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谷子,烂芝麻”是指那些陈旧的素材。有些考生一说到亲情,马上就想到雨天送伞,要么就是可口的饭菜,滚热的牛奶,早晨招呼起床,夜里蹑手蹑脚地掖被子,父母蜕化成了保姆的角色,似乎他们的职能就是照顾生活起居。且不说这种过度的呵护是否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亲情最动人处究竟是什么?难道只关乎吃喝拉撒?
事实上,与心灵的发育、成长有关的故事才能最本质地反映亲情的温度和深度。
一说到师生情,就是自己有一次考试考砸了,被老师叫过去说了两句不淡不咸的鼓励的话,自己重又获得了信心和动力,除了学习,有没有别的?譬如说,老师帮助你改掉了一个坏习惯,老师帮助协调你与同桌甚至你与父母之间的紧张关系等等。说到助人为乐,不是帮人推车,就是让座。说到爱国,屈原就得上场;说到忍辱负重,非勾践、司马迁不能胜任……全都在“故纸堆”里翻找,顺手倒是顺手,只不过找出来都是些“陈谷子,烂芝麻”,老生常谈。
大家如果对这些“陈谷子,烂芝麻”还恋恋不舍的话。介绍两个成语给你听听,看看你是不是有点反胃。拾人牙慧——别人牙缝里掉下的渣,你却嚼得津津有味;另一个成语叫“拾人涕唾”,讽刺人不创新,这说得再明白不过了。
说这些考生是“专捡”陈谷子,烂芝麻,委实是冤枉了他们,他们何尝不知道这些谷子、芝麻已经“陈”得“烂”了,只是他们别无选择罢了。
为什么他们别无选择呢?因为他们不是“有心人”,准确地说,他们缺少一颗“文心”。
一个有“文心”的人,日常一定是一个善于观察,喜欢思考的人。观察是思考的前提,思考又是表达的前提。作文就是表达,表达什么?思想情感。真情实感源于生活体验和对生命的感悟,而体验和感悟又源于丰富而美好的心灵。没有感恩的心,你就无法深入体验感人肺腑的亲情:没有忠诚忘我的品质,你就无法理解生死不渝的爱情;没有平等宽容的意识,你也很难感受到刻骨铭心的友情。麻木的灵魂难以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这一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生活中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为什么有些人那么冷漠无情?为什么有些人已经尽力了而且做得不赖,却整日心事重重。闷闷不乐?而另一些人做得很差而且也没尽力,却整日里笑靥如花,欢乐无限?
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考生总感觉没有东西写,写不出真情实感,可能的原因有:(主观原因)
A 没有生活——客观原因
B 不注意观察,不会思考、(技术原因)
C 心灵麻木(心理原因)
其中,第三种原因最为难治,因为这是心智发育不健全导致的,是一种精神疾病,不是物质手段能够解决的,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奏效的。这一点也最值得我们警惕,它说明我们的生命质量不是在成长而是在萎缩,我们的心灵已经变得麻木、迟钝,已经失去了对外界事物的感受能力,我们不是离“人”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
一个有“文心”的人还一定是一个重视阅读积累的人。有些人把什么文章都只当“小人书”读,对于他们来说。读书只是为了消遣,是否有趣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如果你问他们读完一本书的收获,他们可能会一边吮着手指。一边说:“好玩!”或者一脸的不高兴:“一点也不好看!”而对于一个有“文心”的人来说,读书始终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虽然这与获得审美愉悦并不矛盾,但他们随时都在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这篇文章让我得到什么?”也许是一个词,也许是一种表达方式,也许是一种结构模式。也许是一种自己今生都不大可能经历的人生体验,大多数情况下,上面提供的全部选项都是正确答案。当一篇文章读完时,他们的“内存”都会增加一些,一旦需要,他们就有能力打开它们,把它们和生活积累放在一起搅拌,生成新的文章。
事实上,与心灵的发育、成长有关的故事才能最本质地反映亲情的温度和深度。
一说到师生情,就是自己有一次考试考砸了,被老师叫过去说了两句不淡不咸的鼓励的话,自己重又获得了信心和动力,除了学习,有没有别的?譬如说,老师帮助你改掉了一个坏习惯,老师帮助协调你与同桌甚至你与父母之间的紧张关系等等。说到助人为乐,不是帮人推车,就是让座。说到爱国,屈原就得上场;说到忍辱负重,非勾践、司马迁不能胜任……全都在“故纸堆”里翻找,顺手倒是顺手,只不过找出来都是些“陈谷子,烂芝麻”,老生常谈。
大家如果对这些“陈谷子,烂芝麻”还恋恋不舍的话。介绍两个成语给你听听,看看你是不是有点反胃。拾人牙慧——别人牙缝里掉下的渣,你却嚼得津津有味;另一个成语叫“拾人涕唾”,讽刺人不创新,这说得再明白不过了。
说这些考生是“专捡”陈谷子,烂芝麻,委实是冤枉了他们,他们何尝不知道这些谷子、芝麻已经“陈”得“烂”了,只是他们别无选择罢了。
为什么他们别无选择呢?因为他们不是“有心人”,准确地说,他们缺少一颗“文心”。
一个有“文心”的人,日常一定是一个善于观察,喜欢思考的人。观察是思考的前提,思考又是表达的前提。作文就是表达,表达什么?思想情感。真情实感源于生活体验和对生命的感悟,而体验和感悟又源于丰富而美好的心灵。没有感恩的心,你就无法深入体验感人肺腑的亲情:没有忠诚忘我的品质,你就无法理解生死不渝的爱情;没有平等宽容的意识,你也很难感受到刻骨铭心的友情。麻木的灵魂难以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这一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生活中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为什么有些人那么冷漠无情?为什么有些人已经尽力了而且做得不赖,却整日心事重重。闷闷不乐?而另一些人做得很差而且也没尽力,却整日里笑靥如花,欢乐无限?
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考生总感觉没有东西写,写不出真情实感,可能的原因有:(主观原因)
A 没有生活——客观原因
B 不注意观察,不会思考、(技术原因)
C 心灵麻木(心理原因)
其中,第三种原因最为难治,因为这是心智发育不健全导致的,是一种精神疾病,不是物质手段能够解决的,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奏效的。这一点也最值得我们警惕,它说明我们的生命质量不是在成长而是在萎缩,我们的心灵已经变得麻木、迟钝,已经失去了对外界事物的感受能力,我们不是离“人”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
一个有“文心”的人还一定是一个重视阅读积累的人。有些人把什么文章都只当“小人书”读,对于他们来说。读书只是为了消遣,是否有趣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如果你问他们读完一本书的收获,他们可能会一边吮着手指。一边说:“好玩!”或者一脸的不高兴:“一点也不好看!”而对于一个有“文心”的人来说,读书始终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虽然这与获得审美愉悦并不矛盾,但他们随时都在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这篇文章让我得到什么?”也许是一个词,也许是一种表达方式,也许是一种结构模式。也许是一种自己今生都不大可能经历的人生体验,大多数情况下,上面提供的全部选项都是正确答案。当一篇文章读完时,他们的“内存”都会增加一些,一旦需要,他们就有能力打开它们,把它们和生活积累放在一起搅拌,生成新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