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分析下的ESP教学

来源 :跨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na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需求分析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的基础,影响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是教学大纲制定及教材設置的前提。John Munby与Tom Hutchinson & Alam Waters提出的需求分析对于ESP教学提供有效理论支撑,本文试图比较两种需求分析,探讨专门用途英语对大学英语EGP教学中的实践价值与有效性问题。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英语教学
  【中图号】G642【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8)10-0053-02
  
  ESP Design Based on Needs Analysis
  SUJie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55,China) 
  【Abstract】Needs analysis is the groundwork of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 teaching, it affects employing of teaching targets and teaching methods, meanwhile it is the precondition for designing teaching syllabus and choosing teaching materials. The needs analyses put foreword by John Munby and Tom Hutchinson & Alam Waters provides available theoretical support to ESP teaching. This paper mainly compares these two kinds of needs analyses,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practical value and validity that ESP plays in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ESP;needs analysis;English teaching
  
  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浪潮方兴未艾,大学英语的再定位以及外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已在全社会激起了普遍讨论和重点关注。从教育部基础司先期制定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到高教司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稿)进而到2007年再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新的标准明确提出了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从而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与此同时,在英语作为一门交际语言所需掌握的听说读写译以及词汇量方面在学生英语能力的三个层次上都做出了具体的要求英国语言学家P.Strevens早在上世纪就成为ESP方面的权威并提出ESP教学带有四个根本性特征和两个可变性特征(1988)。在其描述的四个根本性特征中的第一点(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第三点(在句法、词汇、语篇、语义以及语篇分析上,重点必须放在那些与特定专业、职业及与之相关的活动的语言运用上)和第四点(与普通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形成对照)上,均揭示了未来英语教学的实用性、专业性特点,而国内许多专家(章振邦、秦秀白、蔡基刚等)认为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的重心应逐渐向ESP教学方向转移,ESP教学成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可回避的重要探讨问题研究大学英语ESP发展问题,必须认真研究其基础性的原理问题。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是制定ESP教学大纲及编写ESP教材的基础,从事ESP教学研究者必须重视需求分析对ESP教学发展的重要影响,目前外语教学对于John Munby需求分析和Tom Hutchinson& Alam Waters需求分析的认识有差别,影响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方向。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种需求分析的差异及其影响,期望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有益思考。
  
