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厚专业素养,创造教育幸福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zh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江苏省无锡市五爱小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深厚人文底蕴的学校,多年来形成了“五爱立校,和谐育人”的办学特色,并努力朝着建设省内外一流名校的目标前行。让师生的生命更加和谐幸福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当前,教育的主导力量还是教师。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教育幸福的追求就成了镜花水月。近年来,我们针对师资队伍年轻化的特点,从“教师持续发展”的角度反思学校管理,重构教师培养机制,在浓郁的五爱文化氛围中深入开展“铸师魂,练师能,树师表”活动,采用教学、研究、培训一体化的培养策略,努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走出了一条教师队伍培养的有效道路,为学校的高水平发展、特色发展、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把五爱精神作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教师要发展,最大的动力还是来自他们对共同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学校要做的工作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这种原动力。这种原动力,首先来自对学校精神的体悟、践行和创新。五爱精神就是我们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
  源自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五爱精神曾经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五爱人。时代在发展,今天的五爱精神是什么?有哪些新的内涵?我们通过“我们五爱缺什么”“我眼中的幸福教师”“五爱精神大家谈”“重走长征路”等主题讨论发动教师探讨新时期的五爱精神,紧紧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倾力打造新时期的“五爱精神”:校兴我荣的团队精神,勇争第一的拼搏精神,爱生重学的园丁精神,精心执教的敬业精神,投身改革的创新精神。
  学校精神需要发现,更需要领悟,才能得到全体教师的认同,成为全校教师同生共长的精神内核。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我们精心组织各种类型的报告会、学习会、座谈会,把广大干部、教师和学生组织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和主题教育活动,力求深刻领悟以“爱”为核心的“五爱精神”的深刻内涵。
  学校精神需要理解,更需要脚踏实地地践行,才能永葆生命活力。我们通过评选“五爱教师”,寻找学校里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精神领袖”式的人物,用他们的言行来熏陶和感染全体教师。努力追求专业发展、教学上精益求精的江苏省特级教师顾晓华,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青年教师尤丽华,几十年如一日奋斗在普通教师岗位的杨许国等,都曾登上“五爱教师”的领奖台。我们关注细节,注重实践,通过价值引领、理念引领、方法引领等方式引导教师把五爱精神化为自己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时时处处以五爱精神来要求自己,不断磨砺自己:从我做起,克服“吃亏心理”,敢于奋勇争先;从岗位做起,克服畏难情绪,勇于负重前进;从现在做起,转变观望态度,善于破解难题;从点滴做起,力戒随意性,乐于固本强基。
  高尚的价值追求,是五爱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旗帜,在她的引领下,全体五爱人以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榜样,在平凡的教师岗位努力争先,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二、把精业善教作为教师专业素养的要件,打造一支业务纯熟的教师队伍
  1.努力改变“发展”理念。针对以往教师专业发展关注面过于狭窄的问题,我们把“教师终身发展”和“发展每个教师”作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情感动力。为每位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加强考核评估,在发展过程中成就每个教师,让教师找到教育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促进学校教师素养的整体提升。
  2.努力夯实基本学养。我们积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学习的平台。我们开辟了“名师大讲堂”,每学期都会邀请各方面的专家来学校做讲座。既有课程改革和教育科研方面的专家,也有心理学等方面的学者,不同的专家,多元的视角,为教师开拓了学习的视野,打开了思维的窗户。我们努力建设书香校园,提倡教师要多读好书、静心读书。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阅读一到两本教育专著,也鼓励教师广泛阅读其他书籍,通过书友聚会、读书沙龙、好书网荐、心得交流等方式引导教师专业化、多样化、个性化地读书,用书香伴随教育生涯,做知识丰富、勤于思考的人。我们充分发挥校内的特级教师、学科名师的优质资源优势,建立“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工作站”等,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梯级教师”培养工作。通过师徒结对、导师助学、伙伴互学等方式,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一对一的帮助。
