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数量巨大的极富表现力的典故、语汇、辞章。白话基本源自文言,文言与白话的关系是母与子、本与末的关系。因此,文言文教育应该是母语教育,特别应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让文言文教学焕发新的光彩?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目标要求我们把“形成传统文化底蕴”确定为学习文言文的价值追求,把 “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养”作为出发点和根本归宿,树立正确的中学文言文教学基本理念:首先,改“字词”教学为“文”的阅读教学;其次,重视学习主体的参与和创造意识。
为实践新课标精神,在文言文教学的具体模式上我也做了积极而有意义的几点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导语设计可以从题目入手,可以从文章的主要人物入手,还可以从体裁入手……巧妙的导入往往能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景与氛围,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因文而异地做好字、词、句的落实
文言词汇重在积累,释词、译句这些基本能力仍应该是我们课堂的主要训练点。在释词、译句的过程指导中,老师应想方设法避免让学生机械地识记,避免学生的所学与现实脱节。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
在指导学生读文言文之前,我们先要树立一个观念: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能割断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很多古代汉语常用词的词义、句子的结构方式,不仅古今没有多少变化,而且还常常出现在现代汉语里,如一些成语:明察秋毫、豁然开朗等。所以古文的释词我们应多设计一些“古今贯串”题目。比如教学《陈太丘与友期》中我就要求学生先巩固住古汉语“太丘舍去”、“入门不顾”、”“期日中”中“舍”、“顾”、“期”的字义,再用这种字义解释我们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语“锲(雕刻)而不舍”、 “瞻(看)前顾后”、“不期而遇”;或是让学生自己搜集积累含有这种字义的词语,举一反三,既让学生在贯通运用中加深了对字义的认识又能切实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古文很有用,古文的学习是活的、必要的,而非死的、无用的。
对于一些浅近的文言文,老师应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自求理解,老师只在关键处作些指导、点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终达到自学课外浅易文言文的目标。
三、实施“诵读”策略,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道出了“读书”的真谛。课堂上应施行多种朗读训练,比如教师范读、组与组竞读,生与生比读、分角色朗读、范诵跟读……来有效激发学生读的兴趣,真正帮助学生培养文言语感。需注意的是,朗读时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是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还是读出语气、读出语势?是在读中粗知大意、掌握思路,还是在读中体味情感、感悟意境?……这些要求都要具体给学生以明确的导向。
四、文言文的品评与鉴赏
入选我们教材的文言文都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我们的教学如果仅仅从字、词、句上作些肢解式的诠释,把文质兼美的课文整体割裂成支离破碎的古汉语知识,那还叫语文课吗?因此,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从语言、人物形象、情感等方面作适当的鉴赏、评析,让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理应成为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培养学生鉴赏文言文能力,台湾学者陈龙安提出了创造性发问技巧“十字口诀”:假、列、比、替、除、可、想、组、六、类。即“假如的问题”、“列举的问题”、“比较的问题”、“替代的问题”、“革除的问题”、“可能的问题”、“想象的问题”、“组合的问题”、“类推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
五、 个性化写作
个性化写作是用现代的语言,把文言文的意境嫁接到我们所熟知的现实中,把文言文与现代文有机地连接,实现其生命的转化,让学生发觉自己的缺失,从而有目的地探究和学习文言文。比如教学《孙权劝学》中孙权的“善劝”,我就要求学生针对部分学生厌学的现状写一篇“劝学文”, 将个性化写作与文言文教学有机结合了起来 。
六、重视迁移拓展
于漪老师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这种“粘力”就是牢牢吸引学生的魅力。在学生被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粘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思维扩展开来,适当的增加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相似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让学生扩大阅读量,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复习了已学知识。
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在文言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坚持“两手抓”的策略,在落实文言字、词能力的基础上,切实地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蕴藏的美,让学生去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文言文之所以能流传千古的独特魅力,切实落实新课标的理念。相信通过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努力、改革、创新、升华,文言文教学的春天必将到来!
