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与苏联军事顾问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向前传》记载:“自1949年11月起,人民解放军就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开始组建空军、海军。”苏联派驻军事顾问到中国,大约是自1949年11月起。当时的基本情况是,“军委聘请了几批苏联专家到各军兵种担任顾问。”(见《陈锡联回忆录》)
  另外,中央军委各总部也聘请了一批苏联军事顾问,比如:代总参谋长聂荣臻为总参聘请了顾问尼哥尔斯基;时为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部长的罗荣桓为了学习苏军经验,从1950年开始,聘请了苏联顾问。
  诚如《彭德怀传》所言:“新中国建立后,军队从苏联购买飞机组建航空学校,聘请一些苏联顾问帮助训练。从那时起,便有了军队干部同苏联顾问的关系问题。”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军事系统中随处可见苏联军事顾问的身影。如何对待这些顾问,正确发挥他们的作用,不但关乎中苏友好,还是一个“如何学习苏联”的政治问题。
  1952年7月初,在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周恩来提议:把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扬威朝鲜半岛的彭德怀留在北京,以军委副主席的身份兼任总参谋长,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大家一致同意这个提议。
  7月19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中央军委办公厅发出通知:“彭副主席已正式在军委办公,从即日起,凡有下列问题之文件、电报均抄送彭副主席。”并在后边具体开列了18类文电的细目。
  从此,彭德怀肩负起新的军事使命。他上任伊始,就遇到如何正确对待苏联顾问的问题。
  
  “就是要学,
  向苏联顾问学习”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次年2月,新中国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全党、全军、全民掀起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热潮,各业务系统都聘请了苏联顾问,学不学苏联经验、尊重不尊重苏联顾问,被看作是政治态度问题。
  20世纪50年代,军队在学习苏联经验问题上,存在着争端,就是“学不学”和“怎样学”的问题。彭德怀认为,“1956年以前,‘学不学’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军队干部同苏联顾问的争端;1956年以后,‘怎样学’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军事训练部门、军队院校中的争端。”(见《彭德怀传》)
  彭德怀到军委工作之时,正值全军学习苏军经验活动普遍展开之际。当时,由于许多干部认识比较模糊,对苏军的某些经验不愿学习,“理论水平高”的人整段、整段地引用毛泽东军事名著《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的话,作为不愿学的论据:“又有一种人的意见也是不对的,我们也早已批驳了这种意见了。他们说:‘只要研究俄国革命战争的经验就得了,具体地说,只要照着苏联内战的指导规律和苏联军事机关颁布的军事条令去做就得了。’他们不知道,苏联的规律和条令,包含着苏联内战和苏联红军的特殊性,如果我们一模一样地抄了来用,不允许任何的变更,也同样是削足适履,要打败仗……”
  听到相关汇报,彭老总乐了:“毛主席这篇文章写于1936年12月,那时苏联的军事科学主要是‘革命战争的经验’。不过,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卫国战争的经验也蛮丰富的嘛!今天用毛主席16年前的话来反对学习苏军经验,这说不过去嘛!”
