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快速发展变化,我国大学生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当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还有所欠缺,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而探索新颖而有实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阐述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现状、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见解,为今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创新性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情况
从1987年5月29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到目前的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将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1]
近年来,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逐步重视并得以大力加强,特别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后,各学校都积极宣传贯彻,取得了明显成效。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整体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在行为层面上有所实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观念上认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认同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大意义。[2]应该肯定,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对祖国非常热爱,对党和政府正确的方针政策高度认同,对社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无论是眼界、理念,还是思想,他们都比过去的青年更加成熟、更加理性。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
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否真正取得实效,还有待深入研究。我们看到,当前人人都在喊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却不能自觉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人人都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但真正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却不甚明确,提出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建议往往未取得实效,从而形成了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却不太理想的“悖论”现象。[3]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来说,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实以提高有效性为根本,适应新形势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形式主义。这对我们目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导向作用。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实效性缺失的原因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失效”现象。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影响其实效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些负面的东西加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多元文化冲突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党内和社会上出现的极少数较为严重的腐败现象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威信受到了损害,也损害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声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状况与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一系列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型。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非适应性影响其实效性。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与创新,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工作模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从教育思想上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尚需深化;从教育内容上看,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大学生进行客观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针对社会各种问题的教育内容还很少,很容易给学生以故意回避的感觉。如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扰他们的实际问题: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理想与现实、恋爱与友谊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容仍比较单薄,尚不足以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教育方法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艺术性不强,没有完全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教育方法呆板;从队伍的素质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数量与质量、能力和素质与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使得教育效果不佳,工作落实不够到位;从机制确定的有效性上看,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考核评价机制与实际工作完成情况结合得不够紧密,不能有效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理论研究上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教育载体、工作机制创新结合不够,使得理论研究成果不能够有效地指导实际工作;从教育氛围上看,还没有真正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氛围。[4]
3.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发生明显变化。
首先,生活动机和意向呈多维性。他们愿意接受提供思考、提供选择的非程式化、非单一结论的观点,追求享受与奋斗并举的生活,愿意享乐与奋斗交替存在。其次,重物质、重利益、重现实的价值观。对物质生活热烈追求和向往,在精神生活中崇尚现实的快乐原则,对个人对社会十分注重效益的兑现。最后,强调自我的存在,追求自由的人格。他们用怀疑的目光看待世界,不喜欢人云亦云,不喜欢现成的答案,十分珍惜自己的时间,强调自身的价值。面对这些新的特点和新的变化,原有的静态化、程式化的思想教育工作方式很难适应,产生了一种较强的惰性作用,容易引发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得思政方法创新难度增大,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立足实际,站在历史的高度和现实的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必须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中出现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研究工作新载体,创新工作新方法,使工作有效地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实效性的探索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工程”。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业等方面的进步明显,成才愿望强烈。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既有赖于其自身的智力因素,又有赖于其自身其他因素如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因素。高素质人才,既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5]能否有效地实现被教育者的思想转变和觉悟提高,这是衡量教育者所选择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好坏的唯一标准,讲求实效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其落脚点。
1.着眼于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的改善,杜绝大学生逆反心理滋生的社会土壤。
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不断地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只要我们不断推进社会进步和民主化的进程,通过扎实有效地搞好干部的教育,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分子和刑事犯罪活动,使党风和社会风气发生根本好转,逆反心理的许多消极因素就会失去存在的条件。同时构建起学生、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新型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学校主导、社会引导、家庭协同等各要素的育人功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立和谐校园,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和谐引领学校发展。
2.观念创新。
思想观念能否创新,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观念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6]随着学生社会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原有的旧观念已远远不能新形势的发展,必须自觉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实践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健康完善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方法上在于感悟。道德教育是要学生树立道德意识,养成道德行为,方法上重在践行;思想教育培养的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理论根源,它把理论及理论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让学生去体会、去理解,方法上主要是启迪;政治教育主要是进行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方向、政治观点、政治情感、政治方法和政治纪律等方面的教育,确立的是人们对国家、阶级、社会制度等重大政治问题的立场和态度,是政治集团的利益所在,常用的方法是灌输和说教;这几方面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7]
