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保持了年均两位数的增长,其中实体经济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突飞猛进,涌现出苏宁、沙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江苏实体经济还存在着发展方式粗放、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江苏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着力推进江苏实体经济发展。
实体经济:江苏率先发展的强力推进器
发展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和根基。实体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2012年江苏的GDP为54058.2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二,其中实体经济占经济总量的70%以上,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但是,与率先发展的要求比,江苏实体经济的发展还远远不够,特别是高科技的实体经济与发达国家及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要增强综合实力,必须潜心发展实体经济。如果忽视了实体经济发展,导致产业出现空心化,就会极大地损害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实体经济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内容。实体经济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实体经济增长是“稳增长”的突破点。江苏经济要稳步增长,关键点就在于农业、高技术产业、能源产业等实体经济能否正常增长。只有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提升实体经济的质量,才能保证经济“稳中求进”,持续、稳定增长。
发展实体经济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体经济涉及有关国计民生的行业和领域,为人类生存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创造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物质条件。当前,江苏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这个阶段的生活消费需求决定了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产业仍然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获取财富的主要渠道。推动实体经济稳健发展,对提供就业岗位、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改善和保障民生,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体经济发展可以为虚拟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实体经济发展和虚拟经济相辅相成。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实体经济能以快速发展带动虚拟经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年来发达国家轻视实体经济,过度注重虚拟经济,导致全球经济与产业结构的整体失衡。德国能避免金融危机的冲击,其重要原因在于德国一直致力于发展实体经济,现代制造业十分发达,坚实的工业已经成为国家的象征和品牌。当前,美国为应对危机,实施“再工业化”的战略,力图通过促进制造业增长,回归实体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江苏只有引导、扶持和壮大实体经济,才能为防止金融风险奠定坚实的基础。
防范风险:江苏实体经济运行的现实要求
江苏虽然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较小,但是实体经济运行中存在诸多亟待防范的风险。
从出口效应看,人口红利效应减弱。江苏人口老龄化加速,适龄劳动人口逐年减少,劳动力成本逐渐升高,这使“人口红利”带来的出口优势逐步衰减。2013年第一季度,江苏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1195.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5%。这表明,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上升及要素资源价格的上涨,江苏原来的以成本优势为核心的产品竞争力将明显削弱。
从企业效益看,利润增速低位徘徊。2013年一季度,江苏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26.4亿元,同比增长11.4%。但是某些产品价格下降使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速快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巨大压力。产能过剩情况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蔓延,新兴产业中的风电、多晶硅、光伏等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局面,有些企业的利润率很低或陷于亏损状态。
从行业运行看,行业指标仍不景气。受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萎缩等因素影响,江苏钢铁、有色、建材和化工等原材料工业生产形势低迷,产能过剩问题凸现,部分行业处在行业性整体亏损边缘。2013年第一季度,江苏传统消费热点增幅继续放缓,汽车、纺织行业和传统的餐饮消费等都有明显降温;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家电以旧换新政策退出等多种因素叠加的影响,家用电器等行业的市场表现也很疲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趋缓,增幅下降。
从资源利用看,配置效率明显较低。一是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短缺。长期以来,江苏科研人员利用效率不高、外流严重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二是企业借款使用效率低下。江苏企业或者通过银行渠道,或者通过民间借贷渠道,60%以上都存在一定数量的负债,利息负担沉重。因为银行或者民间借贷者突然催债,导致很多企业变现所有的资产来还债,银行、企业贷款系统性风险进一步加大。
强化创新:江苏实体经济防范风险的根本对策
在后金融信机时代,江苏实体经济若要有效防范风险,抗击国际市场波动,提升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努力从多维度增强实体经济发展的创新力度。
以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第一驱动力。科技创新是实体经济能够做大做强的关键,江苏要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要依托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的合作项目,培养造就一批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实行官产学研一体化,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融合与合作,有效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提高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引导科技开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中小公司与现有大中型企业合作,为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服务。
以强化组织创新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一是强化企业创新行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重点支持企业实施一批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投资项目,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二是建立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优秀企业集中、向行业骨干企业集聚,以品牌为龙头,技术为核心,资本为纽带,推动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三是打造品牌企业。鼓励企业创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商标品牌。
以强化产业创新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强力支撑。江苏实体经济发展必须跟上新的产业革命步伐,从主要依靠量的扩张向主要依靠质的提升转变。一是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重点发展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光通信、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二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培育服务业新业态,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系统外包、制造业服务等。三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抓好信息技术对装备制造、电力、石化、冶金、建材、纺织、印染等七大重点行业的改造提升,提高传统产业装备水平、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以强化服务创新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有力保障。一是要着力改进政府服务方式,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政府要对实体企业实施全方位的政策引导,为企业提供政策服务、信息服务、智力服务。二是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与企业结构相匹配的多层次融资体系,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江苏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借贷为支柱、风险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金融支撑体系,通过金融创新,增加金融业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力。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作者系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教授)责任编辑:金雯
