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治文化现代转型的意义及对策探析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政治文化是指一个政治系统中人们对有关政治现象的取向模式。这种模式包括认知取向、评价取向及情感取向三个方面。政治文化对人们政治行为模式、政治体系以及政治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实现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需要立足现在,在继承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政治文化的转型。
  关键词:政治文化;现代转型;意义;对策
  一、政治文化的内涵
  政治文化是西方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阿尔蒙德指出,“政治文化表示特殊的政治取向,即对政治系统和系统各个部分的态度,以及对系统中自我角色的态度。”当我们说到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时,我们所指的是被内化与该系统居民的认知、情感和评价之中的政治系统”。根据帕森斯和希尔斯所认为的政治倾向性应当包括情感、认识、评价三部分,它概括了关于社会政治系统以及各种政治问题的态度、感情和价值观。一般来说,政治文化从层次上看,包括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从成分上看,政治文化包括三大要素:第一,认知要素,人们对政治生活(对象)的了解;第二,情感要素:政治体系、政治活动的感情;第三,评价要素:对政治行为、体系的一种判断。政治文化与通常所讲的文化是两回事,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而政治文化不存在物质形态。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体系,必须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政治文化变化起来特别慢。
  本文在综合以上关于政治文化观点的基础上,认为它是指国家中的阶级、社会团体、成员和民族,在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在一定生产方式上,经过长期的社会化过程形成并积淀于人们心中关于政治心理、政治生活的价值取向、政治理想和政治态度等的总和。
  二、我国政治文化现代转型的意义
  政治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一国的经济和政治,推进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规范人们的政治行为,形成良好的政治认知
  政治文化往往影响和支配着人们对政治方式的选择,指导人们的政治行为,规范人们的政治倾向,形成具有现代公民应具有的政治文化。政治文化的转型后建立的新的治理模式和组织方式,必然会促使人们的思想、行为观念的转变,朝着新的政治生活模式变迁。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人们的政治认知过程对整个社会的政治态度有重要的影响。政治文化的转型使人们形成良好的政治认知态度,从而提高人们的整体政治水平。
  (二)维护中国的社会政治稳定
  先进的政治文化对于维护有效的政治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政治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影响历史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人们主观心理世界所反映的政治取向模式,政治文化可以发挥整合作用,扩大人们的政治认同感,增强现有政治体系的合法性。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发展的动力和力量形成强大的社会心理凝聚功能,社会政治文化是政治发展的重要途径;任何政治发展的结果形成和巩固,都需要政治文化的支持,这就是说,社会政治发展形成的政治关系和政治形态,仍然需要社会政治文化的支持和向心作用。
  (三)推动中国的政治发展
  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是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政治发展是政治文化转型的深厚基础,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政治发展的状态决定了政治文化的发展状态,反之,政治文化又影响着政治发展,它既可以推进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亦可能成为政治发展的阻碍力量。政治文化对政治发展具有维持引导的功能,当国家政治生活发生显而易见的变革时,这是人们越来越相信他们可以改变他们固有的政治生活方式,而不应该把他们归之于天命。当这种态度成为政治文化的一部分时,人们就会试图去影响政治体系,影响本地的制度设计和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可以说,政治生活的变迁必然会促使政治文化的转型,而政治文化的历史转换也必然会引导政治生活的变迁,二者是一种相互融合促进的关系。政治体系不断巩固和完善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如果政治文化符合政治发展规律,则能激发人们进行政治活动,进而推动政治的发展。相反,则会起到阻碍的作用。
  (四)为发展经济营造良好的政治文化环境
  市场经济要想稳定高速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政治文化环境做铺垫,政治文化虽然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但政治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却也起着能动作用。如果人们对现行的国家政策和经济制度产生抵触情绪,不仅会影响到经济政策的落实、法律法规的执行、人们经济行为的选择和经济发展的方向,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所以,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如果忽视相应的政治文化建设,必然会导致经济发展限于矛盾之中,从而影响整个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推动我国政治文化转型的对策分析
  我国正处于高度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在这一时期,社会处于多元结构状态,因此,我们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发展现代的政治文化转型,以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和形势发展。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必须立足中国正在变化的现实和世界大趋势,不断推动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政治文化的建设,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对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要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对待传统政治文化资源,那些传统封建制度根基的、失去其时代意义的、阻碍我国政治文化发展的成分应进行批判和扬弃;对那些反应优秀传统的、仍有时代价值的文化成分要进行借鉴吸收。
  (二)借鉴西方政治文化的优秀成果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成果,博采众长,建设适合我国自己的政治文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政治文化虽然存在着一些的差异,在现代政治文明某些理念、技术层面和公民政治素养等方面,西方政治文化依靠悠久的历史传统积淀,其优秀的成果还是异常丰富。因此,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开展多形式的对外交流,以主动、自觉、开放、求实的文化心态来择练、吸纳、融汇不同形态的西方文化资源,加速我国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三)大力培养公民意识
  大力提高公民素质,培养公民意识,使人的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相统一,是政治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公民意识的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成员对国家、社会和社会角色的认识、评价和情感的程度。伴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加强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人们的公民意识逐步加强,这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步伐,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保持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政治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加强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健康的政治人格,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的重要路径。政治社会化是维持或改变政治体系,推动社会发展、维护政治稳定、促进政治民主发展的重要先导,对于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阿尔蒙德,鲍威尔.比较政治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9.
  [2] 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华夏出版社,1998:263.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664.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4.
  [5] 马庆钰.近 50 年来政治文化研究的回顾[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6).
  [6] 赵军.如何认识政治文化及其研究的社会意义[J].政治学研究,1987(3):14-18.
  [7] 戚珩.政治文化结构剖析[J].政治学研究,1988(4):29-39.
  [8] 李传柱.“政治文化”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的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7(2):18-23.
其他文献
在江苏省建湖县颜单镇,有一位老人数年如一日,以播撒道德种子、培育文明乡风为己任,先后整理编印了《农村新语》《新“二十四孝”行为规范》《颜单群英谱》等文明乡风“土教材”
期刊
本文对四川地区汉代时期的玄武形象进行分析,结合古文献资料,将玄武形象在东汉时期的演变做梳理.得出玄武形象是从东汉早中期的龟形象逐渐演变到晚期的龟蛇纠结形象而一直延
近年来,湖北省枝江台湾农民创业实验园管委会深化对台交流合作,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切实在筑巢引凤工作上苦
摘 要:当代中国面临着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及和平演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任重而道远。党的十八大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这是我党大力弘扬中国梦的时代契机下是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动力,是与我国的发展紧紧相依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  关键词:价值体系;改革创新  当
今年安徽省的高考作文题说的是: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时,他留意到条幅并建议将
一、我省文化“走出去”的基本现状rn近年来,我省把文化“走出去”作为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提升浙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
国有企业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如果没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再先进的技
在观察人、事、物、景时,如果把目光聚集到某一细微之处,往往能看到其不同寻常的地方,如,人的眼晴、头上的汗珠、手上的老茧、衣服的纽扣、小草上的露珠,等等。仔细观察,会发
摘 要: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他们的城市融入问题上。对于该问题的研究,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的专家都有涉入,但都还处于初步阶段,缺少深入与细致的论述。本文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力图理清该问题的研究理路和脉络,以此寻找新的研究突破口。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城市融入 ;融入障碍  一、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