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P70在臭氧预处理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bao_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臭氧预处理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8周龄,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臭氧预处理组(OP组)和HSP70抑制剂槲皮素组(Q组)。采用可逆性结扎肝左中叶肝动脉、门静脉及胆管分支45 min再灌注2 h的方法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OP组术前连续5 d腹腔注射臭氧与氧气混合气体,臭氧浓度50 μg/ml,剂量1 mg/kg,1次/d;Q组于注射臭氧与氧气混合气体前1 h腹腔注射槲皮素7 mg/kg。再灌注2 h时,取腹主动脉血标本,检测血清ALT、AST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和TNF-α浓度。取血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活化的caspase-3表达水平;采用TUNEL染色法确定凋亡指数(AI)。

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血清ALT和AST活性、IL-1β、IL-6和TNF-α浓度和AI升高,肝组织活化的caspase-3表达上调(P<0.05或0.01);与I/R组比较,OP组血清ALT和AST活性、血清IL-1β、IL-6和TNF-α浓度和AI降低,肝组织活化的caspase-3表达下调(P<0.05或0.01);与OP组比较,Q组血清ALT和AST活性、血清IL-1β、IL-6和TNF-α浓度和AI升高,肝组织活化的caspase-3表达上调(P<0.05或0.01)。

结论

臭氧预处理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激活HSP70,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改良甲颏高度预测患者困难喉镜显露的准确性。方法择期气管插管全麻患者263例,年龄>17岁,BMI<33 kg/m2,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入室后分别进行改良Mallampati评分(MMT)、甲颏高度(TMH)、改良甲颏高度("嗅物位"甲颏高度,MTMH)测定。设定MMT Ⅲ或Ⅳ级为阳性预测指标。麻醉诱导后常规喉镜下显露声门,使用喉外压迫技术后Cormack-Lehane分级仍然为
本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合并头颈部重症血管瘤合并卡-梅现象行头颈部巨大血管瘤手术患儿9例,其中女性4例,男性5例,年龄15~135 d。2例患儿术前激素治疗敏感,血小板计数上升至接近正常,7例患儿术前激素治疗不敏感,血小板计数上升不明显。当血小板计数<40×109/L时,术前12 h开始输注血小板,直至血小板计数>100×109/L。颌面部血管瘤体较大的2例患儿采取保留自主呼吸下吸入高浓
目的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外培养BMSCs。选取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05只,体重170~19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21):对照组(C组)、PBS组、急性肺损伤组(ALI组)、急性肺损伤+ BMSCs组(ALI+BMSCs组)、急性肺损伤+ PBS组(ALI+PB
目的评价海马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在右美托咪定减轻异丙酚致新生大鼠远期认知功能减退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110只,7日龄,体重10~1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1组(n=10):生理盐水组(NS组)、脂肪乳剂组(F组)、10%二甲基亚砜(DMSO)2组(D2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TDZD
目的探讨U50488H对CPB诱发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400~4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6):假手术组(S组)、CPB组和CPB+U50488H组(U组)。CPB组行CPB 60 min;U组于CPB前30 min时左侧脑室注射U50488H 1.5 mg/kg,然后行CPB 60 min。于CPB后1 d时,每组取8只大鼠,采集静脉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对术前睡眠剥夺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18月龄,体重350~5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0):对照组(C组)、术前睡眠剥夺组(D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D组和U组术前采用多平台水环境法制备大鼠睡眠剥夺模型,随后3组均行脾切除术。U组于睡眠剥夺前和术毕即刻腹腔注射乌司他丁100 U/g。于术后3 d时随机取10只大鼠处死取海
目的评价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 )信号通路在异丙酚减轻老龄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18~22月龄,体重450~6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异丙酚组(I/R+P组)和全反式维甲酸+缺血再灌注+异丙酚组(ARTA+I/R+P组)。采用夹闭右肺门
目的评价脂肪乳不同给药途径对大鼠布比卡因心脏毒性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300~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6组(n=8):静脉输注生理盐水组(VN组)和脂肪乳组(VL组)、十二指肠输注生理盐水组(DN组)和脂肪乳组(DL组)、腹腔输注生理盐水组(PN组)和脂肪乳组(PL组)。VN组和VL组分别经股静脉输注预热生理盐水和20%脂肪乳3 ml·kg-1·min-1,
目的比较CT引导下经圆孔内与圆孔外口射频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CT引导下三叉神经射频热凝切断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第2支疼痛的患者48例,年龄58~75岁,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4):圆孔内组和圆孔外口组。CT引导下,圆孔内组穿刺至圆孔管中外1/3交界处,圆孔外口组穿刺至圆孔外口,行高温射频热凝95 ℃ 120 s,重复2-3个周期。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 d
目的评价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98例,年龄45~64岁,ASA分级Ⅱ或Ⅲ级,体重50~7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9):连续硬膜外阻滞组(PCEA组)和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B组)。PCEA组于L1,2间隙置管,给予2%利多卡因试验剂量3 ml;术毕硬膜外注射吗啡2 mg(溶于10 ml生理盐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