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建本科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2000年以来,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需要,云南先后新建了玉溪师范学院、楚雄师范学院、大理学院、红河学院、云南警官学院、昆明学院、文山学院、保山学院共8所普通本科高校。这8所普通本科高校建立后,在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较好地发挥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作用。但从目前全省高校的分布状态看,8所新建本科院校中仅有2所建于省会城市昆明,其余6所建于州市,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办学水平和实力相对较低,竞争力明显不足。面对高等教育区域化渐次演变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的局面,重视并研究这种影响和趋势,进而积极而富有创造性地探索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互适应且共生共荣的途径及方式,以形成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和颇具生命活力的发展模式,无疑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激烈竞争中走出困境、赢得主动、求得发展的新的战略选择。
一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里,大学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推动器。这种推动器的作用表现在它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源”和技术、管理、文化等的创新基地。因此,地方高校要强化区域意识,充分认识高等教育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关系,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等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需要以地方经济社会实力为基础。地方高校要树立以社会为中心的新理念,与所在区域的政府、企业界及公众建立一种积极的、双向作用的伙伴关系,为实现区域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共同目标而努力。显然,有无区域意识,或区域意识是否到位,对于地方高校尤其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前景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云南后,提出“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当前,加快桥头堡建设,把云南建成中国沿边开放经济区,已成为云南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绿色经济强省和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发展战略。面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结构调整和时代赋予的新的发展机遇,云南地方高校尤其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新的机遇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到了时代前沿,并形成了内在的发展关系。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为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聚集着创造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提供着生存与发展的经济基础、生源基础以及学生的就业基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不断涌现出来的新问题、新矛盾,成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进行科研创新的动力源,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通过社会服务,解决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实质性贡献。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出于区域经济社会战略发展需求的考虑,也积极全方位地支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引导,这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社会服务的强大牵引力。
为更好地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全面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云南新建本科院校应抢抓机遇,努力围绕省和所在州市的长远发展战略,与时俱进地进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明确自己的服务定位和办学特色,拓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接的平台,全面提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服务能力,避免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脱节而丧失时代赋予的发展机遇。
美国卡内基一梅隆大学校长柯亨先生在我国参加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时指出:“制定大学战略目标的关键是找准自己的定位”。为把握好这次机遇,文山学院把自己肩负的社会服务职能提升到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考虑,不断深化改革,进行全面战略性结构调整,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扩规模、调结构、创特色、引资源、抓建设、上水平”的发展思路,立足文山,面向云南,辐射东南亚,为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接而融为一体,彼此依存,携手共进,努力实现学院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二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
随着国家深化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地方高校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走到了社会的中心。云南新建本科院校更需立足国情和省情,牢牢把握所在州市的州情或市情,紧随国家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拓展功能,肩负使命,努力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增强办学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发挥自我优势,走适应社会的特色办学之路,增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
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是跟在老牌的本科大学后面亦步亦趋,还是注重区域现实,发挥自我优势,走出一条适应社会的特色发展之路,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战略选择问题。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云南新建本科院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一定要抓住机遇、有所作为,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接机制,突出比较优势,充分挖掘区域优势资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发展产业群,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正是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才能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文山学院立足自身的比较优势,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在与文山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对接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文山州委、州人民政府站在长远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着力实施“六大战略”、建设“四大基地”、构筑“云南面向泛珠三角和东盟开放新高地”的战略发展思路。文山学院在学科专业建设上紧紧围绕文山州产业结构特点,及时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与文山区域经济紧密结合的一批应用型专业,如中草药制药技术、矿产品加工、生物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冶金技术、物流、旅游等。与此同时,紧紧围绕文山州的三七、烤烟、畜牧业、矿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和以三七为主的生物药业和农特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开展科学研究,将学院潜在的科技优势转化为文山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将文山州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使学院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助推器”。
