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096-01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教与学是课堂中客观存在的矛盾。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如果教与学割裂,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是失败的。当教与学和谐的统一到课堂中时,课堂定会有声有色,学生的思维定会更加活跃,课堂教学效率将大大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更是如此。
《国家数学课堂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该段文字阐述了学生的认知关系,也表明数学教学课堂需要和谐。其道理有三个,第一,师生在从事数学活动、交流、自主探索中,是以情感为基础的。第二,文字中“帮助”一词最恰当不过了,它一针见血的指出教与学中师生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第三,本段文字也要求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习,绝不能对学生“满堂灌”。可见,数学和谐课堂建设是符合《国家数学课堂标准》要求的,怎样才能做好初中数学和谐课堂的建设呢?
1 充分发挥师生情感的积极作用,促进初中数学和谐课堂建设
《学记》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亲其师,而信其道”。事实上,教师和学生是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都差异很大。在心理上存在较大距离,这种距离过大,会造成情感隔阂、冷漠。若不经常勾通,这种隔阂会越来越深。师生之间的情感勾通应当做到经常性。不能仅局限在课堂上短时交流,在课外应更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常常找同学们谈谈心,聊聊天,拉拉家常,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关心学生和生活状态,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经常与学生在一起活动,比如打乒乓、打篮球、下棋、踢毽。在与学生交往中必须放下架子,真诚相对,要维护他们的自尊,信任他们。在课堂上,要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要多表扬、激励学生,不要吝惜几句赞美的话。只有真诚的对待每个学生,与生为友,他们也才会更加尊重教师,亲信教师,他们的心才会归在老师的身边。从而增强情感的凝聚力,学生才会信赖老师,喜欢数学课堂。在课堂上,气氛变得和谐,他们敢于提问,敢于发言,敢于举手,敢于表现自己思想,能大胆讨论交流,学生的思维象快乐的小鸟自由飞翔。这样的课堂,就是期望的课堂,师生之间互动自如,学生之间亲密合作,这样的课堂就是和谐课堂,快乐的课堂。
2 摆正教学双边关系位置,是建设初中数学和谐课堂的重要保证
过去常见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上讲台就讲,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讲、记忆,这不是一个好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易激发,学生的思维总落后于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极为不利《数学课堂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新中国几十年来的中国教育,为什么没有一个获得诺贝尔奖?!这与陈旧的教育模式不能说无关。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主导”,只能是“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学习知识,领会数学思想和方法。绝不能让学生机械的学习,会让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引导学生,指点迷津,设制思维台阶,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绝不能用老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绝不能完全占有学生45分钟课堂时间去拼命的讲解,既苦了老师,也害了学生,应当给学生充分的课堂时间,指导学生自我探索,去交流合作。让学生理解好基本的数学知识,包括定义、定理、公理、法则、性质、规律等,去领会教材中反映的数学思想,比如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分数思想、变换思想、对应思想等;让学生掌握好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比如一般和特殊,分析与综合,类比与联想,归纳与演绎,观察与实验等。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是真正素质教育课堂,是有价值的课堂,是完美的和谐课堂。
3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形成数学和谐课堂的关键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会自我学习,这是有利于学生一生的好事。
在课堂上,老师写一个几何证明例子在黑板上。学生读题后没有留给学生时间思考,就将题目中已知量、求证结论罗列出来,仔细分析已知量和被证结论的关系,指出已知量和求证结果之间的多个联结点,多方面的强调寻找联结点的重要作用,是解决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教师的讲解可谓仔细认真,讲解得天花乱坠、津津有味、出神入化,可就是自得其乐,没有引起教师共鸣。问学生懂了吗?当然懂了。可经过一些时间,原题搬出来检测一下,学生傻眼了,似曾相识而已,可总找不出什么“联结点”!老师也疑惑了“讲了的题咋就不会做?”究其原因,教法与学法存在问题,教会学生学习才是硬道理。如果学生只是“学会”而不“会学”,只会“抄写”而不会“探索”,只会“背记”而不会“思考”,这样的课堂定会死气沉沉,缺乏生机活力。教师应让学生读题、审题、弄清题意,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继续让学生独立思考,可以从被求证结论出发,寻求结论成立的条件,再上朔寻求条件成立的条件,直到所寻找的条件与已知相关为止,也可以让学生从已知出发,递推结论,步步为营,直到结论为止,还可以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解决问题会更有效。只要学生会学,课堂的和谐性就真实可见:教师指点学生倾听;学生探索,老师辅导;学生交流,老师评价……
4 重视后进生工作,确保和谐课堂稳步形成
教师开展课堂教學时,首先要有全面育人思想,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得到充分发展,这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所有学生都是能教好的,后进生的形成与环境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关,也与教师指导情况有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情况,分层次提问,分层次要求,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但应特别注重对差生的关心、爱护、信任,教育学生之间不得取笑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给他们制订小目标,哪怕他们有一点进步,都应即时表彰,让他们有成功体验。坚信“差生教好了,教育就成功了”。要建设和谐课堂,就必须管理好后进生,处理好与后进生的关系,让后进生也稳步发展,逐步赶上中等生或优等生,实现真正的和谐课堂。
总之,要建设好初中数学和谐课堂,教师在教育思想上要更新,教育理念要更新,默契的师生情感是和谐课堂的生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和谐课堂主旋律,教会学生会学是和谐课堂的本质,后进生工作是和谐课堂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教与学是课堂中客观存在的矛盾。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如果教与学割裂,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是失败的。当教与学和谐的统一到课堂中时,课堂定会有声有色,学生的思维定会更加活跃,课堂教学效率将大大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更是如此。
《国家数学课堂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该段文字阐述了学生的认知关系,也表明数学教学课堂需要和谐。其道理有三个,第一,师生在从事数学活动、交流、自主探索中,是以情感为基础的。第二,文字中“帮助”一词最恰当不过了,它一针见血的指出教与学中师生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第三,本段文字也要求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习,绝不能对学生“满堂灌”。可见,数学和谐课堂建设是符合《国家数学课堂标准》要求的,怎样才能做好初中数学和谐课堂的建设呢?
