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作为高职学生的人生导师,始终保持着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决定着工作效率的高低与教书育人的效果,深入了解他们的工作困惑,给予疏导和解决,为他们成长成才加油,促进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队伍建设和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困惑;压力
在中国高考录取制度之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一般都会存在着不良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这就给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带来了更多的工作量。而青年辅导员作为辅导员队伍中的主力军,据有关调查显示2012年高校辅导员30岁以下的占81.7%。他们直接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繁重而杂乱的工作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困惑,同时造成了多方面的压力。通过多年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经验以及对校内、周边院校的辅导员工作情况的了解,我们发现: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的工作困惑主要有如下三点。
一、对自身前途与发展的迷惑
调查显示,大部分从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人是因为喜欢学校的氛围,喜欢和学生一起或者留在高校工作,社会地位相对高,但也有少数是作为谋生手段,仅仅一个工作而已。不约而同的是,几乎一大半的青年辅导员在高职院校工作一两年后,热情度下滑,消极工作。很多人将辅导员发展之路分成三条:①终生职业。通过对相关职称文件的研读,评上正教授在高职院校很困难,所以很多人三十多岁就变得开始混日子,得过且过。②升职,对于这方面而言,第一升职机会少,对于大部分辅导员而言,升职机会为零;第二升职空间有限,升职上去也就是学工领导,这只是少部分人的追求;第三升职前景无吸引力,还在学工战线上,工作性质不变,压力变大。③转岗。根据实际了解,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青年辅导员转岗的文件,但是真的到了实施的时候,有的领导总是推三阻四,万般理由,所以真正转岗的人少之又少。
二、压力过大,心理长期亚健康
在高职院校中,凡是跟学生能够沾一点边的事情都跟辅导员相关,辅导员从早到晚忙碌不停。而青年辅导员虽说从学校到学校,但始终是从被管理者一下子转变为管理者,一下子承受来自工作的许多压力,主要有如下几点。
(1)工作岗位促发自卑心理。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文件,各高职院校也出台了很多规定,但是从实际实施过程中可以看出,更多的仅局限于纸上谈兵,没有把重视与关心落在实处。青年辅导员在跟别人说起工作时,一般只说是高校教师,不说是辅导员,从这个事例可窥一斑。
(2)工作经验的缺乏造成心理焦虑。青年辅导员一下子从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角色转变太快,对工作情况不甚了解。他们大多数是名牌高校的研究生,平时在学校里与辅导员接触很少,甚至很多博士生兼职学校辅导员,他们所了解和理解的辅导员工作内容与高职院校辅导员有很多本质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由于平时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的不好造成的学习不佳。进入高职院校后,这些研究生一下子面对转变如此之快的工作现实,显得无所适从,找不到工作规律,只是机械完成各项工作,并且质量得不到保障。长期下去,造成工作热情急剧下降,心理焦虑,身心俱疲。
(3)多重角色导致心理压力。高校定义辅导员为干部与教师双重身份,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大部分是作为“保姆”使用,关键这个保姆还得是全能型的,还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创业指导、学生党建、安全、心理健康疏导等等工作,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还得是服务员、朋友、家长等。青年辅导员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疲于奔波、忙于应付。另外还得应付突发的特殊事件,很多高职院校规定,辅导员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如果手机不开或者接不通,要按照教学事故处理。造成很多青年辅导员精神高度紧张,一到下班后手机不离身,睡觉不离身,非常害怕晚上接到电话,造成身心严重受损,极少数出现神经衰弱症状,无法入睡,失眠等。
三、付出太多,收获太少,生存现状堪忧
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一方面作为辅导员,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日没夜奔波于办公室、教室、宿舍、图书馆之间,苦不堪言。另一方面还必须承担一部分的教学任务与科研计划。甚至很多高职院校管理模式与中学无异,要求辅导员住宿值班,管理学生。青年辅导员作为刚进入社会工作阶段的人群,首先是生活,其次就是恋爱、结婚、生子。他们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但是高职院校在工资、奖金、补贴上没有任何倾斜,甚至于相对教学教师还有所减少。青年辅导员面对时间上的缺失与经济上的薄弱,生存状态堪忧,家庭幸福指数较低。
