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鸿昌相关论文
《开罗宣言》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与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共同......
编者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举国上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河北省档案局与河北广播电视台共同推出60集微纪录片《世说新......
陈伯达(1904—1989),福建惠安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先后在北平中国大学、延安中共中央党......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1934年11月24日,北平大雪纷飞。吉鸿昌被带出了国民党北平陆军监狱,站在雪地上,他捡......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共产党员、民族英雄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就义诗,诗句展现了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共产党员、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气壮山河的就义诗。 吉鸿昌,1895年......
兴城,位于辽宁省的西南部,东临渤海,西枕首山,地处辽西走廊,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和疗养胜地。在市内,至今仍保存一座古香古色的城池,它就......
4月19日 晴 前几天,我读了《我是中国人》一文,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这篇文章讲的是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民族英雄吉鸿昌,在那些......
喻传鉴是我国爱国教育家、重庆南开中学创办人、民进重庆市委会第一任主任委员。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团结和凝聚广大会员,对重庆民进......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清明节前夕,央视推出了“重读抗战家书”系列报道,以“戴安澜——为国战死,事......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日子里,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之情,阅读历史,在卷帙浩繁的历史资料中,我读到了邓中夏“把骨头烧成灰还是......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是一个锻造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的年代。大银幕里那一部部弘扬英雄主义的电影作品,把崇尚英雄的情结......
拙著《国共两党与察哈尔抗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面世后,我不断地收到一些读者、学者的交流电函。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对我进行......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联合编写的《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一书......
巴金先生曾在晚年病重时提出要求,希望能让自己保持最后的尊严,不要在身上插那么多管子,浪费那么多贵重药品,让自己在平静安详中离开这......
一、基础知识1.编者情况萧三(1896—1983),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原名子暲,湖南湘乡人。1949年后历任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全国......
新课标为中学生写作能力提高订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在阶段目标中也有这样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
【当梦想照进现实】 1966年,孙洪涛出生在信阳一个干部家庭,他的家里有三个兄弟,父母有着中国人特有的质朴与善良,对于他们三兄弟爱......
抗战画卷嵌入历史渐行渐远,抗战精神照亮未来历久弥新。踏着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鼓点,本刊记者走近一批珍贵的抗战文物,睹物思人,......
峰峦叠翠的湖北省当阳县的西北部山区,有一条长2.7公里的山沟,因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此居住过,后人便称其为杜甫沟。1899年10月的一天......
吉鸿昌(1895-1934),字世五,河南扶沟县人。1913年投入冯玉祥的西北军,由士兵升为师长。西北军改为国民革命军后,任第二十一军军长和宁夏......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1934年11月24日,突如其来的一场早雪,覆盖了整个北平城,白雪皑皑,寒风凄凄,仿佛......
吉星文的大名是和吉鸿昌以及卢沟桥事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吉星文,字绍武,1905年生于河南扶沟。1923年,在西北军任营长的吉鸿昌回......
不是省市青联委员,更不是全国青联委员,却直接当选为全国青联常委,李高峰的跃升让人好奇;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位当初来北京因河南籍......
电视剧《红日》的热播,让张灵甫,一个从关中道走出的青年,一个抗日战场上的常胜将军,内战中的败将,在走过了一段模糊的历史浓雾之后,再次......
在中共“红色战线”的历史里,曾有过许多传奇故事,谢和赓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曾当过国民党高层的多任秘书,但同时又是一名中共党员。在......
8月20日,以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由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和广电影视联盟联合举办的大型图书和影视优秀作......
已确知吉鸿昌等人是中共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现在已确知的中共“特别党员”和“秘密党员”,有下列人物: 吉鸿昌(1895—19......
父亲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后,父亲成为吉鸿昌的副官 1914年,我的父亲王再兴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城。1......
投笔从戎rn1933年,刘杰在北平市私立镜湖中学(今北京市第七中学)读书.同年5月,爱国将领冯玉祥、吉鸿昌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河南周口历史悠久。它距今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素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美誉。太昊伏羲氏建都这里,定姓氏,......
夜读《老照片》旧杂志,为一只“粗黑饭碗”的照片所吸引。照片上是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生前使用的一只碗。还附了如下文字:“吉鸿......
翻开历史的画卷,有多少炎黄子孙满怀赤诚的爱国之心,同仇敌忾,前仆后继,拼搏不息。就说现代吧,著名爱国将领吉鸿昌是大家敬仰的英......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
相识相伴192 6年 ,吉鸿昌率军驻防兰州时 ,已是而立之年 ,尚无妻室。尽管有许多人给他介绍“名门闺秀”,可吉鸿昌总是婉言谢绝。这......
吉星文的知名度是和吉鸿昌以及“卢沟桥事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923年,在西北军任营长的吉鸿昌回祖籍河南省扶沟县省亲时,将年......
1971年在国务院召集的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曾评价吉鸿昌是由一个旧军官转变为一个共产党人的。 吉鸿昌是著名的抗日名将、民族......
吕潭学校旧址成“国保”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