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过去的20年里,随着全球化的逐渐推进,凭借价格利器,“中国制造”渗透到世界各地。然而,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从2007年开始,伴随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劳动力和原材料涨价、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等多种因素的出现,“中国制造”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关键词:中国制造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凭借其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低廉的生产成本承担着“世界工厂”的角色,为中国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依靠制造业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并带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创造了所谓的“中国奇迹”。而自去年以来,随着欧债危机影响的不断扩散,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受到了极大牵连。据海关统计显示,今年1月,我国进口、出口双双大幅下滑,出口甚至出现了0.5%的负增长。“外贸疲态”自2011年9月份开始,已经连续5个月增速下滑。有分析人士分析称,当前我国的对外贸易存在五大难题,即劳动力成本上涨、通货膨胀、外需疲软、人民币升值和融资困难。其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格优势渐失
价格优势渐失主要表现在人民币持续增值,有关数据显示,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全年的升值幅度达5.10%以上。从2005年第一次汇率改革之后算起,人民币对美元累积升值已经超过30%。除了美元之外,从2011年4月开始,人民币对欧元和日元的升值趋势也开始愈发明显。有研究报告认为,欧、美、日是中国近些年来的前三大贸易伙伴,人民币对这三大货币同时升值,对国内的制造业打击很大。
二、综合成本上升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价格低廉的劳动力是支撑中国制造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但如今这一因素在中国已经渐渐消失,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地的劳动力成本正愈发凸显优势,与此同时,原材料涨价也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另一个压力。
据法国《费加罗报》16日报道,未来,法国服装不再是"中国制造"的天下了。虽然,中国现在仍然是世界服装第一大出口国,也是法国第一大服装供应国。但是,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再加上路途遥远、运输费用较高,法国现在正在寻求成本更加低廉的替代地。法国对中国纺织服装的进口额在去年前11个月增加了7%,但减去升高的生产成本,实际上只增加了4%。而对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的进口增长幅度却达到26%和29%。
中国服装加工业工人工资已经涨到每月180欧元到300欧元,与白俄罗斯大致等同,而马达加斯加仅为50欧元,越来越多的法国服装品牌,如艾格、小船、西里欧,都开始在这个小岛上建立加工地。
除了工资以外,运输效率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法国的服装品牌们开始就近寻找加工地:东欧、地中海地区、马达加斯加。有"欧洲的中国"之称的罗马尼亚就已成为法国在欧洲最大的纺织服装供应国。
三、贸易战成常态
2011年,全球金融市场最热的事件就是迟迟不能解决的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实际上,这不止造成了金融市场的动荡,还对实体产业产生了侵害。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遭受到了欧美企业“需求萎缩”和一些国家借债务危机发起的“贸易战”的双重打击。
欧盟反倾销委员会2009年7月28日在布鲁塞尔投票表决,支持欧盟委员会对产自中国的无缝钢管征收为期5年的正式反倾销税的建议,以取代此前为期6个月的临时反倾销税。2011年9月15日,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瓷磚作出反倾销终裁,将对中国出口到欧盟的建陶征收高达69.7%的惩罚性关税直至2016年。中美两国贸易摩擦激增开始于2009年9月份,当时美国决定对中国出口的轮胎征收高达35%的反倾销关税。美国商务部2009年11月24日作出终裁,以中国油井管存在补贴为由宣称将对相关产品实施10.36%至15.78%的反补贴关税制裁。该案涉及金额约27亿美元,是迄今为止美对华贸易制裁的最大一起案件。
四、美国制造业回流
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2011年的美国制造业回流尤其引起我国的关注。制造业回流意指跨国公司将制造业投资和生产能力从海外向国内转移的一种现象,它既包括把海外的工厂迁移回国,也包括在国内建设工厂,取代在海外建厂或采购的计划。美国的波音公司已经开始削减其他地方岗位,并在美国本土招募人手,通用电气亦是如此。
总体而言,美国试图通过制造业回流,扭转制造业就业和产出比重持续降低、大量投资转向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问题,改变美国企业开发新产品、但绝大部分零部件和组装等制造环节不在国内的分工体系。经过这次危机,美国国内主张发展制造业、改变经济过分依赖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政府已经重新将制造业视为解决就业和经济问题的措施。
美国各界普遍认为,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是经济活力的源泉,在国家长期繁荣中起关键作用。制造业创造高技能工作岗位,通过出口和吸引投资为国家带来财富,通过技术扩散促进其他产业发展。虽然美国劳动力价格是中国的6倍,但中国劳动力的成本正高速增长且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10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美国劳动力成本高的劣势,这意味着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可能会受到不小的冲击。
面临这些困境我国部分企业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中国长城汽车集团今年2月在保加利亚开设了一家装配工厂。而这些产品出厂时将被贴上“法国制造”的产地证。来法投资设厂的中国企业通常是将在本国以低成本生产好的零配件运到法国工厂来进行最后的组装,并贴上“法国制造”的产地证,提升品牌声誉和竞争力,改变其给欧洲客户留下的“价廉货次”的一贯印象。随着经济实力的壮大,很多中国企业开始转变其经营战略,希望摆脱“世界工厂”的角色,拉近与最终消费者的距离,减少中间环节的差价成本。因此,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工厂建到其目标市场的周边地区。