  为了统一全军的认识,彭德怀两次在全军会议上进行专题阐述,动员大家认真学习苏军的经验。
  一次是在1952年12月的全军各大区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联席会议。会上,他传达了毛泽东的重要指示,读到下面这段话时,特意提高了音调:“永远不要骄傲自满,一定要将苏联的一切先进经验都学到手,改变我军的落后状态,建设我军为世界上第二支最优良的现代化的军队,以利于在将来有把握地战胜帝国主义军队的侵略。”讲话中,他还对学习苏军经验中的种种错误认识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另一次是在1954年1月,当时正召开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在会议总结中,他进一步讲解学习苏联军事科学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四条学习要求,第一条是“就是要学,向苏联顾问学习”。
  总的来说,在1955年以前,彭德怀所侧重的是动员大家积极学习,批判那些不愿学习的思想。
  在向苏联顾问学习方面,彭德怀是身体力行的。他一开始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就指出:“我们的编制还没有完全合理地确定下来,军委各部门、各特种兵、各大军区的机构编制,还没有根据现在的情况搞出来。我们各机关部门,大部分是临时感到需要,就临时增加。因此有的事情无人管,有的事情两个部门都管。”
  为解决军委和大军区两级机关的编制、职责,他认真听取了苏联顾问的意见。“从1953年3月25日至4月20日,彭德怀请苏联顾问作了8次报告。每次他都同各单位领导人去听课。然后,在顾问的帮助下,制定出各级机关的编制和职责,上报中央。”(见《彭德怀传》)
  在彭德怀的影响和带动下,全军都充分重视发挥苏联顾问的作用。1955年4月12日和13日,徐向前在中南海居仁堂主持会议,研究防空军与空军的组织机构及作战指挥、组织协同问题。出席会议的有副总参谋长陈赓、空军司令员刘亚楼、防空军司令员杨成武、防空军副司令员谭家述、总参作战部部长王尚荣、总参军务部部长苏静,以及苏联总顾问彼得鲁塞夫斯基将军及防空军和空军首席顾问。
  
  “他们不了解的情况,
  一定要说通”
  
  彭德怀对“洋顾问”虽然是既顾又问,但心中有数,不是言听计从。德国人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在中央苏区瞎指挥的历史教训,他始终记忆犹新。1933年9月,李德受共产国际派遣来到中国,任中国共产党军事顾问,在博古的支持下直接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结果“崽卖爷田心不痛”(彭德怀痛斥李德的话),断送了整个中央苏区。
  因此,彭德怀经常嘱咐大家,在运用苏军经验解决我军实际问题时,不要机械搬运,特别不允许“上纲上线”。他说:“我们不回避原则性的争端,他们(指苏联顾问)不了解的情况,一定要说通;他们从愿望出发对我们不满的意见,要解释通……在政治上,谁不拥护苏联,那是错误的。在战术、诸兵种合成战斗战术方面,都要百分之百的学习,但有些问题是可以争论的。这样的争论,不是反苏。”
  这个时期,他经手处理的事务中,就有许多没有采纳苏联顾问的意见。遇到有些事情盲目听从顾问建议的,他更是严厉予以批评。
  1952年10月15日,他主持第一次军委例会,把部队训练时间的分配确定为:军事训练占60%,政治教育占20%,文化教育占20%。事后,苏联顾问提意见说:文化教育时间占得太多,没有必要。彭德怀耐心解释说:“旧中国文化教育落后,文盲多,战士入伍以后才能学文化,学了文化才能掌握军事技术,将来复员回家也便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苏联和一些发达的国家,征来的新兵不仅多数有文化,有的还会开汽车、拖拉机。中国现在则相反,是军队把战士培训成司机或坦克手,然后复员到地方上才能开汽车和拖拉机。这是中国的实际。”
  彭德怀的态度影响了军委各总部。同年11月1日,在总参各部领导人及各特种兵领导人参加的联席会议上,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提出:各部门要经常与苏联顾问开座谈会,征询他们的意见,以改进工作。同时,他又告诫有关部门的领导人,既不能不听顾问们的意见,也不要完全依赖于顾问。
  1953年初,在军委例会上讨论国防工程建筑时,业务部门依据苏联顾问的意见,要求把内伶仃岛上的居民全部迁走。彭德怀一听火了,当即批评说:“迁移居民一定要慎重,要积极动员。岛上的(居民),有证明的留下,重大嫌疑的迁走,但这是极少数。内伶仃的居民全部迁走,要不得,这是单纯军事观点。”
  1953年9月4日,彭德怀召集第三次扩大的军委例会,向大家提出准备采取的精简方针,让大家展开讨论。这时,朝鲜战争已经停了下来,全国经济建设全面铺开,军队建设自然也需要全面展开。当时,在各军种、兵种工作的苏联顾问,都有扩大本军种、兵种的强烈情绪。炮兵顾问说,“炮兵是战争之神”;装甲兵顾问说,“装甲兵是战场上的主要突击力量”;工程兵顾问说,“工兵是战场上的开路先锋”;海军、空军的顾问更加强调,“海、空军决胜”……
  这些意见,通过与会代表反映到会议上来,无形中增加了彭德怀的工作难度。一问发言者何出此言,大家纷纷曰:“苏联顾问的意见!”
