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政治、社会和知识环境等因素,慈善事业的发展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慈善也会出现新观念、新制度、新结构、新方式等。
慈善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传统之一,中国的慈善事业,同样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汉唐寺院济贫、赈灾、医疗、戒残杀的长盛不衰;宋代养老扶幼事业的勃兴;元医疗救助的兴起;明清民间慈善群体在中国慈善史上首屈一指。
其实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政治、社会和知识环境等因素,慈善事业的发展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慈善也会出现新观念、新制度、新结构、新方式等。进入现代以来,我国的慈善更是得到了进一步彰显,一批批社会名流、企业家、影视明星、离退休干部,甚至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开始了不同方式的慈善。
从2006年开始,在中国,各种慈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慈善事业也开始出现新气象。
江苏黄埔投资集团的陈光标,强调要“即行即善”,其公司有一条硬性规定,每年将企业利润的20%-25%用于慈善事业。
王菲、李亚鹏夫妇共同成立了“嫣然天使基金会”,慈善晚宴当晚,筹款达到1200多万,“嫣然天使基金会”也是中国影视明星发起的第一家专项基金会。
亚洲慈善家之首的李嘉诚,愿将自己财产的三分之一捐给自己成立的李嘉诚基金会,还声称这个基金会就是他的第三个儿子。
2007年,杨致远也宣布,将向母校斯坦福大学捐赠7500万美元,这笔钱是由杨致远与其日裔夫人山崎秋子二人共同捐赠的。
……
对于成功人士来说,慈善家或者公益事业家成为超越他们自身职业头衔的最高目标,也让捐献从未像今日如此这般蔚为风潮。同时,我们也发现新时代的慈善似乎跟以往相比有了些许不同,似乎展现了更多的新面貌。
新慈善家新在何处?
说到慈善,我们固有的观点就是:人死后用其财产设立基金会。如今,这种做法已过时了。今天的发展趋势是,在生前尽可能多做贡献:“现在就要解决困扰人类的很多问题,而不要等到以后再去解决。明天会有明天的危机,明天也会有明天的慈善家。” 新慈善家也顺时而生。
现在的慈善家捐献的数额更大,而其年龄则越来越小。
何为新慈善家?他们又新在哪里?
新慈善家们应当是正当盛年的企业界或成功职业人士,已经赚够了自己需要的钱,现在想利用自己的财富、才能和技能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情。他们想改变和回馈社会,他们不必像大多数的社会企业家那样去筹集启动资金,征求外界的捐助,他们可以自己有能力去做慈善。他们想积极参与到慈善事业中,因为他们本身具有创新精神和商业才能,他们喜欢去填补空白,做别人忽略的事情。他们认为,如果你有才能、精力和金钱,你应该挺身而出。
他们是“新”慈善家,因为他们正当盛年,大都在40岁左右,这时的他们有目标、激情和梦想,还有精力去开拓一番新事业。他们不想在身故之后才把遗产用作慈善用途,他们想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的慈善基金发挥作用。
他们是“新”慈善家,因为他们远远超越了以往慈善家写支票的老模式,他们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选择并亲身参与自己的慈善项目。新慈善家都是成功人士,大多数来自商界,有很多人仍然保留着些许对商业的兴趣,他们喜欢用商业眼光看待自己的慈善项目。
他们是“新”慈善家,因为他们起了很重要的典范作用。他们的创新才能、敏锐的商业头脑不仅给社会企业带来了财富,还通过慈善事业,去帮助他人。
他们是“新”慈善家,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认为, “用自己赚的钱去资助我认为值得做的事情,是一大乐事”。这些慈善家们都对自己的慈善事业充满激情。他们奉献,不是为了追求社会地位,更不是为了获得个人利益。
