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学语感的培养实践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4444w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培养实践
  文字语言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那文字语言训练的重点是什么呢?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另一位教学大家吕淑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语感训练之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其实是毋庸赘述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学中如何操作,行之有效,学生乐学、愿学。语感训练,一直都是我的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实践与探索中,我将语感培养归纳为四个字“诵、读、品、用”,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
  一、诵
  诵,包括背诵与朗诵。
  首先是背诵。要学好语文,没有经典诗文的积累,纯是空话。语感的培养,更需要学生脑海装经典诗文在里面。现在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很多人都意识到这一点。给孩子安排了很多的背诵任务:多久背一首古诗,多久背完三字经,多久背完弟子规。计划很好,目标也明确,关键就在于落实。我的做法是,不把背诵当做生硬的学习任务,随时随地渗透在课余学习以外的任何场地、任何时间里。课间,上下学路上,吃完饭散步,一有空隙,老师问学生,家长问孩子,学生问学生:“白日依山尽”,下一句?马上回答:“黄河入海流。”持之以恒,一学期下来,诗歌可以背几十首,三字经、弟子规什么也都可以在半学期到一学期之间背完一部。几年下来,到小学毕业,学生装一肚子的经典诗文,语感还能差到哪里去?然后是朗诵。朗诵包括脱稿的诵读也包括就着课文的朗读。然而,不管是哪一种,我都要求学生一定要放慢语速,在理解的基础上,带着想像和联想去读。很多小学生可以把一篇课文从头到尾的背下来,可是随便从中抽一句叫他往下背,他只能站着干瞪眼。这说明他们的背诵完全是机械的死记硬背。这样的背诵朗读,背得再多,和我们的语感培养没有半点作用。出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这样的朗诵才是有意义的,才能不断的训练出语感。
  二、读
  读,主要指的是阅读。
  语文学习,离开了大量的阅读,谈什么教学任务、教学质量都是空谈。语感训练更离不开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因为认识到大量阅读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标准》都明确规定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曾试过用许多手段来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意义的手段就是扩大我们的阅读范围。”“书要苦读,不读不能得其要旨,不读不能知其意味,不读不能领略言语美。”语感训练正是体现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得其要旨”“知其意味”“领略言语美”。
  为了给学生创造阅读的环境和氛围,我设立“读书角”,要求学生每一周写一篇简短的读书笔记:“我读了什么书”,“我在哪里感受到了美(思想、语言、技法等)”,“我模仿了一段话”。每星期一抽调三五个同学按照这三个板块介绍自己的读书笔记。通过这样的阅读交流,往往在半个学期到一学期,学生的阅读质量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品
  品即品味。大量的阅读是潜移默化的,是感性的积累。品味是条分理析,是理性的训练提高。好的语感,还需要理性的分析、综合、归纳,把阅读材料中的感悟提升到理性的思考。“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语感训练只有大量阅读的感性体悟和字斟句酌、咬文嚼字的理性品读统一起来,才能事半功倍地收到应有的效果。阅读品味的具体方法非常之多,有比较品味法,有浮想联翩法,有入境体味法,等等,关键在于不同文章、不同品味手段的灵活运用。
  四、用
  用,就是运用。
  在大量背诵、大量阅读、大量品味中,学生的语感不断得以增强。然而所有的知识,要真正的变成自己的东西,关键只在一个“用”字。这个“用”字体现在阅读教学中用语感去体悟文章,更体现在写作中用语感加强文章的美感。写作对语感的培养,作用和效果尤其明显。语感不强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是干干巴巴。他们不知道在哪里需要具体一点,在哪里需要生动一点,在哪里需要形象一点。一件事,两三句话讲完就无话可说了。语感强烈、敏锐的学生,他们笔下的人、事、物具体鲜明、形象生动。
  写作,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是语感培养的最佳手段。学生要表达一句话,他要揣摩我用哪个词更能表现我心中的想法,用什么句式或语气更能完成作文的意图。就在这反复比较和推敲中,语感参与其中并得以不断训练和增强。为了能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语感,除了两周一次的大作文,我要求学生最好每天记日记。这日记不需要长篇累牍,只要求把一天最值得写的、最精彩的内容用一两句话写下来就可以,关键是每篇日记都要用上学过的一种修辞或其他表现手法。日积月累,每天一两句话,几年下来,学生的作文能力和语感能力是不可估量的。
  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感培养好了,我们的语文老师会发现,我们在课堂上讲课,一个词语的修正,一个语气的调整,甚至一个眼神的变化,学生都能心领神会,快速地作出反应。语感培养好了,语文老师会发现,语文课堂是如此的轻松、幸福。
其他文献
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这种“渔”在语文自读课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语文自读课的地位及作用  初中语文课本里有很多标有*号的自读课文,教师可以用一课时完成。这些课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自读课文在初中
期刊