  彭德怀陷入深思:现在是顾问专政了?自从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以后,为加强沿海防务,我国从苏联进口了几十个连的火炮,并按苏联顾问的设计构筑了一批海岸炮阵地。他每次看到都要发脾气,从山东一直批评到海南岛,还把具体情况报告给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所有这些阵地都同出于一个公式,战术缺点很多而且严重。阵地完全是露天的,毫无遮蔽;火炮位置放在最前沿,胸墙很薄(30—50公分水泥,仅能防弹片);炮和炮之间的距离很近(每门炮相隔40公尺,中间安放弹药库),而且等距离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只要有一枚凝固汽油弹或重磅炸弹落入阵地,全连火炮和弹药都有被毁的危险。到了战时,在敌人飞机轰炸和舰炮射击的情况下,不待发挥作用就可能被敌火力摧毁。”
  一句话,这些海岸炮阵地的设计在苏联有强大空军掩护,有大、中型口径火炮的海岸防御火力配系,或许是适用的,但照搬过来,就完全脱离了中国的实际。
  
  “把苏联军事科学
  与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
  
  1950年11月,周恩来会见筹建陆军大学的刘伯承等人,告诉他们,为了办好陆军大学,毛主席已经聘请了一批苏联顾问来帮助他们工作。
  一提到顾问,刘伯承很自然地想起当年与李德的交往。李德那种独断专行、飞扬跋扈的霸道作风,曾给中国革命造成巨大损失,也在他心中刻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
  以往的教训,记忆犹新。他向周恩来建议:“总理,我考虑了很长时间,叫‘顾问’不如叫‘专家’好。顾问、顾问,就是要‘顾’我们的‘问’。叫‘专家’就超脱了,你当你的专家,我们干我们的工作。我请你,你就讲;我不请你,你就不要‘顾问’我嘛!”
  事实证明,刘伯承的顾虑不无道理。
  对于苏联顾问的事事“顾问”,彭德怀也有“中招”的时候,比如军队是否学习苏军实行“一长制”的问题,就是其一。所谓“一长制”,就是“按苏军的做法,取消政治委员,实行单一首长制”。
  1953年上半年,由于苏联顾问的反复提议,彭德怀曾“一度设想和准备在军队中实行‘一长制’。在一次军委例会上,他提出军队团以上的政治部(处)可以不设政治部(处)主任一职,其职务由该级政治委员兼任,以便抽出一批政治工作干部培养为军事指挥员。并且将这个建议作为军委决定通知全军实施。”
  同年4月中旬,军委审查《内务条令》修改稿时,彭德怀把有关营教导员和连指导员的职责全部删去,也表现出他准备首先在营、连两级试行“一长制”的想法。
  5月,正式颁发的以苏军条令为蓝本的《内务条令》中规定:“只有营长、连长是营、连的首长,不承认政治教导员、政治指导员是首长。在坦克连队中,没有连指导员的位置。”还有人主张把政治委员改为副职,或各级政治委员都兼任政治部(处)主任,只管具体业务工作。(见《罗荣桓传》)
  到5月间,彭德怀在同苏联总顾问的一次谈话中,更直截了当地说:“准备十年之后实行‘一长制’。”
  这时,“我军政治工作名宿”罗荣桓向彭德怀当面陈词,深深触动了他。“1953年夏季,罗荣桓在北戴河疗养,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来看望他。罗荣桓向彭德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说:‘现在有些同志认为政治工作制度过时了,政治委员作用不大了,要学习苏联,搞一长制。如果那样做,从井冈山时期就搞起来的政治工作传统不就丢掉了吗?’”(见《罗荣桓传》)
  “彭德怀认真倾听了罗荣桓的肺腑之言。他感到罗荣桓讲得很有道理,从而更增强了在实行‘三大制度’时,要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持党委制、坚持军队政治工作制度和发扬我军光荣传统的决心。”(见《彭德怀传》)
  最后,彭德怀终于改变了原来准备实行“一长制”的主张。同年10月准备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报告时,在报告中曾列为专题详细阐述的“一长制”,被军队必须实行“党委集体(统一)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取代。
