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的灵感来源,分别从传统文化、自然万象、其他艺术、现代生活、想象未来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深入分析了设计灵感来源的多个方向,提出了设计灵感来源的多样化,这些灵感要靠每个设计人员用心灵去感悟。
关键词:设计灵感;传统文化;自然万象;当代艺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18
作者简介:尹书倩(1974—),女,湖南邵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对于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来说,毕业设计是头等大事,是检验大学几年学习的成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通常跟空间有关,是基于场地科学的创作。要想做好一件设计作品需要有个好的创意,在很多设计类竞赛和设计评比中,一个好的创意往往是获奖或者中比的关键所在,那么设计的创意灵感来自哪里呢?创作的产生往往发生在不经意间,一幅画,一首歌,一段文字甚至是一片树叶都是引爆创意的开始。笔者深入探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做毕业设计时如何发掘创意灵感,以创造出独特个性的环境艺术空间设计作品。
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民族传承、仪式感、精神图腾,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的东西,往往是设计师灵感的源泉。要想提升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就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充分发掘优势文化资源,把一些优秀的中国元素融入其中,实现文化与创意的完美结合。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项兆伦认为“传统是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既源流分明又不断融入新的源泉,孕育出新的生命,熔铸了文明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2018北京国际设计周首次设立了非遗设计板块,一件件融合传统文化和当代创意的作品完美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对当代生活的价值,生动反映着设计的力量,反映了创意设计离不开文化的浸润和支撑。
中国传统文化在自然观上强调“天人合一”“物我不分”“浑然天成”,关注事物表象和文化符号与人的精神的交融作用。可以将具有传统象征内涵和比喻意义的图案和纹样等传统文化符号转换为设计元素,在毕业设计作品中用现在的设计语言进行重构和诠释,是营造富有文化内涵的空间设计使用的有效手法。
国际设计组织联合会前主席大卫·格鲁思曼说:“文化的传承是一个不断发展且日新月异的过程。我们不能割裂来看昨天、今天和明天,设计师就是使用材料获得视觉、感官和环境提升,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创造文化的过程。”设计师的责任就是要把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需求,融入到本地的需求当中。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唯有在前人积淀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才能创造出属于东方的时尚美学。大家都知道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理念是“中而新,苏而新”,贝聿铭先生运用传统的苏州园林的布局方式设计博物馆的空间布局,采用“不高不大不突出”的和谐适度设计原则,让建筑处在一个陪衬的地位,既与中国人传统的含蓄心境相契合,也和周边环境相协调。北侧以新馆的后围墙为背景设计了一组“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具有米芾山水意境的片石假山,有其则全园景色皆活。
二、在自然万象中进行仿生
1.模仿生物的形态
经过亿万年的进化,生物形态已经进化到最优状态。强调对生物外部形态美感特征的抽取整理,并以此来寻求对空间形态的突破与创新。譬如悉尼歌剧院的创意来源于那些剥去了一半皮的橙子,台北101大楼的灵感源于竹子。
2.模仿生物的结构
决定生命形式与种类的生物结构是自然选择与进化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生命特征与意义。结构仿生设计通过对自然生物由内而外的结构特征的认知,使设计的空间具有自然生命的意义与美感。
3.模仿生物的功能
功能仿生设计主要研究自然生物的客观功能原理与特征,并使用这种功能原理去改变现有的或创造新的技术系统,从中得到启示以促进环艺设计作品中各功能空间的设计规划。
4.模仿生物的表面肌理与质感
代表某种内在功能的需要,具有深层次生命意义的自然生物体的表面肌理与质感在触觉或视觉上是一种表象,在设计时通过对生物表面肌理与质感的设计再创造,增强仿生设计的功能意义和表现力。
5.模仿生物的色彩
自然界存在万千的色彩组合,这些色彩组合表现得极其和谐与统一,其丰富的色彩关系与个性特征,对设计作品的色彩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自然界中有很多动物如树叶蝶能随环境的变化迅速改变体色来保护自己的安全,迷彩服就是模仿生物色彩的最好例子。
6.模仿生物的意象