3.创新工作模式,拓宽教育途径。
方式方法创新是指适应人们的接受能力而运用现代化工具和其他灵活多样的手段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当代大学发展的新形势,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只有不断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及时吸收新的科研成果,选择新的方法,采用新的手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由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由于新形势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的多样化,造成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多样化。这就要求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必须多样化。
二是要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有机结合。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要求。这是以人为本原则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贯彻,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核心的方法论启示。所以,要努力克服宣传教育中的“假、大、空”,引导和满足大学生的政治期待,增强青少年的信任感,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和稳定的心理系统。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习实践活动,渗透到生活各领域,让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作用于大学生。
三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网络。针对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这一实际,高校工作者应积极采取措施,主动占领校园网络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重要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提供现代化的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有效促进教育方式多样化、手段现代化、体系科学化,增强感召力和渗透力。
4.加强对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
与其他所有的教育活动一样,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育者自身状况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大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提高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大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并能够为社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人才。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注重教育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教育者要率先垂范。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教育者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性格、感情、意志和爱好,言行、举动、工作态度、待人接物、文化素养、治学精神,都会在大学生的心灵上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有的甚至会影响大学生一辈子。洛克说:“教师应该是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流的本领。”教育者的行为是最好的教材,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教育内容、教育手段、评价方式的创新是增强其实效性的重要方法。实践证明,只有积极主动地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才能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向深入,引导大学生在思想解放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2004-8-26.
[2]葛晨光.做好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思考[J].前沿,2005-7:114-116.
[3]缑文恩,张乃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析http://xjtunews.xjtu.edu.cn/xinghuo/llxx/2008-11-13/1226545479d21061.html,2008-03-25.
[4]靳小平.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内蒙古农业大学.
[5]程天权.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2005-1-2.
[6]张士昌.创新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http://www.sdupsl.edu.cn/xc/news_sx.asp.
[7]李洪海.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90-93.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创新性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情况
从1987年5月29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到目前的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将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1]
近年来,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逐步重视并得以大力加强,特别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后,各学校都积极宣传贯彻,取得了明显成效。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整体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在行为层面上有所实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观念上认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认同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大意义。[2]应该肯定,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对祖国非常热爱,对党和政府正确的方针政策高度认同,对社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无论是眼界、理念,还是思想,他们都比过去的青年更加成熟、更加理性。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
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否真正取得实效,还有待深入研究。我们看到,当前人人都在喊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却不能自觉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人人都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但真正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却不甚明确,提出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建议往往未取得实效,从而形成了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却不太理想的“悖论”现象。[3]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来说,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实以提高有效性为根本,适应新形势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形式主义。这对我们目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导向作用。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实效性缺失的原因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失效”现象。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影响其实效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些负面的东西加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多元文化冲突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党内和社会上出现的极少数较为严重的腐败现象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威信受到了损害,也损害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声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状况与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一系列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型。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非适应性影响其实效性。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与创新,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工作模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从教育思想上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尚需深化;从教育内容上看,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大学生进行客观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针对社会各种问题的教育内容还很少,很容易给学生以故意回避的感觉。如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扰他们的实际问题: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理想与现实、恋爱与友谊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容仍比较单薄,尚不足以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教育方法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艺术性不强,没有完全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教育方法呆板;从队伍的素质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数量与质量、能力和素质与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使得教育效果不佳,工作落实不够到位;从机制确定的有效性上看,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考核评价机制与实际工作完成情况结合得不够紧密,不能有效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理论研究上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教育载体、工作机制创新结合不够,使得理论研究成果不能够有效地指导实际工作;从教育氛围上看,还没有真正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氛围。[4]