地方高校是区域文化的研究中心,是传播文化、创新文化、引领文化的重要阵地。云南是世界上少有的多民族群体和多元文化形态的共生带,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因此云南被称为“民族文化聚宝盆”。这些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云南地方高校提供了用武之地,并以此形成了民族区域文化研究特色,对区域社会起到了较大较好的辐射作用,也同时促进了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文山学院成立了“文山民族文化研究所”,通过对壮族剧班社的调查、采访以及壮剧资料的收集、整理、挖掘和研究,使文山 壮剧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较好地保护和传承了这一地方剧种;参与编写的《云南壮剧史》填补了民族剧种没有理论著述、没有系统性传承史料的空白。楚雄师范学院成立了“云南彝族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玉溪师范学院设有“民族研究所”,红河学院设有“国际哈尼一阿卡研究中心”,这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研究所、研究基地、研究中心,充分利用区域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展社会科学研究,弘扬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始终代表地方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民族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方向发展,增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内涵,有效促进了区域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此同时,这些民族文化研究成果还有助于促进民族区域文化产业链的建设与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内涵,将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优势经济资源,为“桥头堡”建设中的经济合作通道奠定良好基础。
(二)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寻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特别是区域城市群和产业群的兴起,企业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以及科技成果的渴求,使高校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强校企合作,把高校建成成果转化和产业开发基地,把企业建成高校的实验基地,已成为高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选择。云南新建本科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和寻求校企多元合作模式,共同研发新产品,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努力寻求促进地域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进而提高学校办学效益。
文山学院与文山开开药业有限公司合作,签订了铁皮石斛组培种植开发合作协议,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生产力。该项目由学校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公司注入资金,共同开发文山道地的中草药和其他植物种质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并为学生参与实验、科研和生产提供条件。同时,与文山三七研究院、文山州农科所、文山州药检所等科研单位联合建立了文山州生物资源共享平台,结合文山特色生物资源开展系列研究并取得成效。参与的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三七道地性及其质量标准研究”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七优质高产品种选育技术研究”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为全州三七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性和应用性支撑。
2010年7月,长江商学院昆明夏季论坛期间有70余位国内知名企业家到文山考察,文山学院抓住州委、州政府举行招商引资推介座谈会的机遇,协同地方政府共同创造商机,积极寻求与国内知名企业家的多领域合作,携手为文山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事实证明,地方高校积极探索和寻求校企合作,不仅能为区域新型经济的发展带来强大动力,高校也能够通过校企合作方式从地方和社会获取丰富的资源,提升自己的办学实力,突破自身科研经费不足的瓶颈,增强自我发展的后劲与活力。
(三)根据区域人才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基础人才,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增强办学活力、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与全国重点大学、省属重点高校和老牌本科院校相比,在综合实力方面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是无法与之相匹对的,但是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与需求,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多元化的基础人才,为云南桥头堡战略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文山学院根据文山州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行业、企业需求情况,在行业部门参与下,对专业内涵、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开设面向文山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专业,适应文山经济发展需要,体现学校地方性的办学定位。同时积极开展非学历教育,灵活多样地进行地方基础人才的培训,不断提升区域人才的文化素质与领导能力。保山学院为保山及滇西边境地区培养了15000多名毕业生,服务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仅保山市140所中学的校长中,就有90人是保山学院毕业生,占64.3%。
随着中国和东盟的合作及大湄公河区域合作不断深入,“云南一东盟”经济圈已初步形成,云南新建本科院校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积极开展国际化教育与合作。文山学院2007年增设越南语专业,并与越南河江省教育培训厅合作,对该省公务员进行汉语培训。2008年学院与越南太原大学就合作办学、教育资源共享、互派教师和留学生、建立教育实习基地等方面达成共识,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红河学院在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国家的地方大学建立了国际汉语中心,建立了交流访问、科研合作、汉语推广、互派教师和留学生等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模式。云南新建本科院校通过与东南亚等国家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为区域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培养国际化人才,搭建好“云南桥头堡发展战略”的复合型人才之桥。随着云南“桥头堡”建设战略的逐步实施,云南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办学活力将得到进一步激发。
(四)充分发挥“思想库”功能,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获取支持的关键所在
地方高校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它所包容的各类人才具有敏锐的政治意识、经济意识和时代意识,能够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前瞻性的分析和把握,为地方政府制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提供智力支持,从而保证地方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曲靖师范学院紧紧围绕曲靖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珠江源大城市”、“建设工业强市”和“在全省率先实现工业化”的战略目标,先后参与完成省市两级政府政策性课题20多项,如“曲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施研究”“云南省铝加工业发展研究”,为省市两级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了优质的咨询服务。在这一方面,文山学院也积极实现与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的对接,一方面积极为州委、州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使学院成为州委、州政府决策的思想库;同时,在充分发挥文山州生物资源开发研究中心、文山民族研究所功能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文山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整合科研人力资源,主动承担地方政府下达的各类研究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为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信息参考。文山州“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委托文山学院课题研究组开展“文山州‘十二五’发展环境与发展思路、发展目标研究”。课题组对文山州“十二五”发展面临的环境条件作了综合分析,对“十二五”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措施作了研究,并提出了“十二五”发展的对策建议,对文山州“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写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是一项重要职能,地方高校也只有与社会生产需求紧密结合,才能将自己的服务职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盲目地发展。面对共同的时代课题与发展机遇,云南新建本科院校应携手共进,深入加强合作与交流,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为云南桥头堡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
