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少数民族地区整体经济欠发达,但普遍存在生态优势,旅游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本文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为例,介绍了当地旅游精准扶贫的发展历程和模式,并指出了其借鉴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恭城模式
1.引言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整体经济实力不强,人均收入水平偏低,很多地区仍未脱贫,因此需要实施精准扶贫,即提高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而不是进行短期的“输血”。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特点是地理位置偏僻,城市和工业的辐射效应弱、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相对发达地区普遍具有明显的生态优势。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红利”,即大力发展旅游业来实现旅游精准扶贫。
2.旅游精准扶贫
2.1旅游精准扶贫的定义
旅游精准扶贫是指在有效识别旅游扶贫条件、项目以及目标人群的基础上,深入的分析旅游扶贫目标对象,开展旅游扶贫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其特点和需要,确定帮扶内容、明确帮扶主体、制定帮扶措施,以改善旅游扶贫开发条件,提高旅游扶贫参与能力和质量,从而实现旅游精准扶贫的目标。
2.2旅游精准扶贫的意义
中国俗语“酒香不怕巷子深”背后所蕴含的经济学原理是,具有好的品质的产品不用担心卖不出去,但所蕴含的前提条件是,“好酒”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虽然区位不占优势,但产品的竞争力可以弥补区位不足。民族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就是一种“藏在深巷的好酒”,想让产品具有竞争力,需要建立旅游产业,拥有自己的“品牌”。殖产兴业是扶贫工作的重要基石,一个地区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建立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该地的贫困问题才能永久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根据自身的生态优势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那么该地区才具备“造血功能”,才不会走“等靠要”的输血式扶贫老路。总而言之,发展旅游业是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现实选择和可行路径,实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3.旅游精准扶贫的实例——恭城模式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在改革开放以后,从一个国家重点贫困县建成了全国生态农业模范县。原因在于该县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探索出一条以农民创业带动生态农业建设,进而推动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共同发展之路,即“恭城模式”,对全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3.1恭城模式的发展历程
恭城瑶族自治县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萌芽阶段的家庭庭院式创业,到农民规模化创业,再到创新阶段的产业化创业。凭借当地政府和农民所发挥的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精神,使没有禀赋优势的恭城在生态农业上创造出了比较优势,此后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又创造出“观光农业+农家乐+民宿”的生态旅游业比较优势,即从“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模式升级为“养殖——沼气——种植——加工——旅游”五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协同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的动态演化进一步巩固了之前的发展成果,使得旅游精准扶贫具备了坚实的产业基础。通过创造出的比较优势,从而启动了“创造产业-扶持农户-收入增加-产业壮大”这一正反馈机制。
3.2恭城模式的发展成效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近几年来恭城瑶族自治县的GDP年增速都远超过全国的整体水平,显现出强劲的势头;农民的年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较快,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产业链不断升级。
4.结论与启示
(1)“以人为本”是实现恭城瑶族自治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科学理念
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在每次生产方式的变革中,首先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民运用新技术的能力,从而提高农民参与变革并分享变革成果的能力。换句话说,通过农村创新性人才开发来充分挖掘社会发展的潜力,通过农民的创业活动来实现增收致富的目的。
(2)农村创业型人才的开发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
在“恭城模式”中,当地农民始终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内部驱动力量,是财富的主动创造者,在创业和就业过程中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发展。引进型创业人才和外向型创业人才与本土创业人才优势互补,实现农民收入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同步提高。
(3)“敢于挑戰,鼓励创新”是脱贫致富的法宝
在脱贫致富的历史中,当地政府和农村创业带头人的鼓励和培养是他们的法宝,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同时引进一些能够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的企业,实现本土创业人才和外部创业人才的结合;通过技能培训开提供农民创办“农家乐”、家庭旅馆等方面的创业能力,从而提高农民的增收致富能力。
5.结语
任何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选择合适的产业,精准扶贫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少数民族地区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上,因此,精准扶贫最好的切入点就是旅游业。恭城瑶族自治县的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具有创新性,对其他地区的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具有启发意义,但是各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禀赋有所差异,要结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的选择旅游精准扶贫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恭城模式