面对关系着服务地方产业的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探索解决,帮助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顺利度过高校工作生涯的前几年,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计划,并逐步实施。
一、高职院校领导必须重视新进青年辅导员的培训工作
(1)实行“导师制”。青年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战线的排头兵,肩负着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对于青年辅导员身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防患于未然,做好这个体系的研究工作。从进校开始,实行类似于教学方面的“导师制”,以有辅导员工作经历的学工书记或学工领导干部作为导师,进行三年的跟踪培养工作,从体制上、实际上给予青年辅导员重视和关爱。
(2)开设“寒暑假培训班”。对于平时忙碌的辅导员而言,不适宜再增加其工作负担。利用相对轻松一点的寒暑假时间,各抽出2天~3天的时段,进行新进青年辅导员培训,邀请有经验的老辅导员、学工书记、学工领导进行现身说法,以案例、事实引导青年辅导员学习、进步。
(3)创建“青年辅导员家园”。提供一个固定场所给新进青年辅导员,在这里他们可以无所顾忌地畅谈工作、人生、理想,相互交流工作困难与心得等,让这个场合成为青年辅导员学习、交流、交友、创新的圣地。
二、给予青年辅导员明确的职业之路展示
预防胜于治疗,等青年辅导员热情消退了,职业倦怠了,再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矣。在青年辅导员进入学校之后,我们就应该由高层领导召开全体新进辅导员大会,给予辅导员指明前进的方向:往哪儿发展,要哪样条件。倾听青年辅导员的心声,征求他们的意见,并且讨论后以具体的文件下发至全校所有院系领导手上,确保文件的真实性与执行性,以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安心在学校工作,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 三、高度重视青年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工作
(1)积极推进青年辅导员减负工作。很多高职院校给辅导员配备了助理,帮助其工作。可是我们的学校没有给学生信任,信誓旦旦天真地以为通过2年~3年的管理,让学生的外貌焕然一新,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主要是在成年前长期的培养过程中,这是一个从年幼到成年的十几年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而不是拼命驱赶我们的青年辅导员深入学生、深入课堂、深入宿舍来进行工作。我们应该将大力气用在引导学生成人,在他形成具体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之前给予正确引导,为他们终身的发展夯实精神基础,教会他们去学习、去生活、去工作。相信我们的学生,用好我们的辅导员助理、我们的各级学生会、学生社团,将青年辅导员从繁杂的、无关痛痒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才是真正减负。只有真正减负,才能更好地做好青年高职学生的思想工作。
(2)积极推进青年辅导员优质工程。高职院校中有教学名师,但是好像缺少知名辅导员,我们应该给予辅导员相同的教学教师的学校地位,才有可能让我们的青年辅导员不含蓄地表达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是一项学校内的“造星运动”,将我们的青年辅导员打造成学校重视、同事羡慕、学生敬仰的一批“明星”。通过辅导员的职业机能、爱好特长、专业素质等比赛,进行大规模的宣传:上校报、帖海报、做专访等都是可行的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让青年辅导员感觉学校的重视与培养,更加刻苦地开展工作。
(3)建立辅导员心理治疗工作室。长期的亚健康会逐渐摧残一个人的身心,让工作在学生教育第一线的教育者保持如此状态,怎能做好学生工作?建立辅导员心理治疗工作室势在必行。可邀请校外的心理辅导专家,倾听我们青年辅导员的工作、生活心声。建立治疗工作室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青年辅导员有一个倾诉工作压力的场所,心灵得到缓解,以期得到治疗,摆脱亚健康状态。
四、切实提高青年辅导员工作待遇
学校设立辅导员专项培养基金,用于辅导员的特殊津贴、课时、教育培养之用。建立完整可行的辅导员工作津贴、课时发放制度,将青年辅导员工作时间之外的加班、值班折算成现金进行发放,将每年的青年辅导员培养计划在年初进行公示,每月公布其执行情况。青年辅导员经济压力很大,学校必须在多方面进行倾斜,以保障其工作的稳定性与长期性,保证辅导员队伍的良性发展。要想办法排难解惑,为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成长成才加油。
参考文献:
[1]张效英,钟军.高校新任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问题及对策[J].思想
教育研究,2011(7) .
[2]王阮芳.论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新教程,2010(4).
