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话骚扰和电信诈骗,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困扰着人们。
准大学生徐玉玉因被骗光学费不幸离世,患儿母亲接到诈骗电话被骗光了治病钱……近期接二连三曝光的电信诈骗案,让生活节奏本就紧张的人们更平添了一份焦虑和不安。
电话骚扰和电信诈骗为何难以根治?瓶颈到底在哪里?何时才能还社会一个文明的生态环境,让人们在一个诚信祥和的环境里生活?
问题
法律规范严重缺失
诈骗电话为何这么多?“追根溯源是大量的个人信息被泄露。由于保护个人信息的立法严重滞后,大量的个人信息被廉价卖掉。而反诈骗刑法条款、行政法规、治安拘留处罚等措施不完善,又造成了违法成本非常低。对这些人的打击,大部分只能是治安行政拘留一下,不能有效震慑犯罪分子。”深圳《晶报》编委侯晓清在日前举办的“2016年度中国手机反骚扰反诈骗联盟峰会”上说。
他表示,电话骚扰和电信诈骗被称为“牛皮癣”,但并非无药可治。中国台湾、新加坡都曾受其困扰,但经过立法等综合治理,已经基本杜绝。《晶报》派出过多位记者到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采访,境外取经,其结论就是立法先行、手机实名制,严格保护个人信息。在新加坡,企业和个人如果泄露他人信息,最多可被罚款100万新元,中国台湾最高处罚2亿新币并判刑5年。
板子打得不疼不痒
顾育辉是深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负责人,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执法中最大的难点是取证难、抓捕难。信息诈骗案件几乎都发生在网络空间,一个电话、一个微信、一个短信可能就把你的钱骗走了,但骗子是谁却不知道,取证难度很大。”他表示,最早的犯罪分子在骗钱之后,取款时会留下录像等线索,但是,最近通过POS机刷卡套现的现象很严重,POS机现在都是无线移动的,没有录像可查。
另外,现在第三方支付很发达,全国有200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钱进入第三方支付之后资金链条就断了。“证据链对不上,明明在后台知道这是犯罪分子,但是没有证据没法抓人。”他说。
顾育辉表示,除了取证难、抓人难,另外一个原因是立法滞后。他举例说,银行卡是犯罪分子用作诈骗洗钱的工具,但由于贩卖本人的银行卡不入刑,于是有专业的开卡人把银行卡卖给犯罪分子。目前,中国银监会已出台相关文件对银行卡开卡作出相应规定,但此前法律没有限制,任何个人在任何一个网点都可以开无数张银行卡。尽管银监会的相关文件出台之后,一个人在同一家商业银行只能开4张银行卡,但全国有4000多家银行,一个人如果跑完4000多家银行,也可以开1万多张银行卡。
据了解,贩卖本人银行卡不入刑造成的后果是,被抓后再放出去的开卡人变本加厉,原本卖50块钱一张的银行卡,目前涨到了2000多元,有的甚至涨到1万多元。
难点
诈骗技术花样翻新
以前是银行卡上有钱才被骗,现在是卡上没钱也被骗。
近一段时间,许多银行都推出了“瞬时贷款”的业务。犯罪分子利用窃取的银行客户密码向银行贷款,瞬间可以贷款30万元甚至100万元,然后再转走取现,被盗客户苦不堪言。由于银行客户个人取证很难,这笔被盗贷款是由银行承担还是由用户承担成了难题。从表面上看,被盗贷款应该由银行承担责任。但事实上,银行的个人客户往往是弱势方,如果该用户不承担相应责任,以后再想从银行贷款买房、买车、做生意等,都不太可能了。
据了解,电信网络诈骗是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如同电影制作程序,有写剧本台词的,有根据台词一步一步诱惑受害人上当的。在行骗过程中,无论被骗的人接听电话时有多少疑惑,骗子都有现成的答案回答你,并且回答得滴水不漏。360公司首席反诈骗专家裴智勇介绍,今年10月底抓捕的一个犯罪团伙里,有两人是留洋的心理学博士。这些既懂技术,又懂心理学的“高级文化人”,不停地翻新发明骗术,之后再传授给利益链条下端的具体行骗人。
境外電话最易骗人
裴智勇表示,基于今年10月份关于诈骗电话的各项检测数据,360公司发布了《2016诈骗电话活动规律与行为特征分析报告》,报告从诈骗电话成功率、诈骗电话活动周期、诈骗电话异地呼叫率情况、诈骗电话的被叫与呼出、不同类型诈骗电话的攻击目标等角度,对电信诈骗进行了深层次、全方位的解读。
报告显示,仅需5.4天,犯罪分子用一个电话号码就能成功实施诈骗。其中,境外呼入的诈骗电话效率最高,一个号码大约平均每7个小时就能成功诈骗一次,其次是手机号码。
而在诈骗过程中,如果用户接听一个诈骗电话的时长超过30分钟,那么基本上就意味着诈骗成功。犯罪分子每拨打1000次诈骗电话,就会有一次接近成功;而用手机拨打诈骗电话,每拨打357次就会有一次接近成功。
报告还显示,仅2016年第三季度,360手机卫士就为全国用户识别和拦截各类骚扰电话115.4亿次,平均每天识别和拦截骚扰电话1.3亿次。其中,诈骗电话占比为13.3%,平均每天拦截诈骗电话1668万次。
对策
多方协调智慧管理
