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热潮下的冷思考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uedong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中国教育界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在我看来这场改革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建设自由、开放、多元、民主与法制的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所以当新课改这股清新的风拂面而来时,便有了一种特别的期待与久旱逢甘霖的惊喜。
  醴陵东富中学、攸县皇图岭中学的课堂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我们学校也不甘落后。在近两年的实践探索中。我们也提出了我们的“一三四”课改模式,在实施“一三四”教学模式时,让我们如同拨开迷雾见青天,在课改的路上越走越宽敞,当然也碰触到一些我们之前没有预知到的问题。冷静下来思考我们的课改,发现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完善。
  一、自主学习,不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怪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这都可以归咎于我们的老师没有很好的指导学生去自主预习所致,我们的教师并没有在学生的自主预习环节进行精心指导,并没有扎实的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口头上说的让学生自主,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我们曾经看过景宏中学的学案,可以说预习课与谈论课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的,老师还要进行批改,正是有了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预习,所以才有后面课堂展示学生的热烈与互动与对所学内容的深度挖掘。
  二、小组合作,不是“包揽式”的合作学习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主要是调动本组成员共同学习、解决学案中的问题。但是进行到今天我们发现小组的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变为了组长一言堂,所有的学案组长一个人做,上课发言也几乎是组长或者副组长包揽等。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三、讨论展示,不是“花架子”般的固定模式
  自我校实行课改以来,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再在课堂上展示小组答案确实让我们的课堂比过去有了成倍的效率,我也一直在践行着这种教学模式,有意识地让学生们充分讨论再展示成果,这当中也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也听了一些老师的课,平时还就这种合作讨论、课堂展示的问题进行过探讨。我们一致认为我们的课堂讨论、展示似乎已经走入了一个死胡同,我们的讨论变成了“花架子”,我们的展示变成了“千篇一律的一种固定的公式”。在具体实践中,有些教师片面理解新模式关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教学理念,片面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热闹和活跃,节节课让学生分组轮流展示,老师图个轻松,于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景象:上课后老师按照课代表分派的任务,各小组到前面展示,展示后并没有生生互动,更别说师生互动,周而复始的“上课——讨论——展示——下课”,表面上热闹,但学生们却收效甚微。
  四、集体备课,不是“过场式”的应付交差
  实行课改前,教师都要自己精心备课,写教案,都会对文本进行细读、研修,新课改实行后,很多老师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备课组长将任务分配给各位教师,各位教师只要备好自己的课,其他的就不要管了,这无疑比过去减轻了负担,可是在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拿到别人的学案,完全是照本宣讲,对答案,缺乏对学案的精心细读、研修与二度备课,这样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五、评价体系,建立一种绿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作为学校要以课改评价体系为导向,有意识地让老师把“帮助学生达标”作为教学评价的刚性要求,要探索建立一种绿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改变“唯成绩论”的观念,要让我们的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当下,还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一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学校对班级、对老师的评价体系的变化无疑将起到很大的引领,目前我们学校主要是仅仅让学生评价课堂,这会有欠全面公正,我们可以把课改中的小组考核、班级考核纳入到量化管理中去,对小组、班级、学生、教师周周有小结,月月有总结有评比有奖励,作为学校的课改督查小组也要拿出具体实际的督查方案真正起到查和督的作用,真正让我们的老师、学生行动起来。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的核心。有限的课堂内我们只能传授方法,把课本当学习的范例,而不是把课本当成学习的终极目的。我认为真正的课改那就是既要完成举一反三的任务,也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才能更多地学习、实践、体会,才能真正取得实际效果。
其他文献
“适合教育”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提供适合每一个人发展的教育。从学校的角度,就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既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主张人与社会的和谐,主张回归教育的原点培养人,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一、创设适合学生快乐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  环境是一种文化,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
【摘要】服务区域经济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动力。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逐渐显现,其影响力也逐步提升,但也存在着职能定位不准,缺乏针对性、系统性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理清在社会服务中的职能定位;制定激励机制,推进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坚持以专业服务于产业、以专业建设带动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定位;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
在平常看电视时,最烦人的就是频繁插播广告。其实,我们从大语文学习角度看,广告其实是我们生活语文的重要优质资源。  从历史的角度看,广告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通过一定的媒介宣传商品,以促进销售的舆论手段。它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可以说,有商品交换就有广告,古时有“鼓刀扬声”、“箫管备举”的口头广告。有“水村山廊洒旗风”的实物广告等等。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及审美需求的增强,广告事业发展势头
【摘要】在对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运维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探讨该专业新入职员工岗位要求。以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为主线,从培训体系的定位、培训实施的理念、策略、培训结构设计、培训体系评价等方面研究专业培训体系的构建,提出增强培训效果的措施。  【关键词】岗位需求;技术发展;配网自动化运维;培训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3-005
人类进入21世纪,社会的发展大大加快,日趋激烈的竞争也日益突显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此,人们的心理也在无时无刻地接受着考验。优胜劣汰,这是竞争的必然。对于强者来说,跌倒了,再爬起来;而对于弱小者一类,他们存在着自卑心理,一旦跌倒,就难以再站起来。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作为教师,不得不重视学生的自卑心理。  学生在小学中高年级,自卑心理就逐渐形成。那么,什么是自卑?所谓自卑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认为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危及孩子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的提高,有利于社会治安安全稳定。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  1、家庭方面。首先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或者其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是儿女的成长摇篮,家长的言传身具有示范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血缘关系更易于孩子听从认同。但过去家庭的协同作用未有效发挥,家校对立的一面常被放大,学校的举措得不到家长理解,家长的行为也难被教师认同,学生出了问题相互指责,家校联动机制难以建立,学校教育独木难支,自然“5 2=0”。要改变这种状况,特别是今天要打造平安和谐校园,更需要家校联动,积极沟通,相互理解、齐抓共管,共担责任
大家知道:凡有学习,必有正负迁移。由于知识的负迁移,致使学生在解题中常出现多种的错误,使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急躁、埋怨的情绪。我想仅仅只有着急埋怨未必能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从教育心理学原理来讲,一般负迁移是暂时性的。只要我们针对
张俊杰(1944.11-),男,中共党员,2011陕西省道德模范,陕西南郑籍江苏教育研究学者,1963年从事教育工作,辗转陕西、新疆、江苏,就读中文专业并取得政治本科学历,北师大“教育与经济管理”研究生进修,历任中学教师、教导主任、校长、教师培训班主任、扬州石化教培中心主任等。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在江苏油田高级技校(江苏石油学校、江苏油田技师学院)组织“向导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提倡“
引言  迁移一词来自心理学,指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技能、方法等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由于第二语言习得是在第一语言习得基础上进行的,同样会受到迁移规律的影响。因而迁移规律在语言教学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外语教学中,其应用更是随处可见,被称为语言迁移,即学生在用外语进行交际时,试图借助于母语的语音、结构、语义或文化来表达思想而产生的迁移现象。迁移按其作用有正负之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