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玺:为道寻常

来源 :中国慈善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cstartt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两年,因在《我是演说家》《演说家》等语言竞技类综艺节目中发表以性为主题的演讲,王龙玺进入公众的视线。然而在他看来,公开谈论性,称不上什么“直接、大胆、前卫”之举,目的只不过是告诉公众,性就是一直伴随在我们生命过程中的常态与常识,应寻常待之。性教育也并非单纯性行为的教育,还包括性别教育,亲密关系处理,同性或者异性的恋爱选择,甚至失恋了怎么面对等。
  逆流而行
  “我也觉得恶心”,19年前,初中二年级学生王龙玺用“谎言”掩盖了自己对性知识的好奇。
  王龙玺出生于甘肃兰州,在对于性“难以启齿”的保守环境中,迎来了自己的青春期。第一次直面性的存在,是因为学校的自行车棚里,举办了一个性病传播知识的展览。
  展览办得不算成功,“好多人低着头就走过去了”。但对同学表示“同样不感兴趣”的王龙玺,其实“偷偷”看了。
  “我也跟着人流往前走。但走完我又逆流而行,折回去了。”王龙玺回忆,像每个青春期的男孩一样,初中的他对性知识有着自然的兴趣,却只能偷偷摸摸在“异样的目光”中,从新华书店买来一本《青春期生理卫生指南》。
  2006年,作为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新生,王龙玺从家乡来到青岛,怀抱着“想做点好事”的单纯愿望加入了“爱心社”。
  “‘爱心社’有好多个部门,排在宣传单最后面是一个叫同伴教育的,底下写了一句话:‘大学生性健康,艾滋病预防’,我当时特别激动,第一个想法就是大学果然了不起,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可以做。”一连串的偶然让王龙玺从“谈性色变”的环境找到了出口,也开启了他与玛丽斯特普的缘分。
  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MSI)总部位于英国,其中国代表处正式成立于2000年,致力于向基层群众提供优质的性与生殖健康宣传教育与服务,王龙玺参加的“同伴教育”就是由玛丽斯特普青岛办公室参与支持的。在那里,王龙玺第一次参与了关于性健康的开放式讨论。
  “青春期男孩靠着色情制品了解男女奥秘,未成年女孩因为不了解避孕常识校园产子,女大学生因为多次流产被切除子宫……”4年志愿者经历,王龙玺接触到了各种触目惊心的案例,也从单纯的“有热情”,渐渐认识到性教育缺位是必须改善的社会问题。2010年,玛丽斯特普北京办公室有一个职位空缺,有志于参与改变性教育现状的王龙玺毫不犹豫地递交了申请书,成为一名专职的“公益人”。
  而玛丽斯特普中国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也发现,单纯宣讲科普并不能对实际行为造成根本性改变。2011年,玛丽斯特普中国将工作方向从避孕和防治艾滋病转向全面性教育,自此也开启了王龙玺的“性教育”之路。
  达到及格线
  从配合组织活动、负责零散宣传工作,到参与研发性教育教材、组织中小学定点培训、通过电視节目宣讲性教育理念,8年时间,王龙玺为国家卫计委、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等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青少年群体开展上百次培训,成长为玛丽斯特普中国代表处教育项目主管。
  在王龙玺看来,8年时间,中国人的观念已经有所转变。“很多人已经开始呼吁性教育了,但这些呼声听起来像是,性教育是用来防止负面问题发生的。”
  2011年,王龙玺在印度尼西亚参加亚太生殖健康会议时,曾听《奇葩说》视障选手蔡聪讲过一个故事:一名坐轮椅的残疾女孩整个青春期只穿一种运动鞋,原因并非家庭条件不好,而是家长忽略了残疾女孩的个人需求,直到学会了网购,女孩才买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和鞋子。