如何多部门联动执法,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是政府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深圳市在这一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据了解,2015年8月份,深圳在全国率先组建了反信息反网络诈骗中心,组织协调29家政府部门、一个行业协会、两大宣传集团、四大通讯运营商和39家境内商业银行,在全国范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全市呈现出齐抓共管、打击治理新局面。2016年,深圳历史上首次呈现电信网络警情立案数同比下降,并且连续四个月下降。
借助互联网安全公司的技术手段,公安执法部门的严打已初见成效。但是,疾风暴雨式的打击之后,人们期待的是长久净化的电信网络空间,大家都在呼唤文明的生态环境。
应该看到的是,电信诈骗作为一种新兴的、带有高科技手段的犯罪,打击过程中存在着犯罪对象难以确定、犯罪线索难以追查、犯罪分子难以抓获、犯罪证据难以采集、犯罪事实难以认定等诸多难题。“因此,打击电信诈骗必须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多管齐下,建立‘法、警、企、民’联动的综合防范体系。通过消费者保护组织和行业组织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在运营商积极参与和帮助下,广大媒体加以配合,对公众进行大力宣传和普及教育,最终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重拳出击的防范治理体系。”侯晓清说。
新闻链接
据中新社消息,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11月5日在北京说,中国检察机关加大惩治电信诈骗犯罪力度,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共批准逮捕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13247人。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当天举行全体会议,听取了曹建明所作的最高检关于加强侦查监督、维护司法公正情况的报告。
曹建明介绍,最高检与最高人民法院共同研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法律适用问题,与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山东徐玉玉被诈骗案”等重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派员与公安部工作组共同赴境外开展执法合作。北京、广东检察机关及时批准逮捕张智维等116人、侯德敏等108人特大跨国电信诈骗案。
准大学生徐玉玉因被骗光学费不幸离世,患儿母亲接到诈骗电话被骗光了治病钱……近期接二连三曝光的电信诈骗案,让生活节奏本就紧张的人们更平添了一份焦虑和不安。
电话骚扰和电信诈骗为何难以根治?瓶颈到底在哪里?何时才能还社会一个文明的生态环境,让人们在一个诚信祥和的环境里生活?
问题
法律规范严重缺失
诈骗电话为何这么多?“追根溯源是大量的个人信息被泄露。由于保护个人信息的立法严重滞后,大量的个人信息被廉价卖掉。而反诈骗刑法条款、行政法规、治安拘留处罚等措施不完善,又造成了违法成本非常低。对这些人的打击,大部分只能是治安行政拘留一下,不能有效震慑犯罪分子。”深圳《晶报》编委侯晓清在日前举办的“2016年度中国手机反骚扰反诈骗联盟峰会”上说。
他表示,电话骚扰和电信诈骗被称为“牛皮癣”,但并非无药可治。中国台湾、新加坡都曾受其困扰,但经过立法等综合治理,已经基本杜绝。《晶报》派出过多位记者到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采访,境外取经,其结论就是立法先行、手机实名制,严格保护个人信息。在新加坡,企业和个人如果泄露他人信息,最多可被罚款100万新元,中国台湾最高处罚2亿新币并判刑5年。
板子打得不疼不痒
顾育辉是深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负责人,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执法中最大的难点是取证难、抓捕难。信息诈骗案件几乎都发生在网络空间,一个电话、一个微信、一个短信可能就把你的钱骗走了,但骗子是谁却不知道,取证难度很大。”他表示,最早的犯罪分子在骗钱之后,取款时会留下录像等线索,但是,最近通过POS机刷卡套现的现象很严重,POS机现在都是无线移动的,没有录像可查。
另外,现在第三方支付很发达,全国有200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钱进入第三方支付之后资金链条就断了。“证据链对不上,明明在后台知道这是犯罪分子,但是没有证据没法抓人。”他说。
顾育辉表示,除了取证难、抓人难,另外一个原因是立法滞后。他举例说,银行卡是犯罪分子用作诈骗洗钱的工具,但由于贩卖本人的银行卡不入刑,于是有专业的开卡人把银行卡卖给犯罪分子。目前,中国银监会已出台相关文件对银行卡开卡作出相应规定,但此前法律没有限制,任何个人在任何一个网点都可以开无数张银行卡。尽管银监会的相关文件出台之后,一个人在同一家商业银行只能开4张银行卡,但全国有4000多家银行,一个人如果跑完4000多家银行,也可以开1万多张银行卡。