这些新慈善家,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网络、地产、金融、传统产业等等;这些新慈善家,他们可以是成功商人、成功企业家,也可以是知名人士、演艺明星。但是,他们也拥有共同点:他们都充满激情,具有持久力和合作精神。
慈善事业也可以创投
进入21世纪以来,无论欧美国家还是亚洲,都兴起了大规模的慈善捐助运动。这个浪潮在盖茨基金会和慈善家沃伦·巴菲特协力推动下,达到新的高峰。2006年6月,沃伦·巴菲特公开发布消息,将从7月起开始捐出85%的财富,其中多数将捐给全球首富,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以他和妻子为名创立的慈善组织“比尔暨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盖茨基金会迄今有310亿美元的资金,加上沃伦的这笔资金,若干年后的盖茨-沃伦基金会将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基金会“巨无霸”。巴菲特的慈善捐赠造成了如滚雪球般的效应。
在这场新兴的慈善捐赠的世界浪潮中,中国的企业家又表现如何呢?自2004年我国颁布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允许非公募形态包括私人和企业的基金会登记注册以来,中国的大地上也掀起了慈善捐赠的热潮。广东香江集团翟美卿、刘志强夫妇率先捐赠5000万人民币建立了自己的基金会,尔后,许多国内外的大企业纷纷捐赠上亿元人民币资金,排队申请建立基金会,迄今据有关信息表明,提出申请和准备申请的企业和个人达30多个,总资产应该超过50亿人民币。
新兴慈善基金会的成立,也将会把我们带入“慈善创投”时代,基本口号是高效率使用慈善捐赠。
慈善创投,也就是将资金投入慈善事业,自行监管以求获得最高的社会投资回报率。换句话说就是慈善事业要通过运用慈善市场,进行社会投资,遵循企业里面的管理和创新精神,才能建设成高效益和高效率的现代全球性事业。如果这个目的能够得以实现,那么,受益的将会是更多的人。
新慈善家了解到传统的慈善事业缺乏商业导向的经营,特别是非透明化运作、高额的管理费用、欠缺测试和评估标准,以及基金会的赞助只注重短期项目很少考虑受助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等等问题。从而萌生了利用自己所熟悉的商业模式导入公益事业,改变现状的想法。他们以灵活的方式利用资源杠杆作用使其发挥最大效用。例如寻找合伙人,藉此获得赞助资金并且将这些资金发展为长期、稳定和有收入的基金。建立网络也是另一种资源杠杆作用的方式,全球慈善网络通过网络方式集结世界20个国家的50个富有家庭,让他们能够彼此交换想法和经验共同找出解决贫困问题的方法。总之,这一群新慈善家们积极参与推广公益的活动,希望能达到实质的效果。就这样,这些慈善家把自己看作“社会投资家”。希望善款能如同企业资金那样被小心谨慎地真正善用。
新慈善家们提出了建设慈善市场必须具备的要素:首先是投资对象。类似企业投资只有选择了优秀企业作为投资对象才有可能获得高回报率那样,慈善市场也要选定最具有潜力的社会企业作为投资对象。类似具有企业家素质的优秀人才能创办优秀企业那样,社会企业也要有一批具有社会企业家素质的优秀人才才能建设起来。第二,需要建立慈善市场的基础结构,才能促成其规范地运作。类似于企业市场的运作离不开投资银行、项目计划、项目运营、研究机构、管理顾问、基本制度、基本结构和基本人才一样,规范的慈善市场也要有自己的基本制度、基本结构和基本人才。最后,才是谁来进行慈善投资。所有的捐款者都在进行自己的慈善投资,只是,社会投资家是专业人士,他们更须重视投资的效益和效率而且要发展出一整套的方法。慈善市场的投资家要像经济市场的投资家那样,运用他们的财务资源来达到最高的社会投资报酬率,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投资的收益。
将慈善事业建设成高效益和高效率的现代全球性事业,这就是未来20年慈善事业发展的重大目标,而一批新慈善家的目光正在瞄准这个目标,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而是多角化、多元化、多样化的慈善投入。由他们率先发动,而后各种社会力量集成的资源包括金钱、时间、专业技术、媒体、行销人才,以及社会关系等等,通过慈善的渠道和号召来改变世界。新一代慈善家正在创造慈善捐赠的新形态、新方式,这与近百年来已经固化的公司捐赠大不相同。新慈善时代的慈善创投,已经不同于以往的慈善。现代慈善要以投资来解决根本问题,透过慈善投资的方式,可以摆脱以往的只给予的老方式,更能突显自由、个人价值以及企业精神。
