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中的文化美是一种暗含的美,这与它的存在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产生来自于文化与设计,艺术与设计美的联系中,只有更深的理解他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才能更好的理解这种暗含的美,才能更好的找到它的独特魅力。文化美的表现形式与意义则暗含在设计中的文化美的理解诠释中。
设计中的文化美,是一种融合的美,更是一种精神领域的美,它的美很难用过多的词汇去修饰它,如果说,希腊美是美到极点的一种平和亲切感,则文化美就是美到内心的一种文化底蕴感。这种美通过涵义美、布局美、心理美三个方面传达给世人无穷的回味。
一、涵义美
涵义美是文化美最直接的表现,文化所具有的内涵是独一无二的,无可替代的,这种涵义美在现实生活中完美体现的典范一定要属奥运吉祥物的设计,奥运吉祥物设计含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其基本的创作核心是有利于表达当届奥运会的主题,有利于表现主办城市独特的地域特征、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同时有利于市场开发和保护。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奥运吉祥物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历届成功的奥运吉祥物中可以感受到吉祥物已将文化转变成大众理解的涵义美。
二、布局美
提到布局美,使人情不自禁的就会想到苏州园林,这些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私家园林是古人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正是因为他们的出现让文化美有了另一种飞跃,也让以小见大的布局美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州园林的布局美主要体现在山水布局、景点布局、装饰布局这三个方面上。
山水布局是苏州园林布局美首要的表现,因而有“石是园之骨,水是园之脉”的称号。分水裁山成为达到布局美的重要手段, 专家言,“水贵有源,活水最佳,多源更佳。水不在深,妙在曲折,美在清澈。假山要似真山。山虽不大,但要有来龙去脉,要有气势,逶迤多姿,青翠葱郁,层次分明。水随山转,山由水活,山水交融,水因山而媚,山因水而秀。” 而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又是一个关键,专家们认为造园应以原地形为主,宜山则山,宜水则水。适当改造,不宜大的动作。园内山水变化、林木错落均应符合自然规律。
景点布局是连接山水的重要途径,苏州园林被喻为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因此,园林的生命在于景点,人们在行进中感受到景点的转换,有高潮和收束,有对比和重复,有变化和统一,创作自然和借景寓情。园林设计还要注意从园内各个角度观察都应能尽可能多地观赏园内景物,不应留有死角,即使在屋内、院内也应能通过窗户和漏窗等赏景,最好是四面都可观景,使游览者不论在园内任何位置,都可以看到完美的景色。
装饰布局是最细致一道也是很容易忽视的一道风景线,拿苏州园林铺地为例,人们经常被踩在脚下的铺地依然是一种合理的布局美。苏州园林铺地多就地取材构成花街铺地,所谓花街铺地,指用碎石、卵石、瓦条、碎瓷片等为材料,组成各种精美图案的彩色铺地。其铺地色彩大多淡雅,保持材质本身的颜色,黄、棕褐、墨黑色等。风格或圆润细腻,或朴素粗犷,与私家园林所要表达的意境十分协调。其中的铺地图案多以传统题材或民间喜闻乐见的形象、口彩为主题。各种题材的构图中,有的谐音,有的寓意,有的意会,有的联想,构成一幅幅地画,意味无穷。
因此苏州园林讲究各种布局,善于叠山理水,注意景物的变化与层次,关注装饰的细节美。这样的一种布局美就如同美术作品一样,中国国画的文化精髓在此得到诠释,其疏密有致,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布局不要太小巧玲珑,要留白。就是这样赋予诗情画意的布局美为文化美展现了无穷的魅力。
三、心理美
文化美在心理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对人内心产生的一种心理共鸣,这既是一种人文关怀,又是一种人性化的体现,也可以说它是文化美的一种外延。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起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它在设计史上创就了自己的历史篇章,打造了独有的设计风格,它是有机现代主义的典范,更是最具心理美的代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是指地处欧洲北部的五个国家,即丹麦、瑞典、芬兰、挪威和冰岛。北欧国家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与外界相对隔绝,而且没有受到工业革命的强烈冲击,工业化进程十分缓慢,在这样的背景下,北欧家具的手工艺传统非常盛行,此时的设计就已经可以看出北欧在用自己特有的文化去打造特有的心理美。
以上就为文化美体现的总结诠释,虽然这种美并没有自己唯一领域,但是这也同时塑造了文化美的独特魅力,即可以包容多种涵义的美,因此它既可以徜徉在设计文化学的海洋,也可以荡漾在设计美学怀抱中,无论怎么样的环境,它都可以将其进行融合,将分散的美融为一体,然后对进行整理与升华,最终以一种大众都能神会的美展现在世人面前。