一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里,大学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推动器。这种推动器的作用表现在它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源”和技术、管理、文化等的创新基地。因此,地方高校要强化区域意识,充分认识高等教育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关系,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等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需要以地方经济社会实力为基础。地方高校要树立以社会为中心的新理念,与所在区域的政府、企业界及公众建立一种积极的、双向作用的伙伴关系,为实现区域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共同目标而努力。显然,有无区域意识,或区域意识是否到位,对于地方高校尤其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前景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云南后,提出“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当前,加快桥头堡建设,把云南建成中国沿边开放经济区,已成为云南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绿色经济强省和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发展战略。面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结构调整和时代赋予的新的发展机遇,云南地方高校尤其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新的机遇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到了时代前沿,并形成了内在的发展关系。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为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聚集着创造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提供着生存与发展的经济基础、生源基础以及学生的就业基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不断涌现出来的新问题、新矛盾,成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进行科研创新的动力源,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通过社会服务,解决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实质性贡献。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出于区域经济社会战略发展需求的考虑,也积极全方位地支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引导,这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社会服务的强大牵引力。
为更好地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全面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云南新建本科院校应抢抓机遇,努力围绕省和所在州市的长远发展战略,与时俱进地进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明确自己的服务定位和办学特色,拓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接的平台,全面提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服务能力,避免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脱节而丧失时代赋予的发展机遇。
美国卡内基一梅隆大学校长柯亨先生在我国参加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时指出:“制定大学战略目标的关键是找准自己的定位”。为把握好这次机遇,文山学院把自己肩负的社会服务职能提升到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考虑,不断深化改革,进行全面战略性结构调整,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扩规模、调结构、创特色、引资源、抓建设、上水平”的发展思路,立足文山,面向云南,辐射东南亚,为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接而融为一体,彼此依存,携手共进,努力实现学院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二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
随着国家深化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地方高校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走到了社会的中心。云南新建本科院校更需立足国情和省情,牢牢把握所在州市的州情或市情,紧随国家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拓展功能,肩负使命,努力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增强办学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发挥自我优势,走适应社会的特色办学之路,增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
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是跟在老牌的本科大学后面亦步亦趋,还是注重区域现实,发挥自我优势,走出一条适应社会的特色发展之路,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战略选择问题。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云南新建本科院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一定要抓住机遇、有所作为,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接机制,突出比较优势,充分挖掘区域优势资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发展产业群,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正是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才能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文山学院立足自身的比较优势,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在与文山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对接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文山州委、州人民政府站在长远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着力实施“六大战略”、建设“四大基地”、构筑“云南面向泛珠三角和东盟开放新高地”的战略发展思路。文山学院在学科专业建设上紧紧围绕文山州产业结构特点,及时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与文山区域经济紧密结合的一批应用型专业,如中草药制药技术、矿产品加工、生物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冶金技术、物流、旅游等。与此同时,紧紧围绕文山州的三七、烤烟、畜牧业、矿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和以三七为主的生物药业和农特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开展科学研究,将学院潜在的科技优势转化为文山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将文山州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使学院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助推器”。
