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中国教育界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在我看来这场改革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建设自由、开放、多元、民主与法制的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所以当新课改这股清新的风拂面而来时,便有了一种特别的期待与久旱逢甘霖的惊喜。
醴陵东富中学、攸县皇图岭中学的课堂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我们学校也不甘落后。在近两年的实践探索中。我们也提出了我们的“一三四”课改模式,在实施“一三四”教学模式时,让我们如同拨开迷雾见青天,在课改的路上越走越宽敞,当然也碰触到一些我们之前没有预知到的问题。冷静下来思考我们的课改,发现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完善。
一、自主学习,不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怪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这都可以归咎于我们的老师没有很好的指导学生去自主预习所致,我们的教师并没有在学生的自主预习环节进行精心指导,并没有扎实的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口头上说的让学生自主,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我们曾经看过景宏中学的学案,可以说预习课与谈论课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的,老师还要进行批改,正是有了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预习,所以才有后面课堂展示学生的热烈与互动与对所学内容的深度挖掘。
二、小组合作,不是“包揽式”的合作学习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主要是调动本组成员共同学习、解决学案中的问题。但是进行到今天我们发现小组的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变为了组长一言堂,所有的学案组长一个人做,上课发言也几乎是组长或者副组长包揽等。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三、讨论展示,不是“花架子”般的固定模式
自我校实行课改以来,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再在课堂上展示小组答案确实让我们的课堂比过去有了成倍的效率,我也一直在践行着这种教学模式,有意识地让学生们充分讨论再展示成果,这当中也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也听了一些老师的课,平时还就这种合作讨论、课堂展示的问题进行过探讨。我们一致认为我们的课堂讨论、展示似乎已经走入了一个死胡同,我们的讨论变成了“花架子”,我们的展示变成了“千篇一律的一种固定的公式”。在具体实践中,有些教师片面理解新模式关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教学理念,片面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热闹和活跃,节节课让学生分组轮流展示,老师图个轻松,于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景象:上课后老师按照课代表分派的任务,各小组到前面展示,展示后并没有生生互动,更别说师生互动,周而复始的“上课——讨论——展示——下课”,表面上热闹,但学生们却收效甚微。
四、集体备课,不是“过场式”的应付交差
实行课改前,教师都要自己精心备课,写教案,都会对文本进行细读、研修,新课改实行后,很多老师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备课组长将任务分配给各位教师,各位教师只要备好自己的课,其他的就不要管了,这无疑比过去减轻了负担,可是在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拿到别人的学案,完全是照本宣讲,对答案,缺乏对学案的精心细读、研修与二度备课,这样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五、评价体系,建立一种绿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作为学校要以课改评价体系为导向,有意识地让老师把“帮助学生达标”作为教学评价的刚性要求,要探索建立一种绿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改变“唯成绩论”的观念,要让我们的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当下,还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一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学校对班级、对老师的评价体系的变化无疑将起到很大的引领,目前我们学校主要是仅仅让学生评价课堂,这会有欠全面公正,我们可以把课改中的小组考核、班级考核纳入到量化管理中去,对小组、班级、学生、教师周周有小结,月月有总结有评比有奖励,作为学校的课改督查小组也要拿出具体实际的督查方案真正起到查和督的作用,真正让我们的老师、学生行动起来。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的核心。有限的课堂内我们只能传授方法,把课本当学习的范例,而不是把课本当成学习的终极目的。我认为真正的课改那就是既要完成举一反三的任务,也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才能更多地学习、实践、体会,才能真正取得实际效果。
醴陵东富中学、攸县皇图岭中学的课堂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我们学校也不甘落后。在近两年的实践探索中。我们也提出了我们的“一三四”课改模式,在实施“一三四”教学模式时,让我们如同拨开迷雾见青天,在课改的路上越走越宽敞,当然也碰触到一些我们之前没有预知到的问题。冷静下来思考我们的课改,发现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完善。
一、自主学习,不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怪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这都可以归咎于我们的老师没有很好的指导学生去自主预习所致,我们的教师并没有在学生的自主预习环节进行精心指导,并没有扎实的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口头上说的让学生自主,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我们曾经看过景宏中学的学案,可以说预习课与谈论课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的,老师还要进行批改,正是有了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预习,所以才有后面课堂展示学生的热烈与互动与对所学内容的深度挖掘。
二、小组合作,不是“包揽式”的合作学习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主要是调动本组成员共同学习、解决学案中的问题。但是进行到今天我们发现小组的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变为了组长一言堂,所有的学案组长一个人做,上课发言也几乎是组长或者副组长包揽等。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三、讨论展示,不是“花架子”般的固定模式
自我校实行课改以来,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再在课堂上展示小组答案确实让我们的课堂比过去有了成倍的效率,我也一直在践行着这种教学模式,有意识地让学生们充分讨论再展示成果,这当中也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也听了一些老师的课,平时还就这种合作讨论、课堂展示的问题进行过探讨。我们一致认为我们的课堂讨论、展示似乎已经走入了一个死胡同,我们的讨论变成了“花架子”,我们的展示变成了“千篇一律的一种固定的公式”。在具体实践中,有些教师片面理解新模式关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教学理念,片面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热闹和活跃,节节课让学生分组轮流展示,老师图个轻松,于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景象:上课后老师按照课代表分派的任务,各小组到前面展示,展示后并没有生生互动,更别说师生互动,周而复始的“上课——讨论——展示——下课”,表面上热闹,但学生们却收效甚微。
四、集体备课,不是“过场式”的应付交差
实行课改前,教师都要自己精心备课,写教案,都会对文本进行细读、研修,新课改实行后,很多老师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备课组长将任务分配给各位教师,各位教师只要备好自己的课,其他的就不要管了,这无疑比过去减轻了负担,可是在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拿到别人的学案,完全是照本宣讲,对答案,缺乏对学案的精心细读、研修与二度备课,这样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五、评价体系,建立一种绿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作为学校要以课改评价体系为导向,有意识地让老师把“帮助学生达标”作为教学评价的刚性要求,要探索建立一种绿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改变“唯成绩论”的观念,要让我们的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当下,还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一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学校对班级、对老师的评价体系的变化无疑将起到很大的引领,目前我们学校主要是仅仅让学生评价课堂,这会有欠全面公正,我们可以把课改中的小组考核、班级考核纳入到量化管理中去,对小组、班级、学生、教师周周有小结,月月有总结有评比有奖励,作为学校的课改督查小组也要拿出具体实际的督查方案真正起到查和督的作用,真正让我们的老师、学生行动起来。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的核心。有限的课堂内我们只能传授方法,把课本当学习的范例,而不是把课本当成学习的终极目的。我认为真正的课改那就是既要完成举一反三的任务,也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才能更多地学习、实践、体会,才能真正取得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