据了解,贩卖本人银行卡不入刑造成的后果是,被抓后再放出去的开卡人变本加厉,原本卖50块钱一张的银行卡,目前涨到了2000多元,有的甚至涨到1万多元。
难点
诈骗技术花样翻新
以前是银行卡上有钱才被骗,现在是卡上没钱也被骗。
近一段时间,许多银行都推出了“瞬时贷款”的业务。犯罪分子利用窃取的银行客户密码向银行贷款,瞬间可以贷款30万元甚至100万元,然后再转走取现,被盗客户苦不堪言。由于银行客户个人取证很难,这笔被盗贷款是由银行承担还是由用户承担成了难题。从表面上看,被盗贷款应该由银行承担责任。但事实上,银行的个人客户往往是弱势方,如果该用户不承担相应责任,以后再想从银行贷款买房、买车、做生意等,都不太可能了。
据了解,电信网络诈骗是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如同电影制作程序,有写剧本台词的,有根据台词一步一步诱惑受害人上当的。在行骗过程中,无论被骗的人接听电话时有多少疑惑,骗子都有现成的答案回答你,并且回答得滴水不漏。360公司首席反诈骗专家裴智勇介绍,今年10月底抓捕的一个犯罪团伙里,有两人是留洋的心理学博士。这些既懂技术,又懂心理学的“高级文化人”,不停地翻新发明骗术,之后再传授给利益链条下端的具体行骗人。
境外電话最易骗人
裴智勇表示,基于今年10月份关于诈骗电话的各项检测数据,360公司发布了《2016诈骗电话活动规律与行为特征分析报告》,报告从诈骗电话成功率、诈骗电话活动周期、诈骗电话异地呼叫率情况、诈骗电话的被叫与呼出、不同类型诈骗电话的攻击目标等角度,对电信诈骗进行了深层次、全方位的解读。
报告显示,仅需5.4天,犯罪分子用一个电话号码就能成功实施诈骗。其中,境外呼入的诈骗电话效率最高,一个号码大约平均每7个小时就能成功诈骗一次,其次是手机号码。
而在诈骗过程中,如果用户接听一个诈骗电话的时长超过30分钟,那么基本上就意味着诈骗成功。犯罪分子每拨打1000次诈骗电话,就会有一次接近成功;而用手机拨打诈骗电话,每拨打357次就会有一次接近成功。
报告还显示,仅2016年第三季度,360手机卫士就为全国用户识别和拦截各类骚扰电话115.4亿次,平均每天识别和拦截骚扰电话1.3亿次。其中,诈骗电话占比为13.3%,平均每天拦截诈骗电话1668万次。
对策
多方协调智慧管理
如何多部门联动执法,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是政府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深圳市在这一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据了解,2015年8月份,深圳在全国率先组建了反信息反网络诈骗中心,组织协调29家政府部门、一个行业协会、两大宣传集团、四大通讯运营商和39家境内商业银行,在全国范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全市呈现出齐抓共管、打击治理新局面。2016年,深圳历史上首次呈现电信网络警情立案数同比下降,并且连续四个月下降。
借助互联网安全公司的技术手段,公安执法部门的严打已初见成效。但是,疾风暴雨式的打击之后,人们期待的是长久净化的电信网络空间,大家都在呼唤文明的生态环境。
应该看到的是,电信诈骗作为一种新兴的、带有高科技手段的犯罪,打击过程中存在着犯罪对象难以确定、犯罪线索难以追查、犯罪分子难以抓获、犯罪证据难以采集、犯罪事实难以认定等诸多难题。“因此,打击电信诈骗必须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多管齐下,建立‘法、警、企、民’联动的综合防范体系。通过消费者保护组织和行业组织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在运营商积极参与和帮助下,广大媒体加以配合,对公众进行大力宣传和普及教育,最终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重拳出击的防范治理体系。”侯晓清说。
新闻链接
据中新社消息,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11月5日在北京说,中国检察机关加大惩治电信诈骗犯罪力度,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共批准逮捕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13247人。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当天举行全体会议,听取了曹建明所作的最高检关于加强侦查监督、维护司法公正情况的报告。
曹建明介绍,最高检与最高人民法院共同研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法律适用问题,与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山东徐玉玉被诈骗案”等重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派员与公安部工作组共同赴境外开展执法合作。北京、广东检察机关及时批准逮捕张智维等116人、侯德敏等108人特大跨国电信诈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