  以后的几年中,他对“一长制”的思想,甚至还作过不止一次的批判。但是,因为曾经在“一长制”问题上“中招”,使彭德怀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屡屡挨批。
  从1954年起,根据苏联顾问的建议,中央军委和大军区实行了盛况空前的八总部体制(总参谋部、训练总监部、总政治部、总干部部、总后勤部、总财务部、总监察部、总军械部)。这对军队正规化建设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机构庞大、分工过细、工作效率不高等缺点。通过总结经验,从1957年起到1958年,又恢复为三总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体制,并一直延续下来。
  正因为听苏联顾问的意见“中招”,彭德怀在1954年的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在提出“向苏联顾问学习”的同时,又提出三条:要亲自去摸,到实践中去下一番苦功夫;要发展,把苏联军事科学与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使其条理化,变成自己的东西,提高干部军事理论水平;要克服骄傲自满、墨守成规和防止机械搬运。
  
  “彼得罗舍夫斯基
  在作风上也很粗暴”
  
  对于部分苏联顾问的自高自大和部分中国同志的谦卑甚至是自卑,毛泽东开始不以为然,最后提出批评。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批评了一种不正确的思想:“有些人做奴隶做久了,感觉事事不如人,在外国人面前伸不直腰,像《法门寺》里的贾桂一样,人家让他坐,他说站惯了,不想坐。在这方面要鼓点劲,要把民族自信心提高起来,把抗美援朝中提倡的‘藐视美帝国主义’的精神发展起来。”
  1958年5月14日,第二机械工业部党组为转报北京第三工业建筑设计院关于在总路线精神推动下和苏联专家由两股劲拧成一股劲的经验,向党中央、毛泽东呈上报告。报告中说:“开始是一种完全被动的教条主义态度,不敢想、不敢问,认为自己不懂,只能照抄照搬。成都会议之后,进一步总结了对苏联专家工作的经验,发现对苏联专家的工作也必须政治挂帅,强调务虚,以虚带实,虚实结合。”
  5月16日,毛泽东批示:“这是一个好文件,值得一读。请小平同志立即印发大会同志们。凡有苏联专家的地方,均应照此办理,不许有任何例外。苏联专家都是好同志,有理总是讲得通的。不讲理,或者讲得不高明,因而双方隔阂不通,责任在我们方面。就共产主义者队伍来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一定要把苏联同志看作自己人。大会之后,根据总路线同他们多谈,政治挂帅,尊重苏联同志,刻苦虚心学习。但又一定要破除迷信,打倒;‘贾桂’!‘贾桂’(即奴才)是谁也看不起的。”
  彭德怀迅速在军队系统传达了毛泽东的批示精神,对苏联顾问采取了既“要政治挂帅,尊重苏联同志,刻苦虚心学习”,又“要破除迷信”的态度。
  1958年7月22日,毛泽东在周恩来、彭德怀等陪同下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并发表谈话,一吐对苏联的积怨,包括顾问问题:
  “看来,关于海军提出的核潜艇的请求可以撤销。这个问题我脑子里没有印象,问了他们才知道,海军司令部里有那么些热心人,就是苏联顾问,他们说苏联已经有了核潜艇,只要打个电报去,就可以给。海军核潜艇是一门尖端科学,有秘密。中国人是毛手毛脚的,给了我们,可能会发生问题……
  军事学院有个顾问,在讲战例的时候,只准讲苏联的,不准讲中国的;只准讲苏军的十大打击不准讲朝鲜战争的。
  让我们自己讲讲嘛!他连我们自己讲都不让。我们打了22年仗嘛!在朝鲜还打了3年嘛!请军委把这个材料收集一下,交给尤金同志,如果他要的话。
  我们要学习苏联,但首先要考虑到我们自己的经验,以我们自己的经验为主。
  有些顾问,可以定个期限。如军事、公安两个部门的首席顾问,一直没有个期限,换来换去,也不通知我们,也不征求我们的意见。好比说派大使吧,你尤金走了,派另外的人来,如果不和我们商量,能行吗?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你们派到我们公安部门的顾问,坐在那里,如果中国人不告诉他情况,他能知道个什么?