[3]宋存霞.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及辅导员管理艺术[J].黑河教育,
2012(1) .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困惑;压力
在中国高考录取制度之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一般都会存在着不良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这就给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带来了更多的工作量。而青年辅导员作为辅导员队伍中的主力军,据有关调查显示2012年高校辅导员30岁以下的占81.7%。他们直接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繁重而杂乱的工作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困惑,同时造成了多方面的压力。通过多年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经验以及对校内、周边院校的辅导员工作情况的了解,我们发现: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的工作困惑主要有如下三点。
一、对自身前途与发展的迷惑
调查显示,大部分从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人是因为喜欢学校的氛围,喜欢和学生一起或者留在高校工作,社会地位相对高,但也有少数是作为谋生手段,仅仅一个工作而已。不约而同的是,几乎一大半的青年辅导员在高职院校工作一两年后,热情度下滑,消极工作。很多人将辅导员发展之路分成三条:①终生职业。通过对相关职称文件的研读,评上正教授在高职院校很困难,所以很多人三十多岁就变得开始混日子,得过且过。②升职,对于这方面而言,第一升职机会少,对于大部分辅导员而言,升职机会为零;第二升职空间有限,升职上去也就是学工领导,这只是少部分人的追求;第三升职前景无吸引力,还在学工战线上,工作性质不变,压力变大。③转岗。根据实际了解,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青年辅导员转岗的文件,但是真的到了实施的时候,有的领导总是推三阻四,万般理由,所以真正转岗的人少之又少。
二、压力过大,心理长期亚健康
在高职院校中,凡是跟学生能够沾一点边的事情都跟辅导员相关,辅导员从早到晚忙碌不停。而青年辅导员虽说从学校到学校,但始终是从被管理者一下子转变为管理者,一下子承受来自工作的许多压力,主要有如下几点。
(1)工作岗位促发自卑心理。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文件,各高职院校也出台了很多规定,但是从实际实施过程中可以看出,更多的仅局限于纸上谈兵,没有把重视与关心落在实处。青年辅导员在跟别人说起工作时,一般只说是高校教师,不说是辅导员,从这个事例可窥一斑。
(2)工作经验的缺乏造成心理焦虑。青年辅导员一下子从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角色转变太快,对工作情况不甚了解。他们大多数是名牌高校的研究生,平时在学校里与辅导员接触很少,甚至很多博士生兼职学校辅导员,他们所了解和理解的辅导员工作内容与高职院校辅导员有很多本质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由于平时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的不好造成的学习不佳。进入高职院校后,这些研究生一下子面对转变如此之快的工作现实,显得无所适从,找不到工作规律,只是机械完成各项工作,并且质量得不到保障。长期下去,造成工作热情急剧下降,心理焦虑,身心俱疲。
(3)多重角色导致心理压力。高校定义辅导员为干部与教师双重身份,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大部分是作为“保姆”使用,关键这个保姆还得是全能型的,还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创业指导、学生党建、安全、心理健康疏导等等工作,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还得是服务员、朋友、家长等。青年辅导员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疲于奔波、忙于应付。另外还得应付突发的特殊事件,很多高职院校规定,辅导员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如果手机不开或者接不通,要按照教学事故处理。造成很多青年辅导员精神高度紧张,一到下班后手机不离身,睡觉不离身,非常害怕晚上接到电话,造成身心严重受损,极少数出现神经衰弱症状,无法入睡,失眠等。
三、付出太多,收获太少,生存现状堪忧
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一方面作为辅导员,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日没夜奔波于办公室、教室、宿舍、图书馆之间,苦不堪言。另一方面还必须承担一部分的教学任务与科研计划。甚至很多高职院校管理模式与中学无异,要求辅导员住宿值班,管理学生。青年辅导员作为刚进入社会工作阶段的人群,首先是生活,其次就是恋爱、结婚、生子。他们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但是高职院校在工资、奖金、补贴上没有任何倾斜,甚至于相对教学教师还有所减少。青年辅导员面对时间上的缺失与经济上的薄弱,生存状态堪忧,家庭幸福指数较低。
