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姥姥家,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那做饭的灶台!你一定觉得我很奇怪吧,怎么会对灶台感兴趣呢?其实是因为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模样不漂亮的它,怎么就是姥姥家一日三餐离不开的玩意儿!于是在姥姥的指导下,我对它做了仔细观察。
从外面看,它就是一个大大的正方体,它上面有一个略小于饭锅的洞,把饭锅从这个洞里放进灶台,饭锅就不会掉进空心的灶台里去。灶台分为上下两层,中间用等距离摆放的中等粗的铁棍儿隔开,上层放柴火,下层空着通风用。这些铁棍儿叫炉条,它们不能摆得太密或太稀。听姥姥说,太密了火不旺,太稀了柴火会掉下去。上层高度约有饭锅的一半,把饭锅放到灶台上后,饭锅与灶台的周围最好没有太大的缝隙,这样锅底的火才能烧得更旺。锅底与上层灶底之间的距离也要适中,要留有烧柴用的空间。柴火烧尽后,灰会掉到下层。对了,要想烧得旺,这灶台后面的烟囱也是相当重要的,但是由于我还没研究明白,所以这次就不跟大家介绍了,下次我再和大家说吧!
把灶台观察明白后,我的手就开始痒痒了,所以这几天,我可没少做实验。这不,天又晌午了,我又要开始烧火喽!
我先用几片软的玉米皮点火,等火烧旺了,再往上放干树枝,这样火就持久地烧起来了!不要以为很简单,这里边可有学问了,刚开始我常被烟熏得满脸淌泪。不过现在我已经基本掌握烧火的要领了,例如柴不要放太多,不然它会撑着,燃不起来;也不能太少,不然它会接不上,燃不长久。柴不能放得太靠后,那样火都会跑到烟囱里去;也不能太靠前,那样柴会带“火”逃跑,很不安全!
怎么样,我这“烧火经”念得还不错吧!
姥姥说,这样烧火做饭不但节约,还能攒肥料。知道吗,原来草木灰是庄稼最喜欢的养料呢!别看姥姥家这灶台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其中也蕴涵了不少科学道理呢,真是“真人不露相”呀!
(指导教师 张永华
编辑 旦 旦)
从外面看,它就是一个大大的正方体,它上面有一个略小于饭锅的洞,把饭锅从这个洞里放进灶台,饭锅就不会掉进空心的灶台里去。灶台分为上下两层,中间用等距离摆放的中等粗的铁棍儿隔开,上层放柴火,下层空着通风用。这些铁棍儿叫炉条,它们不能摆得太密或太稀。听姥姥说,太密了火不旺,太稀了柴火会掉下去。上层高度约有饭锅的一半,把饭锅放到灶台上后,饭锅与灶台的周围最好没有太大的缝隙,这样锅底的火才能烧得更旺。锅底与上层灶底之间的距离也要适中,要留有烧柴用的空间。柴火烧尽后,灰会掉到下层。对了,要想烧得旺,这灶台后面的烟囱也是相当重要的,但是由于我还没研究明白,所以这次就不跟大家介绍了,下次我再和大家说吧!
把灶台观察明白后,我的手就开始痒痒了,所以这几天,我可没少做实验。这不,天又晌午了,我又要开始烧火喽!
我先用几片软的玉米皮点火,等火烧旺了,再往上放干树枝,这样火就持久地烧起来了!不要以为很简单,这里边可有学问了,刚开始我常被烟熏得满脸淌泪。不过现在我已经基本掌握烧火的要领了,例如柴不要放太多,不然它会撑着,燃不起来;也不能太少,不然它会接不上,燃不长久。柴不能放得太靠后,那样火都会跑到烟囱里去;也不能太靠前,那样柴会带“火”逃跑,很不安全!
怎么样,我这“烧火经”念得还不错吧!
姥姥说,这样烧火做饭不但节约,还能攒肥料。知道吗,原来草木灰是庄稼最喜欢的养料呢!别看姥姥家这灶台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其中也蕴涵了不少科学道理呢,真是“真人不露相”呀!
(指导教师 张永华
编辑 旦 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