  我劝你们去各省跑跑,与人民接触,多了解情况。我同尤金同志谈了多次,如果没有一万次,也有一千次了……”
  这时,彭德怀插话:“彼得罗舍夫斯基在作风上也很粗暴。他对我们的建军原则,对我们在个别地方不采用苏军条例很不满。在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上,福建军区的叶飞同志说,福建到处是山,苏军的练兵条例不完全适用,因为苏军条例主要是按平原的条件制定的。彼得罗舍夫斯基听了很不满意,说他污辱了伟大的斯大林所创造的伟大的军事科学。他这样一说,会场的气氛很紧张。”
  毛泽东摆摆手说:“上面这些事,有的过去讲了,有的没有讲。你们这样大力地帮助我们,而我们又讲你们的坏话,可能使你们难过。我们的关系,就好像教授与学生的关系。教授可能有缺点,学生是不是要提意见?要提,这不是要把教授赶走,教授还是好教授……不要在专家中,在两党和两国的关系中造成一种紧张气氛,我没有这个意思。我们的合作是全面的,是很好的。你要向使馆的工作人员和专家们讲清楚,不要说毛泽东同志提了意见,可不得了了。”
  彭德怀迅速把毛泽东的讲话精神传达到军队系统,此后各单位对苏联顾问的态度日益正确,苏联顾问在中国国防建设中的作用也得到充分发挥。
  1960年7月16日,彭德怀离开军队一年之后,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决定召回在中国工作的苏联专家,而且不等中国答复,就在7月25日通知说,在中国工作的全部苏联专家都将在7月28日到9月1日期间全部撤走。
  “当时在中国的苏联专家共有1300多名,分布在经济、国防、文教和科研等200多个企业和部门。他们全部撤走,使中国一些重大的设计项目和科研项目中途停顿,使一些正在施工的建设项目被迫停工,使一些正在试验生产的厂矿不能按期投产。这对正处在困境中的中国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苏共这一举动,把两党意识形态的分歧扩大到国与国的关系上,显然是为了进一步对中国施压。”“7月30日,毛泽东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答复苏联撤回专家照会的复照稿。第二天,将复照交给苏联驻华大使馆,同时印发会议。复照指出,苏联撤回专家的行动,违反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违反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友好关系的准则,希望苏联政府重新考虑并且改变召回苏联专家的决定。但是,苏方以毫无商量余地的态度,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撤走全部苏联专家,撕毁了两国间签订的所有有关协定与合同。”(见《毛泽东传》)
  苏联政府撤走专家(即顾问)、不“顾”不“问”的举动,重挫了中苏两党、两国关系。
  1963年9月3日,毛泽东同由中央委员会主席迪·努·艾地率领的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代表团谈话时,掷地有声地说:“苏联把专家撤走,撕毁了合同,这对我们有好处。我们没办法,就靠自己,靠自己两只手。后来苏联又后悔了,想再派专家来,要同我们做生意,我们不干。他们再派专家来,有朝一日他们又会撤走专家,撕毁合同。他们已经失去了我们的信任。”
其他文献
相关数据表明,近数十年来,每年都有数十亿磅的塑料垃圾倾倒入海洋,而且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对此,60多岁的杰姆斯·霍尔姆可谓深有体会。  霍尔姆是美国加州一位拥有40年船龄的老水手。2005年的一天,霍尔姆在巴拿马运河航行时,被满眼的塑料垃圾震惊了,于是他决定为此做些什么,从此开始寻找可以共同为这一目标而努力的搭档。第二年,霍尔姆认识了当时48岁的斯瓦米纳坦·拉梅什,他是德国巴斯夫公司的一位高级化
陈伯达(1904—1989),福建惠安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先后在北平中国大学、延安中共中央党校、马列学院任教,并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军委、中央秘书处、中央政治研究室等机构工作,撰有《中国四大家族》《窃国大盗袁世凯》《人民公敌蒋介石》等政治论著,成为当时中共党内有影响的理论宣传家之一。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递补为