慈善创投模式已开始在中国出现。2006年10月底,在北京宣告成立的“公益事业伙伴基金会”(简称NPP)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慈善创投机构。这家基金会是由世界著名的六大公司与中国最著名的两大基金会合组的。NPP的宗旨,是以“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和“营运管理支持中心”的理念,运用国内外一流企业和大型基金会的财力与专业服务领域的资源,协助具有拓展潜力的一批民间公益组织快速和健康地成长,以推动中国社会公益产业的健康发展。NPP的工作目前已经广泛铺开,迄今对于全国各地的200多个非营利组织进行了个案调研。
多样化的新慈善模式
快乐型互助式慈善在现代慈善意识较强的省市,有些慈善组织提出了新的慈善募捐方式,他们提出:慈善是件快乐的事情,不仅满足了自己献爱心的愿望,还能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帮助自己。
大连市慈善基金会精心设计的“互助成长型基金”模式就是这样一种慈善项目。该模式为群众自愿的定向定额捐款,每份捐款人民币100元整(自愿多捐赠者不受份数限制)。该模式形成一个目标、多个赢家的良性循环机制,它的推广使社会捐赠增加了许多新的含义:一是捐款者不仅助人,而且助己。捐款人可凭捐款收据获得在缴纳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抵扣的优惠政策。捐款人还可以指定一名0至18岁的优先救助权享有人,一旦优先救助权享有人患符合本项目规定的五种大病之一时,像义务献血者一样得到优先救助;二是捐款人可得到参与企业提供的各种馈赠、优惠价商品和服务折扣。三是参与企业通过向捐款人提供礼单,达到了对自己的商品和服务做软广告宣传的目的。四是参与募捐和提供礼单的个人和企业都可得到减免所得税的经济实惠。
如此模式不仅使得参与者可获得良好的社会公益形象,另外这种准市场化多赢机制形成了一种快乐募捐的氛围,可起到逐渐扭转个别人对募捐的逆反心理。认捐者不仅是在帮助别人,更是给自己的健康买到了一份保障,在同等情况下可以得到优先救助。
营销附捐衍生消费慈善把慈善和商业行为相结合,这也是一种新慈善模式,例如“营销附捐”,把大众消费变成了慈善。
营销附捐的方式人们也许并不陌生。大家可能都曾经看到过乐百氏、农夫山泉的营销附捐策划语:“您每购买一瓶矿泉水,就为中国的绿化事业捐赠了2分钱。”“您每购买一瓶农夫山泉,就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赠了1分钱。”另外还有慈善义买义卖,消费者在购买某个物品的时候,其所花费的资金已经捐赠给了某个慈善机构用于救助弱势群体。还有商场的慈善消费,消费者在该商场购物,不仅可以享受该商场为爱心人士专门制定的优惠折扣,商场还将消费金额的千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以消费者的名义捐赠给慈善事业。这样,人们在没有任何负担的情况下就可以向慈善事业进行捐赠,金额虽然不大,但积少成多,不但能够有效激发大家的爱心意识,同时也能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
把大众消费变成慈善事业,是新慈善的一种形式。虽然这样的消费模式缜密而复杂,然而它终于造就了一个将炫耀性购买冲动转化为慈善意识的变压器,使企业、消费者与遥远的被救济对象终于有了某种实质上的联系,把慈善变得时髦。它们的功能在于既让大众有效地强调了自己的慈善爱心精神,又含蓄地强调了自己企业的公益形象。
留本捐息冠名基金我们经常看到有报道企业向某慈善组织捐赠几千万甚至上亿元成立冠名基金,就是说以这部分基金为基础,由此产生的受益向慈善组织捐赠,这是慈善的一种形式。例如浙江的慈善基金模式就主要为“留本捐息”型,由捐赠企业冠名。杭州萧山的道远基金就是留本捐息型基金,1亿元是本金,实际每年捐出的是增值的1260万元。其他一些慈善基金,都是企业与当地的慈善总会签下协议,一般期限为5年,每年按本金的2%-10%不等的比例提取善款。对于慈善机构来说,留本捐息型基金也更稳定,更容易操作。
留本捐息使得企业捐出的基金,仍然保留在企业的账户中,企业可根据资金流动的需要进行调整,而保证每年本金有一定百分比利息捐与慈善总会,其资助项目由捐赠方与慈善组织共同确立。由于企业一下子捐出大笔的慈善款,可能会增大企业的商业风险,影响现金流动。而采用这样的方式则使得企业想做善举再也不用有这样的担心了。留本捐息实际上是企业的长期承诺、长期捐款方式。