地方高校是区域文化的研究中心,是传播文化、创新文化、引领文化的重要阵地。云南是世界上少有的多民族群体和多元文化形态的共生带,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因此云南被称为“民族文化聚宝盆”。这些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云南地方高校提供了用武之地,并以此形成了民族区域文化研究特色,对区域社会起到了较大较好的辐射作用,也同时促进了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文山学院成立了“文山民族文化研究所”,通过对壮族剧班社的调查、采访以及壮剧资料的收集、整理、挖掘和研究,使文山 壮剧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较好地保护和传承了这一地方剧种;参与编写的《云南壮剧史》填补了民族剧种没有理论著述、没有系统性传承史料的空白。楚雄师范学院成立了“云南彝族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玉溪师范学院设有“民族研究所”,红河学院设有“国际哈尼一阿卡研究中心”,这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研究所、研究基地、研究中心,充分利用区域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展社会科学研究,弘扬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始终代表地方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民族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方向发展,增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内涵,有效促进了区域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此同时,这些民族文化研究成果还有助于促进民族区域文化产业链的建设与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内涵,将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优势经济资源,为“桥头堡”建设中的经济合作通道奠定良好基础。
(二)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寻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特别是区域城市群和产业群的兴起,企业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以及科技成果的渴求,使高校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强校企合作,把高校建成成果转化和产业开发基地,把企业建成高校的实验基地,已成为高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选择。云南新建本科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和寻求校企多元合作模式,共同研发新产品,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努力寻求促进地域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进而提高学校办学效益。
文山学院与文山开开药业有限公司合作,签订了铁皮石斛组培种植开发合作协议,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生产力。该项目由学校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公司注入资金,共同开发文山道地的中草药和其他植物种质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并为学生参与实验、科研和生产提供条件。同时,与文山三七研究院、文山州农科所、文山州药检所等科研单位联合建立了文山州生物资源共享平台,结合文山特色生物资源开展系列研究并取得成效。参与的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三七道地性及其质量标准研究”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七优质高产品种选育技术研究”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为全州三七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性和应用性支撑。
2010年7月,长江商学院昆明夏季论坛期间有70余位国内知名企业家到文山考察,文山学院抓住州委、州政府举行招商引资推介座谈会的机遇,协同地方政府共同创造商机,积极寻求与国内知名企业家的多领域合作,携手为文山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事实证明,地方高校积极探索和寻求校企合作,不仅能为区域新型经济的发展带来强大动力,高校也能够通过校企合作方式从地方和社会获取丰富的资源,提升自己的办学实力,突破自身科研经费不足的瓶颈,增强自我发展的后劲与活力。
(三)根据区域人才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基础人才,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增强办学活力、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与全国重点大学、省属重点高校和老牌本科院校相比,在综合实力方面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是无法与之相匹对的,但是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与需求,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多元化的基础人才,为云南桥头堡战略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文山学院根据文山州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行业、企业需求情况,在行业部门参与下,对专业内涵、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开设面向文山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专业,适应文山经济发展需要,体现学校地方性的办学定位。同时积极开展非学历教育,灵活多样地进行地方基础人才的培训,不断提升区域人才的文化素质与领导能力。保山学院为保山及滇西边境地区培养了15000多名毕业生,服务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仅保山市140所中学的校长中,就有90人是保山学院毕业生,占64.3%。
随着中国和东盟的合作及大湄公河区域合作不断深入,“云南一东盟”经济圈已初步形成,云南新建本科院校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积极开展国际化教育与合作。文山学院2007年增设越南语专业,并与越南河江省教育培训厅合作,对该省公务员进行汉语培训。2008年学院与越南太原大学就合作办学、教育资源共享、互派教师和留学生、建立教育实习基地等方面达成共识,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红河学院在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国家的地方大学建立了国际汉语中心,建立了交流访问、科研合作、汉语推广、互派教师和留学生等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模式。云南新建本科院校通过与东南亚等国家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为区域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培养国际化人才,搭建好“云南桥头堡发展战略”的复合型人才之桥。随着云南“桥头堡”建设战略的逐步实施,云南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办学活力将得到进一步激发。
(四)充分发挥“思想库”功能,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获取支持的关键所在
地方高校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它所包容的各类人才具有敏锐的政治意识、经济意识和时代意识,能够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前瞻性的分析和把握,为地方政府制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提供智力支持,从而保证地方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曲靖师范学院紧紧围绕曲靖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珠江源大城市”、“建设工业强市”和“在全省率先实现工业化”的战略目标,先后参与完成省市两级政府政策性课题20多项,如“曲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施研究”“云南省铝加工业发展研究”,为省市两级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了优质的咨询服务。在这一方面,文山学院也积极实现与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的对接,一方面积极为州委、州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使学院成为州委、州政府决策的思想库;同时,在充分发挥文山州生物资源开发研究中心、文山民族研究所功能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文山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整合科研人力资源,主动承担地方政府下达的各类研究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为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信息参考。文山州“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委托文山学院课题研究组开展“文山州‘十二五’发展环境与发展思路、发展目标研究”。课题组对文山州“十二五”发展面临的环境条件作了综合分析,对“十二五”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措施作了研究,并提出了“十二五”发展的对策建议,对文山州“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写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是一项重要职能,地方高校也只有与社会生产需求紧密结合,才能将自己的服务职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盲目地发展。面对共同的时代课题与发展机遇,云南新建本科院校应携手共进,深入加强合作与交流,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为云南桥头堡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