1 充分发挥师生情感的积极作用,促进初中数学和谐课堂建设
《学记》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亲其师,而信其道”。事实上,教师和学生是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都差异很大。在心理上存在较大距离,这种距离过大,会造成情感隔阂、冷漠。若不经常勾通,这种隔阂会越来越深。师生之间的情感勾通应当做到经常性。不能仅局限在课堂上短时交流,在课外应更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常常找同学们谈谈心,聊聊天,拉拉家常,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关心学生和生活状态,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经常与学生在一起活动,比如打乒乓、打篮球、下棋、踢毽。在与学生交往中必须放下架子,真诚相对,要维护他们的自尊,信任他们。在课堂上,要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要多表扬、激励学生,不要吝惜几句赞美的话。只有真诚的对待每个学生,与生为友,他们也才会更加尊重教师,亲信教师,他们的心才会归在老师的身边。从而增强情感的凝聚力,学生才会信赖老师,喜欢数学课堂。在课堂上,气氛变得和谐,他们敢于提问,敢于发言,敢于举手,敢于表现自己思想,能大胆讨论交流,学生的思维象快乐的小鸟自由飞翔。这样的课堂,就是期望的课堂,师生之间互动自如,学生之间亲密合作,这样的课堂就是和谐课堂,快乐的课堂。
2 摆正教学双边关系位置,是建设初中数学和谐课堂的重要保证
过去常见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上讲台就讲,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讲、记忆,这不是一个好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易激发,学生的思维总落后于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极为不利《数学课堂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新中国几十年来的中国教育,为什么没有一个获得诺贝尔奖?!这与陈旧的教育模式不能说无关。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主导”,只能是“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学习知识,领会数学思想和方法。绝不能让学生机械的学习,会让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引导学生,指点迷津,设制思维台阶,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绝不能用老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绝不能完全占有学生45分钟课堂时间去拼命的讲解,既苦了老师,也害了学生,应当给学生充分的课堂时间,指导学生自我探索,去交流合作。让学生理解好基本的数学知识,包括定义、定理、公理、法则、性质、规律等,去领会教材中反映的数学思想,比如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分数思想、变换思想、对应思想等;让学生掌握好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比如一般和特殊,分析与综合,类比与联想,归纳与演绎,观察与实验等。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是真正素质教育课堂,是有价值的课堂,是完美的和谐课堂。
3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形成数学和谐课堂的关键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会自我学习,这是有利于学生一生的好事。
在课堂上,老师写一个几何证明例子在黑板上。学生读题后没有留给学生时间思考,就将题目中已知量、求证结论罗列出来,仔细分析已知量和被证结论的关系,指出已知量和求证结果之间的多个联结点,多方面的强调寻找联结点的重要作用,是解决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教师的讲解可谓仔细认真,讲解得天花乱坠、津津有味、出神入化,可就是自得其乐,没有引起教师共鸣。问学生懂了吗?当然懂了。可经过一些时间,原题搬出来检测一下,学生傻眼了,似曾相识而已,可总找不出什么“联结点”!老师也疑惑了“讲了的题咋就不会做?”究其原因,教法与学法存在问题,教会学生学习才是硬道理。如果学生只是“学会”而不“会学”,只会“抄写”而不会“探索”,只会“背记”而不会“思考”,这样的课堂定会死气沉沉,缺乏生机活力。教师应让学生读题、审题、弄清题意,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继续让学生独立思考,可以从被求证结论出发,寻求结论成立的条件,再上朔寻求条件成立的条件,直到所寻找的条件与已知相关为止,也可以让学生从已知出发,递推结论,步步为营,直到结论为止,还可以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解决问题会更有效。只要学生会学,课堂的和谐性就真实可见:教师指点学生倾听;学生探索,老师辅导;学生交流,老师评价……
4 重视后进生工作,确保和谐课堂稳步形成
教师开展课堂教學时,首先要有全面育人思想,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得到充分发展,这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所有学生都是能教好的,后进生的形成与环境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关,也与教师指导情况有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情况,分层次提问,分层次要求,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但应特别注重对差生的关心、爱护、信任,教育学生之间不得取笑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给他们制订小目标,哪怕他们有一点进步,都应即时表彰,让他们有成功体验。坚信“差生教好了,教育就成功了”。要建设和谐课堂,就必须管理好后进生,处理好与后进生的关系,让后进生也稳步发展,逐步赶上中等生或优等生,实现真正的和谐课堂。
总之,要建设好初中数学和谐课堂,教师在教育思想上要更新,教育理念要更新,默契的师生情感是和谐课堂的生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和谐课堂主旋律,教会学生会学是和谐课堂的本质,后进生工作是和谐课堂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