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管理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是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职能同社会体制自下而上的自发力量的有机融合。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各学者关于社会管理体制运行理念及优化措施进行了汇总和整理,希望同学们对社会管理体制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关键词:社会管理;体制;运行理念;优化建议
一、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我国政府对社会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统一化标准。相关研究显示,对政府社会管理及社会自我管理实行明文规定,能促使社会和谐发展,维持社会的统一化成长。从社会主体的研究视角出发,参与社会管理与社会自我管理是主体社会管理的两种主要形式。其在重塑政府与社会关系、探索和借鉴多样化的社会参与自治方式、培育和发展自治性社会组织、锻造公民社会参与自治能力、发挥社会组织规范、加强社会管理体制构建等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社会管理体制运行理念
(1)社会管理是政府管理职能之一
社会是人与人之间共同创造的一种生活共同体,人在社会中是结群生活,人在社会中不仅是天生的社会动物,同时也是自然的政治动物。社会的共同体生活中离不开管理,作为管理其主要的实施者便是政府。政府社会管理不仅需要对社会提供秩序的保障,还需要给社会提供教育、安全、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等。依据当代政治學的论点,政府不仅需要具备政治统治能力,还需要具备社会管理职能。此外,政治的管理能力必须在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之后才能够得以长存,社会管理便是其中的社会义务。由此可见,社会管理本身便是政府管理职能当中的一项。
(2)社会管理在本质上属于社会自我管理
社会管理不仅仅是政府管理都有的领域,社会与国家的理论关系、公民理论社会。社会与国家之间的理论关系,绝大部分来源于社会的发展。国家从社会当中剖离出来成为政治管理的工具,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完善、成熟,国家必然会逐渐回归到社会中。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国家的权利将会逐渐回归到社会中,公民社会中,公民是独立的政治个体,并借助需求体系组建的经济交往领域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直接从生活及生产方面转变为社会组织,其所组成的社会组织与政治国家并不相同。由此可见,社会管理在本质上是属于社会自我管理,从这个意义上与社会管理概念本身就较为类似。笔者认为,社会管理不仅仅是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更多的是指社会对自身的管理。也就是说,政府对社会进行管理时,其最终的管理目的也是促使社会能够自我管理,成为无政治的自治社会。
三、社会管理体制运行的优化措施
(1)扩展社会的信任格局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社会管理领域中对于人际信任的概念,无论是在人际间、团队间、组织间的层次上,均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特征,即相互依赖性、心理概念、风险、善意、理性决策与情感成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信任在社会建设中不可或缺,被广泛地应用于预测组织的行为。可以说,信任为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赢得大众支持提供了内在源动力,因此,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要扩展一个社会的信任格局,既包括信任链、信任圈,也包括信任网,使建设信任与破坏信任具有明确的对称性。
(2)倡导公民社会的参与
公民参与是解决矛盾分歧的重要原则。在社会建设中,公民通过草根和社区组织,主动参与社会管理的方案、团体、组织或环境当中并进行决策,以影响社会,这是一种减少心理疏离并增加知觉能力及控制感的良好方式。公民参与和“赋权”、“自助”、“协同合作”与“社区意识”之间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公民参与邻里草根组织能够增强正向社区意识,达到如下效果:一是呈现非正式邻里行为;二是增强社区意识与公民责任感;三是对邻里、街坊等生活品质感到满意;四是参加公寓大楼的活动;五是担任其他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六是达到知觉邻里协会的效能。在社会管理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人、环境、公民参与、社区意识之间的互动关系。
(3)坚持制度、理念与文化层面的法治
在完善法律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来凝练正确的法治理念,通过遵守法律制度、信仰法治理念来逐步培育一种“文化”和“传统”,使个人、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政府机关都能逐渐接受或习惯法治的运作,以实现法治在生活世界的植入、嵌入、渗透和扎根。而生活世界从本质、根基上表现为一个文化的世界,事实上,法治是基于一定的价值观来构建社会的基本结构、运行机制、行为方式,是人们对社会的一种制度设计和安排,即通过对权利、义务和责任等进行合理分配。法治理念是关于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同时,法治是一种制度模式,也是一种理性精神、一种文化意识。因此,在社会管理实践中,要求坚持制度层面的法治、理念层面的法治以及文化层面的法治。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任何国家的和谐、稳定与发展都离不开有效的社会管理。而体制与机制是社会管理有效实施的制度保证,是社会管理所遵循的一整套规范和模式。通过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与制度,并从各个角度来把握其创新,能实施有序的社会管理,有效地推进社会资源整合,激发社会活力,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安全,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实现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李龙,罗丽华.法治的生活之维——走向“生活世界”的中国法治导论[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1).
[2]周红云.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现状、原因与方向[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5).
