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素养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具体表现,是统领教育教学的的顶层设计。作为21世纪的公民,我们必须要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阅读素养。阅读是生活的必需品,它使人超越动物性,给予人类理性思考的能力,管理着心灵与世界的沟通。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可见,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就不觉得是负担。因此,首先要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才能真正达到有效阅读的目的,从而形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量,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形成阅读素养。与此同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 如何才能找到打开学生阅读兴趣的钥匙呢?我们尝试着这样去做。
一、有主题的萃取阅读材料,让学生先读起来
(一)从课内走向课外
基于教材课文学习的基础上选择主题相同的文章进行学习,并形成讨论的议题。在学习了课文《种水珠》后拓展诗歌《叶子的眼睛》、《那是什么》《太阳的房子》、《露珠》(唐池子)、《露珠》(金子美玲)。学习了课文《平平的手》后拓展阅读诗歌《我有一双小小手》、《五指儿歌》、《人有两件宝》。学习课文《风》,拓展阅读诗歌《海上的风》、《春风》。课文《月亮圆圆》学习完后,拓展阅读诗歌《月亮光光》、《月亮走我也走》、《弯弯月亮》。课文《青蛙搬家》,拓展阅读《狐狸和乌鸦》、《骄傲的公鸡》等等。从课内走向课外实现了课内阅读是一扇窗户的目的,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二)课外读物组文
阅读绘本《我爸爸》《我妈妈》《爷爷一定有办法》《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围绕“体会长辈的爱”的议题讨论。阅读绘本《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读物后,围绕“我最快乐的事”的议题讨论。绘本《神奇校车》系列图书后,围绕“神奇校车去了哪里”的讨论议题。阅读注音读物《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多本读物,围绕“怎么做好朋友”的议题议论。
无论是课内的阅读材料,还是课外的阅读材料,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读起来。
二、有方法的指导亲子阅读,让家长为孩子阅读助力。
会给孩子买书,这是家长的一项重要能力。让孩子有书可读,这永远是父母和教师第一要做的大事情。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给他书,他就有了成为读书人的可能。每个孩子对于书籍都应该是有兴趣的,个别没有兴趣的孩子是因为没有找到那本激发他兴趣的书籍,因此老师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和心智与爱好指导家长精心挑选适合孩子书籍阅读。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刚学会拼音,正处在阅读的初期,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阅读较长的故事类的文章,困难肯定是显而易见的。此时,如果能为他们推荐一些内容丰富有趣、情節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学生一定会非常喜欢,而绘本正符合了这样的特点。绘本以画为主,字少而画面丰富,以画传达故事情节,比文字符号更加直观,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符合低年级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非常适合小学低段尤其是识字量还不够多的学生阅读。有阅读基础的孩子和识字量比较大的孩子,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阅读新的增长点,可以阅读注音版书籍、桥梁书籍。阅读能力特别强的孩子可以阅读文字书籍。书籍的内容是最重要的,那么学生阅读的书籍来源于哪里呢——教师推荐。教师获得书源的路径是通过阅读安妮塔.希维尔的《给孩子100本最棒的书》、彭毅的《童话书:阅读与经典》、梅子涵《阅读儿童文学》、韦维的《世界童话史》等专业书籍。为孩子推荐阅读书目,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家长陪伴孩子阅读有亲子共读、亲子伴读(侧重于讲述)、家长签字向老师及时反馈孩子的阅读情况,家长会上给自己的孩子颁发阅读奖状和书籍等形式。
家长有效指导孩子阅读,能尽快地帮助孩子培养阅读的兴趣,形成阅读的习惯。
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孩子感受阅读的快乐。
不定期的“晒晒书单”活动,让孩子们互相学习,感受成长的快乐。在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之际,开展“爱读书的孩子最可爱,爱读书的家长最可敬”的主题活动。呼吁家长,无论你工作再忙,请停下脚步和孩子静静地读半小时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感受阅读的力量。新鲜的室外阅读课,让孩子感受到校园中触手可及的众多书籍,体会到与同伴自己交流的快乐。好书推荐活动,训练学生表达。一年级孩子的书面表达能力比较弱,通过阅读绘画简单配文的方式汇报自己的阅读成果。坚持日诵习惯,诵读《日有所诵》《三字经》《唐诗三百首》《千字文》等,吟唱《诗经》等。多样的评价表彰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学校读书之星、书香家庭评选、优秀作业展览(签写认真阅读)。
