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弘一大师说过:“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业”。出世是出离、超越之意,入世则是积极投身到红尘中的意思。换而言之,做和尚并不一定要放弃世俗的生活和事业。释永信真如传言所说,并非不可能。他周围的环境,决定了他完全有条件“作奸犯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到底有没有那些“劣迹”,最后竟取决于人的“意念”。
“我没啥说的,你说,我还能说啥呢?”10月15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释永信笑着说。少林“高僧”释永信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两次传出“绯闻”;先是“涉嫌嫖娼被抓”,后又被指“包养北大女学生”等。本该是佛门清净之地的少林寺再次卷入是非漩涡之中。
10月16日,知名时事评论人丁咚在其博客发表文章指出,少林寺和佛门弟子越来越“世俗”,除了其自身的“欲望”和“素质”以外,还有些“中国特色?(诸如:僧侣“官僚化”、寺庙市场化)。这一切,让释永信大为头疼,“哈都不说”却让他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小到探讨个人之品德,大到“诋毁中国文化”说。
“千年老店”非常“修炼”
接手一个“千年老店”的释永信,背负着祖宗的荣光和破败的产业,选择了一条新鲜、漫长、危险,却会触动很多神经的品牌复兴之路。自携带“ipad”上两会起,围绕着他及他一手策划的少林寺商业化运作,话题已经很多了。释永信绝对不能接受自己以一个商人的身份出场,可纵观“少林寺上市”说,他似乎也不准备将自己与商业、商界的关系撇得一干二净。
事实就是如此:这位永信大和尚不仅跟商界大小人物多有往来,甚至其商业头脑、才华还得到不少知名企业家的欣赏。河南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评价释永信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的佛学维护者与传播者”。
宗教与企业、同为人类最复杂、最具影响力的组织。两者本质迥异,但彼此亦有可向对方借鉴之处。释永信就以企业家精神推进弘法利生事业,模糊了世俗世界对寺院的想象。自古以来,寺庙就是个体经济,只是它不以营利为目的,同时人们很难把现代公司的标准(比如明晰的产权、严格的考核、透明的财务、清晰的业务结构)加诸于它。而吊诡之处在于,延续千年的寺庙为数不少,百年不倒的企业却寥寥无几。
不过如你所知,寺庙并非可以自动延续千年。当释永信1987年升任为少林寺主持后,他陆续觉悟到,他必须探索出一条传统寺庙生存模式与现代商业理念的融合之路,否则少林寺难以为继甚至危在旦夕。只是这条路之新鲜、漫长、复杂程度以及所触发的效应,恐怕释永信本人一开始也并没想到。
“寺院是一份信仰,也是一个生意,千百年来都这样。释永信很聪明,愿意把好东西都拿出来,”著名文化人梅帅元说,“他说好东西为什么锁在深山里?我们怎么去普渡众生?”
在释永信的带领下,少林寺可能是另一种非常“修炼”。
“话题人物”难“自辩”
随着一系列的吸引人眼球的“释永信话题”,人们很快便看到,这个和尚不寻常。释永信的“入世”先和国际接轨,再和国内接轨。10年来,少林寺每年都会抛出几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动作:为手机开光、开药局、拍电影、举办音乐大典等等。这些创新也许并不用煞费苦心,只需要不断的“跨界”。
“脱贫”的少林寺,已无意中构筑了一个庞杂的“少林模式”。释永信的“入世”也让少林寺跻身为中国文化象征物的行列,而他的“绯闻”却异常的多。10月8日,某“少林弟子”称,“释永信在海外最少有30亿美元存款,在美国、德国都有别墅,他曾经跟某大牌明星有染,而且还包养一名北大女学生,并且跟其育有一子,现在母子住在德国!”众多网民纷纷猜测,说其炒作,骂其卑劣等等数不胜数。甚至有媒体评论说,他的这种“行为”是对中国文化的诋毁,中国会因释永信而蒙羞。
这是释永信在短短半年内第二次身染绯闻,今年5月间,舆论界就曾经传出他“涉嫌嫖蝈被抓”,当时据称少林寺向登封市警方报案,结果不了了之,“释永信嫖娼案”成了一桩无头公案。
事实上,释永信长期以来就是个公众关注的话题人物,同时也倍受非议。他在全世界推广少林武术、少林文化,公开叫卖功夫秘笈和医学秘笈,把少林寺发展成旅游区。特别是他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拥有多种社会头衔,与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打交道,乐此不疲。坊间甚至流传这位和尚通过非正常手段,逐步夺得方丈宝座的种种劣迹……
且不论上述传言是否属实,单就他反复进入公众舆论的焦点,而且越来越负面来看,公众正在打破对神圣佛教的禁忌,使它从高坛上走下来,成为众口议论的对象。
对于释永信在不到半年内两次传出“绯闻”,少林寺某工作人员认为,“这是拆迁矛盾引起的。”旋即又传出释永信之所以再次陷入舆论漩涡,是由于他坚决反对少林寺上市,得罪了有关利益方,从而引致诬陷。
“我现在啥也不说了,这就像禅一样,一说便是错,所以,我啥都不说了。”面对这些非议,释永信显然很无奈。他笑着说“到北京开会,走到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媒体记者围着不让走,净问些上市的事儿,你说我能说啥呢?”