  3.努力增长实践智慧。我们积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实践的平台。任何一个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育教学这片土壤。我们立足课堂,以“有效课堂,幸福成长”为主题开展校本研修,提倡“在研究中发现,在思考中行动,在反思中提升,在互助中共进,在实践中成长”。
  ——以高质量的集体备课提升有效性。我们改革教研组的活动方式,要求集体备课一人主备,集体议备,形成共识,保留异议,开展“异组旁听”活动,提高了教研组日常活动的质量。年级备课组织集体备课,重点是吃透教材、设计教法、拓展资源。明确分工,轮流主讲,智慧生成,资源共享,共同受益。在我们学校,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都切实研究教学的细节问题。在各备课组内的日常教研活动中,有多位教师接连上同一内容的课,进行横向对比,也有同一位教师接连上几次课,进行纵向对比。每次上课,备课组全体成员都深入观察、分析、比较,并提出改进建议。
  ——以高效益的教学研究提升有效性。教导处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探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采用课例研讨的方式,从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教育技术的恰当运用、教学评价的探讨等角度进行专题研究。语文组的“文学赏析”、数学组的“开心课堂”、英语组的“英语沙龙”以独特的视角拓展了教学研究的外延,丰富了教师的学科素养。每个学期的跨学科教研活动则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本质层面上观察、理解、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提供了很好的资源。
  ——以高水平的教学反思提升有效性。我们在教师中大力提倡加强教学反思。我们把教学反思看做一次深刻的深入的“课后备课”。每位教师都有一本反思本,大到赏名家名课之后的收获,小到对一次教学设计的回味,教师都一一写上。平时,我们举行优秀教学反思的交流会;期末,反思本是学校举行教学六认真展评的公共科目必选材料。我们相信,这样日积月累的反思将帮助教师养成思考的习惯,帮助他们经常回头看,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每一节家常课的效益。   多样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切实提升了学校的教育质量,也使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在日常教学中增长了实践的智慧。几年来,我校语、数、英、音、体、美、品德、综实、科学等各学科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屡获殊荣。
  4.努力改变研究方式。我们以和谐教育理念为指导,立足于课堂教学研究,让教师在以合作、分享、共进为特征的研究中实现群体成长。我们对年级组、教研组等现有团队的活动方式进行创新,在年级组的活动中强调专业性,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在教研组的活动中强调主题性,开展专门学科的主题研究和深化研究。我们在教学团队的评价中凸显团体性,开展教学技能团队展评等活动。我们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实效地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做强了优势学科,打造出不少学习能力强、教研水平高、教学质量稳的教研团队,创出了学科特色。比如数学教研组堪称无锡市小学教育界“专业发展、团队成长”的典型。27位教师从“以学定教、以生为本、学不厌精、艺无止境”的理念出发,带着数学教学中的得失成败、感悟体验,经常开展有针对性的“沙龙式”校本教研活动,使全组所有教师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和理论功底得到了很大提高。其中有6人获得省以上会课一等奖,有2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市教学能手以上骨干教师有7人。该教研组被无锡市教育局命名为首批“优秀教研组”,被市总工会命名为“五一文明示范岗”,被江苏省教研室命名为“课改先进集体”。以无锡市名师华斌为领头人的美术学科组内几乎人人有称号,个个能挑梁。他们在考察了宜兴紫砂陶艺和无锡惠山泥人的基础上,成立了“乡土文化进教室”的课题组,被教育部列为重点规划课题。全组6位老师自定方案、自编并正式出版陶艺校本教材,成立“红领巾陶艺研究会”,培训研究会学生工作人员。在他们指导下,学生精心制作了大量构思独特、工艺精巧、富有童心童趣的陶艺作品,在京、穗、湘三地四次展出,受到全国专家、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好评,其中有八十多幅学生作品被选入江苏省小学美术教材,学校也因此获得教育部“成就未来”学术奖。
  三、把“创造幸福”作为发展愿景,打造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词,教师也不例外。我们始终认为,要想“让每一个学生终生都拥有幸福的精神生活”(苏霍姆林斯基),教师的幸福是前提和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在于让教师不仅能够享受作为教育者的幸福,更能创造教育的幸福,最终创造和谐幸福的教育。
  1.提升幸福推动力。我们推动和落实管理制度的改革,努力做到以目标激励人,以岗位吸引人,以制度管理人,以绩效考核人。把对教师的管理从“编制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进一步完善重能力、重实绩、重成就的科学合理、公正公平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以岗定薪、按劳取酬,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通过学校年度绩效目标、个人年度绩效目标的确立和实施,使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真正做到教师和学校同呼吸,共命运。我们还致力于建设有效的沟通文化。建立“学校理事会”“校务委员会”“教工议事会”“学术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社区委员会”等六会制度,保障了多层面的有效交流;办好“五爱论坛”“校长电子信箱”,公开校长电话,定期开展“五爱细节大家谈”“我为学校发展献一计”“教师访谈”等活动,保证了多渠道的及时沟通;评选“五爱教师”“师德高尚好园丁”“优秀班主任”“教科研积极分子”等,同时建立校内骨干教师制度,实现了多角度的鼓励推动。这些做法提升了教育幸福的推动力。
