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话能力是中学生语文能力之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学生素质的重要因素。在高效率、高社会化的时代,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口语表达水平以适应交往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那么,初中语文教学怎样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提高教师自身口语表达能力,做好榜样示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学生眼中,教师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是学生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可以仿效的。教师语言表达的内容、语言表达的方法和技巧都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在生活中去模仿、去学习。可见,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的至关重要。教师的言语只有具有规范性、优美性才能产生语言的正面示范效应,做到为人师表。所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教师要把自身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当作教师自身素质培养的一项内容,当作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工作任务。教师在上课中要注意口语表达的规范性、生动性和形象性;在生活中要注意口语表达的方法、技巧和艺术;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充满情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和示范。
二、培养口语训练的动机,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口语表达的兴趣,使学生认真接受、积极锻炼、大胆发言。
笔者常采用以下途径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首先,提高学生对口语表达的认识,激发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内驱力。如讲述古今中外演讲水平高、口才好的名人的故事,让学生对这些人产生崇拜和渴望,从而产生口语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通过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讲述口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创设良好的说话环境,激起学生说话的情感。如新生入学时,开设“介绍自我”主题说话课,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情况;开故事会,使学生有兴趣地去讲述;开展口头作文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去讲说。
三、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并积极引导
语文课堂是学生培养说话能力的好时机。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寻找机会让学生训练说话。笔者采取的手段有朗读课文、复述内容、回答问题、小组合作等,以此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在学生朗读课文时,应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感情、节奏、停顿和重音。在学生讲述时,应要求学生注意说话的礼仪,如面向大多数人,声音要响亮,说话不能太快或太慢,要有感情、简洁明白。在小组合作讨论中,要引导学生懂得关注对方、关照别人等。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了心理素质,掌握了说话的技巧和方法,从而使其说话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
教师可以开展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说话机会,让他们得到充分的锻炼,以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一些活动,从朗读、复述、提问、讨论等形式人手,强化口语基本功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能说、会说的能力。比如,组织课前三分钟活动,让学生朗读文章、播报新闻或复述上一节课的内容等;组织课本剧编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尝试说不同的话;组织问题辩论会,让学生共同争辩,相互提高。这些活动能让学生畅所欲言,久而久之,学生的说话能力便会逐步提升。
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说话能力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语文能力是一种基本的社会生活能力,语文教学要求我们打开生活的大门,到实践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要提高说话能力,单凭训练是不够的,它需要同社会结合起来,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学说话、增才能。例如,可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到社会中通过询问、谈话等形式了解社会情况,拓展视野,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在班里成立“记者团”,要求学生到社会中去采访事件和人物,使其不仅增长社会知识,还在采访过程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开展义工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在与人们的交流中增长知识,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提高初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积极性,将口语训练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将书本知识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高。
责编 雷靖
一、提高教师自身口语表达能力,做好榜样示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学生眼中,教师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是学生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可以仿效的。教师语言表达的内容、语言表达的方法和技巧都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在生活中去模仿、去学习。可见,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的至关重要。教师的言语只有具有规范性、优美性才能产生语言的正面示范效应,做到为人师表。所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教师要把自身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当作教师自身素质培养的一项内容,当作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工作任务。教师在上课中要注意口语表达的规范性、生动性和形象性;在生活中要注意口语表达的方法、技巧和艺术;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充满情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和示范。
二、培养口语训练的动机,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口语表达的兴趣,使学生认真接受、积极锻炼、大胆发言。
笔者常采用以下途径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首先,提高学生对口语表达的认识,激发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内驱力。如讲述古今中外演讲水平高、口才好的名人的故事,让学生对这些人产生崇拜和渴望,从而产生口语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通过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讲述口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创设良好的说话环境,激起学生说话的情感。如新生入学时,开设“介绍自我”主题说话课,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情况;开故事会,使学生有兴趣地去讲述;开展口头作文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去讲说。
三、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并积极引导
语文课堂是学生培养说话能力的好时机。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寻找机会让学生训练说话。笔者采取的手段有朗读课文、复述内容、回答问题、小组合作等,以此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在学生朗读课文时,应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感情、节奏、停顿和重音。在学生讲述时,应要求学生注意说话的礼仪,如面向大多数人,声音要响亮,说话不能太快或太慢,要有感情、简洁明白。在小组合作讨论中,要引导学生懂得关注对方、关照别人等。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了心理素质,掌握了说话的技巧和方法,从而使其说话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
教师可以开展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说话机会,让他们得到充分的锻炼,以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一些活动,从朗读、复述、提问、讨论等形式人手,强化口语基本功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能说、会说的能力。比如,组织课前三分钟活动,让学生朗读文章、播报新闻或复述上一节课的内容等;组织课本剧编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尝试说不同的话;组织问题辩论会,让学生共同争辩,相互提高。这些活动能让学生畅所欲言,久而久之,学生的说话能力便会逐步提升。
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说话能力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语文能力是一种基本的社会生活能力,语文教学要求我们打开生活的大门,到实践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要提高说话能力,单凭训练是不够的,它需要同社会结合起来,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学说话、增才能。例如,可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到社会中通过询问、谈话等形式了解社会情况,拓展视野,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在班里成立“记者团”,要求学生到社会中去采访事件和人物,使其不仅增长社会知识,还在采访过程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开展义工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在与人们的交流中增长知识,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提高初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积极性,将口语训练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将书本知识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高。
责编 雷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