儿童少年时期是语言学习和形成的最佳时期,中小学是少年儿童集中学习的场所,也是教育工作者推广普通话的主阵地,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彰显普通话的“四美”。  一.语音上的谐音美。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课堂语言必须运用普通话,不管讲述还是朗读,都要吐字清晰,韵律和谐,抑扬顿挫,并能根据课文内容,有效地调节课堂语言,体现不同的音调、音量和情感色彩,使之音色优美、圆润和谐,娓娓动听,富有美感,使学生觉得有趣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初中三年时间里对知识的一个系统的完善、深化的总结概括,也是知识提升,成绩提高的一个关键的环节。  【关键词】数学;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初中三年时间里对知识的一个系统的完善、深化的总结概括,也是知识提升,成绩提高的一个关键的环节。通过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巩固与消化,形成基本的技能提高,解题技巧,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解决
期刊
初三数学分为代数、几何两个部分。代数内容有一元二次方程、函数及其图象,统计初步三章;几何内容有解直角三角形和圆两章。初三数学的学习,是以前两年数学学习为基础的,是对已学知识的加深、拓宽、综合与延续,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目前,中考复习已经进入关键阶段,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重视:  (一)狠抓“双基”训练。  “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是指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公式
期刊
【摘 要】农村中学生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胆怯、害怕心理比较突出。这是长期处于封闭的语言环境里造成的,学生基础差,不愿开口,自卑,不利于他们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是我们农村英语教师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以趣导入,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成功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
期刊
【摘 要】语境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只有在语境中言语的交际才有可释性。本文运用语境理论,结合实例探讨在英语教学中语境教学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境教学  语境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运用语言时的具体环境,可以指文章的上下文和口语表达中的前言后语,还可以指交流过程中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多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话题、谈话者的身份
期刊
【摘 要】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又来源于生活,因此可以说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生物知识中,尤其可以这样说。因为生物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一点。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如何将生物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活;联系  知识来源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就告诉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效地将二者之间的关系理清楚
期刊
【摘 要】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多年来,诸多教育者在科学的殿堂中不断研究探索和改革。体育教育是科学领域中一部分,同样也是在寻找改革的途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扩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加强自我锻炼意识、培养自我锻炼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研究和实践势在必行。  【关键词】体育教学;自我锻炼;能力培养  自我鍛炼能力是指“以我为主”的自学、自练、自评、自控的体育锻炼能力。是对学生
期刊
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任何一种语言的形成都是从说开始的,因此,在学语言的时候也应该从语言的音开始学,而音则是通过说和听来实现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听力考查成了“焦点”,既是高考的热点,也是中考必考题型之一;然而却是农村学生的一大薄弱环节,很多学生能在笔试中往往能考出优异的成绩,却在听力测试中不能如愿以偿;不仅国内
期刊
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髓,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其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独运的章法。都足以垂范后世,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尤其是选入课本的作品,蕴涵丰富,启人深思。然而,文言文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字词落实,逐句翻译,语法分析,一通串讲,把学生刚刚萌发的一点兴趣给磨平了。有的名曰按课程标准“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施教,却简单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