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一直困扰着我们,为此我们一直尝试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改变现状,不断创新和实践。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活动。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中,要以人为本,创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一、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单调,多师生间互动,少生生间互动。
课堂互动的主体由教师和学生组成。当作为课堂互动双方中的一方时,学生可以全体、小组、个体三种身份出现。这样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可以有多种形式。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目前所采用的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等多向主体互动严重缺乏。据有关调查发现,在87%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交往互动所占的时间仅为13.5%。而事实上,许多国外研究专家正把生生互动当作教学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曾指出:“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地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因此,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二)内容偏颇,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
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其内容应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把师生互动的内容分为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三种,包括认知方式的相互影响情感,价值观的促进形成,知识技能的获得,智慧的交流和提高,主体人格的完善,等等。但由于现行的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把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目标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趋势的情感交流;更不会花时间让学生交换意见,发出和体验彼此的心声;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而严重缺乏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人格的提升等过程。
(三)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
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闹忙,实际上,为此“物理运动”,而非“化学反应”,即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我们还常常看到,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中,有许多雷同与重复,缺乏激烈的辩论,少见强烈的反驳,此谓“无争论的统一,非真正的统一”。所有这些现象,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像一条潺潺溪流单线条前进,而没有大海似的潮起潮落,波浪翻涌。
(四)互动作用失衡,多“控制一月份”的单向型互动,少交互平行的成员型互动。
在分析课堂中的师生角色时,我们常受传统思维模型的影响,把师生关系定为主客体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不管是谁做主体、谁做客体,都是分离、对立的。于是师生互动成为教师为主体或学生为主体与其客体之间的一种相对作用和影响。在学生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的课堂中,师生互动大多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服从”影响,教师常常作为唯一的信息源指向学生,在互动作用中占据了强势地位。而实际上在“人与人”的交往活动中,双方活动应是交互性的,而非对立性的,教师应作为普通一员参与互动,与学生形成包容、共享的互动关系。
二、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
(一)教师观念的更新。
教学活动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它是人类交往活动中更特殊的成分。因此,交往可以看作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本质。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个人都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每个人都是彼此相互认识和交流的对象,每个人都应具有独立的人格。因此,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平起平坐,公平民主,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对学生在探索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适时有效地进行帮助和引导,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不同要求。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有直接影响。引导学生“好学”比学好更重要、“会学”比学会更重要。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注重学习的预期性、多元性和开放性,在一种全方位的主体型的学习方式中发展才能、智能,遵循“以人为本,教学互动”原则,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互动途径。如设计课堂讨论,包括两人一组讨论、四人一组讨论、全班讨论等,给学生们互相借鉴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情感态度的培养。
教学是师生互动和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情感和态度才能与学生交流,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对教学充满热情和信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第三性,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中的一切互动因素,调整互动,促进互动。课堂中,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很多学生就会由于害怕被别人发现错误而掩饰、遮盖自己真实的学习过程。有的学生本来有自己的想法却随大流人云亦云,有的学生本来有疑问也不敢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于是原本一次深刻的思维碰撞机会就错过了,原本一次很好的情感交流机会也错过了。因此,教师应该奖励学生发表异议、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等等,让每个学生都敢于暴露真实的思维、愿意表达真切的情感体验、大胆实施学习策略,促进生生间、师生间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互动。
总之,只要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钻研创新,师生互动,就一定会创建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和更有生气,从而更加有效。
一、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单调,多师生间互动,少生生间互动。
课堂互动的主体由教师和学生组成。当作为课堂互动双方中的一方时,学生可以全体、小组、个体三种身份出现。这样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可以有多种形式。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目前所采用的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等多向主体互动严重缺乏。据有关调查发现,在87%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交往互动所占的时间仅为13.5%。而事实上,许多国外研究专家正把生生互动当作教学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曾指出:“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地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因此,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二)内容偏颇,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
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其内容应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把师生互动的内容分为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三种,包括认知方式的相互影响情感,价值观的促进形成,知识技能的获得,智慧的交流和提高,主体人格的完善,等等。但由于现行的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把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目标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趋势的情感交流;更不会花时间让学生交换意见,发出和体验彼此的心声;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而严重缺乏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人格的提升等过程。
(三)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
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闹忙,实际上,为此“物理运动”,而非“化学反应”,即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我们还常常看到,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中,有许多雷同与重复,缺乏激烈的辩论,少见强烈的反驳,此谓“无争论的统一,非真正的统一”。所有这些现象,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像一条潺潺溪流单线条前进,而没有大海似的潮起潮落,波浪翻涌。
(四)互动作用失衡,多“控制一月份”的单向型互动,少交互平行的成员型互动。
在分析课堂中的师生角色时,我们常受传统思维模型的影响,把师生关系定为主客体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不管是谁做主体、谁做客体,都是分离、对立的。于是师生互动成为教师为主体或学生为主体与其客体之间的一种相对作用和影响。在学生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的课堂中,师生互动大多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服从”影响,教师常常作为唯一的信息源指向学生,在互动作用中占据了强势地位。而实际上在“人与人”的交往活动中,双方活动应是交互性的,而非对立性的,教师应作为普通一员参与互动,与学生形成包容、共享的互动关系。
二、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
(一)教师观念的更新。
教学活动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它是人类交往活动中更特殊的成分。因此,交往可以看作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本质。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个人都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每个人都是彼此相互认识和交流的对象,每个人都应具有独立的人格。因此,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平起平坐,公平民主,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对学生在探索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适时有效地进行帮助和引导,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不同要求。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有直接影响。引导学生“好学”比学好更重要、“会学”比学会更重要。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注重学习的预期性、多元性和开放性,在一种全方位的主体型的学习方式中发展才能、智能,遵循“以人为本,教学互动”原则,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互动途径。如设计课堂讨论,包括两人一组讨论、四人一组讨论、全班讨论等,给学生们互相借鉴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情感态度的培养。
教学是师生互动和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情感和态度才能与学生交流,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对教学充满热情和信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第三性,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中的一切互动因素,调整互动,促进互动。课堂中,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很多学生就会由于害怕被别人发现错误而掩饰、遮盖自己真实的学习过程。有的学生本来有自己的想法却随大流人云亦云,有的学生本来有疑问也不敢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于是原本一次深刻的思维碰撞机会就错过了,原本一次很好的情感交流机会也错过了。因此,教师应该奖励学生发表异议、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等等,让每个学生都敢于暴露真实的思维、愿意表达真切的情感体验、大胆实施学习策略,促进生生间、师生间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互动。
总之,只要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钻研创新,师生互动,就一定会创建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和更有生气,从而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