  这个故事令王龙玺动容。“在我们的观念里,残障人士、老年人、婴幼儿等群体几乎就是无性体,这背后便是性教育的缺失。”王龙玺告诉《中国慈善家》,大部分人对于“性”的理解还简单停留在健康成年人之间的互动行为,但“性教育”是广义的,无论老幼,性别,健康与否,它贯穿了每个人的一生,甚至包括父母对婴儿的肌肤触摸、性别的平等尊重、怎么看待青春期生理变化等。
  近几年多起性侵儿童事件被媒体追踪报道,不少社会组织开始着手防性侵教育,在王龙玺看来,这些课程虽然有非常显著的成果,但也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有一些上完课的孩子你去问他,看到‘性’会想到什么,基本全是负面词汇。”王龙玺表示,这值得警惕,“更好的性教育,不仅是教会女孩如何说不,还要教会每个人怎样去跟喜欢或欣赏的人表达、沟通、协商。”
  再比如,对于大学生同居、早恋等常被批判的社会现象,王龙玺则认为,与性及性别相处的每一个阶段的经验,都是为了给生命带来积极的能力,只要通过好的引导,就可以为生命带来正向价值。
  基于这些理念,2015年,由玛丽斯特普中国、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不羞学堂和爱成长综合性教育课堂四家性教育专业机构联合发起的技术支持平台“你我伙伴”正式上线。几家机构的工作人员共同研发的一套覆盖不同年龄段的性教育教材课程体系,在这个平台上免费向公众开放。
  “将基础性教育规模化与打造系统的公共产品,是我们现在的主要工作和目标。”这套课程的制作除了参考国内和国际通行的性教育指导纲要外,还邀请目标人员参与探讨,并经过了心理学、性医学等行业专家的评估,王龙玺对之怀有非常大的期待。他希望这套教材不仅能给老师与学生看,也能给其他社会组织一点启发。
  接下来,玛丽斯特普中国计划在今年5月和北京大学全球卫生学系展开合作,通过RCT(随机对照试验)获取完整的证据链以了解课程的有效性。王龙玺表示,他和整个团队的目标是到2020年,课程应用能够有一个数量级的突破,“达到100万左右”。
  除此之外,玛丽斯特普中国还在青岛、南京和西安分别建立了针对青少年服务的实体诊所—你我健康服务中心。这些诊所既是当地注册的医疗机构,也是慈善组织,除了提供类似于艾滋病筛查等性医疗服务,还提供免费的性教育与咨询。未来,玛丽斯特普希望在其他城市开放注册的情况下,能够推广这种服务的理念与模式。
  “其实性教育公认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纳入到国家的教育体系。”虽然依照现状,“性教育”恐怕还要远远排在教育公平等议题之后,但王龙玺已然开始思考人才培养机制的问题,“长远来看,性学和性教育的发展很难依靠一群非科班出身的人支撑起来,需要建设学科、发展理论。”
  至于自己和玛丽斯特普中国团队所做的努力,王龙玺用了“历史使命”四个字来概括:让大部分青少年对“性”的了解能达到60分。
其他文献
30年后,她的好奇心依旧如初,只不过她现在好奇的,是自己能为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  30年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蔡金青将自己的大学专业从化学拓展至公共事务和经济学领域—她想知道自己的人生边界在哪里。30年后,好奇心依旧如初,只不过她现在好奇的,是自己能为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  她的职业履历足够耀眼:新盟国际公关顾问公司的创始人、佳士得中国地区总裁。去年9月,成为时尚界巨头,法国开云集团大中
期刊
我一直相信,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王男讲到她去到《我是另一个你》主人公迪伦的家乡,听迪伦的家人说起迪伦有精神疾病,她几乎是本能地觉得“这肯定不是他的问题”。她承认这是自己的偏见,源于自己的经历,“我觉得我是一个比较叛逆的人,会做出跟常人或者跟社会期待不一样的事情。在中国的时候我也觉得社会对特立独行的人不够容忍,很多特立独行的人在极端的情况下,会被认为有病。”  我不知道她是否也曾经被身
期刊
Q:去年,你作为野生救援(WildAid)保护鲨鱼公益形象大使拍摄了一则呼吁保护、拒食鲨鱼的公益广告,为此在海中与鲨鱼“共处”了十多天。你接受邀请参与这一广告拍摄的初衷是什么?  A:这是我第一次在水下表演,而且因为这一活动我爱上了鲨鱼这种生物。我接受邀请的初衷就是,希望看过这条公益广告,人们能够明白,我们完全不需要依靠吃鱼翅来彰显财力或表示尊重对方。  Q:对很多人来说,鲨鱼这类的大型海洋生物和