从少林寺工作人员向外透露的信息看,释永信似乎冤哉枉也。少林寺和释永信本人作为“绯闻”的当事方,无论怎么自辩,都难以打消公众的怀疑。
牵一发而动全身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这阵风的源头或许是不满拆迁的当地老百姓,或许是那些存心陷害的利益攸关方,当然也不能排除就来自少林寺和释永信本人。正因如此,更有必要对此进行区分,到底这股风刮自哪里,一方面公布真相、以正视听,满足公众知情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为释永信本人“正名”。
这件事如何发展,还有待观察。有关人士推测,根据经验,很有可能不了了之,因为这件事如果最终真相大白,不仅释永信本人将身败名裂,少林寺也将为此蒙羞,特别是将引发人们对少林寺背后的利益共同体以及寺庙管理体制及政策的质疑。有句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大概指的就是这种情形。
归根结底,和尚放弃了对信仰的坚守,就会像任何政治人物放松了对自己的政治信仰的坚持一样,就会变成具有七情六欲的“活生生”的人,就会违背自己的宗教属性,热衷于在纷繁多姿的现实世界实现自己的“欲望”,比如权力欲、金钱欲、性欲等等。
从上述分析推断,释永信真如传言所说,并非不可能。也就是,只要他主观上愿意,就没有不可能发生的事,无论是他“涉嫌嫖娼”还是在海外存巨款的指控。
当前情形下,有关方面唯有正视现实,寄望于第三方介入,并在公众舆论的监督下,对事件进行负责任的独立的调查,了解事实真相,才能有效洗刷释永信的“污名”。
编辑 陶婷
“我没啥说的,你说,我还能说啥呢?”10月15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释永信笑着说。少林“高僧”释永信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两次传出“绯闻”;先是“涉嫌嫖娼被抓”,后又被指“包养北大女学生”等。本该是佛门清净之地的少林寺再次卷入是非漩涡之中。
10月16日,知名时事评论人丁咚在其博客发表文章指出,少林寺和佛门弟子越来越“世俗”,除了其自身的“欲望”和“素质”以外,还有些“中国特色?(诸如:僧侣“官僚化”、寺庙市场化)。这一切,让释永信大为头疼,“哈都不说”却让他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小到探讨个人之品德,大到“诋毁中国文化”说。
“千年老店”非常“修炼”
接手一个“千年老店”的释永信,背负着祖宗的荣光和破败的产业,选择了一条新鲜、漫长、危险,却会触动很多神经的品牌复兴之路。自携带“ipad”上两会起,围绕着他及他一手策划的少林寺商业化运作,话题已经很多了。释永信绝对不能接受自己以一个商人的身份出场,可纵观“少林寺上市”说,他似乎也不准备将自己与商业、商界的关系撇得一干二净。
事实就是如此:这位永信大和尚不仅跟商界大小人物多有往来,甚至其商业头脑、才华还得到不少知名企业家的欣赏。河南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评价释永信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的佛学维护者与传播者”。
宗教与企业、同为人类最复杂、最具影响力的组织。两者本质迥异,但彼此亦有可向对方借鉴之处。释永信就以企业家精神推进弘法利生事业,模糊了世俗世界对寺院的想象。自古以来,寺庙就是个体经济,只是它不以营利为目的,同时人们很难把现代公司的标准(比如明晰的产权、严格的考核、透明的财务、清晰的业务结构)加诸于它。而吊诡之处在于,延续千年的寺庙为数不少,百年不倒的企业却寥寥无几。
不过如你所知,寺庙并非可以自动延续千年。当释永信1987年升任为少林寺主持后,他陆续觉悟到,他必须探索出一条传统寺庙生存模式与现代商业理念的融合之路,否则少林寺难以为继甚至危在旦夕。只是这条路之新鲜、漫长、复杂程度以及所触发的效应,恐怕释永信本人一开始也并没想到。
“寺院是一份信仰,也是一个生意,千百年来都这样。释永信很聪明,愿意把好东西都拿出来,”著名文化人梅帅元说,“他说好东西为什么锁在深山里?我们怎么去普渡众生?”
