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共融课堂彰显语文本色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始终认为,语文课堂,应是最美妙的课堂。我理想的语文课堂里,教师睿智自信,务实本色,他们用厚重的学识、大气的教学艺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引领学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我理想的语文课堂里,学生勤学进取、朝气蓬勃,他们胸怀理想,富有个性,自信自强,在思辨中积淀成长、厚积薄发;我理想的语文课堂里,师生间平等融洽、和谐愉快,他们在真诚、积极的对话交流中共同成长。
  但是,很多学生坦言,对语文课不如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感兴趣。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凸显了语文教学地位的尴尬。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面对这样的现状怎能不焦虑?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绽放异彩,彰显睿智,凸显高效呢?
  课堂因参与而精彩,只有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让课堂永葆生命力。在教学实践探索中我感到,共融式的课堂教学,是成就高效课堂的重要格局。
  共融课堂的提出,由来已久,并且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同。共融课堂,强调师生间的和谐互动,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实践。但是从实际情况看,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格局相比,我们现今的课堂格局却并没有本质的变化。那么,到底如何构建共融课堂,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效课堂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与探索:
  一、坚持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是建立共融课堂的基石
  只有坚持践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才能为构建共融课堂打好基础。
  黑格尔说,每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他对未来社会理想的追求。这句话充分说明,学生是发展的人,是有独立需要和独立意识的人,不应只是考试的机器,不应只关注标准答案。
  观念决定实践,新课改旨在运用适合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目标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正视学生间的智能差异,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仅将目光停留于考试,停留于知识点和技能的训练,更要敢于打破常规,探索新路,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使每个学生敢于并乐于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沟通探索,得到充分发展,获得进入社会必须的知识与自信。
  二、正确定位,让学生拥有开放高效的共融学习环境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但他们体会到做主人的快乐了吗?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角,“学生主体”的认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陶行知有言:“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要达到课堂上的“心心相印”,师生之间必须尊重信任,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不谋权威,尊重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创设积极有效的共融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为学生思维与智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教师要信任学生的阅读能力,珍惜师生的心灵交融,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体验。教师要注意评价性语言的运用,“轻”结果性的评价而“重”过程性的评价,鼓励、支持学生不断尝试、创新,这样才能保护他们的勇气与信心。
  语文阅读,需要时间的浸润,需要学生深入阅读。理想的语文课堂需要学生积极的思考和参与,但也需要相对的“安静”。“安静”,能让人冷静,引发深入思考,从而达到与文本对话的最佳境界。有时候,热闹的气氛、多彩的画面、纷繁的表演反而影响了学生的深入阅读,限制了针对文本的联想和想象的发挥,进而影响其潜力的挖掘。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共融课堂长久建立的必要认知
  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方向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最重要的因素。对学习目标的考查,是考量学生学了多少,学得怎样的必要手段。在共融式的课堂里,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由不懂到懂的过程。教师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热情及时地予以表扬,并尽可能地帮助他,为他提供学习进步的机会。清代教育家颜元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师要克制自我,化严厉的批评和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为充满期待与信任的鼓励帮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深切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期望,从而树立自信心,激发上进心,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1.个别对待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不可能在同一层次按同一水平发展。作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我能行”的情绪体验,并鼓励学生逐步挑战他人,增强学习自信心。
  2.差异合作,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通过差异合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觉、自由、主动的活动中投入学习,激发主体意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探索合作,从而实现共同进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四、合理评价,是共融课堂彰显高效特质的重要动力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各具特点,教师要善于捕捉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细致观察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状态、与人合作交往的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等,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针对不同情况,及时有效地予以评价。
  评价时要注意多给学生鼓励,公平有度,避免千篇一律,以符合学生个性的方式予以评价,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扬长避短,发展特长,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小组互评、自由评论等,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将来立足社会时必要的为人处世的生存能力。
  语文教育是自我完善的教育,它关注人的生命质量、终身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人的一生意义重大。学生的健康心态、良好的个性品质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构建共融课堂,凸显高效特质,要求教师树立发展理念,抛却功利心理,认识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以社会责任感要求自己,引领学生学习、思考、批判、表达。
  参考资料:
  1.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文化艺术出版社。
  2.张念宏主编《教师必读》,能源出版社。
  3.周成平主编《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江苏人民出版社。
  4.方国才主编《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中国科技出版社。
  5.张伟主编《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山西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笔者曾经执教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传播”中的课文《新闻两篇》的第一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以这篇新闻为范例,学习新闻朗读的技巧。教学目标是:揣摩课文朗读的技巧处理;能模仿课文朗读,尝试播音,自己制作录音新闻并发布,与同学交流。整个学习过程在瑞博电子教学平台上进行。  在教材处理上力求“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利用网络优势开发课程资源。首先以课文朗读的音频文件为范例,为学生提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