企业式慈善企业应该认识到,慈善不是企业单方面的付出,成功的慈善活动可以为企业带来一般营销活动所远不能及的巨大利益回报,以这样的思路引导企业做慈善,就能使慈善组织和企业实现双赢。对企业来说,他们用在慈善事业上的钱所得到的宣传的社会效应和社会影响远远比投入十倍的广告宣传费用要多。一项调查表明,有79%的受访的全球高管人才都认为,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表现出色的公司,在遭遇危机后将比表现较差的公司更容易恢复声誉。
互利型的捐赠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公司慈善范式。它鼓励公司进行慈善投资,慈善投资的含义不是狭义的经济概念,而是不排除经济含义的社会投资。正是透过慈善投资、互利互助的方式,使得公司慈善产生了一种影响、激活或抑制资源分配的导向力量,这种力量对于社会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公司慈善本身。
日本环境学家铃木教授曾经这样形容我们现在居住的世界,它是一张生命之网,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当你和你获取财富的社会对立起来的时候,你就把自己从自己生存的环境中孤立了出来,你的财富也无法延续。把热心公益事业的人们联合起来,让他们再去影响其他人,这样的事业将会在更长的时间内对所有人的生活带来影响。
如今,富裕起来的中国开始走向世界,中国的新慈善时代正在来临。如何让慈善成为企业家自觉的行为,让慈善成为企业家的追求,让慈善成为企业家的决策习惯,让慈善成为企业界的新时尚,这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
关于慈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同时也看到,有些人,已经上路!
慈善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传统之一,中国的慈善事业,同样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汉唐寺院济贫、赈灾、医疗、戒残杀的长盛不衰;宋代养老扶幼事业的勃兴;元医疗救助的兴起;明清民间慈善群体在中国慈善史上首屈一指。
其实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政治、社会和知识环境等因素,慈善事业的发展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慈善也会出现新观念、新制度、新结构、新方式等。进入现代以来,我国的慈善更是得到了进一步彰显,一批批社会名流、企业家、影视明星、离退休干部,甚至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开始了不同方式的慈善。
从2006年开始,在中国,各种慈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慈善事业也开始出现新气象。
江苏黄埔投资集团的陈光标,强调要“即行即善”,其公司有一条硬性规定,每年将企业利润的20%-25%用于慈善事业。
王菲、李亚鹏夫妇共同成立了“嫣然天使基金会”,慈善晚宴当晚,筹款达到1200多万,“嫣然天使基金会”也是中国影视明星发起的第一家专项基金会。
亚洲慈善家之首的李嘉诚,愿将自己财产的三分之一捐给自己成立的李嘉诚基金会,还声称这个基金会就是他的第三个儿子。
2007年,杨致远也宣布,将向母校斯坦福大学捐赠7500万美元,这笔钱是由杨致远与其日裔夫人山崎秋子二人共同捐赠的。
……
对于成功人士来说,慈善家或者公益事业家成为超越他们自身职业头衔的最高目标,也让捐献从未像今日如此这般蔚为风潮。同时,我们也发现新时代的慈善似乎跟以往相比有了些许不同,似乎展现了更多的新面貌。
新慈善家新在何处?
说到慈善,我们固有的观点就是:人死后用其财产设立基金会。如今,这种做法已过时了。今天的发展趋势是,在生前尽可能多做贡献:“现在就要解决困扰人类的很多问题,而不要等到以后再去解决。明天会有明天的危机,明天也会有明天的慈善家。” 新慈善家也顺时而生。
现在的慈善家捐献的数额更大,而其年龄则越来越小。
何为新慈善家?他们又新在哪里?