在释永信的带领下,少林寺可能是另一种非常“修炼”。
“话题人物”难“自辩”
随着一系列的吸引人眼球的“释永信话题”,人们很快便看到,这个和尚不寻常。释永信的“入世”先和国际接轨,再和国内接轨。10年来,少林寺每年都会抛出几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动作:为手机开光、开药局、拍电影、举办音乐大典等等。这些创新也许并不用煞费苦心,只需要不断的“跨界”。
“脱贫”的少林寺,已无意中构筑了一个庞杂的“少林模式”。释永信的“入世”也让少林寺跻身为中国文化象征物的行列,而他的“绯闻”却异常的多。10月8日,某“少林弟子”称,“释永信在海外最少有30亿美元存款,在美国、德国都有别墅,他曾经跟某大牌明星有染,而且还包养一名北大女学生,并且跟其育有一子,现在母子住在德国!”众多网民纷纷猜测,说其炒作,骂其卑劣等等数不胜数。甚至有媒体评论说,他的这种“行为”是对中国文化的诋毁,中国会因释永信而蒙羞。
这是释永信在短短半年内第二次身染绯闻,今年5月间,舆论界就曾经传出他“涉嫌嫖蝈被抓”,当时据称少林寺向登封市警方报案,结果不了了之,“释永信嫖娼案”成了一桩无头公案。
事实上,释永信长期以来就是个公众关注的话题人物,同时也倍受非议。他在全世界推广少林武术、少林文化,公开叫卖功夫秘笈和医学秘笈,把少林寺发展成旅游区。特别是他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拥有多种社会头衔,与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打交道,乐此不疲。坊间甚至流传这位和尚通过非正常手段,逐步夺得方丈宝座的种种劣迹……
且不论上述传言是否属实,单就他反复进入公众舆论的焦点,而且越来越负面来看,公众正在打破对神圣佛教的禁忌,使它从高坛上走下来,成为众口议论的对象。
对于释永信在不到半年内两次传出“绯闻”,少林寺某工作人员认为,“这是拆迁矛盾引起的。”旋即又传出释永信之所以再次陷入舆论漩涡,是由于他坚决反对少林寺上市,得罪了有关利益方,从而引致诬陷。
“我现在啥也不说了,这就像禅一样,一说便是错,所以,我啥都不说了。”面对这些非议,释永信显然很无奈。他笑着说“到北京开会,走到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媒体记者围着不让走,净问些上市的事儿,你说我能说啥呢?”
从少林寺工作人员向外透露的信息看,释永信似乎冤哉枉也。少林寺和释永信本人作为“绯闻”的当事方,无论怎么自辩,都难以打消公众的怀疑。
牵一发而动全身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这阵风的源头或许是不满拆迁的当地老百姓,或许是那些存心陷害的利益攸关方,当然也不能排除就来自少林寺和释永信本人。正因如此,更有必要对此进行区分,到底这股风刮自哪里,一方面公布真相、以正视听,满足公众知情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为释永信本人“正名”。
这件事如何发展,还有待观察。有关人士推测,根据经验,很有可能不了了之,因为这件事如果最终真相大白,不仅释永信本人将身败名裂,少林寺也将为此蒙羞,特别是将引发人们对少林寺背后的利益共同体以及寺庙管理体制及政策的质疑。有句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大概指的就是这种情形。
归根结底,和尚放弃了对信仰的坚守,就会像任何政治人物放松了对自己的政治信仰的坚持一样,就会变成具有七情六欲的“活生生”的人,就会违背自己的宗教属性,热衷于在纷繁多姿的现实世界实现自己的“欲望”,比如权力欲、金钱欲、性欲等等。
从上述分析推断,释永信真如传言所说,并非不可能。也就是,只要他主观上愿意,就没有不可能发生的事,无论是他“涉嫌嫖娼”还是在海外存巨款的指控。
当前情形下,有关方面唯有正视现实,寄望于第三方介入,并在公众舆论的监督下,对事件进行负责任的独立的调查,了解事实真相,才能有效洗刷释永信的“污名”。
编辑 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