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课堂行为的转变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o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教师以新的角色投入到新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尊重个体的不同发展、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之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课堂行为的合理转变,对音乐基础教育改革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在进行音乐实践的活动中,学生的情感随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在不断的体验中感受、领悟、发掘音乐的情感内容,得到美的熏陶与精神的升华。一般来说,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教师如何将知识的结论直接传授给学生,从而忽略了结论产生的过程。经过亲身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后所学到的知识,在学生脑中留下的痕迹是不一样的,因为那是学生经过了自己的体验后产生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钟都是有效的。因而,只有通过恰到好处的“导”,去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由感而发”,这样掌握的知识才最牢靠和颇具意义,如我在给学生上“快乐的音乐会”一课时,曲中出现了胡琴、喇叭、铜鼓这3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孩子们由于年龄小,平时的积累有限,所以无法识别它们的不同。于是我找来了二胡的录音磁带,以及一只小喇叭和一面小鼓,让他们自己吹、自己听。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受,他们对这3种乐器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都能顺畅并且较清晰地将这3种乐器的名称和各自发出的声音唱出来。直观教学远比抽象教学来得快与直接。过程远比结果重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二、创设丰富的环境,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
  
  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组织方式以及质量效益等都和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工具密切相关。凡是审美活动,都必须通过生动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使人产生美感,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作为审美活动的实践环境,应具有美的感染力、吸引力。良好的实践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随着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单一的媒体已无法再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实际。所以教师在讲授一节课时,应该仔细地分析教材,针对教材的特点,有效并充分地运用一切有效媒体,让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有机结合,高质量地上好每一节课,结束过去“一架钢琴、一本书”的授课历史。如在教“大鹿”一课时,我在课前做了大量而充足的准备工作。课一开始,我播放了录音带,并用投影仪打出了图片,在音乐和画面创设的情景之下,我绘声绘色地讲了《大鹿》的故事。孩子们即刻被吸引住了。带着浓厚的兴趣,很快地,孩子们学会了这首歌,待孩子们学会歌曲后,我又出示了一些漂亮的头饰。鼓励孩子们自发地来表演曲中的角色,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上前来表演,那场面简直就像一出小型的歌舞剧。可见,只有汇集了一切有效媒体,让一节课富有了生命力,孩子们才能真正地得到美的感受。
  
  三、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
  
  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自主、合作、探究等,都是将教师从传统、单一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把机会交给学生的有效方式。教师应该鼓励和发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在听到一种完全不同的做法时,他的智力是在接受挑战,他的思维是在感受碰撞;尤其是当这个挑战来自同学,而不是来自老师,碰撞就会更加激烈和深入。孩子的想法是千奇百怪的,时常超出教师的想象。如我在让四年级学生自制乐器时,孩子们做出的乐器时常令我惊叹不已!有的学生对废弃的自行车座位进行简单的加工,制成了三角铁,有的学生将螺丝钉穿在铁丝上做成了串铃,等等。他们每做出一件乐器,我就让他们相互交流经验,相互交换观察,几乎每节课孩子们都会带来自己的新成果。用自己制作的乐器来演奏乐曲,孩子们的热情可想而知。积极引导,诱发了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发展了创造知识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动”起来,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一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发展。正如叶圣陶说过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音乐课一定要让孩子们大胆地“动”起来。让学生既动手也动脑,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让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真正地去音乐世界里邀游,得到美的享受。教师可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和舞蹈动作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给孩子们多点时间和空间进行自由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主人。我在每节音乐课上,都会让孩子们站起来走到教室的中间,让他们通过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即兴地做动作,尊重他们的不同音乐体验,孩子们都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好与存在。这样的学习方式带来的效果是原有教学模式所不能达到的。
  教学中,我们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地演唱,演奏的能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综上所述,理想的教学状况是: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掌握知识与技能,而这只有在教师的课堂行为彻底转变时,才会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共同学习、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关系。所以,主导性教学、自主学练式教学,不应该是两种独立的教学模式,而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不同侧面。学生好似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而教师就是引导发掘泉水的人,有责任使泉水喷涌而出、永不停息。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为具有不同个性学生的终身发展出一镐之力!
  
  责任编辑 王亦妮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