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老话题,对于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也很多,但往往偏重理论、重理想化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环境,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对实践方面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企业管理理论融入实践,通过深入分析企业集团信息化实践存在的问题,剖析其根本原因,借鉴国内省内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经验,提出企业集团信息化的对策,探索新形势下企业集团信息化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企业集团;信息化;问题;对策
在今年全国两会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了一个最具深刻含义的指标: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5%。从去年的8%,到今年的7.5%,应对经济危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的决心体现在数字中。由此可见,今年在强调保增长的同时,更要在环保、节能、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近年来,中国企业500强中,江苏企业集团入选的数量位于全国前列、居长三角之首,为江苏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如何深化“两化融合”,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企业集团转型升级上,仍是一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研究课题。
一、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我国企业集团信息化历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企业对发展信息化的认识普遍提高,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关于我国企业信息化历程,我国数量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创始人、著名经济学家乌家培教授指出:一是从生产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的关系的角度划分为:20世纪50-60年代的生产自动化阶段,70-80年代的管理信息化阶段及90年代以来出现的生产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相融合的网络一体化阶段。二是从信息技术应用的角度划分为: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进行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以及单项管理等的替代阶段,用电子计算机进行集成制造和集成管理等的强化阶段,在电子计算机与电信结合形成信息网络后对企业业务和管理流程进行重 组、创新的变革阶段。三是从信息资源管理的角度划分为:数据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三个阶段。就目前的整体水平来看,我国企业信息化大多还停留在发展的第二阶段,开始步入第三阶段,但总体仍落后于发达国家10 - 20年左右,且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中央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走上了快车道,起到表率作用
2007年,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初步建立了央企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2009年,国资委又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目前的142家中央企业根据2007年信息化水平评价结果,制订各自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登高计划”,推进了央企信息化工作,出现了一批具有“信息化企业”特征的世界一流企业。如国家电网公司坚持“一把手”领导、“一体化”规划、“一标制”管理、“一盘棋”运作,围绕“SG186”工程总体任务,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强化信息化项目统一归口管理,把信息化工作作为企业的紧迫任务和重要使命,打造国际一流信息化企业。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紧密围绕企业核心价值,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以用户需求为驱动,倒逼营销、采购体系和生产体系的协同”,谱写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篇章。中石化集团利用信息化打造上下贯通的核心共用管理平台,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经营管理平台和生产营运指挥平台,提高管控能力、堵塞管理漏洞、细化企业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帮助企业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
3.江苏部分企业集团借助信息化转型升级,信息化进程加快
作为省属龙头企业省国信集团,2008年成功上线集团资金管理信息系统以来,整合集团成员企业资金资源,合理调配资金,年均为集团节约财务费用超过亿元。作为优秀的民族家电零售企业,苏宁电器集团借助信息系统,根据自身发展,调整组织架构,转向了“集团军群”式的管理方式,精细化、联动式的管理风格逐步树立。南京钢铁集团打造“管理高度集中,产销高度衔接,数据高度一致,信息高度安全,人员高效配置”的现代化管理信息平台,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一批江苏企业集团的信息化在企业经营中,发挥了显著的成效。
二、江苏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企业集团信息化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已不能满足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的需求,加快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共识。我省企业集团信息化过程中面临众多的风险与危机,集中表现为:各个公司各自为政,管理失控;数据分散,难以监控子公司运营状况;产生信息孤岛,业务流程脱节。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从集团信息化管理层面入手分析主要缘由是:
1.领导方面。一些大型、特大型企业的领导人,尚未充分适应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环境。大多数企业集团由分管业务的领导兼管信息化,没有设置专门的CIO岗位,存在信息化需求的控制和引导失当现象,把信息化作为形象工程来做,浮于表面,脱离集团决策支持和规范管理的“真实”需求。
2.规划方面。作为企业集团,信息化总体规划大多能够围绕企业集团发展战略,遵循“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但往往在制定或执行信息化总体规划过程中出现两种极端,使得规划成为“空中楼阁”:一是规划过于笼统原则,由于信息化技术专业性很强,涉及技术平台标准、数据标准和数据接口标准等,下属单位对过于笼统、原则的规划,无从实施。二是规划过于强调细节,对于业务分析、流程分析过细,规划表现的极为复杂,不但规划篇幅很大,阅读和理解非常困难,而且因为过多涉及管理和决策流程,规划贯彻实施难度过大。
3.管理方面。集团总部对下属及控股企业信息化,常常缺乏信息化项目审批、预算审批和规划等管理控制环节,在实践中大多采用指导性管理模式,加上集团规划本身问题,以及下属单位技术水平及资源状况等诸多制约因素,形成了实质性的松散管理现实,难以满足信息化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客观要求。信息化项目建设一般是跟着需求走,哪边需求比较紧迫,就先满足哪边的需求。集团信息化管理不到位,就会形成信息化项目生命周期不长、投入成无底洞的“钓鱼项目”不断出现、项目成本控制失控,以及信息系统孤立,信息孤岛“前赴后继”产生的局面。
4.组织方面。集团总部设立信息技术专业部门,对信息化实施专业管理,但下属单位常常没有设立信息化专业管理部门,信息化管理职能有的归到办公室兼管,有的由财务部门、业务运行部门或工程部门兼管,而这些部门的负责人往往关注本部门主要业务,对信息化也缺乏专业知识,对于信息化建设责任落实、资源支持往往不到位。
5.协调方面。信息技术部门定位为技术服务部门,对于集团信息化建设,由技术服务部门协调,往往力不从心。在信息化的初级阶段,IT部门是变革的倡导者,当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应用部门的需求会非常旺盛,此时的IT部门需要引导和控制需求,那么IT部门的角色就要转变为变革的控制者。当企业信息化发展到成熟阶段,应用部门也会变得成熟,此时的IT部门需要做的主要是技术支持,那么IT部门的角色就要转变为变革的服务者。在IT部门的角色转变中,与应用部门的关系也在不断转变,对IT部门的协调、沟通能力要求较高。
6.人才方面。集团信息化实质是经营、管理、决策与信息技术多方面知识紧密结合的体现。企业集团基层单位,往往考虑到人手少及节约经费等,对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训不够,加之信息技术人员大多配备不足,忙于日常系统运行维护等事物,学习钻研新技术时间、精力和热情往往缺乏,总体上造成企业集团不同层面的信息技术人员力量薄弱。
三、加快江苏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对策
要解决企业集团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就要根据企业集团信息化管理的内在要求,结合企业集团主营业务和管理模式的实际,强化企业集团信息共享和集中管理。具体而言,要采取以下对策加快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进程。
1.更新观念,理清需求,明确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目标
牢固树立信息化是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集团战略目标的基本途径的观念。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为终极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建设。具体说来,企业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满足相应的需求和建设目标:
(1)科学决策支持。单体企业运作的是“产品”,而企业集团运作的是“企业”;单体企业关注的是具体生产和经营,而企业集团关注的是决策、管理体系和控制效率等,可以说集团总部生产的就是“决策”。因此,信息系统是企业集团领导感知自身和成员企业的“数字神经系统”,是科学决策的“感觉器官”。
(2)规范操作流程。提高企业集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集团总部的要求和自身规章制度的要求,规范各经营管理岗位的操作流程,通过信息化途径是实现规范操作流程的根本途径。
(3)提高协同效率。优化集团内部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各成员企业的优势,在各成员企业和业务单元层面上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机制,从而实现上中下游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
(4)控制经营风险。重点实施:集中式财务管理,实现总部高效财务监控和财务资源的聚合优势,保障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集中式业务处理,为实现企业集团有效管理,整个集团供应链、客户资源,实现集团对物流、商流、资金流的有效控制。集中式决策管理,实现企业集团信息的集中管理是集团总部掌握成员企业运营状况做出科学决策的前提条件。
2.强化组织保障,完善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有效推进的保障机制
建立“集团一把手”、集团CIO(首席信息官)和集团总部信息专业管理部门构成的集团三级信息化管理组织架构。强化决策、管理和操作层面的全员信息化教育、培训,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普遍提高相应的专业信息化技术和通用信息操作水平。坚持贯彻集团信息化“一把手工程”的原则,确保信息化人、财、物等资源保障到位。
集团各成员单位,规模较大的业务板块及成员企业,须成立相应的信息化专业管理部门,规模相当较小的企业要设立信息化专业管理岗位,负责具体落实、配合集团信息化建设。
3.强化集团信息化体系建设,严格控制项目风险
集团信息化是涉及面广、触及层次深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从集团信息化应用体系、技术体系、信息资源体系、标准体系、IT管控体系五个层面强化集团信息化体系建设。
(1)集团信息化应用体系:重视企业集团信息化规划,构建企业集团“一体化”应用系统,提升集团管控能力。从集团战略决策、集团管控、业务协同等不同维度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总结信息化应用需求,为制定适合的集团信息化战略,构建先进的集团信息化架构与实施蓝图。通过加强信息化管理规范建设,减少集团及下属企业信息化的重复投资,保障信息系统在全集团的集成应用。
(2)集团信息化技术体系:在结合集团生产、管理和经营等方面业务特性的基础上,以集团统一数据中心建设为手段,以集团主数据建设和决策分析系统建设为核心内容,构建集团智能化、集中化、虚拟化的新一代云计算数据中心,为集团提供动态、灵活的基础设施服务,并将核心应用系统逐步迁移到云平台上。