设计是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连接纽带,它能够将理性的美与感性的美融为一体,它需要从物质生活出发,最后赋予物以精神的享受,使人在使用时内心产生一种满足感。设计中的文化美就存在于感性的美之中,它将艺术与哲学层面的美转换演变成一种大众可以理解的美。文化美是设计承载过去的立足点;文化美是设计包容当下的创新点;文化美是设计走向未来的出发点。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设计中的文化美,是一种融合的美,更是一种精神领域的美,它的美很难用过多的词汇去修饰它,如果说,希腊美是美到极点的一种平和亲切感,则文化美就是美到内心的一种文化底蕴感。这种美通过涵义美、布局美、心理美三个方面传达给世人无穷的回味。
一、涵义美
涵义美是文化美最直接的表现,文化所具有的内涵是独一无二的,无可替代的,这种涵义美在现实生活中完美体现的典范一定要属奥运吉祥物的设计,奥运吉祥物设计含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其基本的创作核心是有利于表达当届奥运会的主题,有利于表现主办城市独特的地域特征、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同时有利于市场开发和保护。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奥运吉祥物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历届成功的奥运吉祥物中可以感受到吉祥物已将文化转变成大众理解的涵义美。
二、布局美
提到布局美,使人情不自禁的就会想到苏州园林,这些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私家园林是古人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正是因为他们的出现让文化美有了另一种飞跃,也让以小见大的布局美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州园林的布局美主要体现在山水布局、景点布局、装饰布局这三个方面上。
山水布局是苏州园林布局美首要的表现,因而有“石是园之骨,水是园之脉”的称号。分水裁山成为达到布局美的重要手段, 专家言,“水贵有源,活水最佳,多源更佳。水不在深,妙在曲折,美在清澈。假山要似真山。山虽不大,但要有来龙去脉,要有气势,逶迤多姿,青翠葱郁,层次分明。水随山转,山由水活,山水交融,水因山而媚,山因水而秀。” 而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又是一个关键,专家们认为造园应以原地形为主,宜山则山,宜水则水。适当改造,不宜大的动作。园内山水变化、林木错落均应符合自然规律。
景点布局是连接山水的重要途径,苏州园林被喻为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因此,园林的生命在于景点,人们在行进中感受到景点的转换,有高潮和收束,有对比和重复,有变化和统一,创作自然和借景寓情。园林设计还要注意从园内各个角度观察都应能尽可能多地观赏园内景物,不应留有死角,即使在屋内、院内也应能通过窗户和漏窗等赏景,最好是四面都可观景,使游览者不论在园内任何位置,都可以看到完美的景色。
装饰布局是最细致一道也是很容易忽视的一道风景线,拿苏州园林铺地为例,人们经常被踩在脚下的铺地依然是一种合理的布局美。苏州园林铺地多就地取材构成花街铺地,所谓花街铺地,指用碎石、卵石、瓦条、碎瓷片等为材料,组成各种精美图案的彩色铺地。其铺地色彩大多淡雅,保持材质本身的颜色,黄、棕褐、墨黑色等。风格或圆润细腻,或朴素粗犷,与私家园林所要表达的意境十分协调。其中的铺地图案多以传统题材或民间喜闻乐见的形象、口彩为主题。各种题材的构图中,有的谐音,有的寓意,有的意会,有的联想,构成一幅幅地画,意味无穷。
因此苏州园林讲究各种布局,善于叠山理水,注意景物的变化与层次,关注装饰的细节美。这样的一种布局美就如同美术作品一样,中国国画的文化精髓在此得到诠释,其疏密有致,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布局不要太小巧玲珑,要留白。就是这样赋予诗情画意的布局美为文化美展现了无穷的魅力。
三、心理美
文化美在心理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对人内心产生的一种心理共鸣,这既是一种人文关怀,又是一种人性化的体现,也可以说它是文化美的一种外延。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起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它在设计史上创就了自己的历史篇章,打造了独有的设计风格,它是有机现代主义的典范,更是最具心理美的代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是指地处欧洲北部的五个国家,即丹麦、瑞典、芬兰、挪威和冰岛。北欧国家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与外界相对隔绝,而且没有受到工业革命的强烈冲击,工业化进程十分缓慢,在这样的背景下,北欧家具的手工艺传统非常盛行,此时的设计就已经可以看出北欧在用自己特有的文化去打造特有的心理美。
以上就为文化美体现的总结诠释,虽然这种美并没有自己唯一领域,但是这也同时塑造了文化美的独特魅力,即可以包容多种涵义的美,因此它既可以徜徉在设计文化学的海洋,也可以荡漾在设计美学怀抱中,无论怎么样的环境,它都可以将其进行融合,将分散的美融为一体,然后对进行整理与升华,最终以一种大众都能神会的美展现在世人面前。
设计是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连接纽带,它能够将理性的美与感性的美融为一体,它需要从物质生活出发,最后赋予物以精神的享受,使人在使用时内心产生一种满足感。设计中的文化美就存在于感性的美之中,它将艺术与哲学层面的美转换演变成一种大众可以理解的美。文化美是设计承载过去的立足点;文化美是设计包容当下的创新点;文化美是设计走向未来的出发点。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