1.引言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整体经济实力不强,人均收入水平偏低,很多地区仍未脱贫,因此需要实施精准扶贫,即提高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而不是进行短期的“输血”。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特点是地理位置偏僻,城市和工业的辐射效应弱、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相对发达地区普遍具有明显的生态优势。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红利”,即大力发展旅游业来实现旅游精准扶贫。
2.旅游精准扶贫
2.1旅游精准扶贫的定义
旅游精准扶贫是指在有效识别旅游扶贫条件、项目以及目标人群的基础上,深入的分析旅游扶贫目标对象,开展旅游扶贫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其特点和需要,确定帮扶内容、明确帮扶主体、制定帮扶措施,以改善旅游扶贫开发条件,提高旅游扶贫参与能力和质量,从而实现旅游精准扶贫的目标。
2.2旅游精准扶贫的意义
中国俗语“酒香不怕巷子深”背后所蕴含的经济学原理是,具有好的品质的产品不用担心卖不出去,但所蕴含的前提条件是,“好酒”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虽然区位不占优势,但产品的竞争力可以弥补区位不足。民族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就是一种“藏在深巷的好酒”,想让产品具有竞争力,需要建立旅游产业,拥有自己的“品牌”。殖产兴业是扶贫工作的重要基石,一个地区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建立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该地的贫困问题才能永久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根据自身的生态优势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那么该地区才具备“造血功能”,才不会走“等靠要”的输血式扶贫老路。总而言之,发展旅游业是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现实选择和可行路径,实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3.旅游精准扶贫的实例——恭城模式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在改革开放以后,从一个国家重点贫困县建成了全国生态农业模范县。原因在于该县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探索出一条以农民创业带动生态农业建设,进而推动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共同发展之路,即“恭城模式”,对全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3.1恭城模式的发展历程
恭城瑶族自治县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萌芽阶段的家庭庭院式创业,到农民规模化创业,再到创新阶段的产业化创业。凭借当地政府和农民所发挥的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精神,使没有禀赋优势的恭城在生态农业上创造出了比较优势,此后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又创造出“观光农业+农家乐+民宿”的生态旅游业比较优势,即从“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模式升级为“养殖——沼气——种植——加工——旅游”五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协同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的动态演化进一步巩固了之前的发展成果,使得旅游精准扶贫具备了坚实的产业基础。通过创造出的比较优势,从而启动了“创造产业-扶持农户-收入增加-产业壮大”这一正反馈机制。
3.2恭城模式的发展成效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近几年来恭城瑶族自治县的GDP年增速都远超过全国的整体水平,显现出强劲的势头;农民的年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较快,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产业链不断升级。
4.结论与启示
(1)“以人为本”是实现恭城瑶族自治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科学理念
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在每次生产方式的变革中,首先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民运用新技术的能力,从而提高农民参与变革并分享变革成果的能力。换句话说,通过农村创新性人才开发来充分挖掘社会发展的潜力,通过农民的创业活动来实现增收致富的目的。
(2)农村创业型人才的开发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
在“恭城模式”中,当地农民始终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内部驱动力量,是财富的主动创造者,在创业和就业过程中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发展。引进型创业人才和外向型创业人才与本土创业人才优势互补,实现农民收入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同步提高。
(3)“敢于挑戰,鼓励创新”是脱贫致富的法宝
在脱贫致富的历史中,当地政府和农村创业带头人的鼓励和培养是他们的法宝,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同时引进一些能够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的企业,实现本土创业人才和外部创业人才的结合;通过技能培训开提供农民创办“农家乐”、家庭旅馆等方面的创业能力,从而提高农民的增收致富能力。
5.结语
任何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选择合适的产业,精准扶贫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少数民族地区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上,因此,精准扶贫最好的切入点就是旅游业。恭城瑶族自治县的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具有创新性,对其他地区的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具有启发意义,但是各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禀赋有所差异,要结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的选择旅游精准扶贫的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