但这种做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中国制造”本身的缺陷,在全球经济萎靡的状况下,抓住机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我国出口的产品多是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价格偏低,在国际市场上很容易造成倾销的感觉,引发国际经济摩擦。另外要研究发展自主品牌,让中国的一个品牌在世界市场上销售,对中国制造真正的出路就是大胆地发展自主品牌。
关键词:中国制造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凭借其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低廉的生产成本承担着“世界工厂”的角色,为中国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依靠制造业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并带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创造了所谓的“中国奇迹”。而自去年以来,随着欧债危机影响的不断扩散,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受到了极大牵连。据海关统计显示,今年1月,我国进口、出口双双大幅下滑,出口甚至出现了0.5%的负增长。“外贸疲态”自2011年9月份开始,已经连续5个月增速下滑。有分析人士分析称,当前我国的对外贸易存在五大难题,即劳动力成本上涨、通货膨胀、外需疲软、人民币升值和融资困难。其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格优势渐失
价格优势渐失主要表现在人民币持续增值,有关数据显示,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全年的升值幅度达5.10%以上。从2005年第一次汇率改革之后算起,人民币对美元累积升值已经超过30%。除了美元之外,从2011年4月开始,人民币对欧元和日元的升值趋势也开始愈发明显。有研究报告认为,欧、美、日是中国近些年来的前三大贸易伙伴,人民币对这三大货币同时升值,对国内的制造业打击很大。
二、综合成本上升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价格低廉的劳动力是支撑中国制造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但如今这一因素在中国已经渐渐消失,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地的劳动力成本正愈发凸显优势,与此同时,原材料涨价也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另一个压力。
据法国《费加罗报》16日报道,未来,法国服装不再是"中国制造"的天下了。虽然,中国现在仍然是世界服装第一大出口国,也是法国第一大服装供应国。但是,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再加上路途遥远、运输费用较高,法国现在正在寻求成本更加低廉的替代地。法国对中国纺织服装的进口额在去年前11个月增加了7%,但减去升高的生产成本,实际上只增加了4%。而对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的进口增长幅度却达到26%和29%。
中国服装加工业工人工资已经涨到每月180欧元到300欧元,与白俄罗斯大致等同,而马达加斯加仅为50欧元,越来越多的法国服装品牌,如艾格、小船、西里欧,都开始在这个小岛上建立加工地。
除了工资以外,运输效率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法国的服装品牌们开始就近寻找加工地:东欧、地中海地区、马达加斯加。有"欧洲的中国"之称的罗马尼亚就已成为法国在欧洲最大的纺织服装供应国。
三、贸易战成常态
2011年,全球金融市场最热的事件就是迟迟不能解决的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实际上,这不止造成了金融市场的动荡,还对实体产业产生了侵害。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遭受到了欧美企业“需求萎缩”和一些国家借债务危机发起的“贸易战”的双重打击。
欧盟反倾销委员会2009年7月28日在布鲁塞尔投票表决,支持欧盟委员会对产自中国的无缝钢管征收为期5年的正式反倾销税的建议,以取代此前为期6个月的临时反倾销税。2011年9月15日,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瓷磚作出反倾销终裁,将对中国出口到欧盟的建陶征收高达69.7%的惩罚性关税直至2016年。中美两国贸易摩擦激增开始于2009年9月份,当时美国决定对中国出口的轮胎征收高达35%的反倾销关税。美国商务部2009年11月24日作出终裁,以中国油井管存在补贴为由宣称将对相关产品实施10.36%至15.78%的反补贴关税制裁。该案涉及金额约27亿美元,是迄今为止美对华贸易制裁的最大一起案件。
四、美国制造业回流
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2011年的美国制造业回流尤其引起我国的关注。制造业回流意指跨国公司将制造业投资和生产能力从海外向国内转移的一种现象,它既包括把海外的工厂迁移回国,也包括在国内建设工厂,取代在海外建厂或采购的计划。美国的波音公司已经开始削减其他地方岗位,并在美国本土招募人手,通用电气亦是如此。
总体而言,美国试图通过制造业回流,扭转制造业就业和产出比重持续降低、大量投资转向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问题,改变美国企业开发新产品、但绝大部分零部件和组装等制造环节不在国内的分工体系。经过这次危机,美国国内主张发展制造业、改变经济过分依赖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政府已经重新将制造业视为解决就业和经济问题的措施。
美国各界普遍认为,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是经济活力的源泉,在国家长期繁荣中起关键作用。制造业创造高技能工作岗位,通过出口和吸引投资为国家带来财富,通过技术扩散促进其他产业发展。虽然美国劳动力价格是中国的6倍,但中国劳动力的成本正高速增长且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10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美国劳动力成本高的劣势,这意味着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可能会受到不小的冲击。
面临这些困境我国部分企业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中国长城汽车集团今年2月在保加利亚开设了一家装配工厂。而这些产品出厂时将被贴上“法国制造”的产地证。来法投资设厂的中国企业通常是将在本国以低成本生产好的零配件运到法国工厂来进行最后的组装,并贴上“法国制造”的产地证,提升品牌声誉和竞争力,改变其给欧洲客户留下的“价廉货次”的一贯印象。随着经济实力的壮大,很多中国企业开始转变其经营战略,希望摆脱“世界工厂”的角色,拉近与最终消费者的距离,减少中间环节的差价成本。因此,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工厂建到其目标市场的周边地区。
但这种做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中国制造”本身的缺陷,在全球经济萎靡的状况下,抓住机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我国出口的产品多是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价格偏低,在国际市场上很容易造成倾销的感觉,引发国际经济摩擦。另外要研究发展自主品牌,让中国的一个品牌在世界市场上销售,对中国制造真正的出路就是大胆地发展自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