3.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发生明显变化。
首先,生活动机和意向呈多维性。他们愿意接受提供思考、提供选择的非程式化、非单一结论的观点,追求享受与奋斗并举的生活,愿意享乐与奋斗交替存在。其次,重物质、重利益、重现实的价值观。对物质生活热烈追求和向往,在精神生活中崇尚现实的快乐原则,对个人对社会十分注重效益的兑现。最后,强调自我的存在,追求自由的人格。他们用怀疑的目光看待世界,不喜欢人云亦云,不喜欢现成的答案,十分珍惜自己的时间,强调自身的价值。面对这些新的特点和新的变化,原有的静态化、程式化的思想教育工作方式很难适应,产生了一种较强的惰性作用,容易引发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得思政方法创新难度增大,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立足实际,站在历史的高度和现实的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必须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中出现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研究工作新载体,创新工作新方法,使工作有效地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实效性的探索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工程”。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业等方面的进步明显,成才愿望强烈。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既有赖于其自身的智力因素,又有赖于其自身其他因素如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因素。高素质人才,既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5]能否有效地实现被教育者的思想转变和觉悟提高,这是衡量教育者所选择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好坏的唯一标准,讲求实效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其落脚点。
1.着眼于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的改善,杜绝大学生逆反心理滋生的社会土壤。
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不断地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只要我们不断推进社会进步和民主化的进程,通过扎实有效地搞好干部的教育,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分子和刑事犯罪活动,使党风和社会风气发生根本好转,逆反心理的许多消极因素就会失去存在的条件。同时构建起学生、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新型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学校主导、社会引导、家庭协同等各要素的育人功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立和谐校园,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和谐引领学校发展。
2.观念创新。
思想观念能否创新,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观念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6]随着学生社会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原有的旧观念已远远不能新形势的发展,必须自觉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实践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健康完善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方法上在于感悟。道德教育是要学生树立道德意识,养成道德行为,方法上重在践行;思想教育培养的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理论根源,它把理论及理论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让学生去体会、去理解,方法上主要是启迪;政治教育主要是进行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方向、政治观点、政治情感、政治方法和政治纪律等方面的教育,确立的是人们对国家、阶级、社会制度等重大政治问题的立场和态度,是政治集团的利益所在,常用的方法是灌输和说教;这几方面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7]
3.创新工作模式,拓宽教育途径。
方式方法创新是指适应人们的接受能力而运用现代化工具和其他灵活多样的手段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当代大学发展的新形势,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只有不断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及时吸收新的科研成果,选择新的方法,采用新的手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由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由于新形势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的多样化,造成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多样化。这就要求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必须多样化。
二是要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有机结合。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要求。这是以人为本原则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贯彻,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核心的方法论启示。所以,要努力克服宣传教育中的“假、大、空”,引导和满足大学生的政治期待,增强青少年的信任感,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和稳定的心理系统。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习实践活动,渗透到生活各领域,让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作用于大学生。
三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网络。针对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这一实际,高校工作者应积极采取措施,主动占领校园网络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重要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提供现代化的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有效促进教育方式多样化、手段现代化、体系科学化,增强感召力和渗透力。
4.加强对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
与其他所有的教育活动一样,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育者自身状况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大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提高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大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并能够为社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人才。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注重教育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教育者要率先垂范。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教育者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性格、感情、意志和爱好,言行、举动、工作态度、待人接物、文化素养、治学精神,都会在大学生的心灵上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有的甚至会影响大学生一辈子。洛克说:“教师应该是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流的本领。”教育者的行为是最好的教材,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教育内容、教育手段、评价方式的创新是增强其实效性的重要方法。实践证明,只有积极主动地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才能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向深入,引导大学生在思想解放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2004-8-26.
[2]葛晨光.做好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思考[J].前沿,2005-7:114-116.
[3]缑文恩,张乃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析http://xjtunews.xjtu.edu.cn/xinghuo/llxx/2008-11-13/1226545479d21061.html,2008-03-25.
[4]靳小平.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内蒙古农业大学.
[5]程天权.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2005-1-2.
[6]张士昌.创新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http://www.sdupsl.edu.cn/xc/news_sx.asp.
[7]李洪海.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