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揭幕战”的两场关键性选举——艾奥瓦州党团会议(caucus)和新罕布什尔州初选投票(primary)均已落下帷幕。共和党方面,早就被党内“保送晋级”的现任总统特朗普分别以97%和86%的得票率赢得两场选举。民主党方面的两场初选可谓“一波三折”、状况频出,伯尼·桑德斯和“黑马”皮特·布蒂吉格表现抢眼,之前民调领先的拜登却接连受挫,最终除了淘汰掉了几位排名靠后的参选人之外,两大“风向标”州选举结果的指示作用并不明显,两场选举本应起到的快速凝聚民主党内选民共识的“顺风车”效应也没有发挥出来。“揭幕战”的选举结果暴露了民主党内部和美国政治、社会的诸多问题,也折射出民主党在2020年大选中面临的困境。
民主党失去的“开门红”
2020年美国大选是一场共和党现任总统“守擂台”的选举,最大的不确定性集中在“攻擂”的民主党一方,而民主党方面群雄并起、“山头林立”的局面加剧了不确定性,人们对拥挤不堪的党内初选赛道上谁能一马当先充满猜测。艾奥瓦州仅拥有占全美1%的选举人票,但对选举的影响力却远超过它所承载的票数。
在“揭幕战”开始前,各方对艾奥瓦州的“风向标”作用抱有很高期待。一方面,从历史经验看,艾奥瓦的选举结果对民主党方面更具参考意义,特别是2000年以来赢得了艾奥瓦州初选的民主党参选人最终都获得了党内“出线权”。另一方面,相较于新罕布什尔州的“选民直选”投票形式,艾奥瓦州“党团会议”的制度设计更能精确反映黨内民意,更有利于从众多参选人中选出“最强”的那个人。
“党团会议”形式又称“用脚投票”,各选区现场集会并设立参选人名牌若干,注册的民主党选民无须投票,而是择牌而立,若牌下选民比例低于15%则予撤牌,站在牌子前的选民需另择名牌,直至无牌可撤,期间游说与激辩交织,选民的意见得以充分反映并被不断整合。在这一过程中,投票的随意性会大幅降低,选民的“纯洁性”得以保证,共和党选民很难“掺沙子”——这是美国选举中常见的“小伎俩”,如今年2月10日特朗普在集会中号召新罕布什尔共和党选民积极参与民主党初选投票并投给“最弱的”参选人,促其“出线”,以扰乱民主党的选举议程。
此次在艾奥瓦州的选举中,民主党为了更好地反映基层选民的民意、体现选举的公平性,对选举程序作了一些小幅改革,除了公布参选人所获得的“州选举人等值”(SDE)外,还将提供“重新站队前总票数”和“最后总票数”两项数据。
就是这样一场备受关注的“揭幕战”,民主党的艾奥瓦州初选却由于“技术问题”和“程序问题”闹了“乌龙”。民主党要求选民投票配套使用的手机APP在技术和设计上存在缺陷,从州内各选区采集的三个指标自相矛盾、无法一致,从而导致了两大后果:一是选举结果“难产”且“存在不确定性”,艾奥瓦州民主党主席托瑞·普莱斯引咎辞职,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要求对选举结果再次复核,以确保数据准确无误。二是得票率和“州选举人等值”小幅领先的布蒂吉格和“重新站队前总票数”“最后总票数”小幅占优的桑德斯双双宣布赢得艾奥瓦州初选。这种结果让各方感到惊讶,初选头炮“哑火”不仅让民主党失去了一个为大选造势的好机会,也让民主党借“风向标”州结果“尽快凝聚党内民意、整合资源一致对外”的愿望落了空,还在各方注视下把自身的组织能力短板暴露出来,特朗普在推特上嘲讽道:“民主党党团会议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难,一无是处,就像他们治理国家一样”。
意外崛起的“新一代”
两大“风向标”州结果出炉之后,民主党本次选举最大的“黑马”出现了,那就是印第安纳州南本德市前市长布蒂吉格。去年4月布蒂吉格宣布参选时,没有多少人看好他,其明确的同性恋身份也给他带来不少阻力和麻烦,大家一直把关注点集中在前副总统约瑟夫·拜登、佛蒙特州联邦参议员桑德斯等“大佬”身上。然而数轮辩论过后,布蒂吉格越来越被欣赏和接受,他的支持率和筹款额逐渐走高,各方对他的期许也在不断提升。
在艾奥瓦州,布蒂吉格冲破拜登、桑德斯和马萨诸塞州女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等人的重围,以26.2%的得票拔得头筹。在新罕布什尔州,他的战绩依然出众,仅以1.2个百分点落后排名第一的桑德斯(25.7%)。而此前被党内高层看好、民调一直领先的温和派参选人拜登却在“揭幕战”中败绩连连,在艾奥瓦以15.8%的得票排名第四,在其一直深耕的新罕布什尔仅获9.3%的得票,掉到了第五位。历史上,民主党人卡特、奥巴马最初参选时都不是党内热门,都是在艾奥瓦州初选夺魁后成为“黑马”并最终胜选的。面对年仅37岁、名校毕业、阳光帅气、没有多少从政经验、性取向特殊的布蒂吉格,不少美国媒体自然联想到2008年时的奥巴马,也期待若布蒂吉格最终入主白宫,美国人民将又一次创造历史,迎来“史上最年轻的总统”“首位同性恋总统”。
