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的规模化输出,不仅可以减少海外投资
的成本和风险,也有利于中国资本海外投资品牌的建立
为什么国外欢迎中国的资本,却不欢迎中国的企业家。
这个问题困扰着中国许多手握资本、渴望走出去的企业家,也成为致力于此领域的探索者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身为中国投资联盟中国区秘书长的邓宇,虽然外表看起来年轻淳厚,但其实他已在投资领域浸淫多年,且拥有十多年的海外工作经历,近年来更是对海外投资深耕不倦。他在接受《财经界》记者专访时坦言,现在,中国无论是资本积累还是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都已完成了初始积累。但不可否认,中国的企业家在国外还不是一个很好的品牌。因此,如何提升品牌形象、变身真正的投资资本家成为他们的当务之急。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径
“当你决定进行海外投资时,我的建议是提前做好一些重要功课,而不是大脑的一时发热。”面对中国企业家走出去的普遍热情,深谙资本运作之道的邓宇直言不讳。
首先是为什么要走出去?邓宇认为,海外投资不是冲动和追风,每个企业家都应根据自身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投资目的,做出合理选择。
其次,走出去的通路有哪些?这一点非常重要。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哪一条才是最适合且能获得最大价值的。结合目前的海外投资现状,邓宇分析指出,房地产、能源、高等技术和高新科技、新型农业、艺术品投资(新兴艺术品)等都应是未来有效投资的行业领域。
归结起来,邓宇认为有三个投资方向颇有价值:一是带有沟通流动价值的行业,二是技术含量高的创意产业,三是生活生产所必需的刚需产业。
决定好投资方向后,就必须考虑可能会出现的危险和障碍,以及如何去规避风险。近年来,虽然中国资本海外投资渐成趋势,但由于社会环境、投资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海外投资失败率也非常高。以海外矿业项目投资为例,仅2013年我国海外购矿即突破百例,中国资本流向超过36个国家。然而,随着购矿规模增大,矿业项目投资亏损比例却达80%。
“要最大化地规避海外投资风险,就必须不断学习。”邓宇表示,投融资本身就是专业性很强的领域,海外投资更甚。因为,中国企业家除了保证企业在国内正常的运作以外,还要充分了解国内外经济状态和经济价值不同的地方,比如,会计准则、审计标准、法律体系等。
而这也是中国投资联盟创建“两商平台”的初衷。邓宇表示,“我们就是希望给大家搭一座桥,综合利用我们的专家资源、业务资源和人脉资源等,给中国企业家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但这样的学习并不中规中矩。在他看来,对于企业家们而言,学习并非简单的上课,学习什么叫金融、投资、国际金融、全球资产等专业性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与经济学家、海外资本家的思想碰撞与互动,“这种机会尤其难得,我称之为‘智汇聚汇’。”
有了投资的方向、充分的准备,获得资本市场的交易空间和交易筹码就变得容易多了,接下来就是真正的实践。邓宇说:“真正做起来,哪怕一开始很小,没关系,慢慢去寻找资本的感觉,就像玩游戏一样,先了解规则再尝试,而后你会发现一个越来越美妙的资本市场。”
长期回报比短期获利更重要
如何评价一个海外投资项目的成败?
与一些注重短期受益的观点不同,邓宇更看重长期回报率。以企业并购案为例,他认为,吉利收购沃尔沃就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战略性投资案例,收购方与被收购方双双获益。“短时间内,吉利就获得了超水平的技术升级,进入到世界一级制造企业之列,而沃尔沃被收购后产值也不错。”
然而,吉利只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中一个并不多见的成功典型。总结梳理不难发现,近几年,尽管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披露的交易数量在逐渐增多,但是成功率并不高。有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仅为30%,像吉利这样获得长期稳定收益的更是微乎其微。
邓宇分析指出,这一方面得益于吉利自身完善的发展战略。
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来说,以为只要买下企业完成并购就能掌控全局,殊不知,这只是“走出去”战略中的一小步,接下来会迎来更多的挑战和困难,包括如何平衡国内外企业的文化差异,对并购企业员工如何管理,以及如何进行双方的优势互补,发挥出双方的协同效应等问题,都需要国内企业认真研究和思考,并制定长期规划。
另一方面也说明,越是大规模投资回报越好,可以促进资本成体系、成结构的提升。
但从目前情况看,中国资本虽然越来越“热衷”走出去,但方式上大多是“单打独斗”。邓宇坦言,相比于这一方式,资本的规模化输出,不仅可以减少海外投资的成本和风险,也有利于中国资本海外投资品牌的建立。