弹指间,“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一周年了。不能忘记,又怎能忘记那曾经满目疮痍、惨不忍睹的人间灾难;那江河低咽、汽笛长鸣、白花轻泣,举国默哀的3分钟过后,灵魂深处呐喊着“中国!加油!”“四川!加油!”的最强音;“保证汶川地震受灾群众2009年12月底前住进新房”,来自中南海对灾区人民的庄严承诺……  汶川,一个令中华儿女永远也无法忘怀的名字,对它的记忆是如此的残酷且刻骨铭心,一块永远也无法抹去
3月3日上午8点,我的手机收到新华社的消息:“九三学社原领导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先生于3月2日晚上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吴阶平是我国著名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经担任周恩来晚年疾病治疗组组长。”噩耗传来,曾经与吴先生接触过的人当时就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在人们的眼中,吴先生是为患者和祖国医学事业倾注满腔热忱的大爱仁医。  从学生时代起,
摘要:通过多年对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湖北黄冈点的具体实施,分析了栽培管理过程中引起试验误差的原因及潜在因素,提出了在棉花区试栽培管理中,栽培措施的质量控制对策,旨在提高棉花区域试验的精准性。  关键词:棉花;区域试验;栽培管理措施;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S562.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2095-3143(2014)04-0048-03  DOI:10.3969/j.issn.209
这丫头哪根筋搭错了  李可妍战战兢兢地走进办公室,小心翼翼地问班主任:“张老师,儿童节我们学校会举行什么活动呀?”  “有跳绳比赛、合唱比赛、拔河比赛、棋类比赛……”张老师说出一大堆活动项目。  李可妍说:“为什么不再举行一些好玩的活动呢?比如斗鸡比赛、斗蟋蟀比赛、朗诵比赛等。”  张老师皱眉看着这位学霸,心想这丫头哪根筋搭错了,斗鸡、斗蟋蟀?但他嘴上却很客气:“斗鸡、斗蟋蟀就免了,朗诵比赛听起来
放假了,放假了!周童和小表妹都很兴奋,因为这次放假他们要去体验不同的感受。自从看了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兄妹俩一直吵着要去农村看看,爸爸妈妈们很无奈,因为他们并没放假,照样要上班呀,怎么办呢?  “我想起了一个好地方。”周童的外婆开心地说,“去我妹妹家啊,我妹妹家在山区农村,现在发展得也很好了。刚好我也想她了,就让我带两个孩子去体验一下和大城市不一样的生活吧。”  “太好了,太好了!”
1966年5月下旬,正当“文革”运动风云初起之际,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一直主持国防科委常务工作的安东将军突然死亡。安东的死因扑朔迷离,在“文革”那种非常时期,“安东死亡事件”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之后,又成了康生、江青等人攻击打倒军委老帅的一个借口,所引起的风波,数年未息。  安东将军清晨突发意外  1966年5月21日清晨,北京下起了小雨。  8时许,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元帅办公室里,突然铃声大作。
初步判断,作案动机是有人出于某種不正常心理,专拿宝马车撒气。
春风堂是淄川城最大的一间药堂,主人陈沐风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除了看病救人,他还不时施药救济城内的贫穷病人,被大家称为“陈大善人”。  最近春风堂出了件怪事,引得众人议论纷纷。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陈沐风书房里的一个古董瓷瓶上凭空多了一张脸,那脸上的一双眼睛漆黑发亮,就好像是魔鬼的眼睛,看着十分吓人。陈沐风发现后慌了神,连忙求救于捕头王虎。  王虎派人盯着陈沐风的书房,一天深夜,书房里传来了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