(3)集团信息化信息资源体系:统一信息资源模型设计,加强信息标准和规范建设。企业集团信息资源模型是整个数据资源管理的基础所在,它定义企业集团数据资源的整体结构,分类以及数据间的层次关联关系,为数据中心建模、数据编码建立、数据资源统一部署以及主数据管理等数据资源建设工作提供模型指导,实现数据资源集中管理、分类共享。
(4)集团信息化标准体系:加强标准体系建设,规范和促进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有序、高效、快速和健康地发展。在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标准是规范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工程管理等行为的技术法规。统一标准是信息系统互通、互连、互操作的前提。集团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
①集团信息化建设原则: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主要服务于企业信息化工作,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编制,不仅要与国家和国际标准接轨,而且要紧密结合有关行业信息化的政策,结合国际国内信息化标准现状与发展趋势。
②集团信息化建设目标: 保障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标准性和规范性,为集团各项信息化建设的统一协调提供依据。
③集团信息化标准架构: 为更直观地反映信息化标准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本标准体系规划分别从IT管控、信息应用、关键技术三个纬度构建集团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5)集团信息化管控体系:推动集团信息化管理、控制体系建设,确保集团信息化管控执行力,保障信息集成共享和管理科学高效。企业集团通过引入信息化管理体系及系统,制订符合企业特点的技术标准;加快信息代码、数据源定义、应用平台和业务流程等标准化建设;推进信息系统开发的标准化,确立统一的系统设计、程序开发和项目管理规范;推进系统间信息交换接口的标准化,实现系统集成;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规范体系,确立工作管理、规划计划、项目招投标、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系统运行维护、安全和标准等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加大对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的执行力度。主要包括:管理思想从“管理IT基础设施”向“管理IT服务流程”转变,管理模式从“面向职能管理”向“面向流程管理”转变,运作模式从“被动式服务”向“主动式服务”转变。
四、结束语
目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面临更多“两难选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压力加大,江苏省面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双重任务”。江苏的经济总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位于全国前列,江苏企业集团更应该成为经济转型的先锋。企业集团有别于其他的一般企业,具有业务领域广、地域辐射面大、管理层次多等特点,其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在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新形势下,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和发展尤为重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
关键词:企业集团;信息化;问题;对策
在今年全国两会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了一个最具深刻含义的指标: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5%。从去年的8%,到今年的7.5%,应对经济危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的决心体现在数字中。由此可见,今年在强调保增长的同时,更要在环保、节能、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近年来,中国企业500强中,江苏企业集团入选的数量位于全国前列、居长三角之首,为江苏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如何深化“两化融合”,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企业集团转型升级上,仍是一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研究课题。
一、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我国企业集团信息化历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企业对发展信息化的认识普遍提高,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关于我国企业信息化历程,我国数量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创始人、著名经济学家乌家培教授指出:一是从生产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的关系的角度划分为:20世纪50-60年代的生产自动化阶段,70-80年代的管理信息化阶段及90年代以来出现的生产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相融合的网络一体化阶段。二是从信息技术应用的角度划分为: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进行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以及单项管理等的替代阶段,用电子计算机进行集成制造和集成管理等的强化阶段,在电子计算机与电信结合形成信息网络后对企业业务和管理流程进行重 组、创新的变革阶段。三是从信息资源管理的角度划分为:数据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三个阶段。就目前的整体水平来看,我国企业信息化大多还停留在发展的第二阶段,开始步入第三阶段,但总体仍落后于发达国家10 - 20年左右,且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中央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走上了快车道,起到表率作用