“塑造出真正跨出国门的中国资本家,而不仅仅是企业家。”这是邓宇的期盼,更是所有中国渴望走出去的企业家的共同梦想。
的成本和风险,也有利于中国资本海外投资品牌的建立
为什么国外欢迎中国的资本,却不欢迎中国的企业家。
这个问题困扰着中国许多手握资本、渴望走出去的企业家,也成为致力于此领域的探索者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身为中国投资联盟中国区秘书长的邓宇,虽然外表看起来年轻淳厚,但其实他已在投资领域浸淫多年,且拥有十多年的海外工作经历,近年来更是对海外投资深耕不倦。他在接受《财经界》记者专访时坦言,现在,中国无论是资本积累还是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都已完成了初始积累。但不可否认,中国的企业家在国外还不是一个很好的品牌。因此,如何提升品牌形象、变身真正的投资资本家成为他们的当务之急。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径
“当你决定进行海外投资时,我的建议是提前做好一些重要功课,而不是大脑的一时发热。”面对中国企业家走出去的普遍热情,深谙资本运作之道的邓宇直言不讳。
首先是为什么要走出去?邓宇认为,海外投资不是冲动和追风,每个企业家都应根据自身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投资目的,做出合理选择。
其次,走出去的通路有哪些?这一点非常重要。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哪一条才是最适合且能获得最大价值的。结合目前的海外投资现状,邓宇分析指出,房地产、能源、高等技术和高新科技、新型农业、艺术品投资(新兴艺术品)等都应是未来有效投资的行业领域。
归结起来,邓宇认为有三个投资方向颇有价值:一是带有沟通流动价值的行业,二是技术含量高的创意产业,三是生活生产所必需的刚需产业。
决定好投资方向后,就必须考虑可能会出现的危险和障碍,以及如何去规避风险。近年来,虽然中国资本海外投资渐成趋势,但由于社会环境、投资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海外投资失败率也非常高。以海外矿业项目投资为例,仅2013年我国海外购矿即突破百例,中国资本流向超过36个国家。然而,随着购矿规模增大,矿业项目投资亏损比例却达80%。
“要最大化地规避海外投资风险,就必须不断学习。”邓宇表示,投融资本身就是专业性很强的领域,海外投资更甚。因为,中国企业家除了保证企业在国内正常的运作以外,还要充分了解国内外经济状态和经济价值不同的地方,比如,会计准则、审计标准、法律体系等。
而这也是中国投资联盟创建“两商平台”的初衷。邓宇表示,“我们就是希望给大家搭一座桥,综合利用我们的专家资源、业务资源和人脉资源等,给中国企业家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但这样的学习并不中规中矩。在他看来,对于企业家们而言,学习并非简单的上课,学习什么叫金融、投资、国际金融、全球资产等专业性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与经济学家、海外资本家的思想碰撞与互动,“这种机会尤其难得,我称之为‘智汇聚汇’。”
有了投资的方向、充分的准备,获得资本市场的交易空间和交易筹码就变得容易多了,接下来就是真正的实践。邓宇说:“真正做起来,哪怕一开始很小,没关系,慢慢去寻找资本的感觉,就像玩游戏一样,先了解规则再尝试,而后你会发现一个越来越美妙的资本市场。”
长期回报比短期获利更重要
如何评价一个海外投资项目的成败?
与一些注重短期受益的观点不同,邓宇更看重长期回报率。以企业并购案为例,他认为,吉利收购沃尔沃就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战略性投资案例,收购方与被收购方双双获益。“短时间内,吉利就获得了超水平的技术升级,进入到世界一级制造企业之列,而沃尔沃被收购后产值也不错。”
然而,吉利只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中一个并不多见的成功典型。总结梳理不难发现,近几年,尽管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披露的交易数量在逐渐增多,但是成功率并不高。有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仅为30%,像吉利这样获得长期稳定收益的更是微乎其微。
邓宇分析指出,这一方面得益于吉利自身完善的发展战略。
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来说,以为只要买下企业完成并购就能掌控全局,殊不知,这只是“走出去”战略中的一小步,接下来会迎来更多的挑战和困难,包括如何平衡国内外企业的文化差异,对并购企业员工如何管理,以及如何进行双方的优势互补,发挥出双方的协同效应等问题,都需要国内企业认真研究和思考,并制定长期规划。
另一方面也说明,越是大规模投资回报越好,可以促进资本成体系、成结构的提升。
但从目前情况看,中国资本虽然越来越“热衷”走出去,但方式上大多是“单打独斗”。邓宇坦言,相比于这一方式,资本的规模化输出,不仅可以减少海外投资的成本和风险,也有利于中国资本海外投资品牌的建立。
“塑造出真正跨出国门的中国资本家,而不仅仅是企业家。”这是邓宇的期盼,更是所有中国渴望走出去的企业家的共同梦想。