养后,学生可以持续进行创新和自我评价,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创新体系,能更进一步胜任将来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董晓梅.國外高等工程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6).
[2]师雷宏,李灵芝.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9).
[3]龚花萍,杨选辉.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J].科技广场,2006(10).
[4]李正,林凤.美国本科生科研的评估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9(19).
关键词:创新能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创新意识;创新评价
在全国部分高等院校面临向应用技术院校转型的背景下,依托母体院校的独立院校转型也是必然的。现今社会,各项技术日新月异,产品更新换代频繁,需要设计者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有相应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在与社会对接的同时,还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机械类本科学生需要更强的创新能力,不但要有简便化、小型化和模块化的创新思路,还需要有总体化、全面化和柔性化的创新思维。独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担任产品和技术的生产和改进任务,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实际应用。
一、理论创新的培养方法
1.课堂上培养创新能力。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现今的启发式和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比较成熟,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实际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同身受,由个人经验联系相关理论,即可进行创新思索和分析。
2.考试培养创新能力。考试可以采用开放式设计类主观题,如“由一个回转轴同时使两个构件各产生不同的运动方式或运动轨迹”,这样的试题能充分让学生发挥其设计能力和应变能力。
3.科研培养创新能力。科研项目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最好。科研本身就是创新,学生从项目论证中可以打下理论的基础,在项目的研发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在项目结题后的总结中可以分析和尝试新的方法和手段实现样品功能。科研项目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论文培养创新能力。学生在科研论文和毕业论文中可以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可以选择自拟课题和未面世的新产品课题,在理论正确的前提下进行研究并验证其可行性。因此,论文本身也是一种培养创新能力的方式。同时,论文也培养了学生理论创新的思路,即如何着手,明确下一步如何走,对结果的预期、评价和总结。
二、实践创新的培养方法
1.实验培养创新能力。实验课程是源于课本的实践课程,是最能诠释理论和现象的实际操作类课程,通过实验对理论在实践方面进行认识和巩固,同时对理论进行拓展而设计新的实验,或通过新实验而发展理论。因此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2.实训培养创新能力。学生对实习实训课程的兴趣比理论课强烈。实习课程本身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直观性好等特点,同时能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实训中进行实践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较好。如以不同加工方式完成同一工件的加工,同一道工序可采用不同的装夹方案等。在分析的同时即可制订工艺路线和装备设计,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3.竞赛培养创新能力。竞赛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在基本框架下进行方案和结构的最优化设计,例如工程训练大赛中的无碳小车竞赛,培养的是学生对同功能不同方案的设计和分析能力;另一种是有主题的创新设计,如“挑战杯”系列的主题竞赛,培养的是学生开放式的创新思维。两种培养路线可以把学生锻炼成可以研发新产品或在产品上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的人才。
三、对创新的评价
1.对理论创新的评价。对理论创新的主要评价是:是否能解决问题,是否从无到有,是否最简化,是否能实施,是否满足将来需求。理论方面的创新主要集中在新方法、新思路和新技术方面的创新,学生要有自我评价的能力。
2.对实践创新的评价。对实践创新的主要评价是:是否节省成本,是否盈利,是否提高生产效率,是否简化工艺,是否操作合理。实践方面的创新主要集中在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方面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也要进行自我评价。
四、总结
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对应用技术人才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不间断的、多方式、多角度的培养。理论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拓宽理论道路、创新理论深度,从而指导实践;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发现或改进方法,进而完善理论。创新能力以学生在应用其所学中体现,符合生产的需要,满足任务要求,为节约成本、方便操作、提高生产效率而服务。通过一系列培养后,学生可以持续进行创新和自我评价,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创新体系,能更进一步胜任将来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董晓梅.國外高等工程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6).
[2]师雷宏,李灵芝.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9).
[3]龚花萍,杨选辉.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J].科技广场,2006(10).
[4]李正,林凤.美国本科生科研的评估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