  1两种需求分析对ESP教学的理论支撑
  
  需求分析即获取对特定学习者需求信息的详尽分析方法,是ESP课程设计的最显著特点。需求分析从各种途径获取有关学习者使用语言的目的、学习者初始水平、预期达到目标等信息,从而为教学大纲的构件、课程设计、教材编写等提供启示。ESP课程与一般英语的区别不在于需求的存在,而是学习者意识到某种需求(Tom Hutchinson & Alam Waters,1987)。学习者的这种需求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进行变化,从初级阶段的基础知识输入到高级阶段的语言技能和交际文化的运用输出而对整体范围内EGP的教学产生反拨作用。因此ESP教学具有学习者需求信息的实践支撑,研究ESP教学还是归结于研究其需求分析的理论解释。关于需求分析的两个重要经典解释是John Munby的“交际需求处理”和Tom Hutchinson & Alam Waters的“目标需求与学习需求”,比较两种需求分析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1两种需求分析共性探讨John Munby对需求分析是在其《交际大纲设计》(Munby, 1978)首次提出的,他对需求分析的论述被应用语言学界视为ESP研究最深刻和严谨的,标志着ESP发展的重要阶段,对ESP发展起里程碑的作用。Tom Hutchinson和Alam Waters的需求分析是在《特殊用途英语》(Tom Hutchinson& Alam Waters, 1987)论述特殊用途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中应注意的问题时提出的,此部分中,从语言理论、语言教学理论、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为ESP教学大纲、教学材料分析选取和编写等的论述奠定基础。Tom Hutchinson和Alam Waters所提出的需求分析是在John Munby等论述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John Munby与Hutchinson & Waters对于需求分析的论述具有相似点。首先在ESP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要素都要考虑学生学英语的目的和原因,要由他们用英语进行的交际需求(communicative requirements)和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来决定,其目标是要培养学生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其次在ESP教学领域,需求分析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目标需要”(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TSA)的分析,即分析学习者将来必然遇到的焦急情景,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环境及特定环境可能给学习者在未来工作中带来的特定心理状态等;二是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包括学习者缺乏的技能和知识、哪些技能和知识应该先学,哪些应该后学;哪些是学习者喜欢或最易适应的学习方法等。最后对于ESP教学,两种需求分析都包括目标需求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两方面因素,都考虑到参与者的年龄、性别、国籍、英语知识、其它语言的知识以及职业和受教育情况等。除此之外,两种需求分析还考虑到场所(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交互作用、手段、目标水平及交际活动等因素。
  1.2两种需求分析的区别及其对ESP影响比较
  1.2.1需求分析内容框架比较John Munby在《交际大纲设计》中对需求分析的论述,提供了非常详细的发现目标情景需求的处理办法,称之为“交际需求处理”(Communication Needs Processor/ CNP)办法。这种CNP包括一系列至关重要交际变量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够用来识别任何学习者群体的目标语需求。Munby认为ESP大纲制定是直接由特殊交际参与者的预先交际需求识别决定的,从ESP角度对需求分析进行系统化论述,建议大纲设计者应首先考虑课程的参与者地位,然后再考虑他们使用英语的目的情景。Hutchinson 和 Waters则从目标需求与学习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进行目标需求分析时,不应只考虑到有关交际目的情景的语言特征,而收集需求信息时可使用的方法很多,经常使用的有:问卷调查、采访、观察、数据收集、非正式讨论等。
  1.2.2需求分析内容侧重点区别Munby对需求分析的论述是以描述语言用法为基础的。其方法可概括为语言中心法(language-centered approach),其研究重点放在学什么,很少注意怎样学。Munby需求分析内容侧重点在于对目标需求的分析,对学习分析仅涉及少量内容,即对参与者的年龄、性别、国籍、英语知识、其它语言知识和目的范围中ESP的类型进行分析。Munby对需求分析的论述其余都是针对目的情景分析的,对学习分析不是非常完美和容易理解的。而Hutchinson 和 Waters则主要从目标需求分析学习和需求分析两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具体的分析框架,分析更为全面详尽。Hutchinson 和Waters在肯定Munby需求分析成果的同时,认为CNP过程是目的情景的语言特点,而需求的分析要远远超过CNP所提到的那些需求,Munby分析的目标必须合乎其理论的逻辑结论,说明这最终不能适用于以语言为中心的需求分析。在实践中Hutchinson 和 Waters认为Munby需求分析所得到的不是需求足够多,而是相当少。
  1.2.3需求分析与ESP分支设置ESP符合人们学习英语目的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的现实需要,学习英语与职业相关的多种需求联系密切,大学英语教学培养适应职业需求的使命越发突出。“专门用途英语不是教一种‘特殊种类’的英语”(Hutchinson & Waters 1987),ESP有其特殊的语言特性,但不存在某种特殊的语言种类。ESP与普通英语之间的共性大于特殊性。从教学基本原则,ESP教学与普通英语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虽然在教学内容上有差异,但教学的过程是相同的。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需求有所不同。ESP教学关心的核心问题是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原因。结合需求分析,符合关于专门用途英语的分支有三分法和二分法。根据Hutchinson 和 Waters的观点,专门用途英语可分为科技英语、商贸英语和社科英语,每个分支又可再次分为职业和学术英语两个次分支。另一位语言学家Jardan(1997)则将ESP分为职业和学术英语两个大分支,而学术英语又再次分为专门类学术英语和一般类学术英语。以上两种分支设置:三分法的划分主要以学科门类为主线;二分法划分主要以学习者的最终语言使用的目的和語言环境的主线的。
  1.2.4需求分析与ESP教学法Munby对需求分析的语言中心法,对于目标水平分析时,着重研究学习者将在目的情景中接受或输出什么水平的语言,主要考虑包括到文章长短和复杂性、语言功能和技能、交流速度和灵活性、对于错误的容忍程度、话语风格、重复和犹豫等要素。Hutchinson和Waters的需求分析则侧重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以学习为中心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思想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过程”,其观点重视在进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需求分析时,应该分析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Hutchinson和Waters需求分析强调语言运用有助于陈述教学目的,在ESP教学值得关注的应当是语言运用(language use),而不是语言学习(language learning)。我们不可能对学生使用语言做出描述和示范就能促使其学好语言,真正有效和可行的ESP教学途径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语言学习过程的基础上,“语言运用”实际是ESP的使用规范,包括词汇特征、语法特征、语域特征、篇章结构和体裁特征等;“语言学习”则是能使学生理解和产出规范语言的学习策略和教学方法。笔者分析认为,相比较而言,Munby侧重于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法的需求分析相对理论意义大于实践意义,Hutchinson和Waters需求分析则更能体现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有助于追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学习者学习目的和需求的和谐与统一,也论证了专门用途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价值与有效性问题。
  
  2启示及结论
  
  ESP教学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或扩展,是在基础英语教学基础上针对学生内在需求,进一步培养学生语言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基于需求分析基础设置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无疑是是语言学习的理想路径,这种通过学习专业知识习得英语的做法已经得到国内语言学家的支持。Munby与Hutchinson & Waters需求分析对ESP教学提供有效理论依据,笔者认为现阶段Hutchinson & Waters需求分析更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在需求,同时在此基础的ESP分支也有利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职业必须的英语人才需要,依据需求分析基础设置的ESP教学应当受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足够的重视。
  