实体经济:江苏率先发展的强力推进器
发展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和根基。实体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2012年江苏的GDP为54058.2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二,其中实体经济占经济总量的70%以上,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但是,与率先发展的要求比,江苏实体经济的发展还远远不够,特别是高科技的实体经济与发达国家及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要增强综合实力,必须潜心发展实体经济。如果忽视了实体经济发展,导致产业出现空心化,就会极大地损害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实体经济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内容。实体经济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实体经济增长是“稳增长”的突破点。江苏经济要稳步增长,关键点就在于农业、高技术产业、能源产业等实体经济能否正常增长。只有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提升实体经济的质量,才能保证经济“稳中求进”,持续、稳定增长。
发展实体经济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体经济涉及有关国计民生的行业和领域,为人类生存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创造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物质条件。当前,江苏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这个阶段的生活消费需求决定了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产业仍然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获取财富的主要渠道。推动实体经济稳健发展,对提供就业岗位、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改善和保障民生,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体经济发展可以为虚拟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实体经济发展和虚拟经济相辅相成。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实体经济能以快速发展带动虚拟经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年来发达国家轻视实体经济,过度注重虚拟经济,导致全球经济与产业结构的整体失衡。德国能避免金融危机的冲击,其重要原因在于德国一直致力于发展实体经济,现代制造业十分发达,坚实的工业已经成为国家的象征和品牌。当前,美国为应对危机,实施“再工业化”的战略,力图通过促进制造业增长,回归实体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江苏只有引导、扶持和壮大实体经济,才能为防止金融风险奠定坚实的基础。
防范风险:江苏实体经济运行的现实要求
江苏虽然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较小,但是实体经济运行中存在诸多亟待防范的风险。
从出口效应看,人口红利效应减弱。江苏人口老龄化加速,适龄劳动人口逐年减少,劳动力成本逐渐升高,这使“人口红利”带来的出口优势逐步衰减。2013年第一季度,江苏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1195.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5%。这表明,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上升及要素资源价格的上涨,江苏原来的以成本优势为核心的产品竞争力将明显削弱。
从企业效益看,利润增速低位徘徊。2013年一季度,江苏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26.4亿元,同比增长11.4%。但是某些产品价格下降使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速快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巨大压力。产能过剩情况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蔓延,新兴产业中的风电、多晶硅、光伏等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局面,有些企业的利润率很低或陷于亏损状态。
从行业运行看,行业指标仍不景气。受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萎缩等因素影响,江苏钢铁、有色、建材和化工等原材料工业生产形势低迷,产能过剩问题凸现,部分行业处在行业性整体亏损边缘。2013年第一季度,江苏传统消费热点增幅继续放缓,汽车、纺织行业和传统的餐饮消费等都有明显降温;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家电以旧换新政策退出等多种因素叠加的影响,家用电器等行业的市场表现也很疲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趋缓,增幅下降。
从资源利用看,配置效率明显较低。一是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短缺。长期以来,江苏科研人员利用效率不高、外流严重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二是企业借款使用效率低下。江苏企业或者通过银行渠道,或者通过民间借贷渠道,60%以上都存在一定数量的负债,利息负担沉重。因为银行或者民间借贷者突然催债,导致很多企业变现所有的资产来还债,银行、企业贷款系统性风险进一步加大。
强化创新:江苏实体经济防范风险的根本对策
在后金融信机时代,江苏实体经济若要有效防范风险,抗击国际市场波动,提升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努力从多维度增强实体经济发展的创新力度。
以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第一驱动力。科技创新是实体经济能够做大做强的关键,江苏要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要依托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的合作项目,培养造就一批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实行官产学研一体化,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融合与合作,有效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提高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引导科技开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中小公司与现有大中型企业合作,为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服务。
以强化组织创新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一是强化企业创新行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重点支持企业实施一批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投资项目,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二是建立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优秀企业集中、向行业骨干企业集聚,以品牌为龙头,技术为核心,资本为纽带,推动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三是打造品牌企业。鼓励企业创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商标品牌。
以强化产业创新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强力支撑。江苏实体经济发展必须跟上新的产业革命步伐,从主要依靠量的扩张向主要依靠质的提升转变。一是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重点发展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光通信、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二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培育服务业新业态,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系统外包、制造业服务等。三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抓好信息技术对装备制造、电力、石化、冶金、建材、纺织、印染等七大重点行业的改造提升,提高传统产业装备水平、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以强化服务创新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有力保障。一是要着力改进政府服务方式,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政府要对实体企业实施全方位的政策引导,为企业提供政策服务、信息服务、智力服务。二是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与企业结构相匹配的多层次融资体系,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江苏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借贷为支柱、风险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金融支撑体系,通过金融创新,增加金融业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力。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作者系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教授)责任编辑:金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