新慈善家们应当是正当盛年的企业界或成功职业人士,已经赚够了自己需要的钱,现在想利用自己的财富、才能和技能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情。他们想改变和回馈社会,他们不必像大多数的社会企业家那样去筹集启动资金,征求外界的捐助,他们可以自己有能力去做慈善。他们想积极参与到慈善事业中,因为他们本身具有创新精神和商业才能,他们喜欢去填补空白,做别人忽略的事情。他们认为,如果你有才能、精力和金钱,你应该挺身而出。
他们是“新”慈善家,因为他们正当盛年,大都在40岁左右,这时的他们有目标、激情和梦想,还有精力去开拓一番新事业。他们不想在身故之后才把遗产用作慈善用途,他们想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的慈善基金发挥作用。
他们是“新”慈善家,因为他们远远超越了以往慈善家写支票的老模式,他们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选择并亲身参与自己的慈善项目。新慈善家都是成功人士,大多数来自商界,有很多人仍然保留着些许对商业的兴趣,他们喜欢用商业眼光看待自己的慈善项目。
他们是“新”慈善家,因为他们起了很重要的典范作用。他们的创新才能、敏锐的商业头脑不仅给社会企业带来了财富,还通过慈善事业,去帮助他人。
他们是“新”慈善家,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认为, “用自己赚的钱去资助我认为值得做的事情,是一大乐事”。这些慈善家们都对自己的慈善事业充满激情。他们奉献,不是为了追求社会地位,更不是为了获得个人利益。
这些新慈善家,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网络、地产、金融、传统产业等等;这些新慈善家,他们可以是成功商人、成功企业家,也可以是知名人士、演艺明星。但是,他们也拥有共同点:他们都充满激情,具有持久力和合作精神。
慈善事业也可以创投
进入21世纪以来,无论欧美国家还是亚洲,都兴起了大规模的慈善捐助运动。这个浪潮在盖茨基金会和慈善家沃伦·巴菲特协力推动下,达到新的高峰。2006年6月,沃伦·巴菲特公开发布消息,将从7月起开始捐出85%的财富,其中多数将捐给全球首富,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以他和妻子为名创立的慈善组织“比尔暨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盖茨基金会迄今有310亿美元的资金,加上沃伦的这笔资金,若干年后的盖茨-沃伦基金会将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基金会“巨无霸”。巴菲特的慈善捐赠造成了如滚雪球般的效应。
在这场新兴的慈善捐赠的世界浪潮中,中国的企业家又表现如何呢?自2004年我国颁布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允许非公募形态包括私人和企业的基金会登记注册以来,中国的大地上也掀起了慈善捐赠的热潮。广东香江集团翟美卿、刘志强夫妇率先捐赠5000万人民币建立了自己的基金会,尔后,许多国内外的大企业纷纷捐赠上亿元人民币资金,排队申请建立基金会,迄今据有关信息表明,提出申请和准备申请的企业和个人达30多个,总资产应该超过50亿人民币。
新兴慈善基金会的成立,也将会把我们带入“慈善创投”时代,基本口号是高效率使用慈善捐赠。
慈善创投,也就是将资金投入慈善事业,自行监管以求获得最高的社会投资回报率。换句话说就是慈善事业要通过运用慈善市场,进行社会投资,遵循企业里面的管理和创新精神,才能建设成高效益和高效率的现代全球性事业。如果这个目的能够得以实现,那么,受益的将会是更多的人。
新慈善家了解到传统的慈善事业缺乏商业导向的经营,特别是非透明化运作、高额的管理费用、欠缺测试和评估标准,以及基金会的赞助只注重短期项目很少考虑受助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等等问题。从而萌生了利用自己所熟悉的商业模式导入公益事业,改变现状的想法。他们以灵活的方式利用资源杠杆作用使其发挥最大效用。例如寻找合伙人,藉此获得赞助资金并且将这些资金发展为长期、稳定和有收入的基金。建立网络也是另一种资源杠杆作用的方式,全球慈善网络通过网络方式集结世界20个国家的50个富有家庭,让他们能够彼此交换想法和经验共同找出解决贫困问题的方法。总之,这一群新慈善家们积极参与推广公益的活动,希望能达到实质的效果。就这样,这些慈善家把自己看作“社会投资家”。希望善款能如同企业资金那样被小心谨慎地真正善用。