期刊
Q:多年前,你曾为了治疗烫伤和为母亲祈福,坚持素食多年。于你而言,吃素有怎样的意义?  A:之前我妈妈生病的时候,我确实发了一个愿,就是我妈妈在世的时候我都吃素。我去年去潜水的时候,发现很多珊瑚都被破坏了,鱼也越来越少。你可能会问,这跟吃素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地球上的很多资源都用于畜牧,比如生产一磅牛肉需要2500加仑的水,这对环境都有破坏。如果我们不吃那么多肉,会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吃素对自己的身
期刊
我们正在被我们创造的反噬。  世界环境日来临之前,相关环境报道相继出炉,看得人心惊。而事实上,对日趋恶化的环境的揭示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今年是中国限塑令实施第10年。2008年,中国人每天使用30亿个塑料袋,8年后,仅快递业塑料袋使用量就达147亿个。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发展,显然令中国的白色垃圾治理之路陷入尴尬和困扰。而快递等行业并不在“限塑令”范围内。  “环保塑料袋”的使用曾经被认为是
期刊
“自然与人性话题”以及 “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发生”,是他遵循的“艺术直觉”。这样的直觉,沿袭到了艺术之外。  周春芽越来越活成了自己的一幅“画”。  远离社交,上海嘉定郊区的工作室,是他最常驻留之处。在修建于十年前的这个画室里,一幅尚未完成的巨幅“桃花”悬挂在墙壁上,一个巨大的“绿狗”雕像忠诚相随,书架、茶几上堆满了各种书籍画册。除了画画以外,他偶尔会在这里接待老友,剩下的时间则是陪伴两个幼儿,以及
期刊
“这些快乐的国外旅行经历再也没有了,那些地方都是我儿子活着的时候带我去的。”一位八十几岁高龄的老人分享几年前和儿子一起乘坐邮轮环游欧洲的经历,掉下了眼泪。  “我老伴和孩子都在世,但我每天最常做的事就是坐在小区小公园发呆。家里冷清,老伴耳聋,孩子只有周末时才会过来看看,我也就和保姆说说话。”另一位老人说完,偌大的活动室瞬间安静下来。  15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倾吐着各自的孤独与寂寞,并为一位百岁高龄
期刊
“十年一剑难磨成,壮志未酬再出征。此生无缘名与利,但求不负520。”  5月20日,在华民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华民)10周年工作汇报会的现场,理事长卢德之大声念出了这首他在前一晚写下的“打油诗”。回顾过去10年的公益思考和实践,卢德之坦言,“很不容易,但对未来充满信心。”  10年前,作为当时中国大陆原始出资额最大的非公募基金会,华民的原始出资人之一卢德之曾许下“10年内把基金会做到100亿规模”
期刊
今年,杨澜整整50岁了。  按照儒家的理论,这该是一个随遇而安,无为自然的年龄。  杨澜不肯。生日当天,面对东方卫视《中国老总》栏目组的镜头,她甩一甩头,笑得昂扬,“生命是一份礼物,应该好好庆祝。”  50岁的她身形挺拔,对一切前沿的东西充满好奇。过去几年,她带领团队,走访国内及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二十多座城市,采访了三十多个顶尖实验室及研究机构的八十多位行业专家,制作出纪录片《探寻人工智能》。
期刊
李旸:儿童教育公益组织“榕树根”创办人  “在北京的朋友们,我帮何胜磊问,可有闲置的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借用?”6月5日晚,李旸在“榕树根的朋友们”微信群里发出一条求助消息。  何胜磊是“榕树根职业教育计划”的学员,正在北京三里屯一家文身店做学徒。手机坏掉的他只能用一台老式按键机,“不方便与老师和家人联系”,借用电脑则是因为“师傅要教电脑绘图”——李旸像妈妈一样向群友详细说明着情况。  像何胜磊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