[3]刘炳君.认真对待我国现阶段的社会风险[J].政法论丛,2011,(6).
(作者单位:郑州外国语学校)
关键词:社会管理;体制;运行理念;优化建议
一、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我国政府对社会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统一化标准。相关研究显示,对政府社会管理及社会自我管理实行明文规定,能促使社会和谐发展,维持社会的统一化成长。从社会主体的研究视角出发,参与社会管理与社会自我管理是主体社会管理的两种主要形式。其在重塑政府与社会关系、探索和借鉴多样化的社会参与自治方式、培育和发展自治性社会组织、锻造公民社会参与自治能力、发挥社会组织规范、加强社会管理体制构建等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社会管理体制运行理念
(1)社会管理是政府管理职能之一
社会是人与人之间共同创造的一种生活共同体,人在社会中是结群生活,人在社会中不仅是天生的社会动物,同时也是自然的政治动物。社会的共同体生活中离不开管理,作为管理其主要的实施者便是政府。政府社会管理不仅需要对社会提供秩序的保障,还需要给社会提供教育、安全、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等。依据当代政治學的论点,政府不仅需要具备政治统治能力,还需要具备社会管理职能。此外,政治的管理能力必须在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之后才能够得以长存,社会管理便是其中的社会义务。由此可见,社会管理本身便是政府管理职能当中的一项。
(2)社会管理在本质上属于社会自我管理
社会管理不仅仅是政府管理都有的领域,社会与国家的理论关系、公民理论社会。社会与国家之间的理论关系,绝大部分来源于社会的发展。国家从社会当中剖离出来成为政治管理的工具,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完善、成熟,国家必然会逐渐回归到社会中。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国家的权利将会逐渐回归到社会中,公民社会中,公民是独立的政治个体,并借助需求体系组建的经济交往领域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直接从生活及生产方面转变为社会组织,其所组成的社会组织与政治国家并不相同。由此可见,社会管理在本质上是属于社会自我管理,从这个意义上与社会管理概念本身就较为类似。笔者认为,社会管理不仅仅是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更多的是指社会对自身的管理。也就是说,政府对社会进行管理时,其最终的管理目的也是促使社会能够自我管理,成为无政治的自治社会。
三、社会管理体制运行的优化措施
(1)扩展社会的信任格局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社会管理领域中对于人际信任的概念,无论是在人际间、团队间、组织间的层次上,均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特征,即相互依赖性、心理概念、风险、善意、理性决策与情感成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信任在社会建设中不可或缺,被广泛地应用于预测组织的行为。可以说,信任为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赢得大众支持提供了内在源动力,因此,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要扩展一个社会的信任格局,既包括信任链、信任圈,也包括信任网,使建设信任与破坏信任具有明确的对称性。
(2)倡导公民社会的参与
公民参与是解决矛盾分歧的重要原则。在社会建设中,公民通过草根和社区组织,主动参与社会管理的方案、团体、组织或环境当中并进行决策,以影响社会,这是一种减少心理疏离并增加知觉能力及控制感的良好方式。公民参与和“赋权”、“自助”、“协同合作”与“社区意识”之间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公民参与邻里草根组织能够增强正向社区意识,达到如下效果:一是呈现非正式邻里行为;二是增强社区意识与公民责任感;三是对邻里、街坊等生活品质感到满意;四是参加公寓大楼的活动;五是担任其他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六是达到知觉邻里协会的效能。在社会管理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人、环境、公民参与、社区意识之间的互动关系。
(3)坚持制度、理念与文化层面的法治
在完善法律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来凝练正确的法治理念,通过遵守法律制度、信仰法治理念来逐步培育一种“文化”和“传统”,使个人、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政府机关都能逐渐接受或习惯法治的运作,以实现法治在生活世界的植入、嵌入、渗透和扎根。而生活世界从本质、根基上表现为一个文化的世界,事实上,法治是基于一定的价值观来构建社会的基本结构、运行机制、行为方式,是人们对社会的一种制度设计和安排,即通过对权利、义务和责任等进行合理分配。法治理念是关于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同时,法治是一种制度模式,也是一种理性精神、一种文化意识。因此,在社会管理实践中,要求坚持制度层面的法治、理念层面的法治以及文化层面的法治。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任何国家的和谐、稳定与发展都离不开有效的社会管理。而体制与机制是社会管理有效实施的制度保证,是社会管理所遵循的一整套规范和模式。通过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与制度,并从各个角度来把握其创新,能实施有序的社会管理,有效地推进社会资源整合,激发社会活力,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安全,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实现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李龙,罗丽华.法治的生活之维——走向“生活世界”的中国法治导论[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1).
[2]周红云.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现状、原因与方向[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5).
[3]刘炳君.认真对待我国现阶段的社会风险[J].政法论丛,2011,(6).
(作者单位:郑州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