面对关系着服务地方产业的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探索解决,帮助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顺利度过高校工作生涯的前几年,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计划,并逐步实施。
一、高职院校领导必须重视新进青年辅导员的培训工作
(1)实行“导师制”。青年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战线的排头兵,肩负着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对于青年辅导员身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防患于未然,做好这个体系的研究工作。从进校开始,实行类似于教学方面的“导师制”,以有辅导员工作经历的学工书记或学工领导干部作为导师,进行三年的跟踪培养工作,从体制上、实际上给予青年辅导员重视和关爱。
(2)开设“寒暑假培训班”。对于平时忙碌的辅导员而言,不适宜再增加其工作负担。利用相对轻松一点的寒暑假时间,各抽出2天~3天的时段,进行新进青年辅导员培训,邀请有经验的老辅导员、学工书记、学工领导进行现身说法,以案例、事实引导青年辅导员学习、进步。
(3)创建“青年辅导员家园”。提供一个固定场所给新进青年辅导员,在这里他们可以无所顾忌地畅谈工作、人生、理想,相互交流工作困难与心得等,让这个场合成为青年辅导员学习、交流、交友、创新的圣地。
二、给予青年辅导员明确的职业之路展示
预防胜于治疗,等青年辅导员热情消退了,职业倦怠了,再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矣。在青年辅导员进入学校之后,我们就应该由高层领导召开全体新进辅导员大会,给予辅导员指明前进的方向:往哪儿发展,要哪样条件。倾听青年辅导员的心声,征求他们的意见,并且讨论后以具体的文件下发至全校所有院系领导手上,确保文件的真实性与执行性,以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安心在学校工作,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 三、高度重视青年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工作
(1)积极推进青年辅导员减负工作。很多高职院校给辅导员配备了助理,帮助其工作。可是我们的学校没有给学生信任,信誓旦旦天真地以为通过2年~3年的管理,让学生的外貌焕然一新,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主要是在成年前长期的培养过程中,这是一个从年幼到成年的十几年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而不是拼命驱赶我们的青年辅导员深入学生、深入课堂、深入宿舍来进行工作。我们应该将大力气用在引导学生成人,在他形成具体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之前给予正确引导,为他们终身的发展夯实精神基础,教会他们去学习、去生活、去工作。相信我们的学生,用好我们的辅导员助理、我们的各级学生会、学生社团,将青年辅导员从繁杂的、无关痛痒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才是真正减负。只有真正减负,才能更好地做好青年高职学生的思想工作。
(2)积极推进青年辅导员优质工程。高职院校中有教学名师,但是好像缺少知名辅导员,我们应该给予辅导员相同的教学教师的学校地位,才有可能让我们的青年辅导员不含蓄地表达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是一项学校内的“造星运动”,将我们的青年辅导员打造成学校重视、同事羡慕、学生敬仰的一批“明星”。通过辅导员的职业机能、爱好特长、专业素质等比赛,进行大规模的宣传:上校报、帖海报、做专访等都是可行的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让青年辅导员感觉学校的重视与培养,更加刻苦地开展工作。
(3)建立辅导员心理治疗工作室。长期的亚健康会逐渐摧残一个人的身心,让工作在学生教育第一线的教育者保持如此状态,怎能做好学生工作?建立辅导员心理治疗工作室势在必行。可邀请校外的心理辅导专家,倾听我们青年辅导员的工作、生活心声。建立治疗工作室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青年辅导员有一个倾诉工作压力的场所,心灵得到缓解,以期得到治疗,摆脱亚健康状态。
四、切实提高青年辅导员工作待遇
学校设立辅导员专项培养基金,用于辅导员的特殊津贴、课时、教育培养之用。建立完整可行的辅导员工作津贴、课时发放制度,将青年辅导员工作时间之外的加班、值班折算成现金进行发放,将每年的青年辅导员培养计划在年初进行公示,每月公布其执行情况。青年辅导员经济压力很大,学校必须在多方面进行倾斜,以保障其工作的稳定性与长期性,保证辅导员队伍的良性发展。要想办法排难解惑,为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成长成才加油。
参考文献:
[1]张效英,钟军.高校新任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问题及对策[J].思想
教育研究,2011(7) .
[2]王阮芳.论高职院校青年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新教程,2010(4).
[3]宋存霞.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及辅导员管理艺术[J].黑河教育,
2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