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教学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guoqiangs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数学应用题教学中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就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正确运用已掌握的要领进行确切的判断,有层次地进行分析推理和有根据地进行论证等一系列合乎逻辑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思维过程是确定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分析,是确定论证有据的逻辑思维方法。并做到前后一贯而不矛盾的思维。
  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要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合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限于年龄特点和生理关系,逻辑推理还未十分严谨。因此在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中必须经过教师反复示范,引导学生模拟、逐步地通过不断解答应用题的训练初步掌握形成逻辑思维的方法,也就是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形式,使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比较
  比较是区分客观事物异同的逻辑方法之一,是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事物基础。应用题教学中不论是数的多少,还是形的大小,量的长短等都要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对照,才会形成要领,比较是思维的基础,是抽象概括的前提。
  比较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三个问题:
  (1)两个比较的要领规律,必须是互相联系的,如:“求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它们之间具有相互联系和辨证关系,如果拿正方形和小数就不可能比较了。
  (2)两个比较的要领或规律要有共同的可靠的比较基础。例如:要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须化为同分母分数再进行比较。
  (3)比较时必须抓住本质进行比较。例如:讲解分数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时,都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进行比较。
  2、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把整体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综合是把各个有关联的部分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分析和综合是形式逻辑中两种基本而又是最重要的思维方法,这两种方法是互相联系的。
  例如:电视机厂计划今年生产彩色电视机60000台,由于实行超产奖励,结果提前2 个月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平均每月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台?
  按分析思维顺序从问题出发,提出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数量关系,去找寻有关的条件及其数量,按综合法思维顺序是从应用题的己知条件出发,从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步步去求得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列出分步式:
  (1)实际生产月数:12 — 2 = 10(月)
  (2)原计划每月生产多少台:60000÷ 12 = 5000(台)
  (3)实际每月生产多少台:60000÷10 = 6000(台)
  (4)实际每月比计划多生产多少台:6000一5000 = 1000(台)
  综合式:60000÷(12一2)一60000÷12
  =60000÷10一60000 ÷12
  =6000一5000
  = 1000(台)
  可见,分析和综合是两种互逆的思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在解答一般复合应用题时,分析和综合两种思维方法不是对立和分割的,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运用的。在学生初学复合应用题时,更应两者兼顾,启发引导。
  3、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把客观事物许多属性中排除其偶然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取出它本质的属性,以便形成鲜明的概念和规律。概括是把同一类事物具有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结合起来的叙述。数学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定律、公式等都是通过文字、数字、符号等进行抽象概括出来的结果。
  例如:解答一定数量的复合应用题以后,我们就引导学生作出如下的概括。解答应用题的步骤:(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3)确定解答的顺序和运算的方法;(4)列出算式进行计算;(5)检查、验算,并写出答案。抽象和概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是结合在一起运用的。只有教会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做抽象概括的叙述,学生才会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用法则指导计算。
  4、判断与推理
  判断是运用概念对客观事物的现象或属性作出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是人们对事物之间联系的一种认识。在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对应用题中数量关系与问题要求决定运算方法,对解答应用题中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决定它对不对等思维过程都是判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定义、性质、法则、公式等都是判断的思维形式。
  推理是从已有的判断作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在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中,常用的推理形式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
  5、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借助语言进行思维,人们的思维又通过语言来表达。数学的语言准确、简练、清晰、流畅、条理完整。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数学语言的结构逻辑性、完整性与教师的示范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以身作则,让学生能模仿和遵循,逐步养成习惯。
  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注意的一些问题
  1、应用题教学要通过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
  不论题目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在解答的过程中都必须以有关的基础知识作为依据,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作出正确的解答。
  2、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判断、推理。
  3、指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和进行实践性获得,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所掌握的概念和法则等知识,必须通过联系实际以加深认识,特别通过实践,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更易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教育,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髓,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其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独运的章法。都足以垂范后世,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尤其是选入课本的作品,蕴涵丰富,启人深思。然而,文言文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字词落实,逐句翻译,语法分析,一通串讲,把学生刚刚萌发的一点兴趣给磨平了。有的名曰按课程标准“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施教,却简单的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培养实践  文字语言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那文字语言训练的重点是什么呢?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
期刊
【摘 要】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  【关键词】心灵;智慧;塑造;人格;健康  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学与教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的支撑,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
期刊
【摘 要】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综合实践活动仍受制于课堂教学模式;由于人文环境和条件限制,活动进展缓慢,收获也很有限;综合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学生欢迎。让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生,富有活力的课程在农村得以实施,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在课堂做好活动兴趣的激发和活动方法的指导;开发家庭资源,寻求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现状;两方面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它既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轰轰烈烈地开展,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遭到反对,我们的高中物理教学也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目标将完整地贯彻三维目标体系,改变满堂灌的形式。本文笔者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新课改;综合能力;质疑能力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在长期的物理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学好物理的根本途径在于培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离不开文化的大繁荣,而文化的大繁荣又离不开教育的大繁荣;教育的大繁荣则主要是以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深入发展为载体的,而艺术教育又是素质教育中一个极具特色、极富魅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如何处理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繁荣昌盛有着深远的影响。当然,探讨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也就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了。  【关键词】艺术教育;素质教育;关系  党的十八大要
期刊
【摘 要】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信息传递大多是教师的单向灌输,学生在自身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解答来引导自己的思维、注意力和解决方法等;教师包揽了许多本可以由学生主持和负责的活动。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很少去探讨知识的前因后果,更不会自主地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有价值的资源。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教学  1、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一
期刊
【摘 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热点问题,也是新课改的主要内容之一。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作主,通过自身的活动,自主探索来获取知识,掌握学法的一种学习行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是学科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目标。笔者在本文中就此做探讨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数学课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写字教学中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在小学写字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在学习语文中讲究潜移默化,教师的引导示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和训练,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