新慈善家们提出了建设慈善市场必须具备的要素:首先是投资对象。类似企业投资只有选择了优秀企业作为投资对象才有可能获得高回报率那样,慈善市场也要选定最具有潜力的社会企业作为投资对象。类似具有企业家素质的优秀人才能创办优秀企业那样,社会企业也要有一批具有社会企业家素质的优秀人才才能建设起来。第二,需要建立慈善市场的基础结构,才能促成其规范地运作。类似于企业市场的运作离不开投资银行、项目计划、项目运营、研究机构、管理顾问、基本制度、基本结构和基本人才一样,规范的慈善市场也要有自己的基本制度、基本结构和基本人才。最后,才是谁来进行慈善投资。所有的捐款者都在进行自己的慈善投资,只是,社会投资家是专业人士,他们更须重视投资的效益和效率而且要发展出一整套的方法。慈善市场的投资家要像经济市场的投资家那样,运用他们的财务资源来达到最高的社会投资报酬率,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投资的收益。
将慈善事业建设成高效益和高效率的现代全球性事业,这就是未来20年慈善事业发展的重大目标,而一批新慈善家的目光正在瞄准这个目标,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而是多角化、多元化、多样化的慈善投入。由他们率先发动,而后各种社会力量集成的资源包括金钱、时间、专业技术、媒体、行销人才,以及社会关系等等,通过慈善的渠道和号召来改变世界。新一代慈善家正在创造慈善捐赠的新形态、新方式,这与近百年来已经固化的公司捐赠大不相同。新慈善时代的慈善创投,已经不同于以往的慈善。现代慈善要以投资来解决根本问题,透过慈善投资的方式,可以摆脱以往的只给予的老方式,更能突显自由、个人价值以及企业精神。
慈善创投模式已开始在中国出现。2006年10月底,在北京宣告成立的“公益事业伙伴基金会”(简称NPP)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慈善创投机构。这家基金会是由世界著名的六大公司与中国最著名的两大基金会合组的。NPP的宗旨,是以“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和“营运管理支持中心”的理念,运用国内外一流企业和大型基金会的财力与专业服务领域的资源,协助具有拓展潜力的一批民间公益组织快速和健康地成长,以推动中国社会公益产业的健康发展。NPP的工作目前已经广泛铺开,迄今对于全国各地的200多个非营利组织进行了个案调研。
多样化的新慈善模式
快乐型互助式慈善在现代慈善意识较强的省市,有些慈善组织提出了新的慈善募捐方式,他们提出:慈善是件快乐的事情,不仅满足了自己献爱心的愿望,还能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帮助自己。
大连市慈善基金会精心设计的“互助成长型基金”模式就是这样一种慈善项目。该模式为群众自愿的定向定额捐款,每份捐款人民币100元整(自愿多捐赠者不受份数限制)。该模式形成一个目标、多个赢家的良性循环机制,它的推广使社会捐赠增加了许多新的含义:一是捐款者不仅助人,而且助己。捐款人可凭捐款收据获得在缴纳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抵扣的优惠政策。捐款人还可以指定一名0至18岁的优先救助权享有人,一旦优先救助权享有人患符合本项目规定的五种大病之一时,像义务献血者一样得到优先救助;二是捐款人可得到参与企业提供的各种馈赠、优惠价商品和服务折扣。三是参与企业通过向捐款人提供礼单,达到了对自己的商品和服务做软广告宣传的目的。四是参与募捐和提供礼单的个人和企业都可得到减免所得税的经济实惠。
如此模式不仅使得参与者可获得良好的社会公益形象,另外这种准市场化多赢机制形成了一种快乐募捐的氛围,可起到逐渐扭转个别人对募捐的逆反心理。认捐者不仅是在帮助别人,更是给自己的健康买到了一份保障,在同等情况下可以得到优先救助。
营销附捐衍生消费慈善把慈善和商业行为相结合,这也是一种新慈善模式,例如“营销附捐”,把大众消费变成了慈善。