人类在认识自然的经验与情感积累的过程中产生了生物意象,仿生物意象的设计对设计作品语义和文化特征的表现相当重要。艺术家在激情沸腾中,各种心理因素高度综合起来,才思敏捷,想象活跃,艺术意象纷至沓来,艺术语言犹如泉涌。
三、借鉴其他艺术门类
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艺术有绘画、雕塑、建筑、文学、舞蹈、音乐、戏剧、电影这八大形式,很多环境艺术设计作品都是从这些艺术形式中得到灵感,还有一些新的艺术活动形式也对环境艺术的创意有所启示。譬如大地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概念艺术、过程艺术等。在这些艺术活动里,装置艺术對环境艺术设计有着更多的影响。装置艺术是一种场地+材料+情感的展示艺术。就是在空间环境里有选择地将材料进行重组改造来展示某种精神情感。
四、现代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也时常在想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创意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求索设问的过程,因而这些问题就是设计师的灵感源泉。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体验生活是培养创意思维的一种方式,只有深入理解生活,才能将思考转换为生产力,实现人们的愿望。事物是普遍存在联系的,设计的创意思维应该从事物之间的联系展开联想。一个有丰富阅历的设计师在构思的过程中,就会通过生活中的各种阅历产生一些联想和灵感。这些灵感来源于生活各个方面,比如从聊天中获得灵感;从电视中某一个特别的新闻中获得灵感;从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获得灵感等。生活中的元素无穷无尽,为设计创意提供充足的养分。
五、对未来的想象和展望
人类总是遗憾于自身生命的短暂,无法像山川一样永存,恰恰是生命的短暂,才让我们对未来有着超乎寻常的执着和信念。推动社会不断向前的,不仅是对现实的认知,还有我们脑中虚构的未来。设计师可以常看科幻电影,科幻电影集中了人类想象的精华,从精神上实现了对时空的超越。针对未来所做的设计作品是融合科技和艺术理念的一种概念设计,期望通过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整体地讨论未来的构成,描绘未来可能的形态。以未来科技提升生活品质,将人文情怀与整体设计相融合,一项项设计给予现实生活一个个美好的未来期许。
综上所述,设计的灵感来源有多个方向,当然还远不止于此,世界奥妙无尽,取之不竭,作为灵感的来源不计其数。设计的大忌是利用别人的设计做些小修改或者简单的拼凑,或是死守传统设计的陈规戒律。要想有新思路就必须有新的创作灵感,这灵感靠每个设计人员用心灵去感受现代生活的脉搏,学会在生活中持之以恒地探索、寻求。
参考文献:
[1]朱 狄.美学·艺术·灵感[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65.
[2]杨 芳.基于主题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6(18).
关键词:设计灵感;传统文化;自然万象;当代艺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18
作者简介:尹书倩(1974—),女,湖南邵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对于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来说,毕业设计是头等大事,是检验大学几年学习的成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通常跟空间有关,是基于场地科学的创作。要想做好一件设计作品需要有个好的创意,在很多设计类竞赛和设计评比中,一个好的创意往往是获奖或者中比的关键所在,那么设计的创意灵感来自哪里呢?创作的产生往往发生在不经意间,一幅画,一首歌,一段文字甚至是一片树叶都是引爆创意的开始。笔者深入探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做毕业设计时如何发掘创意灵感,以创造出独特个性的环境艺术空间设计作品。
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民族传承、仪式感、精神图腾,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的东西,往往是设计师灵感的源泉。要想提升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就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充分发掘优势文化资源,把一些优秀的中国元素融入其中,实现文化与创意的完美结合。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项兆伦认为“传统是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既源流分明又不断融入新的源泉,孕育出新的生命,熔铸了文明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2018北京国际设计周首次设立了非遗设计板块,一件件融合传统文化和当代创意的作品完美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对当代生活的价值,生动反映着设计的力量,反映了创意设计离不开文化的浸润和支撑。
中国传统文化在自然观上强调“天人合一”“物我不分”“浑然天成”,关注事物表象和文化符号与人的精神的交融作用。可以将具有传统象征内涵和比喻意义的图案和纹样等传统文化符号转换为设计元素,在毕业设计作品中用现在的设计语言进行重构和诠释,是营造富有文化内涵的空间设计使用的有效手法。