布蒂吉格为何能够脱颖而出?一方面,他身上的一系列特质恰好迎合了当下美国一些民众和政客的“政治审美”。一方面,布蒂吉格政治履历相对简单,尚未被华盛顿“大染缸”污染,与特朗普和桑德斯等人相比更基层,更“接地气”,更能塑造自己作为民主党内“反建制者”的形象,对持民粹主义立场的中下层白人有吸引力。同时,他是退伍军人,在担任市长期间没有行使自己免除或暂缓兵役的合法权利,而是毅然应征奔赴阿富汗战场。与特朗普及党内大部分候选人相比,布蒂吉格更能够赢得广大军人家庭的支持。另一方面,与特朗普赤裸裸制造恐惧、大搞“负面竞选”的“现实主义作法”不同,布蒂吉格高举“自由、安全、民主”旗帜,自带“进步主义”标签和理想主义光环,始终以阳光、积极、正面形象参选,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他的政策主张与特朗普截然相反,与奥巴马时代也有很大不同,在“政治光谱”中属于拜登(坚持民主党自由主义主张)、桑德斯(民主党里的左翼)之间的“中间地带”,代表着一种变革和整合党内共识的可能性,符合当下美国“受够了特朗普”的人们的求新求变心理。 民主党选民的焦虑和愤怒也成为这位新人崛起的原动力。特朗普颠覆奥巴马的政治遗产,推动美国内外政策“右转”,加速了共和党“特朗普化”,政治影响力显著增强,在其执政前两年,共和党控制府会,两党制衡形同虚设,自由派选民面对特朗普的政策调整和民主党的无所作为普遍焦虑和愤怒,美国政治极化态势加速演进。2018年重夺众议院多数席位后,民主党虽获得制衡白宫的杠杆,但由于缺乏对2016年败选的反思和调整,民主党高层始终聚焦针对特朗普本人的各种政策操作,通过炒作“通俄门”、发起“弹劾案”等与特朗普展开拉锯战,似乎整个党团都被政治仇恨驱动,美国的政治极化达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程度。发起弹劾属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背后却是民主党高层试图“保送”拜登的小算盘,底层民众对党内高层的政治不满和失落失望持续积聚,希望能借助手中的选票进行抗议和加以改变。拜登出师不利、布蒂吉格快速崛起正是这种情绪的一种反映。
民主党的“三重困境”
目前来看,民主党自身问题重重,想要重回白宫至少面临三重困境。
一是党内整合。民主党“群龙无首”的局面仍在持续,各参选人特色鲜明但覆盖面有限,无法满足多样化的选民诉求——这些诉求包括:有能力击败特朗普、拥抱“身份政治”、迎合左翼民粹思潮、提供有效医疗改革方案、推进控枪堕胎同性婚姻议题,等等。桑德斯等极端派参选人有自己的“铁杆粉”和坚实的基本盘,但包括布蒂吉格在内的温和派拒绝“桑德斯化”, 认为其具有浓厚“民主社会主义”色彩的政策主张放很难被中间派选民接受。此次在新罕布什尔州,三位温和派参选人布蒂吉格、拜登和明尼苏达州联邦参议员埃米·克罗布彻一共获得了约53%的选票,也表明极端派并不是民主党的主流。但如果温和派不能有效整合,桑德斯很可能仅仅依靠自己的基本盘就能在四分五裂的选情中最终获得出线权,而这是民主党高层最不愿看到的情况。
二是基层动员。艾奥瓦州初选的波折表明,民主党在基层选举的组织和动员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和漏洞。与此同时,民主党选民的热情也在衰减。美国“政治家”网站提供的数据显示,此次参加艾奥瓦州初选投票的民主党选民大大低于预期,特别是参与党团会议的“首投族”比例大幅下跌,仅占1/3,遠低于2008年的60%。2018年民主党中期选举拿下国会众议院的一个关键法宝就是充分而有效的基层政治动员,但这一次,势头没能得到延续,暴露出基层组织涣散的现实,也如媒体评论的那样,表明“民主党参选人到现在还没拿出鼓舞人心的东西”。
三是后发劣势。2020年总统选举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在任总统谋求连任的优势明显。一方面,在任总统不用经历初选阶段的残酷厮杀,甚至共和党方面有七个州宣布直接跳过初选“保送”特朗普晋级。利用先发优势,特朗普早就做好了各种准备,竞选资金充足,可以躲在暗处观察民主党相互“厮杀”,根据形势变化调整竞选策略。另一方面,民主党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矛盾:初选中,往往是政策极端者容易出线,而两党对决时为了争夺中间选民,出线者又不得不调整政策,向温和路线靠拢,从而给对手留下很多可以抓住的漏洞。因此,此次初选开幕战的混乱使本已处在被动中的民主党更加被动,时间并不在民主党一边。
现在断言2020年美国大选结果仍为时尚早,但从民主党的初选状态看,桑德斯和布蒂吉格并驾齐驱,“种子选手”拜登和沃伦“不甘示弱”,亿万富豪、前纽约市长布隆伯格虎视眈眈,大笔大笔花钱做广告,等待“超级星期二”上演,一盘散沙的局面短期内难有实质性改观。共和党方面则是以逸待劳,坐山观虎斗,同时不失时机地给民主党制造各种麻烦。不利形势下,民主党要想振作起来夺回一些主动,可利用的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