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字之书——始于斯终于斯

来源 :中学生天地(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zi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人生要读三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固然有其道理,但如果就此认为这三者乃并驾齐驱的关系,甚至将读无字之书、心灵之书凌驾于读有字之书之上,那就大错特错了!读有字之书不仅是读无字之书、心灵之书的基础与前提,更是后两者的终极归宿!是 Some people say that life wants to read the three major books: the book of words, the book of no words, the book of the soul. It is true, however, that it would be totally mistaken to think that these three are in unison with each other and even read the book of no word, the book of the mind over the book of the word, The book is not only to read the book without words, the basis and premise of the book of the mind, but also the ultimate destination of the latter two!
其他文献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言:“如果天堂存在的话,那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人立于世,世界就是一本大书。诚如材料中作家所言,人生三本大书是为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与心灵之書。但我认为,这三者并非并列。作为新时代的读“书”人,应当将心灵融入“有字”与“无字”中。  有字之书,是文化的积累的传承。中国古代造纸与印刷二术并存,为后世留下了不竭的典籍资源。步入现代社会,网络媒介下的书应运而生。无论是平板上的电子书还是电
期刊
有位作家说,人生需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我很认同。人生之路漫漫,婴儿时期,我们是一张白纸,故需要“有字之书”来充实我们的内心、丰富知识、开拓眼界;到了青年时代,我们对世界已有了自己的看法,也经历了很多世事变幻,故需要“无字之书”来触发我们,使我们自我反思;在历经沧桑之后,我们更需回归自己的心灵,阅读“心灵之书”来给予升华。  “有字之书”,顾名
期刊
荀子说:“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意思是:懂得许多道理却不付诸实践,即使知识丰厚,也会遇到困厄。虽然战国时期根本还没有“大学”呢,但这种强调知行合一的观点,却极适用于现在的大学。  我就读的是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量大,难度高,除了课表上的专业课,另有大量隐形的实验课,它们“盘踞”了课程表“半壁江山”。周一连续上满13节课;周二连夜赶写实验报告;周三复习课上所学内容;周四改进设计方案,忙碌到深夜…
期刊
有位作家說,人要讀三本大书:有字、无字和心灵之书。诚然,三本书都很重要,但我认为,心灵之书最重要。  德国制造曾是屈辱的代表,然而在德国人痛定思痛后,最终将德国制造变成品质的象征。德国菲士乐生产的锅,用一百年都不会坏。有人问他们:“人家日本人的锅,用十年就要换,你们为什么不做得差一点呢?”他们却说:“我们的锅品质好,有口皆碑,人人都来买,世界还有那么多市场等着,为什么要那样做呢?”  现在的中国,
期刊
书,它如同条条小溪最终汇入大海;它如同片片叶子最终聚于树冠;它如同朵朵白云最终悬挂碧空。它们都是慢慢积累才形成的美丽景观,像一个个字积累起来成为的百科全书。  人必须读书,目的是学知识。有字的那是书,无字的是教育。学到最后还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那才是心灵的书。  鲁迅读书写作,心里有一字——国。  学医救不了中国,改行成作家的鲁迅决定通过写作来救中国。他学习外国文化,大胆地改革中国传统的文化,
期刊
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到达时,爷爷看着通知书上的“农学”两字,抱怨:“我们都摆脱农民身份了,怎么孙女又要去种地?”  “我喜欢呀!”我从爷爷手中抽出那张红色的纸,转身笑嘻嘻地看了一遍又一遍。  我是女生,出生在城市,上大学之前,对农田知之甚少。但我从小就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植物种植的浓厚兴趣,让我对学习农学相关知识埋下了渴求的种子。  进入专业学习后,每个班分配到一块地,全班同学一起规划种植蔬菜瓜果
期刊
有字之书以书为载体传承知识,无字之书以生活为土壤积累经验,心灵之书观照精神成长,重在修缮德行。人生能尽读三书固然可喜,然眼不可观两路,三书未必能够并读,迫不得已,何者为先,何者为重?  无字之书是生存所需,应当前置。仓颉造字之前,人类已有刀耕火种。无论采集抑或狩猎,只有总结经验才能提高生产效率。由此可见读无字之书是生存所需。现今看来,搬砖也罢,码字也好,总得先谋得生存。《诗经》之前,民歌不辍,靠的
期刊
高考的严肃性总让人觉得有点害怕,我们认为一纸录取通知书就会决定自己的前程。直到进了校园,许多人纷纷念叨起“我实在是不适合这个专业”“唉,太枯燥了,我当时不应该报这个系的”……闪闪发光的少年逐渐“学会了与生活互相妥协”,困囿于安全圈内,忘却年少时的梦想。  但其实在大学,你还有机会选择。这个机会叫作:“转专业”。而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从法学到建筑学,一个多么巨大的跳跃。  设定方向,导航线路,
期刊
读书何为?黑塞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我以为,读好“有字之书”,读懂“无字之书”,读进“心灵之书”,才能真正“悄悄成为你自己”。这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阶梯式关系,仿佛是王国维的三重境界,需要不断进阶。  有字之书,自然是客观存在于世间的各类有益书籍。莎士比亚说:“书籍对于我,比王位更为宝贵。”唯有广博涉猎各种于我们有益的“有字之书”,才能获得渊博的学识,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