(山东省胶州市第29中学)
如何让文言文教学焕发新的光彩?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目标要求我们把“形成传统文化底蕴”确定为学习文言文的价值追求,把 “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养”作为出发点和根本归宿,树立正确的中学文言文教学基本理念:首先,改“字词”教学为“文”的阅读教学;其次,重视学习主体的参与和创造意识。
为实践新课标精神,在文言文教学的具体模式上我也做了积极而有意义的几点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导语设计可以从题目入手,可以从文章的主要人物入手,还可以从体裁入手……巧妙的导入往往能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景与氛围,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因文而异地做好字、词、句的落实
文言词汇重在积累,释词、译句这些基本能力仍应该是我们课堂的主要训练点。在释词、译句的过程指导中,老师应想方设法避免让学生机械地识记,避免学生的所学与现实脱节。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
在指导学生读文言文之前,我们先要树立一个观念: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能割断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很多古代汉语常用词的词义、句子的结构方式,不仅古今没有多少变化,而且还常常出现在现代汉语里,如一些成语:明察秋毫、豁然开朗等。所以古文的释词我们应多设计一些“古今贯串”题目。比如教学《陈太丘与友期》中我就要求学生先巩固住古汉语“太丘舍去”、“入门不顾”、”“期日中”中“舍”、“顾”、“期”的字义,再用这种字义解释我们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语“锲(雕刻)而不舍”、 “瞻(看)前顾后”、“不期而遇”;或是让学生自己搜集积累含有这种字义的词语,举一反三,既让学生在贯通运用中加深了对字义的认识又能切实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古文很有用,古文的学习是活的、必要的,而非死的、无用的。
对于一些浅近的文言文,老师应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自求理解,老师只在关键处作些指导、点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终达到自学课外浅易文言文的目标。
三、实施“诵读”策略,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道出了“读书”的真谛。课堂上应施行多种朗读训练,比如教师范读、组与组竞读,生与生比读、分角色朗读、范诵跟读……来有效激发学生读的兴趣,真正帮助学生培养文言语感。需注意的是,朗读时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是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还是读出语气、读出语势?是在读中粗知大意、掌握思路,还是在读中体味情感、感悟意境?……这些要求都要具体给学生以明确的导向。
四、文言文的品评与鉴赏
入选我们教材的文言文都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我们的教学如果仅仅从字、词、句上作些肢解式的诠释,把文质兼美的课文整体割裂成支离破碎的古汉语知识,那还叫语文课吗?因此,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从语言、人物形象、情感等方面作适当的鉴赏、评析,让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理应成为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培养学生鉴赏文言文能力,台湾学者陈龙安提出了创造性发问技巧“十字口诀”:假、列、比、替、除、可、想、组、六、类。即“假如的问题”、“列举的问题”、“比较的问题”、“替代的问题”、“革除的问题”、“可能的问题”、“想象的问题”、“组合的问题”、“类推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
五、 个性化写作
个性化写作是用现代的语言,把文言文的意境嫁接到我们所熟知的现实中,把文言文与现代文有机地连接,实现其生命的转化,让学生发觉自己的缺失,从而有目的地探究和学习文言文。比如教学《孙权劝学》中孙权的“善劝”,我就要求学生针对部分学生厌学的现状写一篇“劝学文”, 将个性化写作与文言文教学有机结合了起来 。
六、重视迁移拓展
于漪老师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这种“粘力”就是牢牢吸引学生的魅力。在学生被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粘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思维扩展开来,适当的增加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相似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让学生扩大阅读量,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复习了已学知识。
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在文言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坚持“两手抓”的策略,在落实文言字、词能力的基础上,切实地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蕴藏的美,让学生去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文言文之所以能流传千古的独特魅力,切实落实新课标的理念。相信通过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努力、改革、创新、升华,文言文教学的春天必将到来!
(山东省胶州市第29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