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考查了目前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即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的凸显,提出了改革教学模式的新思路,主要包括构建有职业特色的系统化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几个方面。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程 教学模式 改革
【基金项目】2015年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基于“双微”平台的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研究(2015jyxm491)。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18-02
近年来,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在普通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的教育工作已经刻不容缓。201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高校要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并作为必修课程,重点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基于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对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需要而开设的一门公共课程。本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使学生对自身有一个客观合理的评估,掌握求职的技巧和策略,为能顺利就业或创业提供指导。
目前,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已经逐步覆盖各个高职院校,并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向所有专业学生开放。但是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式的运用、师资力量的配备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利用高职院校的实情,积极探索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独具高职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已然成为高职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体系不健全,缺乏系统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门系统性的公共课程,应该贯穿大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职业能力与素养、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与政策、求职面试技巧、就业心理调适等方面。然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欠缺规范化和系统性,仅仅停留在“阶段式”的指导层面。多数院校仅在第四学期即毕业实习前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仅从理论上灌输就业形势如何严峻或者简单开设几场就业讲座草草了事,单纯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缺少对就业主体和就业指导课程的深度思考,将教学与学生的职业发展割裂开来,忽视了与专业课程的联系,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就业指导课程应该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在入学初期,应向学生传输职业意识,使之明确未来的职业方向,其次进行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最后解读就业形势和政策及求职技巧的运用。针对毕业班学生,还应加强就业心理的疏导和就业权益保护的教育。这样分阶段、层层递进的课程体系,更贴合学生的需求,更具实效性。
(二)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缺乏针对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门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应根据社会发展、就业市场及学生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安排课程内容,而不是照本宣科,灌输理论知识,忽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当前的就业指导课堂上仅以理论传输为主,过于强调拓展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学内容多数涉及政策法规的宣讲及求职技巧的指导,很少关注学生的个性塑造、潜能开发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但是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从事的职业千差万别,仅仅笼统地传授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重要作用,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缺乏针对性。
(三)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实效性
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培养其动手实践的能力。但是,目前的高职就业指导课堂上仍然沿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或者讲座式的大班单向授课方式,教师掌握着预设的课堂节奏,单向传递教学信息。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师生缺乏互动,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性
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在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的前提下,并要涉猎社会学、人力资源、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因此建设一支人员充足、理论知识丰富、专业性强的师资队伍非常必要。但是目前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力量非常薄弱,通常采用专兼职结合的方式,由分管学生事务的领导、辅导员及思政课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由于受个人专业及工作岗位的限制,而且并未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缺少专业的教学技巧,无法准确捕捉就业市场的信息,无法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更谈不上专业化的指导。
二、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一)完善就业机制,构建有职业特色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应该是一个全程化、系统性的课程体系,涵盖大学学习的全过程。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地理位置、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等各个因素,在遵循国家对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同时,建立适合的课程教学大纲。另外,授课教师也应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大一新生,着重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大二学生,应培养其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锻炼专业技能,为以后的就业夯实基础。针对毕业班学生,应强化就业形势的解读,对于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就业维权等方面也要加强指导。此外,就业心理的调适也不容忽视,任课教师应增加课堂互动,多与学生交流求职信息,排解求职困惑,使学生直面就业,树立信心。这样层层递进式的教学框架系统,既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也符合学生的求职需求。
(二)丰富教学内容,促进理实结合
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求职择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视频短片、典型案例、图文资料等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模拟面试考场,让学生提前感受求职环境。也可邀请各行业成功校友回校开设专题讲座,分享成功创业的经验。另外,也应鼓励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参与校园招聘会,让学生真实感受就业形势,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在实践锻炼中发现不足,提高自我。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技能性课程,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和体验,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融合,达到提高求职技能的目的。 (三)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各大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多数学生对于课程的认识不清晰,认为可有可无,毫无学习兴趣。任课教师应该在运用讲授法的同时,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例如,采用案例教学法,收集成功校友在就业和创业中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让学生习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身临其境”比起课堂上的照本宣科、平铺直叙更具有说服力,提高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面试的环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采用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这样的环节如果仅凭嘴上说教,学生无法领悟其中的真谛。教师应该创设模拟的面试环境,学生扮演求职者,教师和学生代表担任面试官,根据考核的标准给予每位面试者打分。面试结束,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找出面试者的优点和不足。通过这样的“实战演习”,让学生得到了求职面试的双重认知和体验。这样的教学方式,简单易于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了成功求职的概率。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随着高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任课教师匮乏已然成为制约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障碍。要想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化水平强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由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涉及多个学科,涵盖面广,师资队伍里既要有各个学科的专业教师、长期从事学生就业工作的分管领导、专职辅导员,高职院校也应该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邀请行业学者、成功校友、人力资源主管作为兼职教师,弥补专业教师在实践经验上的短板,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达到优势互补,各有所长的效果。其次,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有计划地组织授课教师“走出去”,进行校内外培训及研讨,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最后,尝试推行任课教师职业资格认证,鼓励支持教师们参加国家职业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培训考试,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了专业化水平。
三、结语
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长期的摸索。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发挥就业指导课程在高职学生求职中的重要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EB/OL].(2012-08-18)[2015-12-20].http://news.timedg.com/2012-08/18/11661210.shtml.
[2]刘晓波,张志建,郭江平.大学生就业指导[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16-30.
[3]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Z].2007.
[4]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2-20.
[5]王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现状及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7):14-18.