营销附捐的方式人们也许并不陌生。大家可能都曾经看到过乐百氏、农夫山泉的营销附捐策划语:“您每购买一瓶矿泉水,就为中国的绿化事业捐赠了2分钱。”“您每购买一瓶农夫山泉,就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赠了1分钱。”另外还有慈善义买义卖,消费者在购买某个物品的时候,其所花费的资金已经捐赠给了某个慈善机构用于救助弱势群体。还有商场的慈善消费,消费者在该商场购物,不仅可以享受该商场为爱心人士专门制定的优惠折扣,商场还将消费金额的千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以消费者的名义捐赠给慈善事业。这样,人们在没有任何负担的情况下就可以向慈善事业进行捐赠,金额虽然不大,但积少成多,不但能够有效激发大家的爱心意识,同时也能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
把大众消费变成慈善事业,是新慈善的一种形式。虽然这样的消费模式缜密而复杂,然而它终于造就了一个将炫耀性购买冲动转化为慈善意识的变压器,使企业、消费者与遥远的被救济对象终于有了某种实质上的联系,把慈善变得时髦。它们的功能在于既让大众有效地强调了自己的慈善爱心精神,又含蓄地强调了自己企业的公益形象。
留本捐息冠名基金我们经常看到有报道企业向某慈善组织捐赠几千万甚至上亿元成立冠名基金,就是说以这部分基金为基础,由此产生的受益向慈善组织捐赠,这是慈善的一种形式。例如浙江的慈善基金模式就主要为“留本捐息”型,由捐赠企业冠名。杭州萧山的道远基金就是留本捐息型基金,1亿元是本金,实际每年捐出的是增值的1260万元。其他一些慈善基金,都是企业与当地的慈善总会签下协议,一般期限为5年,每年按本金的2%-10%不等的比例提取善款。对于慈善机构来说,留本捐息型基金也更稳定,更容易操作。
留本捐息使得企业捐出的基金,仍然保留在企业的账户中,企业可根据资金流动的需要进行调整,而保证每年本金有一定百分比利息捐与慈善总会,其资助项目由捐赠方与慈善组织共同确立。由于企业一下子捐出大笔的慈善款,可能会增大企业的商业风险,影响现金流动。而采用这样的方式则使得企业想做善举再也不用有这样的担心了。留本捐息实际上是企业的长期承诺、长期捐款方式。
企业式慈善企业应该认识到,慈善不是企业单方面的付出,成功的慈善活动可以为企业带来一般营销活动所远不能及的巨大利益回报,以这样的思路引导企业做慈善,就能使慈善组织和企业实现双赢。对企业来说,他们用在慈善事业上的钱所得到的宣传的社会效应和社会影响远远比投入十倍的广告宣传费用要多。一项调查表明,有79%的受访的全球高管人才都认为,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表现出色的公司,在遭遇危机后将比表现较差的公司更容易恢复声誉。
互利型的捐赠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公司慈善范式。它鼓励公司进行慈善投资,慈善投资的含义不是狭义的经济概念,而是不排除经济含义的社会投资。正是透过慈善投资、互利互助的方式,使得公司慈善产生了一种影响、激活或抑制资源分配的导向力量,这种力量对于社会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公司慈善本身。
日本环境学家铃木教授曾经这样形容我们现在居住的世界,它是一张生命之网,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当你和你获取财富的社会对立起来的时候,你就把自己从自己生存的环境中孤立了出来,你的财富也无法延续。把热心公益事业的人们联合起来,让他们再去影响其他人,这样的事业将会在更长的时间内对所有人的生活带来影响。
如今,富裕起来的中国开始走向世界,中国的新慈善时代正在来临。如何让慈善成为企业家自觉的行为,让慈善成为企业家的追求,让慈善成为企业家的决策习惯,让慈善成为企业界的新时尚,这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
关于慈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同时也看到,有些人,已经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