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高矮”的内容。
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高矮”一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之后,让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本节课分为“初步感知——直观比较——操作练习——发展新知”几个层次教学。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经历比较事物高矮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3.通过练习和游戏,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高矮”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感受高矮的存在。
1.导入。①课件出示东方明珠塔。②看看这个塔,它和周围的楼房比,你发现了什么?③这个塔叫东方明珠塔,高467.9米,是亚洲第一高塔。如你有机会站在这个塔上往下看,会有什么感觉?④你平时站在2楼或3楼向下看,也有这种感觉吗?为什么呢?⑤揭示课题。(板书:高矮)
( 原教材主题图“高矮”关系不明显,我选择我国的东方明珠塔图片。这幅图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好高”,直奔主题。将数学课堂与关注国家发展、热爱祖国的主题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补习兴趣。)2.认识生活中的例子。
师:平时你们见过像这样比高矮的例子吗?
学生自由讨论,可离开座位找一找。
二、比较人高矮的方法。
1.引入。①估计:刚才有同学发现人的身材有高有矮。下面请两个同学站起来,大家估计一下,他们谁高谁矮?②提问:你们估计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他们谁高谁矮呢?③比一比:验证甲和乙的高矮。
2.课件出示小强和小丽比高矮的画面。①(图1)小强和小丽也在比身高。看这幅图,谁能很快告诉我,谁高谁矮?②小强是踮起脚跟的,你们认为怎样比才对呢?③(图2)再看他们是怎样比的?谁高些?④小结:像图1那样比,我们能说小强比小丽高吗?看来,比身高的时候,两个人的脚要放在同一平面上。现在你们会比了吗?
3.小组活动。①前后五人一组,比一比,谁最高?谁最矮?②小组先商量一下,怎样比才能又快又好,再离开座位比一比。③学生活动。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边演边说方法。学生说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补充。
(在这个活动中,五人小组先确定方案,然后分工合作、操作实验,最后在全班演示汇报,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体验。)
三、练习(课本第12至13页第7、8题)。
四、游戏。
1.请甲和乙上台来,比一比,他们俩谁高谁矮呢?
2.能不能想个办法,使乙比甲高?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
(“想办法使矮个子变高”,学生感兴趣,积极踊跃地投入活动中,课堂气氛也被推向高潮。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到高矮是相对的、可以变的,此时,教师指出高矮在一定条件下也都是可以变化的,延伸至课外,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高矮”一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之后,让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本节课分为“初步感知——直观比较——操作练习——发展新知”几个层次教学。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经历比较事物高矮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3.通过练习和游戏,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高矮”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感受高矮的存在。
1.导入。①课件出示东方明珠塔。②看看这个塔,它和周围的楼房比,你发现了什么?③这个塔叫东方明珠塔,高467.9米,是亚洲第一高塔。如你有机会站在这个塔上往下看,会有什么感觉?④你平时站在2楼或3楼向下看,也有这种感觉吗?为什么呢?⑤揭示课题。(板书:高矮)
( 原教材主题图“高矮”关系不明显,我选择我国的东方明珠塔图片。这幅图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好高”,直奔主题。将数学课堂与关注国家发展、热爱祖国的主题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补习兴趣。)2.认识生活中的例子。
师:平时你们见过像这样比高矮的例子吗?
学生自由讨论,可离开座位找一找。
二、比较人高矮的方法。
1.引入。①估计:刚才有同学发现人的身材有高有矮。下面请两个同学站起来,大家估计一下,他们谁高谁矮?②提问:你们估计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他们谁高谁矮呢?③比一比:验证甲和乙的高矮。
2.课件出示小强和小丽比高矮的画面。①(图1)小强和小丽也在比身高。看这幅图,谁能很快告诉我,谁高谁矮?②小强是踮起脚跟的,你们认为怎样比才对呢?③(图2)再看他们是怎样比的?谁高些?④小结:像图1那样比,我们能说小强比小丽高吗?看来,比身高的时候,两个人的脚要放在同一平面上。现在你们会比了吗?
3.小组活动。①前后五人一组,比一比,谁最高?谁最矮?②小组先商量一下,怎样比才能又快又好,再离开座位比一比。③学生活动。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边演边说方法。学生说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补充。
(在这个活动中,五人小组先确定方案,然后分工合作、操作实验,最后在全班演示汇报,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体验。)
三、练习(课本第12至13页第7、8题)。
四、游戏。
1.请甲和乙上台来,比一比,他们俩谁高谁矮呢?
2.能不能想个办法,使乙比甲高?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
(“想办法使矮个子变高”,学生感兴趣,积极踊跃地投入活动中,课堂气氛也被推向高潮。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到高矮是相对的、可以变的,此时,教师指出高矮在一定条件下也都是可以变化的,延伸至课外,开拓了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