  3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T and Water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 Robinson P. ESP Today[M].Oxford: Pergamon,1991.
  3 Strevens P. 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 [A], In Tichoo M.(ed.) ESP: State of the Art[C].Singapore: 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988.
  4 Hutchinson T. Making materials working in the ESP classroom [A].ELT Documents 128: ESP in the Classroom: Practice and Evaluation[C]. British Council, 1988.71-78.
  5 Halliday, M.A.K. Corpus Studiesand Probabilistic Grammar. In Aijmer, K. and Altenberg, B. (ets), 1991.
  6 Bialystok, E. The structure of age: in search of barriers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1997(13):116-137.
  7 Hutchinson and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Winsor: NFER Publishing Company, 2002.
  8 Mackay,R. and Mounford, A. English for specifical Purposes[M].London Longman,1978.
  9 Mubby, J. Com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M].London Longman,1987.
  10 Wilkins P. National Syllabu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1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15-17.
  12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3段平.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与发展[J].国外外语教学,2000,(3):27-27.
  14李红.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和专业英语合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0,(1):17-19.
其他文献
爷yé爷ye每měi次cì笑xiào时shí都dōu露lù出chu一yì口kǒu黄huánɡ牙yá,真zhēn难nán看kàn!爸bà爸bɑ说shuō那nà是shì因yīn为wèi爷yé爷ye爱ài抽chōu烟yān,而ér且qiě抽chōu烟yān对duì爷yé爷ye的de身shēn體tǐ健jiàn康kānɡ影yǐnɡ响xiǎnɡ很hěn大dà。我wǒ该ɡāi怎zěn样yànɡ帮bānɡ爷yé爷
期刊
奥伊达的名字是他自己取的。他倒不是嫌原来的名字不好,而是因为六岁之前他一直没有固定的名字。事实上,他一出生,他的爸爸妈妈就为他给取名字这件事争得面红耳赤。爸爸热爱文学,坚持要给儿子取名“拜伦”。可妈妈说:“我才不要我儿子学那个瘸腿的英国诗人。我的儿子将来要当大明星的。我们还是叫他‘杰克逊’。”爸爸一听就火冒三丈:“不就是那阴阳怪气的美国歌星吗?多庸俗!不行,我得叫我儿子‘拜伦’!”妈妈当然不会退让
期刊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也日益凸显,这其中就包括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是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途径。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不仅促使了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也引起了教育领域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的深入使教育资源形式更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统筹协调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原来的“大锅饭”制度中,重视社会分配的公平性,组织的绩效将随之降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组织制度带来的内部人性化程度降低阻碍了组织内部系统的正常运行。追求实现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和谐社会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
期刊
氧化反应是有机合成化学和精细化工领域的重要反应之一。其中,氧气作为一种含量丰富的氧化剂,具有廉价易得、环境友好等优点,是符合绿色化学合成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想氧化剂。另一方面,聚乙二醇和壳聚糖含有独特的官能团结构,可根据需求通过交联、接枝和金属配位等手段来合成系列功能化材料,在化学合成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以壳聚糖和聚乙二醇功能化材料作为催化剂或助催化剂,以氧气为终端氧化剂,高选择性、高
近年来,噻吩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C-H官能化的研究备受关注,无论在学术领域还是工业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噻吩并吡咯,即含有噻吩和吡咯环的分子,是天然产物、有机光电材料、农药和药物重要成分的结构单元。芳基化苯并[b]噻吩显示出独特的生物活性和药学特性,不仅是许多重要药物的结构单元,而且还是高性能电子和光电设备的主要前体。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研究者对于探索噻吩并[3,2-b]吡咯及芳基化苯并[b]噻
【摘要】在中国乡土社会中,人们的生存与生活方式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他们往往依附于家族势力,并极力维护各自家族的利益。本文通过对个案的研究,探析当代中国地方社会内部的活动机制,并阐释导致家族争斗的社会历史根源及其演变过程。  【关键词】乡土社会;家族;利益;冲突  【中图号】C913【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8)10-0032-0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史
期刊
【摘要】儒学是一套以“仁爱”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其中又以“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思维方式,探求维系“人际关系和谐”的伦理机制。李真这位政坛上耀眼的新星何以堕落成特大经济犯罪分子,是因为他没有遵循儒家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儒学;人际;和谐  【中图号】D648【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8)10-0042-01    被称为“河北第一秘”的原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李
期刊
【摘要】宗教在美国社会的地位非常独特。一方面,美国是个完全建立在宗教基础上的国家;另一方面,美国从建国开始又严格地执行政教分离的政策。早期移民中很多人为了追求宗教信仰自由来到美国,美国教育的最初目的、政治和社会活动的中心都是围绕宗教展开的。为了维护自己的宗教权益,移民在北美大陆建立起自己的宗教王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各殖民地的官方宗教。但是,当美国人制定宪法,建立统一的共和制国家时,又以法律的形式明
期刊
【摘要】翻译主要是把特定语言文字的意思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上世纪60年代Nida首先提出了动态对等的概念,以此反映其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思考,而现在距等值理论的提出已经过了40余年,等值的观点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何在当今翻译过程中体现等值的观点值得思考。  【关键词】翻译,等值理论,Nida  【中图号】H315.9【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8)10-0056-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