国际设计组织联合会前主席大卫·格鲁思曼说:“文化的传承是一个不断发展且日新月异的过程。我们不能割裂来看昨天、今天和明天,设计师就是使用材料获得视觉、感官和环境提升,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创造文化的过程。”设计师的责任就是要把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需求,融入到本地的需求当中。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唯有在前人积淀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才能创造出属于东方的时尚美学。大家都知道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理念是“中而新,苏而新”,贝聿铭先生运用传统的苏州园林的布局方式设计博物馆的空间布局,采用“不高不大不突出”的和谐适度设计原则,让建筑处在一个陪衬的地位,既与中国人传统的含蓄心境相契合,也和周边环境相协调。北侧以新馆的后围墙为背景设计了一组“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具有米芾山水意境的片石假山,有其则全园景色皆活。
二、在自然万象中进行仿生
1.模仿生物的形态
经过亿万年的进化,生物形态已经进化到最优状态。强调对生物外部形态美感特征的抽取整理,并以此来寻求对空间形态的突破与创新。譬如悉尼歌剧院的创意来源于那些剥去了一半皮的橙子,台北101大楼的灵感源于竹子。
2.模仿生物的结构
决定生命形式与种类的生物结构是自然选择与进化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生命特征与意义。结构仿生设计通过对自然生物由内而外的结构特征的认知,使设计的空间具有自然生命的意义与美感。
3.模仿生物的功能
功能仿生设计主要研究自然生物的客观功能原理与特征,并使用这种功能原理去改变现有的或创造新的技术系统,从中得到启示以促进环艺设计作品中各功能空间的设计规划。
4.模仿生物的表面肌理与质感
代表某种内在功能的需要,具有深层次生命意义的自然生物体的表面肌理与质感在触觉或视觉上是一种表象,在设计时通过对生物表面肌理与质感的设计再创造,增强仿生设计的功能意义和表现力。
5.模仿生物的色彩
自然界存在万千的色彩组合,这些色彩组合表现得极其和谐与统一,其丰富的色彩关系与个性特征,对设计作品的色彩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自然界中有很多动物如树叶蝶能随环境的变化迅速改变体色来保护自己的安全,迷彩服就是模仿生物色彩的最好例子。
6.模仿生物的意象
人类在认识自然的经验与情感积累的过程中产生了生物意象,仿生物意象的设计对设计作品语义和文化特征的表现相当重要。艺术家在激情沸腾中,各种心理因素高度综合起来,才思敏捷,想象活跃,艺术意象纷至沓来,艺术语言犹如泉涌。
三、借鉴其他艺术门类
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艺术有绘画、雕塑、建筑、文学、舞蹈、音乐、戏剧、电影这八大形式,很多环境艺术设计作品都是从这些艺术形式中得到灵感,还有一些新的艺术活动形式也对环境艺术的创意有所启示。譬如大地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概念艺术、过程艺术等。在这些艺术活动里,装置艺术對环境艺术设计有着更多的影响。装置艺术是一种场地+材料+情感的展示艺术。就是在空间环境里有选择地将材料进行重组改造来展示某种精神情感。
四、现代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也时常在想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创意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求索设问的过程,因而这些问题就是设计师的灵感源泉。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体验生活是培养创意思维的一种方式,只有深入理解生活,才能将思考转换为生产力,实现人们的愿望。事物是普遍存在联系的,设计的创意思维应该从事物之间的联系展开联想。一个有丰富阅历的设计师在构思的过程中,就会通过生活中的各种阅历产生一些联想和灵感。这些灵感来源于生活各个方面,比如从聊天中获得灵感;从电视中某一个特别的新闻中获得灵感;从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获得灵感等。生活中的元素无穷无尽,为设计创意提供充足的养分。
五、对未来的想象和展望
人类总是遗憾于自身生命的短暂,无法像山川一样永存,恰恰是生命的短暂,才让我们对未来有着超乎寻常的执着和信念。推动社会不断向前的,不仅是对现实的认知,还有我们脑中虚构的未来。设计师可以常看科幻电影,科幻电影集中了人类想象的精华,从精神上实现了对时空的超越。针对未来所做的设计作品是融合科技和艺术理念的一种概念设计,期望通过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整体地讨论未来的构成,描绘未来可能的形态。以未来科技提升生活品质,将人文情怀与整体设计相融合,一项项设计给予现实生活一个个美好的未来期许。
综上所述,设计的灵感来源有多个方向,当然还远不止于此,世界奥妙无尽,取之不竭,作为灵感的来源不计其数。设计的大忌是利用别人的设计做些小修改或者简单的拼凑,或是死守传统设计的陈规戒律。要想有新思路就必须有新的创作灵感,这灵感靠每个设计人员用心灵去感受现代生活的脉搏,学会在生活中持之以恒地探索、寻求。
参考文献:
[1]朱 狄.美学·艺术·灵感[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65.
[2]杨 芳.基于主题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