  2.提升幸福感受力。我们认为,教师在学校,不仅是工作,更是生活。我们积极开展“幸福校园行”主题活动,引领教师感悟教育生活中的幸福点滴。我们聘请了熟谙小学学校特点的设计师对校园环境、教师办公室进行设计,同时,我们更加注重办公室的主人——教师的参与。各个年级组在工会的组织下积极开展办公室的文化建设,教师们有的从家里拿来了工艺品,有的从花鸟市场买来了花草盆景。走进每一间“五爱特色办公室”,人们都会感受到一种五爱特有的情调——宽松、和谐的家园味道。我们也努力让教师感受学园生活的愉悦。除了年级组、教研组,学校鼓励教师自主建立专业化的学习团队,在诸如“MM课题研究小组”“解题能力俱乐部”“班主任工作站”这样的团队的互动中专注于专业成长,体验教师职业的尊严和快乐。我们还努力让教师感受乐园般的幸福。我们积极组织充满生活情趣的教师团体,比如教师悦读会、太极拳社团、编结社、篮球队等。通过各种休闲活动,让教师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心理得到放松,身体得到休养,情感得到陶冶,感受到生活在五爱校园里是幸福的。
  3.提升幸福创造力。对教师而言,让教育过程成为生活本身,意味着在教育中追求幸福,意味着让教育过程成为一个创造性的过程,通过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创造自我、完善自我,并在这一创造性的过程中体验幸福。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精心营造美好、和谐、开放、宽容的环境,努力提升教师创造教育幸福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提高自身教学技艺、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能力,更是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创造和谐有爱的教育艺术的能力。我们从改革师生关系入手,致力于师生关系的民主和平等,把“尊重学生的人格”作为教育的底色,自觉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杜绝“差生”、“后进生”等有损学生人格的提法,不歧视、讽刺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真心关注每个人的价值,关注每个学生生命的发展。平时,教师始终把微笑带进课堂,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个角落,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蓝天下的欢乐,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成功扮演大写的“人”。我们还努力改革教学关系,努力营造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合作的教学氛围,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有事大家一起商量,责任大家一起承担。人人都做有心人,把机会留给最需要的孩子,积极鼓励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采取理解、宽容、等待的态度,正确对待“做错了”、“说错了”或有某种障碍的儿童。在五爱,教育的幸福不在于分数的多少,而在于师生生命得到和谐、协调、个性化的发展。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图伟业的实现需要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我们以“五爱精神”为旗帜,以“教育能力”为重点,以“创造幸福”为追求,走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努力打造一支具有五爱特质的勤业、专业、乐业的教师队伍。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五爱小学)
其他文献
从交通部自然生态保护理念、施工方便、安全以及运营过程中的安全、养护、维修等各方面论证了施工图设计阶段较初步设计阶段方案进行了调整是合理的,可供桥梁设计工程参考借鉴
这个题目看似有点别扭、费解。笔者的意思是:校长在教学管理问题上,处于较前或较后身位,这取决于他对教学、对教学管理问题是不是“在行”,以及“在行”的程度。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处于学校管理的“核心地带”。基于此,我们似乎可以讲,对于教学,校长须臾不能走神、疏忽和淡忘,要始终绷紧教学管理这根神经;也可以讲,在教学管理中,校长应始终置于、保持靠前身位,身位一旦后移,教学则有可能不在校长众多管
极坐标放样是一种好方法,方便灵活、精度高、高等级公路测设、施工中可广泛使用。
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口仰坡出现裂纹、失稳并导致洞口上导坑初期支护出现裂缝的病害,结合工程实践,分析了隧道洞口。仰坡失稳的原因,介绍了仰坡失稳病害整治处理的技术方案及其
本文指出了部分城市公路客运站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城市公路客运站的布局、规划与建设提出了构想,对培育和发展运输市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针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对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了阐述,详细介绍了桥梁工程中混凝土现浇施工中材料的选用、拌制、输送、布料、振捣等应注意的问题,以提高现浇混凝土的施
对虹吸排水和同层排水进行介绍和分析后,提出利用虹吸排水系统和同层排水系统的方法解决大面积屋面雨水排水和本层排水管检修影响上下层的问题,以提高人们对这两种排水方式的
通过展现一处总建筑面积达80万m^2的高科技园区厂房群的设计,介绍了其总体布局和单体设计的思路与心得,并提出了该厂房群的设计原则,从而创造出一个简洁流畅、高效美观的现代化
教育督导功能的正常和有效发挥,需要一批专业化的督导队伍。我国在加强省级教育行政管理责任的改革框架下,为实现教育督导制度的专业化建设,可以建立督导人员资格证书制度,具
针对地铁建成投入运营初期对其结构进行位移沉降监测的必要性,论述了广州地铁二号线调整工程位移沉降监测和成果分析,得出了地铁结构变形趋于稳定,地铁可安全运行的结论,以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