作者简介:
桑雪洁(1987-),女,安徽阜阳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程 教学模式 改革
【基金项目】2015年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基于“双微”平台的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研究(2015jyxm491)。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18-02
近年来,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在普通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的教育工作已经刻不容缓。201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高校要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并作为必修课程,重点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基于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对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需要而开设的一门公共课程。本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使学生对自身有一个客观合理的评估,掌握求职的技巧和策略,为能顺利就业或创业提供指导。
目前,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已经逐步覆盖各个高职院校,并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向所有专业学生开放。但是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式的运用、师资力量的配备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利用高职院校的实情,积极探索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独具高职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已然成为高职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体系不健全,缺乏系统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门系统性的公共课程,应该贯穿大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职业能力与素养、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与政策、求职面试技巧、就业心理调适等方面。然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欠缺规范化和系统性,仅仅停留在“阶段式”的指导层面。多数院校仅在第四学期即毕业实习前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仅从理论上灌输就业形势如何严峻或者简单开设几场就业讲座草草了事,单纯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缺少对就业主体和就业指导课程的深度思考,将教学与学生的职业发展割裂开来,忽视了与专业课程的联系,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就业指导课程应该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在入学初期,应向学生传输职业意识,使之明确未来的职业方向,其次进行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最后解读就业形势和政策及求职技巧的运用。针对毕业班学生,还应加强就业心理的疏导和就业权益保护的教育。这样分阶段、层层递进的课程体系,更贴合学生的需求,更具实效性。
(二)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缺乏针对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门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应根据社会发展、就业市场及学生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安排课程内容,而不是照本宣科,灌输理论知识,忽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当前的就业指导课堂上仅以理论传输为主,过于强调拓展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学内容多数涉及政策法规的宣讲及求职技巧的指导,很少关注学生的个性塑造、潜能开发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但是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从事的职业千差万别,仅仅笼统地传授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重要作用,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缺乏针对性。
(三)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实效性
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培养其动手实践的能力。但是,目前的高职就业指导课堂上仍然沿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或者讲座式的大班单向授课方式,教师掌握着预设的课堂节奏,单向传递教学信息。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师生缺乏互动,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性
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在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的前提下,并要涉猎社会学、人力资源、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因此建设一支人员充足、理论知识丰富、专业性强的师资队伍非常必要。但是目前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力量非常薄弱,通常采用专兼职结合的方式,由分管学生事务的领导、辅导员及思政课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由于受个人专业及工作岗位的限制,而且并未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缺少专业的教学技巧,无法准确捕捉就业市场的信息,无法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更谈不上专业化的指导。
二、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一)完善就业机制,构建有职业特色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应该是一个全程化、系统性的课程体系,涵盖大学学习的全过程。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地理位置、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等各个因素,在遵循国家对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同时,建立适合的课程教学大纲。另外,授课教师也应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大一新生,着重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大二学生,应培养其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锻炼专业技能,为以后的就业夯实基础。针对毕业班学生,应强化就业形势的解读,对于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就业维权等方面也要加强指导。此外,就业心理的调适也不容忽视,任课教师应增加课堂互动,多与学生交流求职信息,排解求职困惑,使学生直面就业,树立信心。这样层层递进式的教学框架系统,既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也符合学生的求职需求。
(二)丰富教学内容,促进理实结合
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求职择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视频短片、典型案例、图文资料等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模拟面试考场,让学生提前感受求职环境。也可邀请各行业成功校友回校开设专题讲座,分享成功创业的经验。另外,也应鼓励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参与校园招聘会,让学生真实感受就业形势,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在实践锻炼中发现不足,提高自我。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技能性课程,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和体验,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融合,达到提高求职技能的目的。 (三)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各大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多数学生对于课程的认识不清晰,认为可有可无,毫无学习兴趣。任课教师应该在运用讲授法的同时,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例如,采用案例教学法,收集成功校友在就业和创业中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让学生习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身临其境”比起课堂上的照本宣科、平铺直叙更具有说服力,提高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面试的环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采用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这样的环节如果仅凭嘴上说教,学生无法领悟其中的真谛。教师应该创设模拟的面试环境,学生扮演求职者,教师和学生代表担任面试官,根据考核的标准给予每位面试者打分。面试结束,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找出面试者的优点和不足。通过这样的“实战演习”,让学生得到了求职面试的双重认知和体验。这样的教学方式,简单易于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了成功求职的概率。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随着高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任课教师匮乏已然成为制约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障碍。要想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化水平强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由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涉及多个学科,涵盖面广,师资队伍里既要有各个学科的专业教师、长期从事学生就业工作的分管领导、专职辅导员,高职院校也应该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邀请行业学者、成功校友、人力资源主管作为兼职教师,弥补专业教师在实践经验上的短板,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达到优势互补,各有所长的效果。其次,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有计划地组织授课教师“走出去”,进行校内外培训及研讨,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最后,尝试推行任课教师职业资格认证,鼓励支持教师们参加国家职业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培训考试,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了专业化水平。
三、结语
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长期的摸索。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发挥就业指导课程在高职学生求职中的重要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EB/OL].(2012-08-18)[2015-12-20].http://news.timedg.com/2012-08/18/11661210.shtml.
[2]刘晓波,张志建,郭江平.大学生就业指导[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16-30.
[3]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Z].2007.
[4]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2-20.
[5]王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现状及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7):14-18.
作者简介:
桑雪洁(1987-),女,安徽阜阳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