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统计课程教学改进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中职学校中的统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任课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学习兴趣点,结合授课当前社会生活环境。本文通过作者自身多年来的授课经历,尝试对此问题有所思考并进行了相关的教学实践,希望能够对今后该课程的教学改进做一些有益探讨。
  【关键词】中职教育 统计课程 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36-02
  前言
  一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始终是任课教师不断思考和摸索的课题;在面对教与学,考试成绩与实际操作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与新兴理论尝试之间等等的矛盾和冲突时,教师从自身专业课程授课的角度,结合学生接受能力等要素,尝试对课程的教学做一些必要的改进和完善,在自我提高的同时,也期望能够抛砖引玉,使专业课教学工作有序发展。
  一、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统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统计学是一门如何去收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解释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作为会计等相关经济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理论和方法。但是,由于该课程概念抽象、课程信息量丰富、尤其是公式和计算较为复杂,因此,面对中职学生的教学工作的展开尤为困难。
  1.学生素质问题
  由于大多数中职学生在入学之前普遍学习基础较差,特别是对中学数学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系统,而且多数学生由于在中、小学期间形成的畏惧数学的心理和下意识的抵触情绪,使统计课程这样一门需要以一定数学为基础的学科,在数学基础与统计课程两者之间存在断层的情形下,难以顺利开展,让学生顺利接受和掌握。
  2.中职统计教材存在的问题
  统计作为经济类学科的必修课程,无论大学、高职以及中职学校等各层次教育都普遍涉及,但中职教育的统计教材和课程设置本质上未能针对性的区别于其他本科和高职教学。当前中职教学使用的统计教材仍然是以统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包括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抽样调查、时间数列、指数等相关内容,过度重视和突出基础理论,仅仅是对大学等统计学教材的一种简单的压缩,其知识架构与教材结构未能有针对性面向中职学生。
  3.当前统计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教材和教师自身统计学素养的限制,在实际教学中,大多仍旧沿袭本、专科的教学模式,甚至当成数学课程教学,简单地让学生记公式,做习题,大量地强调各个公式计算应用。特别是在抽样调查、指数等章节中,由于相关概念较为抽象,公式复杂不易计算,照本宣科式的讲解,使得学生对统计课程学习如数学课一般畏难。
  二、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对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1.兴趣引导,化繁为简
  面对刚刚从初中毕业并需要系统接触统计学的中职学生,提高其对统计原理的认识和兴趣,无疑是最好的入门方法。开课之初,首先抛开生涩、冷僻的概念和理论,重点解析“统计与我们的生活”课题,从与之最紧密联系的社会、家庭生活入手,大到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小到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利用中职学生一脚在学校一脚在社会并开始关注社会、家庭实际的特性,通透讲解统计与社会生活、家庭及自身的紧密联系和在各种具体工作中的重要应用,尝试用最易懂、最简要、最贴切的描述、讲解,使学生能理解统计基本原理和功用,彻底改变学生对统计原理晦涩难懂的印象,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学习统计这门课的深刻意义,树立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原理的信心。
  2.因地制宜,实例教学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现有教材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讲课需要,进行适当整理、剪裁,抛开教材当中的一些学生难以接触,无法理解的经济、金融学术语,部分陈旧、远离生活实际的案例,利用自己搜集、整理的生活统计实例,统一采用案例教学法实施授课。例如,生活中淘宝网购对商品品牌、质量、价格、服务进行比较,就是询问、了解、收集、整理数据并据此分析做出判断的过程,其实就是统计的基本活动过程,学生在对每一个案例充满好奇和兴趣的同时,接触到案例背后的每一个统计学概念、公式、原理,寓教于乐,并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去熟练掌握并尝试解决新问题的激情。
  3.淡化理论,强调实用
  授课中,有意识的淡化纯理论教学,抛弃现有教材中大量、繁琐、晦涩的统计公式部分,用通俗化、生活化的教学语言,指导学生以掌握基本应用为学习目的。例如,以生活中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作为“统计指数”一章学习的切入点,由计算单一商品物价变动到多种商品的物价变动,从而引申出“统计指数”是如何编制和计算的,通过这种简化教学的方法,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明确起到了提纲挈领的效果,大多数学生在掌握基本应用方法并熟练后,反过来会积极主动地请教老师或自己针对统计资料思考一些公式的应用范围。
  4.加强练习、考察应用
  日常指导学生作业、练习,以及规定的期中、期末考试,均以考查、提高学生对统计原理的实际应用为主,不再考核学生的公式计算应用和概念、原理掌握。比如,考核统计指标中的“相对指标”所包括的种类,以学生对每一种类能列举出实例为练习或考试的内容,让学生彻底放下死记硬背的烦恼包袱,放手去提高自己的应用技能。
  5.学以致用,潜移默化
  通过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统计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去解决与自己相关的实际问题,从而激发他们以自己的所学主动分析、解决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统计问题,更多地掌握统计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注重在教学的各个相应阶段,布置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对诸如:考试成绩、班级管理、近期蔬菜价格、自己家庭生活费支出等事项做统计学分析应用;甚至尝试由学生在考试当中,自我命题,完成统计学相关案例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学生的所学能够成为其熟练应用并与自己的将来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技能时,随着环境和需要的改变,在遇到新的问题时,学生自然会自己主动研究统计学更深的理论和更广的应用。统计技能肯定会渐渐植入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与生活之中。
  三、作者对未来中职层面统计课程教学的几点设想
  随着国家对现有教育体制的调整和社会对各层次专业人才需求变化,作为中职教育,更应该进一步突出学生所学的实用性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使中职毕业生真正成为最实用的人才。要想实现这种教育目标,设想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逐步完善:
  1.改进教材,降低难度
  首先应当对现有中职教材进行改进,降低教材内容难度,只教授最初级的统计入门知识,大大压缩课程知识点,删除教材中公式推导,可以采取将教材分册的形式,即主教材就是基本的统计原理知识和案例实际分析与演练;其余的公式推导以及复杂的统计技术原理和应用,相关理论的延伸,都归入辅助教材中,此部分不做考核,仅供学生开阔专业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所用。
  2、增加课程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和丰富理论知识
  通过设置大量的实践活动环节(实践课程作为基本课时),让学生更多地感性认知统计实例,引导学生面对各种任务、课题学会从教材理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反过来去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原动力,消除学生本身对课程不感兴趣,纯粹为应付考试而上课、背书的现象。
  3.改革统计课程考核原有模式
  设计将本课程的考核成绩分成包括基本知识、实践课时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三个部分,由此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更多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持续地完善、提高相关专业知识理论的掌握水平,以用促学,相辅相成。
  结语
  植根于中职教育的培养合格实用性人才的根本目标,相关专业课教学更应当突出实用的效果,让每一个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成为其工作中得心应手的技能,才真正能够实现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三者最成功的组合。
其他文献
一所学校办得如何,是生气勃勃、蒸蒸日上,还是如夕阳西落、每况愈下,取决于该学校教师有没有爱校一颗心,建校一团火,兴校一股劲。怎样把教师那颗心“聚”起来,把“火”燃起来,把“劲”使起来,使他们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为建设学校、振兴学校而尽职尽责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学校领导教师正确运用管理的理念和管理艺术。下面我对教师管理这个问题作探讨。  一、以人为本,唤醒自我发展意识  学校领导要坚持以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在其教学过程中,在其成熟的理论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必须拥有完善的、与行业企业接轨的实训环节的教学体系保障,才能按照企业和行业的人才需求来实施人才培养工作;在实训基地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需要有企业和行业的参与,把行业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引入学院,才能真正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适合服装专业实训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三堂统合教学模式的实施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