我们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其成为终身受益的核心素养。
注释: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10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可见,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就不觉得是负担。因此,首先要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才能真正达到有效阅读的目的,从而形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量,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形成阅读素养。与此同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 如何才能找到打开学生阅读兴趣的钥匙呢?我们尝试着这样去做。
一、有主题的萃取阅读材料,让学生先读起来
(一)从课内走向课外
基于教材课文学习的基础上选择主题相同的文章进行学习,并形成讨论的议题。在学习了课文《种水珠》后拓展诗歌《叶子的眼睛》、《那是什么》《太阳的房子》、《露珠》(唐池子)、《露珠》(金子美玲)。学习了课文《平平的手》后拓展阅读诗歌《我有一双小小手》、《五指儿歌》、《人有两件宝》。学习课文《风》,拓展阅读诗歌《海上的风》、《春风》。课文《月亮圆圆》学习完后,拓展阅读诗歌《月亮光光》、《月亮走我也走》、《弯弯月亮》。课文《青蛙搬家》,拓展阅读《狐狸和乌鸦》、《骄傲的公鸡》等等。从课内走向课外实现了课内阅读是一扇窗户的目的,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二)课外读物组文
阅读绘本《我爸爸》《我妈妈》《爷爷一定有办法》《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围绕“体会长辈的爱”的议题讨论。阅读绘本《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读物后,围绕“我最快乐的事”的议题讨论。绘本《神奇校车》系列图书后,围绕“神奇校车去了哪里”的讨论议题。阅读注音读物《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多本读物,围绕“怎么做好朋友”的议题议论。
无论是课内的阅读材料,还是课外的阅读材料,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读起来。
二、有方法的指导亲子阅读,让家长为孩子阅读助力。
会给孩子买书,这是家长的一项重要能力。让孩子有书可读,这永远是父母和教师第一要做的大事情。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给他书,他就有了成为读书人的可能。每个孩子对于书籍都应该是有兴趣的,个别没有兴趣的孩子是因为没有找到那本激发他兴趣的书籍,因此老师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和心智与爱好指导家长精心挑选适合孩子书籍阅读。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刚学会拼音,正处在阅读的初期,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阅读较长的故事类的文章,困难肯定是显而易见的。此时,如果能为他们推荐一些内容丰富有趣、情節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学生一定会非常喜欢,而绘本正符合了这样的特点。绘本以画为主,字少而画面丰富,以画传达故事情节,比文字符号更加直观,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符合低年级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非常适合小学低段尤其是识字量还不够多的学生阅读。有阅读基础的孩子和识字量比较大的孩子,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阅读新的增长点,可以阅读注音版书籍、桥梁书籍。阅读能力特别强的孩子可以阅读文字书籍。书籍的内容是最重要的,那么学生阅读的书籍来源于哪里呢——教师推荐。教师获得书源的路径是通过阅读安妮塔.希维尔的《给孩子100本最棒的书》、彭毅的《童话书:阅读与经典》、梅子涵《阅读儿童文学》、韦维的《世界童话史》等专业书籍。为孩子推荐阅读书目,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家长陪伴孩子阅读有亲子共读、亲子伴读(侧重于讲述)、家长签字向老师及时反馈孩子的阅读情况,家长会上给自己的孩子颁发阅读奖状和书籍等形式。
家长有效指导孩子阅读,能尽快地帮助孩子培养阅读的兴趣,形成阅读的习惯。
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孩子感受阅读的快乐。
不定期的“晒晒书单”活动,让孩子们互相学习,感受成长的快乐。在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之际,开展“爱读书的孩子最可爱,爱读书的家长最可敬”的主题活动。呼吁家长,无论你工作再忙,请停下脚步和孩子静静地读半小时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感受阅读的力量。新鲜的室外阅读课,让孩子感受到校园中触手可及的众多书籍,体会到与同伴自己交流的快乐。好书推荐活动,训练学生表达。一年级孩子的书面表达能力比较弱,通过阅读绘画简单配文的方式汇报自己的阅读成果。坚持日诵习惯,诵读《日有所诵》《三字经》《唐诗三百首》《千字文》等,吟唱《诗经》等。多样的评价表彰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学校读书之星、书香家庭评选、优秀作业展览(签写认真阅读)。
我们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其成为终身受益的核心素养。
注释: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