2007年,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初步建立了央企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2009年,国资委又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目前的142家中央企业根据2007年信息化水平评价结果,制订各自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登高计划”,推进了央企信息化工作,出现了一批具有“信息化企业”特征的世界一流企业。如国家电网公司坚持“一把手”领导、“一体化”规划、“一标制”管理、“一盘棋”运作,围绕“SG186”工程总体任务,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强化信息化项目统一归口管理,把信息化工作作为企业的紧迫任务和重要使命,打造国际一流信息化企业。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紧密围绕企业核心价值,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以用户需求为驱动,倒逼营销、采购体系和生产体系的协同”,谱写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篇章。中石化集团利用信息化打造上下贯通的核心共用管理平台,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经营管理平台和生产营运指挥平台,提高管控能力、堵塞管理漏洞、细化企业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帮助企业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
3.江苏部分企业集团借助信息化转型升级,信息化进程加快
作为省属龙头企业省国信集团,2008年成功上线集团资金管理信息系统以来,整合集团成员企业资金资源,合理调配资金,年均为集团节约财务费用超过亿元。作为优秀的民族家电零售企业,苏宁电器集团借助信息系统,根据自身发展,调整组织架构,转向了“集团军群”式的管理方式,精细化、联动式的管理风格逐步树立。南京钢铁集团打造“管理高度集中,产销高度衔接,数据高度一致,信息高度安全,人员高效配置”的现代化管理信息平台,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一批江苏企业集团的信息化在企业经营中,发挥了显著的成效。
二、江苏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企业集团信息化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已不能满足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的需求,加快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共识。我省企业集团信息化过程中面临众多的风险与危机,集中表现为:各个公司各自为政,管理失控;数据分散,难以监控子公司运营状况;产生信息孤岛,业务流程脱节。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从集团信息化管理层面入手分析主要缘由是:
1.领导方面。一些大型、特大型企业的领导人,尚未充分适应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环境。大多数企业集团由分管业务的领导兼管信息化,没有设置专门的CIO岗位,存在信息化需求的控制和引导失当现象,把信息化作为形象工程来做,浮于表面,脱离集团决策支持和规范管理的“真实”需求。
2.规划方面。作为企业集团,信息化总体规划大多能够围绕企业集团发展战略,遵循“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但往往在制定或执行信息化总体规划过程中出现两种极端,使得规划成为“空中楼阁”:一是规划过于笼统原则,由于信息化技术专业性很强,涉及技术平台标准、数据标准和数据接口标准等,下属单位对过于笼统、原则的规划,无从实施。二是规划过于强调细节,对于业务分析、流程分析过细,规划表现的极为复杂,不但规划篇幅很大,阅读和理解非常困难,而且因为过多涉及管理和决策流程,规划贯彻实施难度过大。
3.管理方面。集团总部对下属及控股企业信息化,常常缺乏信息化项目审批、预算审批和规划等管理控制环节,在实践中大多采用指导性管理模式,加上集团规划本身问题,以及下属单位技术水平及资源状况等诸多制约因素,形成了实质性的松散管理现实,难以满足信息化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客观要求。信息化项目建设一般是跟着需求走,哪边需求比较紧迫,就先满足哪边的需求。集团信息化管理不到位,就会形成信息化项目生命周期不长、投入成无底洞的“钓鱼项目”不断出现、项目成本控制失控,以及信息系统孤立,信息孤岛“前赴后继”产生的局面。
4.组织方面。集团总部设立信息技术专业部门,对信息化实施专业管理,但下属单位常常没有设立信息化专业管理部门,信息化管理职能有的归到办公室兼管,有的由财务部门、业务运行部门或工程部门兼管,而这些部门的负责人往往关注本部门主要业务,对信息化也缺乏专业知识,对于信息化建设责任落实、资源支持往往不到位。
5.协调方面。信息技术部门定位为技术服务部门,对于集团信息化建设,由技术服务部门协调,往往力不从心。在信息化的初级阶段,IT部门是变革的倡导者,当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应用部门的需求会非常旺盛,此时的IT部门需要引导和控制需求,那么IT部门的角色就要转变为变革的控制者。当企业信息化发展到成熟阶段,应用部门也会变得成熟,此时的IT部门需要做的主要是技术支持,那么IT部门的角色就要转变为变革的服务者。在IT部门的角色转变中,与应用部门的关系也在不断转变,对IT部门的协调、沟通能力要求较高。
6.人才方面。集团信息化实质是经营、管理、决策与信息技术多方面知识紧密结合的体现。企业集团基层单位,往往考虑到人手少及节约经费等,对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训不够,加之信息技术人员大多配备不足,忙于日常系统运行维护等事物,学习钻研新技术时间、精力和热情往往缺乏,总体上造成企业集团不同层面的信息技术人员力量薄弱。
三、加快江苏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对策
要解决企业集团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就要根据企业集团信息化管理的内在要求,结合企业集团主营业务和管理模式的实际,强化企业集团信息共享和集中管理。具体而言,要采取以下对策加快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进程。
1.更新观念,理清需求,明确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目标
牢固树立信息化是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集团战略目标的基本途径的观念。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为终极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建设。具体说来,企业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满足相应的需求和建设目标:
(1)科学决策支持。单体企业运作的是“产品”,而企业集团运作的是“企业”;单体企业关注的是具体生产和经营,而企业集团关注的是决策、管理体系和控制效率等,可以说集团总部生产的就是“决策”。因此,信息系统是企业集团领导感知自身和成员企业的“数字神经系统”,是科学决策的“感觉器官”。
(2)规范操作流程。提高企业集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集团总部的要求和自身规章制度的要求,规范各经营管理岗位的操作流程,通过信息化途径是实现规范操作流程的根本途径。
(3)提高协同效率。优化集团内部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各成员企业的优势,在各成员企业和业务单元层面上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机制,从而实现上中下游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
(4)控制经营风险。重点实施:集中式财务管理,实现总部高效财务监控和财务资源的聚合优势,保障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集中式业务处理,为实现企业集团有效管理,整个集团供应链、客户资源,实现集团对物流、商流、资金流的有效控制。集中式决策管理,实现企业集团信息的集中管理是集团总部掌握成员企业运营状况做出科学决策的前提条件。
2.强化组织保障,完善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有效推进的保障机制
建立“集团一把手”、集团CIO(首席信息官)和集团总部信息专业管理部门构成的集团三级信息化管理组织架构。强化决策、管理和操作层面的全员信息化教育、培训,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普遍提高相应的专业信息化技术和通用信息操作水平。坚持贯彻集团信息化“一把手工程”的原则,确保信息化人、财、物等资源保障到位。
集团各成员单位,规模较大的业务板块及成员企业,须成立相应的信息化专业管理部门,规模相当较小的企业要设立信息化专业管理岗位,负责具体落实、配合集团信息化建设。
3.强化集团信息化体系建设,严格控制项目风险
集团信息化是涉及面广、触及层次深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从集团信息化应用体系、技术体系、信息资源体系、标准体系、IT管控体系五个层面强化集团信息化体系建设。
(1)集团信息化应用体系:重视企业集团信息化规划,构建企业集团“一体化”应用系统,提升集团管控能力。从集团战略决策、集团管控、业务协同等不同维度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总结信息化应用需求,为制定适合的集团信息化战略,构建先进的集团信息化架构与实施蓝图。通过加强信息化管理规范建设,减少集团及下属企业信息化的重复投资,保障信息系统在全集团的集成应用。
(2)集团信息化技术体系:在结合集团生产、管理和经营等方面业务特性的基础上,以集团统一数据中心建设为手段,以集团主数据建设和决策分析系统建设为核心内容,构建集团智能化、集中化、虚拟化的新一代云计算数据中心,为集团提供动态、灵活的基础设施服务,并将核心应用系统逐步迁移到云平台上。
(3)集团信息化信息资源体系:统一信息资源模型设计,加强信息标准和规范建设。企业集团信息资源模型是整个数据资源管理的基础所在,它定义企业集团数据资源的整体结构,分类以及数据间的层次关联关系,为数据中心建模、数据编码建立、数据资源统一部署以及主数据管理等数据资源建设工作提供模型指导,实现数据资源集中管理、分类共享。
(4)集团信息化标准体系:加强标准体系建设,规范和促进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有序、高效、快速和健康地发展。在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标准是规范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工程管理等行为的技术法规。统一标准是信息系统互通、互连、互操作的前提。集团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
①集团信息化建设原则: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主要服务于企业信息化工作,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编制,不仅要与国家和国际标准接轨,而且要紧密结合有关行业信息化的政策,结合国际国内信息化标准现状与发展趋势。
②集团信息化建设目标: 保障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标准性和规范性,为集团各项信息化建设的统一协调提供依据。
③集团信息化标准架构: 为更直观地反映信息化标准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本标准体系规划分别从IT管控、信息应用、关键技术三个纬度构建集团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5)集团信息化管控体系:推动集团信息化管理、控制体系建设,确保集团信息化管控执行力,保障信息集成共享和管理科学高效。企业集团通过引入信息化管理体系及系统,制订符合企业特点的技术标准;加快信息代码、数据源定义、应用平台和业务流程等标准化建设;推进信息系统开发的标准化,确立统一的系统设计、程序开发和项目管理规范;推进系统间信息交换接口的标准化,实现系统集成;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规范体系,确立工作管理、规划计划、项目招投标、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系统运行维护、安全和标准等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加大对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的执行力度。主要包括:管理思想从“管理IT基础设施”向“管理IT服务流程”转变,管理模式从“面向职能管理”向“面向流程管理”转变,运作模式从“被动式服务”向“主动式服务”转变。
四、结束语
目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面临更多“两难选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压力加大,江苏省面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双重任务”。江苏的经济总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位于全国前列,江苏企业集团更应该成为经济转型的先锋。企业集团有别于其他的一般企业,具有业务领域广、地域辐射面大、管理层次多等特点,其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在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新形势下,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和发展尤为重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